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最小的精神病药是什么,精神病药对人的智力和身体方面有副作用吗?
长期使用药物对身体都是有副作用的,精神疾病是需要长时间吃药控制的,可能会出现反应迟钝,面部表情特别的呆板,经常会让人觉得变傻了一样,其实是比较暂时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整药物的量,或者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一些对抗药就可以恢复。但是对比较难治的精神病,恢复的效果就不会太好。
MECT对精神病治疗效果如何?
感谢邀请!MECT对精神病治疗效果如何?
MECT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物理治疗,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短暂适量的电能量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与全身抽搐达到控制病情的治疗目的。电休克治疗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在抽搐发作时人的大脑内瞬间产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善症状。
临床上,确实MECT用来治疗药物改善不理想的分裂症,但更多时候,MECT属于抑郁症的绝对适应症,尤其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起效快,减少自杀死亡率。
现实情况是:精神分裂症,尤其一些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程长、危害性大,目前尚无明确的有效治疗策略。MECT治疗消极自杀、紧张症、严重行为紊乱和心境症状效果显著,可能是救命的治疗手段,但针对认知、阴性症状和思维障碍疗效略逊一筹。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多样化,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但存在有部分人群药物耐受力差,尤其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如题主所说,拒绝服药,导致药物漏服,病情复发。这种情况下,说明患者对药物仍敏感,只是由于没有坚持服药造成的,出于保守和安全考虑,可以将患者的口服用药更改为肌肉注射长效针剂,这样既减少了发作频次,又能保证继续使用原药物治疗。
临床上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但就临床分型来说,对于紧张型的精分效果明显。比如患者存在缄默不语、拒食、不服药等病情时效果明显。对于激惹、幻觉、妄想等虽然理论上也有效,但后期维持仍需要药物治疗。
大家关心的副作用一、会导致短期记忆力的下降,很多患者术后想不起来做治疗的经过。有学者研究发现:MECT可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应缺乏、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抑郁等症状。但同时又指出,由于MECT的副作用可导致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可能短期内会影响学生党的学习成绩。
二、由于MECT治疗需要麻醉,所以副作用上,除了治疗本身的副作用,还可能出现麻药反应。一些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导致术后迟迟不醒,或者出现一个短暂的谵妄状态,醒来不认人,行为紊乱,这种情况属于临床常见的麻药反应,大家也不必担心。
三、由于这种治疗是诱导人抽搐,在发作时,人的肌肉抽搐,尤其面部肌肉,这样患者清醒过后会感觉面部疼痛,通常这种情况数日内可缓解。
总结:MECT治疗是一种躯体安全性良好的治疗手段,最好的适应症是治疗抑郁症。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临床治愈率并没有理论数据报告的那么高,除了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其他仍以药物治疗为首选。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知识黛力新和舍曲林相比?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如果你问黛力新和舍曲林相比,哪个成瘾性低一些?首先你要明确,两种抗抑郁药物都没有成瘾性。但临床上确实有一些类似的报道和特殊病例,如果根据临床病例来说,我觉得可能黛力新停药时的药物戒断反应更多见。
说一说黛力新和舍曲林的戒断反应黛力新是治疗轻中度抑郁的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氟哌噻屯美利曲辛,作为一种合剂,其实抗焦虑和抑郁作用是很难得到保障的,而且合剂的特点就是不良反应更多,更加难以控制。其实在精神专科医院,一般很少使用黛力新,不良反应不好控制,而且抗抑郁作用是在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大部分患者对于抑郁剂的要求。
一般精神科医生,会首推我国抑郁症治疗指南中的一级推荐,SSRI(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舍曲林就是SSRI五朵金花中的一朵,通过阻断神经突触间隙的五羟色胺再摄取,达到提升五羟色胺浓度的作用。根据药物的远离说,舍曲林是没有成瘾性的,但仍然可能出现停药后的不适感。
那么两种药物的撤药反应更强烈更持久呢?起码在我的患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还是黛力新的撤药反应更明显。一般突然停服黛力新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头痛、疼痛、或类似流感类症状。如果停用黛力新后出现的撤药反应在1-2周内不消失,可能需要重新服用黛力新才能缓解撤药反应。
如果避免撤药反应抗抑郁药物没有成瘾性,但是确实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可能出现撤药反应,包括黛力新、包括舍曲林。所以如何避免撤药反应是一每一个精神科医生需要指导患者的工作。
一般认为在减少抗抑郁药物的时候最好采用缓慢减少治疗剂量的方法,逐渐减量致停药。
具体操作是每两个星期减少治疗剂量的四分之一,直至8周后完全停药。
其实上面两张抗抑郁药物都还算一般,真正最容易出现撤药反应,其实是SSRI的帕罗西汀,甚至长期服用帕罗西汀即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也是很难避免和顺利度过抗抑郁药物的撤药反应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手打不易,谢谢关注!精神病能不能上普通学校?
服用阿立哌唑能上学吗?精神病人能不能上普通学校?这两个答案无疑都是肯定的。
阿立哌唑作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具有独特的药品特征。下面就阿立哌唑的特点做简单概括:一,2007年,获得首个被批准用于重性抑郁障碍的辅助药物。由于其对多巴胺D2受体和5-HT1A受体都有作用,所以,可以同时用来治疗精神疾病和抑郁症。
二,是为数不多的可应用于青少年、儿童的抗精神病药。
三,根据用药剂量不同,所发挥的药理作用不同(小剂量是起到对多巴胺和五羟色胺的激动作用,治疗抑郁;大量时起到阻断作用,治疗精神疾病)。这里面有必要解释一下,多大剂量算小量,通常不超过10毫克,有研究称,每天2-5毫克的阿立哌唑便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抑郁的作用。
四,半衰期长,允许每天一次给药,目前已经在研制阿立哌唑的长效针剂,可用于治疗冲动激越的患者。
五,副作用相对较小,对体重,激素等影响小,适合年轻女患者服用,依从性好。
所以,如果题主服用阿立哌唑能把症状控制较好的话,上学是没问题的。我有一个患者,服用的是利培酮,目前大学在读。我想说的是,利培酮的某些副作用要比阿立哌唑大,并且有研究发现:利培酮的治疗作用并未明显优于阿立哌唑。
精神疾病能上普通学校吗?前几天,我曾回答了一个问题“精神分裂症痊愈后有从事工作的吗?”,我认为这个问题和上一个基本是同一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阅一下。
精神疾病,治愈情况好的话可以上学,工作。不过,对于目前正在发病期的患者来说,建议还是以休息,治疗为主,不能强行上学,一来精神症状没能有效控制,可能出现异常行为,暴露于老师同学面前,影响你以后的自尊心。二来,发病期即使上学,恐怕学习效率也低的可怜。第三,我不知道您目前多大?通常发病年龄越小,治疗难度偏大,初次治疗不好,会影响今后疾病的走向。
综上,青少年发病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发病期一定专心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恢复社会功能,精神疾病的治疗,急不得,着急往往会适得其反。希望广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精神疾病早日被攻破!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有没有治疗精神病的药物?
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揭秘精神病药物是如何研究出来的前言
我之前的文章《精神分裂症的前生今世》中,曾经提到过,18世纪法国医生比奈尔曾经做过一件伟大的事情,解放精神病患者,建立精神病院,人道的对待他们。
因为在之前的历史中,精神病患者要么被宗教神学作为魔鬼附体,进行惨无绝伦的残害,要么被世人驱逐、监禁和遗弃。甚至到了二战前期,法西斯德国和美国受到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出台优生计划,想要通过基因隔离和灭绝来消灭精神疾病基因。
但精神分裂症似乎并不能应用到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时至今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性别、贫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依然顽固的保持在1%左右。
而建立精神病院,通过对精神病人进行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
虽然早在18世纪,西方国家就建立了精神病院,合理的收治精神病人。但是,真正发现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药物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出现。
在这之前,治疗精神疾病大多应用发热治疗、外科治疗、电休克治疗、胰岛素治疗,甚至还有驱魔治疗、巫医等等。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第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
氯丙嗪的发现1950,法国制药公司“罗纳·普朗克公司”要研发一批治疗疟疾的新药,其中有一种药物因为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因此被起名叫“异丙嗪”。
巴黎的一位外科医生亨利·拉伯里特得到了一些异丙嗪,想要测试异丙嗪是否有治疗休克的作用,没想到病人在服用异丙嗪后,出现了情绪上的巨大变化。亨利医生把这种现象发表在了他的研究记录上。
罗纳·普朗克公司无意中看到这篇论文后,如获至宝,立刻着手把“异丙嗪”在疟疾上的研究转向了大脑神经系统上。因为在当时能够影响情绪的药物非常之少,如果能够研发出这种药物,将产生巨大的成就。
后来在化学家P·卡本提的研发下,在异丙嗪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氯丙嗪”。
1952年,精神病学家让·雷德和皮埃尔·德尼尔克尝试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人,结果发现,氯丙嗪可以明显的减轻精神病患者的幻觉和错觉。
他们的研究报告在第15届法国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大会上发布,立刻轰动了全世界。
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可以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很快,各国纷纷批准将氯丙嗪上市,到1965年,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氯丙嗪已经治疗了5000多万名精神病人。
既然氯丙嗪的发现是如此的偶然,科学家必然要反向研究,搞清楚氯丙嗪为什么能治疗精神疾病。
这时,一个神经递质-多巴胺渐渐与氯丙嗪联系起来。
神奇的多巴胺说到多巴胺,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化学成分,它是我们脑内的一种化学物质,它主要的作用是影响人类的情绪、想象、冲动和创造力,以及奖赏机制、成瘾、学习记忆和快感等等。有一本科普作品叫《贪婪的多巴胺》,可以帮助大家详细地了解这个神奇的物质。
我们主要说说,多巴胺是如何与精神疾病以及氯丙嗪联系起来的。
首先,我们的大脑是由无数个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就是我们大脑的一种非常高级形态的细胞。它包括了中间的细胞体和周围的突起。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就是靠突起互相连接起来的。
就像一个地图上的高速公路网一样,无数个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信息传输的公路网。
我们大脑所有的记忆、感觉、信号、情绪等等信息的传递都是在这个神经元构成的网络传输的。
而这些信息是如何在这个网络上传输的呢?就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就像地图公路网上的大货车,搭载着各种信息从大脑传输到身体各处。
神经递质有许多种,其中多巴胺是被人类科学家发现的比较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
多巴胺在大脑内非常丰富,在多个脑区都有运行通路。
如果其他比较少的神经递质是一辆大货车的话,那么多巴胺就像成立了一个“货运公司”,它不止运行一条线路,而是多条线路。比如:北京到上海,重庆到济南,广东到武汉等等。
而多巴胺在大脑内主要运行4条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中脑皮层通路、漏斗结节通路。
进一步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标本的中脑边缘系统通路的多巴胺受体越多,患者的阳性症状就越多。
阳性症状主要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行为紊乱等。
阴性症状主要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活动减退。
而科学研究发现,氯丙嗪正是阻断了其中的中脑边缘系统通路发挥了治疗精神疾病的效果。
用比较通俗的解释,把中脑边缘系统通路比作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而多巴胺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转运货物,由于遗传或者脑发育的问题,造成了多巴胺转运的货物过多,这些货物就导致了我们的大脑产生了过多的幻觉、妄想等症状。
而氯丙嗪就像是一个交警,把它派到大脑中之后,控制了多巴胺在中脑边缘系统的通路的转运,这样就控制了我们的大脑产生幻觉、妄想等症状。
氯丙嗪之后,科学家又根据多巴胺的机制,研发出了多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比如奋乃静、舒必利、硫利达嗪等等。
其实,归结起来,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等药物,主要的通过阻断神经系统上多巴胺地传送起了作用,因此也被称为“神经阻断剂”。因为是第一代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也被称为“传统抗精神病药”。
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因为它不光阻断了“中脑边缘型通路”的多巴胺传输,还把其他的通路都阻断了。这就像给氯丙嗪下达了一道指令,到大脑之后,要全面查封“多巴胺货运公司”的货车,这样多巴胺在脑中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多巴胺可以使我们产生情绪、想象、冲动、创造力、快感等等,如果全面阻断后,就会产生很大的药物副作用,整个人就会显得情感淡漠、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等等,虽然控制住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躁动、暴乱、幻觉等等,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不是科学家和医生追求的,虽然我们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控制住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在行为混乱、不在给社会带来危险,但是我们追求的是真正治愈患者,让患者回归社会,拥有正常的社会能力,包括职业、生活和社交。
为了这个目的,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产生了。它们比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好处是,可以有选择性地阻断引起疾病的多巴胺通路,而保留正常的多巴胺通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帕利哌酮等等。
虽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控制阳性症状的药效不如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那么强大,但是因为它的副作用小,对阴性症状也有治疗作用,因此,目前已经作为主流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了。
但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依然没有被放弃,主要是对一些使用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的病人,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来治疗。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左上角关注(微信公众号:轻松心理知识),这样您就能及时收到我分享的更多心理学知识。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参考资料:[1] Stephen M. Stahl 《Stahl's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Neuroscientific Ba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2] 陆林 《沈渔邨精神病学Shen YuCun's Psychiatry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