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的药理作用,虎杖有什么药效?
朋友给我拿了一种药材,俗称是“蛇总管”,这可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蛇的某个部位,细看才发现它就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只是名字奇特罢了!
打开我的中药学课本,原来就是虎杖,“蛇倒退”就是个别称,不了解的人还真会蒙圈,以为是个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我也是头一次见到虎杖的原植物。
虎杖和大黄一样,拿来治病的部分就是根部那一块,茎叶就少见了。
我们去医院或是药店买的中药,都是已经处理好了的成品,有的药材其实近在眼前,知道药效又认得原植物,有时候还能省了一点钱,合理利用乡间芳草。
虎杖是蓼科植物虎杖是蓼科植物,这种植物普遍长在村里的阴湿之地,朋友给我看的那一株就是在自家的龙眼树底下找到的。
我见过的蓼科植物很多,比方说金荞麦,何首乌等等,虎杖却不多见,这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上而下,仔细打量着虎杖的原植物。
我倒是知道为什么叫“蛇总管”了,大概就是茎很有特色,分节而外观有密密麻麻的红点,成片地分布,仿佛就是在披着蛇的外皮,头次见还真感觉可怕。
这种斑点的好处在于方便识别,看过一次以后下次碰到就很快能认出来,这个特点让它有了别的称呼,比如花斑竹,斑杖根等等,碰到时还是要观察根部才行。
虎杖的根主要就是粗大,但是具体的形状也说不上是有多规律,它们会在长度和直径上呈现出不同。刚挖好的块根除掉多余的须根,经过切片晒干即可入药。
虎杖的药用价值任何药材都是以药用价值为主,虎杖的功效作用就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01.虎杖的应用已经有上千年历史,《本草图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三月生苗,茎如竹笋状……”,《本草图经》里的描述是不同时期的状态,而“取根,去皱皮……”就是虎杖入药的处理方式。其中就有治疗肠痔下血的方法,和民间解暑毒的用法,我觉得仅仅说到了一部分,就是解毒和止血,人们的认知不会停止,后来就归纳出了它更多的功效。
02.虎杖有祛风利湿,散瘀以及止咳等功效,人们常把它和大黄搞混。
虎杖的“解毒和止血”功效,《日华子本草》已有总结:治产后恶血不下,主疮疖痈毒,扑损瘀血……它所概括的就是出血的类型,经过外用起到解毒的效果,治疗疮毒。
在《别录》中的说到的“主通利月水”,进一步解释了虎杖的应用,一般说到祛风利湿,风湿就成了重点,却忽略了这里的“通利”从贯彻整个身体,调理女性生理问题,让每个月那几天更加顺利,减少疼痛。
在调经这方面已经包含了散瘀的功效,用于经闭以及症瘕等等。
之前我在写中药学题目的时候,多次看到大黄和虎杖的区别这样的题,他们真有那么相似吗?我对比了药性和功效,很相似,虎杖的“止咳”,大黄可没有。
在调经,治疮毒以及散瘀上,虎杖和大黄有时是能互通的,若是止咳,就不考虑大黄了,虎杖入肺经,能化痰止咳。如需要用完的话,请遵医嘱。
总的来说我收下了朋友给的虎杖,处理好它的根部留着使用,有时候治疗水火烫伤也很有效,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以壮坚者,且断面色黄为主,这样的虎杖质量好,用在各个方面或许帮助更大,可别把它跟大黄搞混了。
以上就是老邪对大黄的介绍了,关注老邪,了解更多花草知识,别忘了给老邪点赞,收藏或是分享给更多人,谢谢!
请问刺五加的药用功能有哪些谢谢?
刺五加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茎或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它的性味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四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一般用于肺脾气虚证,这个药能够健脾益气、益肺气,略有祛痰、平喘的功效,治疗肺脾气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久咳虚喘,单用就有效,也常配伍太子参、五味子、白果这些补气药和敛肺平喘的止咳药,单纯的脾气虚和肺气虚也可以使用,另外,可以治疗肾虚、腰膝酸痛,这个药甘温,能够温助阳气、强壮筋骨,治疗肾中阳气不足、筋骨失于温养而见腰膝酸痛,也可以单用,也可以与杜仲、桑寄生补肾的药同用。另外,可以治疗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的病症,具有补心脾之气、益气养血、安神益智、治疗心脾两虚、心失所养的失眠健忘,可与制首乌、酸枣仁、远志、石菖蒲这些养心安神的药配伍。现代药理作用认为它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应激、耐缺氧、提高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解毒的一些功效。同时有升高低血压、降低高血压、止咳祛痰、扩张支气管、调节内分泌功能紊乱、促性腺、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可以有效治疗身体风湿,或者是身体疾病等,同时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刺五加叶其中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刺五加叶具有止咳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治疗人体的肺部疾病。
1、刺五加叶具有镇静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失眠;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而且刺五加有镇静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白血球减少,还可辅助癌症。
功能
其它功效
失眠、健忘、心悸、肾功能低下、体虚乏力、小便不净、腰背疼痛、脾虚、咳嗽、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脑血栓、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老年支气管炎、糖尿病、肿瘤、辐射、白血病、内分泌、风湿刺五加有扶正固本、养血安神、滋补强壮之功能,主要药效成分含水量多种糖甙、丁香甙、香豆精甙、多糖及果酸,是治疗体虚、咳嗽、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的良药。东北刺五加籽能增加睡眠,对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效果明显,其作用与人参相似。古代曾有“宁要五加一把,不要金玉满车“之说,对刺五加给予极高的评价。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
2、在老年病方面,刺五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用于心绞痛及高脂血症、脑血栓;对高血压、低血压均有疗效。
3、长期服用刺五加叶泡茶喝,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4、刺五加叶可以抗寒耐热,润肺强体、改善呼吸、预防感冒、增添骨髓、改善造血、对白血球减少、有升高作用。
5、刺五加叶还具有平衡血压、软化血管、清除体内胆固醇和过氧化脂质等作用。
生长习性
生于森林或灌丛中,海拔数百米至2000米。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微荫蔽。宜选向阳、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刺五加籽与刺五加中药材具有相同的药用价值。长期饮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特别是对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肾虚、失眠、便秘等疾病有有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效。刺五加籽以列入中华茶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获世界失眠大会成果奖。
阴阳双补的中药有哪些?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双补”是指通过药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营养阴阳、强身健体的目的。下面介绍几味常用阴阳双补的中药:黄芪: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体弱、久病体弱、汗出虚脱等症。
人参:具有滋阴补阳、益气生津、强壮神经系统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神经衰弱、心脏病等症。
当归:能够补血活血、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产后血虚等症。
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等作用,适用于肾虚视力模糊、头晕目眩等症。
熟地黄:能够滋阴补肾、强壮身体,适用于肾虚体弱、面色无华、腰膝酸软等症。
党参:能够补气益力、固表止汗、利水除湿、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适用于气虚体弱、久病体虚等症。
怀牛膝泡水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怀牛膝泡水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怀牛膝泡水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还有治疗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等病症的作用。怀牛膝是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的根,因为主产于河南,所以称为怀牛膝,是四大怀药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怀牛膝具有镇痛、抗炎、扩张血管、兴奋呼吸、抗生育、活血、降血糖、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骨质疏松等作用。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河南南阳适合种植什么中药材?
河南南阳位于东经 110°58′~113°49′,北纬32°17′~33°48′,地处中国的腹心地带,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面开口的盆地,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境内平原、丘陵、山区各占1/3,年平均气温14.4~15.7℃,降雨量800~1200mm,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地形的立体性和气候的过渡性,使南阳成为南北动植物兼有的天然药库。境内中药资源2356种,占全国的21%,储量2.5亿公斤。其中药用植物1983种,隶属于21目127科779属;药用动物197种,隶属于51目126种;药用矿物47种,其他类29种。
南阳中药材自古品质优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用药主要选自南阳道地中药材。山茱萸、辛夷、桐桔梗、裕丹参、半夏、杜仲、唐栀子、天麻为南阳中药材八大名产,无论古代本草记载或现在种植情况以及品种质量,均可称为南阳道地中药材,故称“八大宛药”。
1.山茱萸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气候,野生于溪谷两旁林荫下、山麓及盆地边缘,宜栽培于排水良好、上层深厚的沙质壤土。药材以肉厚,柔软,色紫红者为佳。主要含山茱萸苷、马钱苷等苷类及熊果酸、没食子酸等有机酸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以下简称《药典》)规定,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应≥0.6%。
南阳的西北部地处秦岭褶皱带伏牛山南麓,山间树下瀑布飞溅、溪水潺潺,十分适宜山茱萸的生长。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有应用山茱萸的记载,清代及民国时期南阳产的山茱萸更是驰名京广,解放后又得到空前发展,其中西峡县尤为突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西峡山茱萸不仅产量大,2004 年年产量约450 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65%以上;而且品质优良,个大、色红、肉厚、柔软、味酸、药味浓,其中马钱苷的含量达1.39%,符合《药典》标准。2001年西峡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山茱萸之乡”,2003 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西峡县太平镇、二郎坪乡优质山茱萸规范化种植基地已于2004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 认证。
2.辛夷
辛夷为木兰科落叶乔木望春花 Magnolia biondii Pamp.的花蕾。喜在温暖、干燥的向阳山坡生长,宜栽培于疏松肥沃、含腐殖质多的沙土地。药材以完整、内瓣紧密、无枝梗、香气浓者为佳。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包括d-松油二环烯、桉油精、胡椒酚甲醚和柑醛等;还含有木兰脂素、辛夷脂素等木脂素类成分。《药典》规定,辛夷中木兰脂素的含量应≥0.4%,挥发油应≥1.0%。
南阳南召县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河流纵横,适宜辛夷生长。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草木上品》曰:“辛夷,味辛,温,无毒。主治五脏身体寒风,风头脑痛⋯⋯今出丹阳近道,形如桃子,小时气辛香,即《离骚》所呼辛夷者也。”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曰:“丹阳,丹水之阳也,在今河南丹水之南。”即今南阳一带。另据南召县志记载,辛夷“元明之间,广为栽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伏牛山南坡,至今仍保留有500年以上的辛夷天然植物群落,不少地方可见到200年以上的大树。目前南召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多万亩,挂蕾面积已有10多万亩,年产量达350万公斤,总产量占全国的40%,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素有“天下辛夷第一县”之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名特
优经济林——辛夷之乡”。南召辛夷色泽鲜艳,蕾形端正,鳞毛整齐,芳香浓郁。其中木兰脂素的含量≥0.4%,符合《药典》规定标准。2003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
3.裕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怕旱、怕涝,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从、沟边、路旁或栽培于丘陵、台地。药材以色紫、条匀、质坚实、无断碎条者为佳。主要含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维生素E 等。《药典》规定,丹参酮IIA 含量应≥ 0.20%;丹酚酸B 含量应≥3.0%。
南阳方城县古称“裕州”,位于南阳盆地东北隅。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桐柏山脉与伏牛山脉、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分界线上,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和良好的土壤条件,加上复杂多样的小环境、微生物群落,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丹参在方城种植已有2000 余年历史,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均有记载。如三国魏·吴普《吴普本草》曰:“丹参,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一名却蝉草⋯⋯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梁·陶弘景进一步指出:“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临海之桐柏也。”
即方城所在的桐柏山脉。2004年方城丹参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达900万公斤,占全国总产量的30%。方城丹参主侧根直径均匀,根长微弯曲,色泽紫红,皮质层厚,断面呈放射性菊花状。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其中丹参酮IIA含量为0.60%~0.66%,丹参素含量为2.4%,丹酚酸B达6.7%,均符合《药典》标准。2003年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目前,GAP认证工作已经开始。
4.桐桔梗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雨水充足的丘陵地区,野生于低山荒坡草丛、林缘、灌丛及丘陵草甸处。栽培宜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的夹沙土或腐殖泥沙土。药材以条粗、洁白、体质坚实、味苦者为佳。主含桔梗皂苷,总皂苷水解得到桔梗皂苷元、远志酸和桔梗酸。《药典》规定桔梗中总皂苷含量≥6.0%。
南阳桐柏县是桔梗的传统产区,有“桔梗之乡”的美誉。桐柏山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年均气温15℃,降雨量1149.8mm,无霜期245天。境内河流纵横,以浅山、丘陵为主,山、丘、平原相间分布,对桔梗的生产非常有利。南阳县志有医圣张仲景来桐采药、医治病猿的记载,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中应用桔梗达10余次。《辞海》载:桐柏县“多药材”,而桔梗则是桐柏县药材的代表。目前,桐柏县的桔梗种植面积达5000亩,产量100万公斤。药材外部洁白,菊心明显,个大质坚,被列为上品,其性状特点颇似人参,有“桐参”之美名。经南阳市药品检验所检测,桐柏桔梗中总皂苷含量为10%,符合《药典》标准。
5.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e (Thunb.)Breit.的块茎。喜温暖湿润气候,野生于丘陵、山地的阴湿环境,多在农田与粮、棉等作物伴生。药材以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河南是我国近代半夏道地药材产地之一。《中国道地药材》认为:“半夏历史上以齐州、湖北所产为道地,近代以河南、山东所产为道地。”实际上,出生于河南南阳的张仲景在东汉时期已把半夏作为常用中药,在其《伤寒杂病论》经方中应用半夏达50余次。
南阳唐河县是河南半夏的主产区。唐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极适宜该药材生长。目前该县已建起半夏育种基地200亩,生产基地2000 亩,划定野生抚育采收基地2万亩,年产唐半夏药材400多吨。唐河所产半夏于2005年6月经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鉴定,认为其“个大均匀、色纯白、质地坚实、粉性足,质优”。
6.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在我国分布很广,山区、丘陵、平原、盆地及高原都有生长,但从生长情况看,则以低山、丘陵及平原生长较好。药材以皮厚块大,去净粗皮,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断面丝多者为佳。
南阳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有南北气候的特点,具有适宜杜仲生长的自然条件。南阳生产杜仲历史悠久。汉魏《名医别录》载:“杜仲⋯⋯生上虞及上党、汉中。”陶弘景释:“上虞在豫州。虞,虢之虞,非会稽县上虞县也。”《本草崇原》亦曰:“杜仲⋯⋯杜字从土,仲者中也,此木始出豫州山谷,得中土之精,《本经》所以名杜仲也。”南阳及周围一些县,古属豫州,是杜仲的传统产地。
镇平县为南阳杜仲的主产区,目前种植面积达 1.4万亩,约2千万株,年产杜仲皮215吨,杜仲叶1100 吨。所产杜仲加工后张大、皮细、肉厚,不但横断面胶丝绵长,而且纵断面也富弹性胶丝。
7.唐栀子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成熟果实。喜温暖气候,能耐旱,不耐寒。在阳光充足的环境里生长,植株矮壮,结果多。药材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主要有效成分是栀子苷、去羟栀子苷、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药典》规定,栀子苷的含量应≥1.8%。
南阳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而南阳唐河县地处南阳盆地与桐柏山余脉交接的过渡地带,地表贫瘠,植被较差,但阳光充足,非常适宜栀子生长。张仲景经方中应用栀子有12次之多。我国古代本草中亦有关于栀子产于南阳的记载,如汉魏《名医别录》载:“栀子⋯⋯一名越桃,生南阳。九月采实,曝干。”说明南阳自古就是栀子的主产区。目前唐河栀子种植面积10万亩,占全国面积的40%。唐河栀子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气微,味淡微酸,品质优良,其中栀子苷含量为6.96%,符合《药典》规定标准。
8.天麻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天麻的生长发育完全依赖于侵入自身体内的密环菌菌丝提供营养,属异养型植物。喜凉爽、湿润环境,怕冻、怕旱、怕高温,怕积水。宜选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土壤pH5.5~6.0,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药材以质坚实,一端有棕红色干枯芽苞,俗称“鹦哥嘴”;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时遗留的圆脐形瘢、表面有点状斑痕组成的环纹者为真。以个大,色黄白,质坚沉重,断面半透明、有光泽、无空心者为佳。主要成分为天麻素(天麻苷)、天麻苷元、香荚兰醛等。《药典》规定,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应≥0.20%。
南阳西峡县位于南阳盆地温暖半湿润区的西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在557.3~1251.1mm 之间,雨量充沛,植被较好,涵养水分,空气湿度适中,年均相对湿度为69%。土壤多为弱酸性,有疏松、肥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天麻古代即有产于豫南一带的记载。宋·唐慎微《证类本草》曰:“赤箭(即天麻)味辛,温⋯⋯生陈仓川谷、雍州及泰山、少室。三月、四月、八月采根,曝干。”清·王翃《握灵本草》云:“天麻,今汴东西湖南淮皆有之。”少室,乃河南嵩山的别称;南淮,即今河南汝南一带。目前,西峡及毗邻的内乡、南召已成为天麻重要生产基地,尤其是西峡的天麻最为著名,在近年价格走低的情况下,仍种植900多万穴,年产量保持在1200万公斤左右。西峡所产天麻呈长椭圆形,扁缩弯曲,表面黄白色,有横环纹,顶端有残留茎基或红黄色的枯牙,末端有圆盘状的凹脐形疤痕;质坚实,半透明,断面角质,牙白色。2001年经农业部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天麻素含量为1.0%,符合《药典》规定标准。
综上所述,南阳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山茱萸、辛夷、桔梗、丹参、半夏、杜仲、栀子、天麻的生长种植,这些药物在我国古代均有南阳生产或应用的记载,且现在的种植规模、产量大多居于全国前列,有的已通过GAP 认证,品种质量无论外观或《药典》规定成分的检测结果,均堪称上乘。故称“八大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