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快速定位方法,肩膀疼痛就是肩周炎吗?
肩部疼痛就是肩周炎吗?当然不一定。即便50多岁的中年人,处于肩周炎的高发年龄,又经常接触肩周炎的危险因素,也不能仅凭肩部疼痛就判断是肩周炎,因为可以导致肩部疼痛的疾病非常多。
这时候,患者要根据具体的疼痛症状并结合相关的检查,才能查明病情,如果就此进行盲目治疗,就可能因为治疗不当和延误治疗,让自己遭受更多的疼痛折磨。
我们说肩部疼痛有很多原因的,但五十岁的年龄肩部疼痛,肩周炎仍然是首要的“嫌疑犯”。
01 / 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也叫做“五十肩”“漏风肩”“冻结肩”,原因是其高发于50岁左右年龄,除了疼痛,患者还有肩关节发凉、功能障碍等典型症状。
肩周炎的全称叫肩周围关节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肩周炎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多种疾病;狭义的肩周炎则仅仅指冻结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肩周炎。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较多。既有肩关节本身结构导致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和损伤的原因,也有姿势不良、过度活动、肩部创伤、肩部受凉等外部原因,甚至颈椎病及心、肺、肝胆疾病引发的肩部牵涉痛如果经久不愈,也可继发肩周炎。
02 / 肩周炎有哪些症状?
了解肩周炎的主要症状,有助于我们判断肩部疼痛是否由肩周炎所致。肩周炎根据症状的不同表现,可以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恢复期三个阶段,症状分别如下:
急性期以疼痛为主——早期表现为肩部持续性、自发性的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少数为急性发作,个别患者只有肩部不舒适及束缚感。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的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胛区、上臂或前臂。疼痛随着病程增加而迅速加重,夜间尤其明显,患者会因为疼痛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如穿衣困难、手不能摸背、不能患侧卧位。慢性期关节挛缩僵硬——患者的疼痛的症状逐渐减轻,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现出“冻结”状态。这个时期,患侧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度都会减少,比正常状态要低50%~20%,严重的患者,肩肱关节的活动度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可以活动。患者的生活会大受影响,梳头、穿衣、举臂、洗脸等日常动作都无法完成。病程长的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恢复期疼痛轻微活动度恢复——这一时期患者的疼痛基本消失,或者有比较轻微的疼痛。进入恢复期后,肩关节的活动度也逐渐恢复,从外旋到外展和内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通常可以完全恢复,不遗留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特别提醒一下,肩周炎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也就是说即使不采用医药治疗也可逐渐恢复,只不过恢复的时间会比较漫长。肩周炎患者仍需要坚持规范的治疗,包括疼痛期的止痛治疗、慢性期的功能维系锻炼、恢复期的肌肉强化以及生活中的姿势管理、运动管理等,否则,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时间延长了,恢复期的时间也会延长,整个病程都会被拉长,长达数年都有可能。
除了肩周炎,哪些疾病可导致肩部疼痛?我们大致了解了肩周炎的病因和症状,患者可以做个初步判断,但仅仅是猜测,距离确诊还有一定的距离。导致肩部疼痛的疾病确实太多,主要分为肩部本身的疾患和肩以外的疾患,以肩部本身的疾患为主。
01 / 肩部骨折和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由肱骨、肩胛骨和锁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如果锁骨、肩胛骨、肩峰、肩胛体、肩胛颈、肩胛盂、喙突、肱骨头、肱骨大结节等发生骨折,都可引发肩部疼痛。但骨折一般由碰撞、跌倒等引发,通常有迹可循,如果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则要小心不经意间发生骨折。
肩关节是由盂肱关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壁机制、肩峰下机制和喙锁机制六个关节构成的复合体,复杂的结构导致肩关节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任何一个关节出现异常都可导致整个肩部的功能障碍,而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广泛的关节,一旦发生肩关节的脱位,损伤到关节囊或韧带,就可导致肩部疼痛。
02 / 肩部软组织损伤
肩部软组织损伤,是肩部疼痛最为常见的原因。主要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损伤、韧带损伤和肌腱损伤。肌肉损伤常见于胸大肌、三角肌、前锯肌;韧带损伤常见于喙锁韧带、喙肩韧带;肌腱损伤常见于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
肩部软组织的损伤,一种是急性损伤,比如肩部突然遭受巨大拉力或猛烈撞击,另一种是慢性损伤,比如长期肩关节保持同一姿势或从事重复性动作。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损伤,都可导致肩部疼痛,二者也是肩周炎发病的危险原因。
肩部软组织损伤中最为常见的是肩袖损伤,肩袖损伤在肩部疾患中占17%~41%,是中老年肩部疼痛常见的原因。肩袖也叫做旋转轴,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共同组成的肌腱帽,是盂肱关节稳定的重要保证。冈上肌是肩部力量的应力所在,承受的牵拉力最大,且因为结构原因,在上臂外展时非常容易受到挤压或损伤,容易因为劳损而发生缺血性退行性病变,再加上冈上肌腱炎引起钙盐沉积,就容易造成肩袖慢性损伤,从而引发肩部疼痛。
03 / 肩部滑囊炎
肩关节周围有多个滑囊,当滑囊因为损伤、长期挤压、摩擦等机械刺激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就会产生滑囊壁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从而产生肩部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部压痛等症状。
04 / 肩部损伤的并发症
当肩部损伤累及血管、神经时,也会造成肩部疼痛。
05 / 肩部风湿性关节炎
众多风湿病,无论是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退化性、地理环境性还是遗传性,都可导致关节、肌肉、肌腱、韧带、滑囊等多组织的病变,其中也包括肩关节,造成肩关节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06 / 肩部感染和肿瘤
当肩关节遭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也可导致急性化脓性肩关节炎等疾病,从而造成肩部疼痛。当肩关节出现骨肿瘤时,也可引起肩部的疼痛。
07 / 肩以外的原因导致肩痛
肩颈一体,如果患有颈椎病,那么同样容易导致肩部疼痛,这也是肩以外疾病导致肩痛最常见的类型,此外,一些内科疾病,如心、肺、肝胆疾病,也容易导致肩部牵涉痛。在排除肩部病变的情况下,也要小心肩痛由这些疾病引发。
总结一下,肩部疼痛是不可盲目判定为肩周炎的,即便患者属于肩周炎高发人群,症状与肩周炎十分相似,也应该通过正规的检查来确诊病情,以免误诊误治,延误病情造成更大的损失。如果确诊为肩周炎,不能因为听到肩周炎有自愈倾向就不重视治疗,同样要积极规范治疗以早期解除疼痛、僵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逻辑适用于中医吗?
我见到是"森林康养"邀请的我也见到"森林康养"邀请我谈"中医哲学建模"没有接这个岔子。为什么没接?那是因为中医药实际上是传承的"岐黄术"而岐黄术本身是依据生命运行道理而创建并经不断改革与补充而成的医学,生命运行这个客观存在的运行还不是模型还有什么样的模型能超过这个经受天地共同作用体而生成动态变化的模型更契闔真实的?故中医的模型没问题而问题的来源是能否做得更好。我是不会先用假设而捆绑自己的思维与自主选择的,该提问是问"逻辑"与中医适用?那就必须先分别弄清"逻辑"与"中医"基本特性再求契闔度才是讲道理的基础。前面我已经谈过我对中医基本面的认知了,还缺对"逻辑"基本面的认知!逻辑的来源是西方哲学,最初就是从一分为二演化出来的"是"与"否"两者之间的选择,后来增添了"肯定之肯定"和"否定之否定之否定"就很长时间停滞了。在后来就变成"是与否"的不同组合而纠缠不清。在计算机依据布尔发明的"布尔代数"增添了"不变保持态"也称"记忆",硬件称"三态门",总称"数字逻辑"。逻辑确实很清楚但是人生没生病用逻辑很容易判断!若再向下追问生的什么病?如何生这种病的可能有哪些可能?如何能从众多可能中找到主因?....。那就无法使用逻辑了!高手与普通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从众多可能中寻找到主因和与此相关的共因!那都需要以生命运行动态作参照比较的逐渐推理比较来排除的,当多系统的推理交叉出的排除不掉的就是主因与共因的再再分辨与判断。故岐黄术使用的生命运行道理的推理比较而基础的医学!道理入门并不复杂在中国民间长期使用许多常识都是道理的基础元素。所缺的只是"整体与系统"的共同观下的整闔思维方法。中医应该回归岐黄术才能有出路!没有基础支撑何来创新?创新并不是弄个拼盘出来就是创新的!
该如何处理?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天旋地转的感觉,这个就是眩晕。眩晕不同于头晕,眩晕是在头晕基础上还感觉视物旋转。当突然出现眩晕时,应该立即躺下,防止跌倒摔伤。
眩晕是一种症状,很多疾病中都可能会出现这种症状。所以,如何处理眩晕,首先得查找原因,常见的引起眩晕的疾病包括:
1.颈椎病 如今低头族越来越多,颈椎病是非常常见的疾病,越来越年轻化。颈椎病发作时会有头晕目眩的感觉,同时有枕部胀痛,颈部僵,活动不灵活等表现。
2.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小脑梗塞及小脑出血。急性发作时可能会有眩晕的症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现突然眩晕,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脑部CT或者磁共振,明确是否有小脑部中风的病变。
3.耳石症 耳石症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眩晕,有的人还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一般比较短暂的,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很少有超过一分钟。另外晕眩是由体位改变引起的。不予处理有些人过几天就好了。
4.美尼尔综合征 美尼尔综合征属于五官科疾病,是一种内耳疾病,是由于内耳淋巴局部水肿,听神经及半规管细胞被破坏。病人除感到眩晕外还会有耳鸣、耳朵胀痛、听力丧失、眼球振颤。发作呈现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而后逐渐缓解。
5.偏头痛性眩晕 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有偏头痛病史而出现眩晕的病人。常见旋转性眩晕、自身和周围物体幻动、不能耐受头部运动,且眩晕时有偏头痛症状。由于眩晕的发作,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或者伴恶心呕吐。
6.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是由于前庭神经缺血性病变、病毒感染,或者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前庭神经的炎性改变。一般都是急性起病,患者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眩晕伴有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不敢睁眼等症状。
眩晕的处理
眩晕是一个笼统的症状,治疗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确诊,经过辅助检查、症状、病史,确定是哪种眩晕病。眩晕发作时,尽量让其平卧,安静休息,可以紧闭双眼。如果是急诊,需要做头颅CT,并请五官科会诊,头颅CT无明显异常的话,可以使用异丙嗪肌注或者口服西比灵暂时改善症状,可以小剂量使用镇静剂,另外敏使朗、眩晕停等药物能选择性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和内耳血流量,还可以调节前庭功能,具有明显的止吐和抗眩晕的作用。颈椎病引起的需要牵引治疗或者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脑部供血;如果是小脑梗塞或者出血需要至神经外科住院治疗;耳石症需要进行复位治疗;美尼尔综合征眩晕发作时可以使用激素及上述药物治疗,也可以做手术;前庭神经炎主要是药物治疗,加上平衡功能训练。总的来讲,必须要诊断清楚,根据眩晕病的种类进行不同的治疗。
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
天冷了,我家常常煮这粥,娃喝了养脾胃不积食,比小米粥养人!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这么一句话“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一人三餐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多孩子不爱吃早餐,有部分原因是家长没有特别为孩子准备过早餐,味道不好。我本人全职在家带娃,有足够时间给孩子做好早餐!
就在上个周,邻居孩子生病了,周末我去看望他,发现邻居的孩子面色发黄,看起来没有小孩那种活泼阳光的感觉,早晨邻居是给孩子热水冲鸡蛋给孩子喝。邻居孩子5岁了,比我孩子大1岁,但是身体一直不太好,体质偏弱,我儿子的个头都比他孩子高了。看着平时邻居孩子吃的东西,我是找到孩子为什么体质弱的原因了。
1、早餐没有好好吃:像我们上班的人,早餐一般都就迅速解决。但孩子还小,不能按我们成人的做法来,比如邻居那热水冲鸡蛋,有的成人都吃不下,消化不了,更别说才几岁的孩子了。还有一些半成品早餐,加热一下就能吃,这类食物不应该给孩子吃,会伤了孩子的脾胃!
2、脾胃虚弱造成体质弱:邻居家的孩子挺像营养不足的孩子,虽然好像孩子早中晚都吃得不少,但是因为邻居长时间不正确的喂养,导致孩子的脾胃受到了不少的伤害,消化不好容易积食生热,陷入恶性循环。
既然要养肠胃嘛~粥是比较好的选择,我常给孩子煮一种粥,味道好健脾胃!
首先得准备以下材料:
黑米活血健脾
红豆补气血,铁元素多
沙棘红果粉,里面是沙棘粉、山药粉、鸡内金粉等食品的粉末,健脾消食。山药促肠道蠕动,助宝宝排便;沙棘养护胃黏膜,增加益生菌的数量;鸡内金健脾消食,常用于食积不消,成品味道酸甜。
做法:黑米和红豆洗净,然后浸泡2小时,一般我会在晚上睡觉前泡,第二天一早开煮就行。
浸泡好的黑米和红豆倒入砂锅,大火15分钟煮开,然后改小火慢慢焖熟40分钟,出锅后,等粥稍微降降温一些,再加入沙棘红果粉混合均匀就完成了。
提醒:因为沙棘红果粉本身就带着甜味,可以不放或者少放糖。平时早上实在没时间给孩子煮早餐,就电饭锅定时煮,沙棘红果粉可以直接热水冲泡给孩子喝的。
什么是颈椎病?
随着低头族越来越多,手机上的科普知识越来越多,大家对于颈椎病这个词都不是很陌生。连我们去做个按摩,都会有技师认真的告诉你:你颈椎不好了。
伏案工作,低头看手机等一系列的不良习惯,使现代人的颈椎长期在不良体位下支撑着我们睿智却又沉重的脑袋,由此造成的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等等病变压迫了相关结构,导致了现今颈椎病的多发。
得益于广泛的健康宣教,人们越发认识到了颈椎病发病的普遍性,也越发认识到颈椎病症状的多样性,知道除了肩颈脖子的疼痛不适外,其他诸如眩晕、耳鸣以及上肢肌力减退等症状也可能是颈椎病的表现。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冤案”,不少其他疾病的病友仅在看到自己的一些初步检查结果后就坚信自己患上的是颈椎病,进而开始找寻打探各类治疗颈椎病的良方。颈椎病可能背了黑锅颈椎病会背上黑锅的原因之一是它症状的多样性:颈椎病本身就存在四种类型,再考虑到不同类型颈椎病可能共存,它的临床表现可谓千变万化。有的时候颈椎病可以表现出与其他多种疾病如肩周炎、梅尼埃病、脊髓空洞症、腕管综合征等十分相似的临床表现。以肩周炎为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就可因C5神经根受到刺激而出现肩部疼痛,虽然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害较少,且多伴有神经定位体征,但肩周炎症状较重时疼痛范围也会扩大,当患者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时,医生不刨根问底地反复验证病史,就有可能被患者对症状的描述误导。部分基础的检查不能确切的诊断颈椎病:当考虑有颈椎病可能时,医生会首先选用X线进行初步检查,但因为现代人的工作方式与不良生活习惯,再加上颈椎因老化而出现的病变,在中老年的颈椎X线片中,或多或少的都能发现颈椎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等颈椎病的征象。医生虽然还会考虑到在部分情况下,症状并非由这些检查出的病变造成,但当患者病情较轻时,他也并不会再进行MRI等更准确也更昂贵的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他会告诉患者:颈椎病的可能性最大,但也有其他疾病的可能。而在患者看来,症状加上检查结果再加上医生也说了“颈椎病”,已经算得上是“铁证如山”。图1是正常的颈椎,图2-4是不同阶段的颈椎病X光片不同疾病治疗不同有人不太理解,觉得反正都是肩颈的疼痛,医生没必要用不同的检查反复验证,纠结于疾病的诊断名称只是在“创造病名”。但实际上,之所以要把相同的症状划分为不同的疾病,是因为不同的诊断对应着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肩周炎除了采用理疗和适当的推拿按摩改善症状外,还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来避免遗留功能障碍;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则是以颈椎牵引、理疗、改善不良工作体位和睡眠姿势为主。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照搬到肩周炎患者身上是难以起到效果的。明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疾病的第一步,曾听过有的医生感慨“颈椎病是21世纪最大的冤案”,其中虽有部分夸大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各位颈椎病的病友在寻找缓解病痛的良方前可能还需要明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患了颈椎病。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倩S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