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卫视养生减肥,是不是白酒放的越久越香?
国家规定超过十度的酒精饮料是可以不用标注保质期的,因为酒精本真就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它可以抑制细菌的滋生。能够让酒精饮料保存更长的时间,那这是不是说白酒就没有保质期勒,当然不是。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能够长期储存的,
以传统工艺酿造的酱香型白酒为例,为什么大多数酱香型白酒都是53度,就是因为在53度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结合得最紧密,而且储存时间越长游离在外的酒精分子越少,那么这个酒就越醇和,绵柔。
低于53度的酱香型白酒就不太适合长期储存了,它会随着时间的的延长香味口味都变淡。
特别是串沙酒,它本来就味道单一,加入香精香料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紧口味变淡,而且还有丑味,难以下咽
虽然高度的酱香型酒适合长期储存,但是也是有最佳饮用期,一般是5年到15年。超过15年的酒一般都用来勾调,很少有拿来喝的了。
我记得曾经回答过类似问题,再次比较详细的说一说白酒的贮藏,以及贮藏的好处的问题。
白酒会不会过期,分两个类别。如果是三精一水勾兑的酒精酒,那么它是有保质期的,时间越久,香味越淡,并且会变质。如果是纯粮酒,密封到位,那么是没有保质期的。
关于白酒越贮藏越香,这个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贮藏的白酒一定要是纯粮食酒,这个是什么原因呢?纯粮酒新酿造出来里面会含有不少杂质,包括醛,酸,酚,醇等等。这些杂质在贮藏的过程中会与空气,陶瓷里面的物质,以及自身相互之间发生反应,从而消失并生成另外一种酯类物质。而白酒的香气来源就是酯类物质。
这样看来,纯粮酒贮藏是一箭双雕的事情,既去除了杂质,又生成了更多香味。好酒三分酿,七分藏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想要白酒贮藏的时间久,越来越香,对于贮藏的环境以及容器都有要求。贮藏白酒的容器最佳就是陶缸,陶缸透气性好,且本身有可以和白酒发生反应生成酯香的物质,此外对白酒不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贮藏白酒的环境要求阴凉干燥为佳,不可以有阳光直射,环境温度稳定为最好。地下室,床底其实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下,千万不要把酒埋进土里,或者用什么酒糟埋酒,这些都是扯淡的。
把凉薯当晚餐吃会增加体重吗?
凉薯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因此它并不会直接导致体重增加。事实上,凉薯可以作为晚餐的健康选择,因为它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同时又不会过多地提供热量。
然而,如果你在晚餐时食用了过量的凉薯,或者将凉薯与高热量的食物一起食用,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此外,如果你的整体饮食习惯不健康,凉薯也无法单独扭转体重问题。
因此,如果你想通过饮食来控制体重,那么应该考虑整体饮食的均衡性,包括食用适量的凉薯,并且搭配其他健康的食物。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大家都知道?
谢谢您的邀请!“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但在《传习录》里,这部分确实讲的不够细,从而导致很多心学爱好者无从下手,最后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落得个嘴上功夫,非常可惜。
这也怪不得阳明先生,我以前曾发视频解释过这个问题,当时经典在传承上出现了问题,很多经典或遭到破坏,或流失海外,所以理论上无法自圆,但经过清末民初一段时间的经典回流,现在这些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现在简单谈一下我的整理结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01 “知”即是“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这里面所说的“行”,也就是佛家“五蕴”里面的“行蕴”,也叫做“业”,佛家的业有三类,即身业、语业和意业,其中意业是核心,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内心行为。
佛家把我们的内心分为主和仆两类,主叫心王,好像一个国王;仆叫心所,也就是国王所拥有的臣仆。心王有八个,心所有不同的分法,有的归为四十六类,有的归为五十一类,还有的是五十二类。
心所里面有一个叫做“思心所”,这个就是专业造意业的,它通过“贪心所”造业,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贪婪的行为,它通过“嗔心所”造业,表现出来的就是愤怒的行为,如果通过“惭、愧心所”造业,那表现出来的就是谦和的行为,等等等等。
这个就是意业,也就是阳明先生上面所说的“行”,其实是指内心的行为,所以“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当你知道一个人欺骗了你,你就会生气,就会在心里盘算怎么找他算账,甚至是怎么报复他,让他付出代价,这些都是“行”,只不过还没表现出来而已。
所以儒家是最讲究“慎独”的,修身养性,重点在养性,也就是调治心性,把内心调治好了,外行没有不规范的,这里的“独”,指的就是我们的心,因为唯独自己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只要你不表现出来,外人是一概无从得知的,所以叫做“独”。
那么“慎独”就是告诫我们一定要特别谨慎的对待自己的心行,因为心里对一件事想多了,想熟了,做出来是迟早的事,可能到时候连自己都做不了主,我们经常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说出不礼貌的话,做出不礼貌的举动,不是吗?这就是“知行合一”,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
02 以“知”正“行”那么“知”是什么呢?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我们的三观,这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价值所形成的固定观念,是最深入内心的,它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决定我们的行为。
比如这次疫情,西方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资本”的价值观就体现的非常明显,疫情爆发后,先救股市,然后再计划着复工,然后各种甩锅,就是不把心思用在抗疫上。
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讲究“以人为本”,孟老夫子两千多年前就鲜明的提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生命无价,以人为本,这是我们的传统价值观,所以在危急时刻,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人,而且是不计成本,不计代价,这一点,通过这次疫情我们都感受到了。
这就是观念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崇拜金钱至上,那么他做事一定会以金钱为核心,只做有利可图的事,如果他认为人死如灯灭,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没有前生,没有来世,那么在这种人生观的主导下,他必然无惧因果报应,做起事来一定会肆无忌惮,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直观上可能会认为“三观”离我们很远,其实绝非如此,我们的一个心念,一句话,一个举动,里面都有三观在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如何来认知这个世界,如何认知人生,如何衡量事物的价值,对我们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
上面三观的形成,都属于“知”的范围,我们在建立三观的同时,其实内心已经开始造业了,这就是“行”,二者是同时的,由此可见古人留给我们的“慎独”理念何等重要。
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王阳明《传习录》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和这一段就可以无缝对接了,无论我们说两个还是一个,针对的都是不明白的人,你说一个他才明白,那就说一个,说两个他才明白的话,那就说两个,法随人转,而不是人随法转,这是教化的原则。
03 总结由此可见,“知行合一”说到底并不复杂,只是一个道理而已,关键是我们要向深处扒,要一直扒到可以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为止,如果理解很到位,但却无从下手,那证明理上还不透,如果这一秒理解了,下一秒就知道该做什么,而且还知道该怎么做,那这就算是理上透进去了,理解到位了。
总之我们一定要明白,经典是拿来用的,不是拿练嘴皮抖机灵的,抓住这个宗旨,我们的心血就不会浪费,就一定会见到成效,说的不一定对,只是一家之言,不同意的朋友,望手下留情,切莫拍砖!!!
什么东西泡水喝能去湿气?
马齿苋、薏仁茶一起搭配泡水喝能祛湿。
相信很多朋友在这雨季的时候被身上的湿气折磨吧,今天我们就介绍一种去湿气的茶给大家,马齿苋薏仁茶。此茶,具有健脾祛湿气,利尿消肿,清热排毒等功效。
那么这个茶是由什么做出来的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成分,我相信大家一定等不急了,想要尽快的了解然后回家煮上一锅来饮用祛湿了。
马齿苋薏仁茶成分表:马齿苋、薏仁、芡实、赤小豆、槐米、淡竹叶、绿茶
马齿苋丰含葡萄糖、钙、磷、铁、二羟乙胺、苹果酸、以及维生素E、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中医常用来治疗湿疹皮肤瘙痒、清热解毒消肿等作用,对于女性一些痘痘有很好的消肿作用。(回想以前妈妈总是炒来给我吃,怪不得我长得这么漂亮摸摸大)
薏仁在中医中的叫法,生活中又叫薏苡仁等叫法多种。一到初夏的时候就会经常食用,它有利水肿、健脾去湿气、清热毒的作用。
芡实出自《神农本草经》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益精气,强志,令人耳聪目明。现在医学表明芡实健脾、固精护肾、可提高身体免疫力,搭配祛湿效果最佳。
赤小豆介绍
很多人看到赤小豆以为是红豆,其实不然,红豆是没有祛湿功效的,只有赤小豆才能祛湿气。
本草新编记载赤小豆能利湿消肿,清热排毒、去水肿。
介绍完主要材料,下面我们就开始做这个茶吧。
第一步:要炒赤小豆、薏仁。然后把它和芡实一起用热水浸泡1个小时,然后最好把他们捣碎,这样药性才能发挥出来。最后把其它剩余的材料也捣碎,加一起用一过滤布袋装好,放到锅中煮半小时即可代茶饮用咯。
建议早晚饮用一杯,当然如果你嫌弃麻烦的话,可以直接选择袋泡茶用开水冲泡饮用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