针灸24总歌诀,我正在自学中医辨证论治和针灸术?
要想在中医走得更远更高,首先要打好中医学基础,切勿好高骛远。一个大厦的高耸,离不开坚实的基础。
一、无论你是学针灸还是中医中药,都要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学起,是你今后从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临床疾病不会因你课本知识,而按课本生病,所以你要有基础理论去变通,去辨证,灵活运用。国医大师们都很注重中医基础教育。基础打牢了,今后的课才能学的得心应手。
二、掌握好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若想学针灸,还要学《针灸学》这门课程,掌握好穴位,功效和主治,再学针灸的疾病的辨证选穴,主穴和配穴,还有一些针灸手法,和应注意事项。最好还能学一下西医《解刨学》,以免误刺气胸,或者刺破重要脏器。还有的事针灸是实践科学,要认真跟老师实习,练习针法,多总结经验。
三、有了一定基础后,要不断像老师们多学习,多看国医大师临床医案,吸取前辈们的宝贵经验。若基础打好了,可以学习经典,如《黄体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针灸大成》等。
医海茫茫,成大医者,要苦其心志,博览群书,要有慈善、治病救人之心,理论用于实践,方可有大成!你相信中医吗?
我信
请问什么样的一本书才能算是好书?
什么样的书,算是一本好书?这绝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个比较可靠并且省事的方法是,将历代以来的“好书”,进行对比和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以中国历代以来的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先秦时期的代表作,比如《道德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韩非子》等;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等,当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典名著汗牛充栋,我都不可能一一列举,做不到,也没有必要。我们对以上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完全可以推理出结论和答案。
结合这些经典名著,我们可以知道,一本好书的三个标志。
第一,解释宇宙人生的普遍真理!第二,给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人生方法!第三,让人获得温暖,对人生充满希望!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是什么?就是自己好好做人,充满美好的愿景,真心为别人好,自己就会得到美好的回馈!这就是,最基本的规律和真相,一个人这样去做人做事,一定成功和获得幸福!
什么是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道德修养和心地善良,就是最正确、最持久、最有前途和未来的方法和方式!
读这些名著,会懂得分享和成全就是美德!只要自己不放弃,认真负责、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就可以成功,就可以完成自己的美好计划!只要自己不放弃,只要真心去奋斗,只要真心为了别人,一定成功!这就是最大的希望!就是内心真正平和的保障!
我们应该知道了,什么样的书,是好书!什么样的书呢,能启发读者、体悟宇宙人生真理;学会与自己和他人相处的基本道理与方法;能让读者知道,希望永远都在,自己就是自己的最大希望!改正自己的错误,按照人生的正确道理做人做事,迟早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可以造成自己的计划!
是如何记忆下来的?
学中医死记硬背药性、汤头、脉诀等(19岁前记性好最好背得滚瓜烂熟,一辈子都不会忘),给今后临床工作打好基础,也是基本功(当然背与不背在于自己,各有各的学习方法)。初学时,在背诵的过程中不理解很正常,等陆续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科,中医经典著作等后,在临床诊治患者实践中就会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就慢慢融会贯通了。背药性首选《药性四百味白话解》,每味中药十六个字,可以知道每味中药的寒热温凉之性、味道、主要功效,如:“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药性赋》每味中药只提主要功效,一句话比较简练。背诵脉诀可选李时珍《濒湖脉学》,里边有四言诀和七言诀,如“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等,从脉诊的寸、关、尺部位到二十七种脉形态特点、所主病证等都描述很形象很清楚也好记忆。背汤头可首选《汤头歌诀白话解》,每个方子将组成、功效编成歌诀便于记忆,都是历代中医名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方、秘方,趁着年轻记性好,只要背熟,会受益终生且不会忘记,如:“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自己不背熟汤头,以后在临床辨证论治中,不能迅速开出处方,若自己组方也可,但肯定没有汤头方效果好;若年纪稍大记不住,在清楚功效的基础上可背《趣记汤头歌诀》,如治湿热痢的芍药汤“秦香莲当兵,大勺炒肉(黄芩、木香、黄连、当归、槟榔,大黄、白芍、甘草、肉桂)”。只要热爱中医,“日日行不怕千里远,天天学不怕千万难”,有持之以恒精神,就一定能学会它,“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学好中医既可以为群众防病治病,又可以为自己和亲朋养生保健,也是人生中最大幸事。
体育锻炼后肌肉酸痛?
酸痛是不是正常的
如何判断身体需要休息
怎么调整训练计划
我们请到了专家 苟波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学士,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运动与健康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
运动后酸痛是不是好事?
为什么运动后第二天会酸痛?
这个问题非常常见。有些人在运动后第二天,会明显感觉全身肌肉酸痛。如果是练腿,臀部肌肉疼痛非常明显,连正常走路都会受到影响,在下楼时只能扶着楼梯“一瘸一拐”蹭着往下走,稍微一碰大腿,就会痛的龇牙咧嘴。有些人练臂,连脱衣服都做不出来。有人说 “运动后会出现身体肌肉酸痛是正常的”。是真的吗?
我只能说“肌肉酸痛的的确确是真的,但不是正常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过肌肉关”,这种酸痛被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英文叫“DOMS”,一般在进行运动后的24小时内出现,24-48小时酸痛达到顶点,一般在运动后5-7天后疼痛基本会自动消失。
DOMS除了一般的疼痛症状外,还伴随有身体疲劳、肌肉僵硬、酸胀和运动能力下降等症状。主要原因是运动导致的肌肉较为广泛的微细损伤。
DOMS出现与运动强度、运动形式和锻炼者的适应能力有关。一般来说,不经常运动者突然参加较大负荷的运动后容易发生。但是,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突然增加运动负荷或改变运动方式后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你去健身房只是跑步,突然做了几组力量训练。经常打羽毛球的人,突然去打一场篮球或踢足球。
这才是正确预防DOMS和恢复的方式
要预防DOMS的发生,最好是规律进行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让身体逐步产生运动适应。此外,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采用充分的拉伸、对承担运动负荷较重的部位用冰袋敷以及按摩放松等方法,都可以有效的预防或减轻DOMS的症状。
但是对于进入瓶颈期,需要改变训练计划来重新刺激肌肉的人来说,DOMS难以避免。
对于已经发生的DOMS,通过每天进行按摩、冷热水交替外敷,采取适度的拉伸、慢跑等也有利于恢复。DOMS造成的微细损伤其实是人体的一种应激反应,肌肉会运动产生适应和细胞重塑,经过几次适应性运动后,身体的组织器官对该运动适应后,肌肉酸痛就不会轻易出现了。
不是所有的痛都能自己解决
有些人觉得还有些疼痛是健身过程中出现的:如果是在运动中突然出现的急性运动疼痛,痛点位置局限,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局部甚至出现红肿等症状时,多为拉伤或扭伤,需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休息、冷敷、加压包括、抬高患肢),然后找医生进行下一步处理。
出现肌肉酸痛,请调整训练计划
有个简单的口诀“酸加、痛减、麻停”,就是说,如果运动锻炼过程中,出现肌肉发酸,说明运动量还可以再增加一点;如果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症状,就需要谨慎运动,适当减少运动量,并观察症状变化;如果出现肢体发麻,可能是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或神经受压迫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宜再运动,最好及时就医。
哪些身体信号提醒你别练了
哪些指标告诉你需要休息
我们经常说健身要“适度”,但是这个“度”的个体化差异非常大。因为,“运动负荷”是运动时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运动强度、运动量(时间/距离/重量等,即运动负荷的总数量)、运动密度等几大要素构成。一个人是否运动过度,应以运动后的疲劳能够较快恢复为标准,可以根据锻炼者在锻炼中的主观反应、运动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定,常用的指标有: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情况、饮食、睡眠、体重、安静心率、血压、以及尿、血红蛋白、睾酮、免疫能力变化等。
超简单的判断方法
简单的办法主要看运动后次日的恢复状况,一般来说,运动后经过一夜的休息,在第二天工作和学习中,有较好的体力和精力,能再次轻松地参加运动锻炼,就属于恢复比较充分。如果运动后次日的晨脉(清晨醒来以后,平卧于床上时的安静脉搏数)超过平时12次/分钟以上,自觉精力不济,就说明疲劳程度较深,没有恢复。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减小运动量了。
其他如果出现在运动后经常没胃口、睡眠不佳、体重进行性下降(不是有意降体重的情况下)、安静心率增加、血压升高、尿血、尿蛋白、血红蛋白下降、睾酮值降低、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感染)等,都说明可能出现了“运动性疲劳”,需要及时调整运动负荷,积极性休息,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就需要找运动医学医生进行处理。
啪啪啪
掌声送给苟教授
这很专业
所以请你们不要再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