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朱砂有什么作用?
【文藏来答】看到好多回答里有说药用的、有说作装饰用的,小编来说个不一样的——在古代有人用朱砂来炼丹,但除此之外朱砂作颜料也是美得不可方物......
《诗经》中说“颜如渥丹”,即形容人的貌美如同抹了丹砂一样。朱砂色,在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T形帛画,是现存可考的最早的卷上朱砂
缘起“朱砂”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红色颜料。它取自天然硫化汞的红色半透明矿石,又名“丹砂”、“辰砂”。是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朱砂也用于药剂和制作颜料,人们称绘画为“丹青”。朱砂色在重要石窟、古代帛画以及绢本纸本绘画中都有大量应用。
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 董其昌 “仿唐杨昇”青绿山水
该作品以没骨法为之,丛树峰峦等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色染出。
而朱砂作为一种绘画的主体色,则开始于宋代。画朱竹的“鼻祖”,苏轼当之无愧。苏轼生平爱竹,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据史料记载,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某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却成全了千古朱竹的史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 刘松年 《天女献花图》(局部)
朱竹的随意奇思,实则承载着苏轼深厚的艺学素养,更与他自性清净的人格关系密切。时人有不以为然者,谓“竹非朱色”,东坡曰:“竹亦非墨”。苏轼画竹有两个特点:一是颜色。朱竹,体现了他对“随类赋彩”的深远理解,即在“气韵生动”上,将色彩传移至合乎“韵”的审美准则。二是技法。据传苏轼画竹子,不是一节一节画的,而是从底到顶一气呵成,每一笔都述写着竹子的生长形态。
追寻千百年来,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已经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人品精神风貌, “写竹”成为文人们表达心中“清高气节”君子品格的主流意识。自苏轼画朱竹之后,这种元素在后世的文人画中竟流行起来,那一抹无意的朱笔,成就了千古文人的追寻,从此竞相援毫挥笔,络绎不绝,至今仍旧受追捧,影响深远。
清代 瞿子冶 朱竹四条屏
说到明清文人画家对朱竹的追随,比如明初诗人高启就用一首《题朱竹画卷》,道尽了他对朱竹的喜爱之情——“宵声吹断,彩云忽堕,碧云犹隔……谁把珊瑚,和烟换去,琅玕千尺。细看来,不是天工,却是那春风笔”。
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也割舍不下对朱竹的喜爱。他笔下的四联朱竹,或伫立于奇石之间,或高节耸于云端,或立于满月之上。竹子的气节巧遇金农的妙笔,一片丹心化成一抹朱砂,成为五色墨韵中的一笔妙红。
厚爱到了近现代,文人画家们对朱竹依然兴致盎然。比如我们观民国画家于非闇笔下的朱竹,就能感受到“偶见一枝红石竹,却有翠鸟立枝头”的意趣。不同于金农画朱竹的是,于非闇多以小品立意,不强调竹干的气节,却以朱色艳丽之竹,衬托鸟禽栖息之意。
启功笔下的朱竹
至于当代的大家启功先生,世人都知道其在文学和书法上的造诣赫赫有名,殊不知启功的朱竹也不逊色。若论启功先生对色彩的大胆处理,就不能不谈及其(左石右朱)竹。
所谓的“左石右朱”,指的是启功先生笔下的朱竹,左侧的倚石墨气浓厚,右侧的朱竹丹气浓郁,这一黑一红的强烈对比,却让画面体现出了难得的和谐且别有风韵,高度统一在启功先生笔下的“朝霞午曝夕阳红”之中。
联想到先生曾诗述其朱竹:“问余何事研朱写,晓色临窗几案睛。”可见此番回答方为正解,亦是他对绘画艺术的卓识,包括对朱竹的尤其倾爱。
归属其实,无论是墨竹或朱竹,皆为画家托色写志之媒。中国历代文人画家对于诗书画的情怀从未间断,对人性艺学修养的探求从未休止。无论审美的发展如何变迁,这一元素一直在扮演着人们解读文人画家心境的角色。文人画还在继续发展,朱竹仍受钟爱。比如笔者前不久曾见过一位“70后”画家的新作“嫣然系列”,属类赋色兼工。
于非闇 《朱竹双禽》 成扇(2015年保利博物馆“放鹤楼藏京津画派成扇展”展品)
感谢苏轼无意间抹下的那一笔朱色,它的面貌撑托了千百年来文人画家的精神归属。这一抹艳丽的朱砂,未来一定会在中国水墨的“黑白世界”里不断地妙笔生辉。
原文作者:刘丽莎文章来源:《中国收藏》2017年5月刊《黑白世界的妙客 那一抹朱笔》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中国收藏》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冬瓜皮有什么药用价值?
冬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食材,很多人都知道用冬瓜熬汤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气,殊不知常常被我们丢弃的冬瓜皮才是真正的良药。
这里所说的冬瓜皮指的是冬瓜外层的果皮。冬瓜皮味甘,性凉,归脾、小肠经,主要功效为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多用来治疗水肿、暑热等证,亦可清肺化痰,治疗肺热咳嗽,此外,冬瓜皮尚有诸多功效,效用良多,《药性切用》谓其“行皮间水湿”,《滇南本草》记载本品“止渴,消痰,利小便”,《本草再新》也指出冬瓜皮可以“走皮肤,去湿追风,补脾泻火”。
1、治疗水肿:本品功擅利水消肿,煎汤代茶饮用或与赤小豆、薏苡仁、红糖等煮粥食用皆可。
2、治疗暑热证:夏日暑热之气旺盛,出现身热口渴、小便少而色黄等症状,可与西瓜翠衣、竹叶等同用代茶饮。
3、清肺止咳化痰:肺热偏盛,痰热内蕴,反复咳嗽,口干咽痛,咳痰色黄质粘,或伴有大便干、小便黄者,可配伍桔梗、川贝、蜂蜜服用。
4、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表明冬瓜皮煎汤服用具有降血糖作用,日常取之代茶饮对于控制血糖,治疗和预防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功效。
5、治疗急性荨麻疹:以冬瓜皮加金银花、荆芥煎汤内服,配合药汁洗浴,可收良效。
6、减肥:冬瓜皮利体内多余水气,可消虚浮肿胀。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冬瓜皮中含有的丙醇二酸可阻止糖类向脂肪的转化,减少体内脂肪堆积,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7、催乳:产妇产后乳汁不足,可以未削皮的冬瓜与鲫鱼、鲢鱼或排骨熬汤服用,但冬瓜性凉,不可多服。
文:岳增宝/王传航
喝灵芝水有什么禁忌吗?
如果要说出一种具有神奇疗效的草药,很多人都会想到灵芝。麻姑用它酿酒为西王母献寿,白素贞偷了它来让许仙起死回生,更不用说大批武侠和神怪小说都用它为主角“提升若干年的修行”。今天固然没有人相信复活和成仙这回事了,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名气,灵芝,俗称“仙草”,是享誉久远的中华瑰宝,也是较为名贵的中药材,备受中医学者的亲睐。
唐代开元年间的《道藏》把:“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深山野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并称为中华九大仙草。其中深山野灵芝位列其中。
灵芝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最早论及灵芝的药学著作是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的《神农本草经》,它将灵芝分为赤芝、青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详细地描述了此六类灵芝的药性、气味和主治,还强调此六种灵芝均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一、灵芝的功效
补气:主治气虚,包括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心气虚等等。经常没力气乏力,容易疲劳,会自汗的人十分适合。
安神:适合失眠多梦,晚上睡不安稳。灵芝的安神还有养心的作用,比方说心慌、心悸、健忘等。
止咳平喘:咳喘病人适用。
抗肿瘤: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灵芝多糖能预防肿瘤的生成和揭制肿瘤的扩散及生长。
抗衰老:我们在做药理学试验时发现,灵芝能延长实验小白鼠的寿命。
二、灵芝泡水喝?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第一:严禁超量
很多人认为灵芝是一种对于身体非常好的补药,所以多服用对于身体的效果更好,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如果大量的服用灵芝,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副作用,甚至还有可能致死,非常的严重。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将灵芝内服或者是泡酒,那么每次控制在2~3克左右就可以了,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是使用肌肉注射这种方法,那么每天也只能够一两次,千万别多。
第二:严禁久服
灵芝也不是一种能够长期服用的中药材,如果是将灵芝作为治病的一种药材,那么必须要坚持服用一个月以上才能够看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只是在日常服用灵芝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那么就应该在连续服用三个月之后停药,大约停止三个月之后再继续服用,这样效果才是最好的。
第三:过敏
研究发现,有少部分人在服用灵芝之后会出现过敏的情况。如果患者是属于这种过敏体质,那么建议不要服用灵芝,避免身体出现危害。
第四:不适合服用的时间
老中医建议,并不是所有的人群在任何时间都是适合服用灵芝泡水的,例如患者在手术之前以及之后的一周时间都是不能够服用灵芝的;另外正在大出血的患者也不能够服用,否则不仅不能够调养身体,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
第五:老人、小孩以及孕妇服用要慎重虽然在原则上任何人都是可以服用灵芝的,但是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一般情况下,服用灵芝之后能够有效地提高身体抵抗力,老人小孩更是应该多服用。如果是学龄前的孩子,那么建议服用灵芝量应该控制在成人的三分之二,如果是一些体重比较轻并且比较虚弱的老年人,那么服用量也应该是一般成人的三分之二左右。
孕妇在怀孕三个月之前,也就是怀孕初期最好不要开始服用灵芝,这是因为很多灵芝都是属于加工食品,所以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污染,这个时候服用会增加孩子成为畸形儿的可能。孕妇服用灵芝的时间应该在四月份后开始,这个时候孩子的身体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第六:服用灵芝一定要定时定量
很多人在服用灵芝之后都反映说没有见到效果,这是因为没有定时定量所导致的。一般情况下,坚持服用灵芝一两周之后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这个时候还需要继续的服用身体才能够恢复健康。
另外,有些人在身体出现瞑眩反应的时候由于害怕也停止服用,并且也没有在日常的饮食以及运动方面好好的配合,这样效果自然就变差了。除此之外,由于长时间服用的药物太多,导致体内大量的毒素没有办法在短时间排出体外,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服用灵芝,不能够没有耐心,否则是见不到效果的。
第七:病愈之后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灵芝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如果是属于感染方面的疾病,例如结核或者是肺炎,那么身体恢复之后就完全没有必要继续服用了。但是如果患有慢性疾病,例如一些体质、药物毒素、精神压力、身体习惯等等,那么就算身体恢复健康也不能够完全停止。这个时候应该稍微的减量服用,这样能够更好地预防疾病复发的可能。
逍遥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有哪些?
逍遥丸组方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柔肝舒肝,以养肝体,助肝阴,又防柴胡劫肝阴,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和中,扶土抑木,以滋化源;薄荷辛凉清轻,助柴胡疏肝散热,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为使药。诸药合用,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共奏疏肝健脾、养血调络之功。
现代与科学研究证实,逍遥丸具有抗抑郁作用,能增加慢性束缚应激动物旷野实验穿格次数,降低慢性应激抑郁动物的海马突触素素mRNA表达量;临床肝郁证患者服逍遥丸治疗1个月,可见血浆β-EP(β-内啡肽)含量增加,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含量减少;此外,逍遥丸还具有抗焦虑作用,对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小鼠有抗焦虑作用。
逍遥丸尚能增加雄激素致排卵障碍动物卵巢子宫重量指数,改善腺垂体、卵巢形态结构,降低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升高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含量;还能增加促性腺激素预处理动物卵巢组织蛋白酶-L的mRNA的表达;增加雷公藤多苷片或注射丙酸睾丸酮所致排卵障碍动物子宫内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
逍遥丸可用于肝郁不舒,肝克脾土所致的胁痛,症见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胃脘胀闷,食后加重,苔白腻,脉弦滑;用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所致的郁证,症见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喜叹息息,胸闷胁痛,腹胀便溏,心烦不寐,舌苔白腻,脉弦细;还可用于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食后痞满加重,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弦滑,胃下垂、消化不良、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逍遥丸还可用于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气面失和,脾虚不运,清阳不升而出现头晕目眩,每遇情绪波动则加重,伴心烦,不寐,大便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用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烦躁易怒,乳房胀痛,经期腹痛,腹胀便溏,舌黯,脉弦细。此外,逍遥丸还有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失眠属肝郁脾虚证候者。
临床报道,有患者服用逍遥丸后出现大汗不止、面色苍白、心慌、疲乏无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也有引起嗜睡、肝损害、白带过多的报道。肝肾阴虚所致胁肋胀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者慎用。用药期间忌辛辣生冷食物,饮食宜清淡。
你知道紫苏有哪些功效吗?
你好,我是百味食家,很高兴回答以上问题,感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紫苏在乡村地区较为常见,在我国流传了上千年的农村野菜,具有特异香味,常用来作为香料,紫苏的香味一向让大家沉迷,无论是烹饪鲜食,还是炖羊炖牛,一加上它,能带来不一样的口感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朋友,想要见到它的身影只能在餐桌上见到,紫苏用途多多,不仅可以食用,紫苏梗和紫苏籽还可以用来做药材。在我的印象中,紫苏用的最多的就是煮鱼、炒嗦螺、煮粥。独特的气味芬香扑鼻,喜欢的人爱吃的很,不喜欢的可能完全闻不惯这个味道
紫苏通常这几个部位是个“宝”,紫苏叶、紫苏梗、紫苏籽,我们平时吃的最多的是两面都是紫色的紫苏叶,它有很浓郁的辛味,全身紫色,颜色诱人,与其他食材搭配口感升华了一个档次,有朋友说,他们那边的紫苏是是下紫上绿,不是全紫叶子,事实上,紫苏的品种有好几种,还有一种全身绿色,分别是野生紫苏、耳齿紫苏、回回紫苏等,大家可以看下面三张图
两面紫色的紫苏,它在广大市民朋友心目中印象深刻一些,以前乡野无人管的紫苏,现在成了香饽饽,超市、菜市场都能看到它,广东炒“嗦螺”会基本会用到紫苏叶,记得小时候,俺家屋前很多野生紫苏,老妈每年冬天都会做酸菜鱼,里面会加一些紫苏叶,紫苏味清香浓郁,鱼汤全是他的香味,俺是特爱这味道,每次都喝的精光
紫苏做法很多,除了炒、煮之外,还可以凉拌,这样做保持紫苏浓郁的原汁原味,脆脆的口感,吃上一口,口内紫苏辛味十足,爱吃的不要错过,以前年代,物质匮乏,人们医疗环境不是那么好,听老人说,冬季常用来紫苏来抵御寒气,效果杠杠的
紫苏是公认的靠谱食材,不仅可以用来烹饪食物,还可以泡水喝或者用来做药膳,增强人体抵抗力种,口感也不错,生长发育快速顽强,只要一个地方有一株,完全不用管,第二年就能收获一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