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痛经胶囊有副作用吗,三七含服有效果吗?
三七含服是有一定效果的。三七具有止血;散血;定痛的功效。 主要治疗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等疾病。三七正常服用方法每次2-3g,温水吞服,每日两次,置干燥阴凉处。由于是药,需要在医生的医嘱下使用和食用,
三七粉可以连续吃多长时间?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三七火了,成为各种疾病的克星,好像拥有了三七就拥有了健康一样。
三七的成分和作用被网络扩大了无数倍,歪曲了其原本的作用。三七粉是一味中药,在网络上被无良商家宣传的像“仙药下凡”一样,罗教授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三七粉真正的功效和价值,我讲到的就是主要的,我没讲到的,大家也不用在意,没讲到的功效效果也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三七从古至今都是一味中药,其主要的作用六个字就能概括:“止血”、“化瘀”、“定疼”,三七粉效果最为明显的是用于外伤,可以作为金疮药,在民以食为天的华夏,也有一些人喜欢吧三七作为食补材料,这样也是可以的,毕竟中药普遍药性温良,也具备一些作用,只是作用没有外用快而已。
没事吃三七干什么吗,土味较大,也并不可口,在几年前也吃过三七,但不是口服,而是用来炖鸡汤(真是可惜了我那只乌鸡),味道真的不怎么样。没有经过高温加工的三七主治:外伤出血、外伤淤血等各种出血外伤症状。
经过高温加工的三七主治:过度疲劳、失血贫血、神经衰弱等症状。
但是把三七的成分一项项的列出来,你会发现三七还有降压、降脂、扩血管、抗冠心病、消除冠状动脉血管斑块,提高记忆力等等五花八门的作用。网络上的无良商家,就能把患者需要的一个点无限放大,并告诉患者根据这一个点能达到治愈上述病情的效果,这其实是一种欺骗。
有的人可能会和我抬杠:“成分功效上不是说有这个成分就是说有效果吗?” 对,是有效果,但是我们需要了解效果有多少?三七的效果在病症上并不明显,只是单纯有这个含量,就拿降脂作用来说,三七是有降脂的功效,这个患者可能需要热水冲服一车的三七,才能达到降脂效果,有这个时间不如吃一些别的更加便宜的药物,我这么说大家明白了吗?
想要降血脂,不仅需要药物,同时也需要生活干预,饮食控制,这样就算不用三七粉调理,血脂指标慢慢也会降低的。
三七要吃多久?这要看患者要用三七达到什么目的,如果是“止血”、“化瘀”、“定疼”的话,患者可能当天就会有效果,最多一周,有的甚至第二天就可以停药了,三七在这方面还是非常好用的。
如果您用它来,治疗“三高”,那您可以要吃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指标可能都不会下降多少。
我并没有说三七有多不好,而是要强调:哪怕是再好的药,它的价值再高,也需要用在对症的病症上,就像“他汀”是一种非常好的降脂药,但是非要用在伤口止血上,它的作用都没有一个五毛钱的创可贴好用,但是你吃两天的“他汀”,你的伤口一样会好,说“他汀”没有效果吗?可能会有,但是效果肯定不大。
三七有什么作用?
三七,从古至今都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药食同源”的名贵中药材。因其有着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血、补血”的强大功效;而且还可延缓衰老、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脑力等等显著效果,而且其药效自古至今的研究探索都表明“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在对症辩证适量用药治疗、保健上,也还未发生有任何的副作用的产生,所以自古就有“金不换”、“南国神草”的高度评价肯定,且著名医家大家李时珍经过反复大量的研究,在其《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三七“无毒”。且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攻亦等,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三七的功效越来越深入人心,不但各医疗行业广泛应用于众多疾病的运用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我关注度更高,因而三七强大的保健养生效用也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里。 但,虽然三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药材,但首先它是有着特殊强大效能的“药材”,“是药三分毒”——这里的“毒”不是字面“有毒”的意思,而是药材的“偏性”。即每种药治病、保健的有其适应人群。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用的都是其的效用、性能,只是治病通常需要联合配药,且加大份量,而保健养生则单用且得量小。
所以,用“药食同源”的药材来保健,首先要知道其功效、性能,然后辩证自己体质、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使用,才能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而不被其“毒性——偏性”所伤。 “纲目”中指出:三七“性温”,所以热性体质、体质偏热、虚热体质、阴虚火旺、正患“热性”病如风热感冒等者都不适合服用。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三七配上一味“寒凉性”,如也是“药食同源”的西洋参,不但能纠正两者偏性,还增强了两者功效,保健养生效果最佳,但正患风热感冒等热性病者扔需康复后方可食用。
三七“活血化瘀”,生用效果比熟用强,通常也生用。其“化瘀”作用强大,固无瘀者不建议使用,会损新血;但“瘀”其实是体内血管受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垃圾,这些垃圾日久会使血管变窄、又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能会逐渐衰退,血管垃圾(如脂肪酸堆积造成的动脉硬化)必定会随之增多,所以“无瘀”状态通常新生儿才会有。这样说来,只要适合体质,符合身体情况,适量服用,适合绝大部分人服用。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期如孕期、经前要停用,但经前瘀血严重者,可泡服生三七粉,促进经血顺利排出。
尤其从青中年时期就开始服用,可有效保护血管弹性,保持其健康畅通,能有效预防多种疾病发生,如预防“三高症”——高压、高糖、高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服用。其还有提高免疫力作用,长期服用,机体免疫力好,就不易患病,尤其能有效预防肿瘤等重大疾病。但因三七可促进新陈代谢,已患肿瘤患者,特别是已有扩散转移者,更需忌用。
研究表明:三七可促进人体蛋白质合成,能有效提高身体新陈代谢能力;能提高免疫力;能调节神经中枢功能,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所以,处于发育生长期的而体质相对弱者,平常用三七煲鸡或骨头汤喝,不但可补益身体,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如促进长高,还可提高学习能力、效率;或平常学习、工作压力大的学生、成年人时常喝些三七鸡汤、骨头汤,都可以有效缓解脑部疲劳,提高其效率。因为三七可补血、活血,扩张血管,血量增加,其携带氧能力增强,大脑就能更好保持高速的运转。但十岁以下儿童不可常服。因为其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成,此类带有提高免疫力功能的食物服用过多会扰乱自身免疫的发育,服用弊大于利。
三七“生散熟补”。即说生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消肿止痛能力强与熟三七;而熟三七则胜在补血功能强大。所以体弱、体寒,尤其是血虚者,忌用生三七保健,反而有害身体健康,而要用熟三七。 要注意,三七打碎磨粉成三七粉,并非用温水,哪怕是开水冲泡其就能变成熟三七。这样的依然是生三七,当然开水肯定比温水好。熟三七,是必须经过炮制而成的。常用鸡油炒制后而成。但生三七块根,经过煲煮达两个钟头左右,可补益效果大大增强,变成熟三七。 日常身体素质硬朗者,可早晚各温水或开水冲泡三克三七粉服用。服用过程中若有口干、咽干上火现象,可加上三到六克的西洋参。
体弱者、体寒者,尤其是气血亏虚比较厉害者,一定不能服用生三七,而要熟三七,一天也不能超六克,分早晚两次冲泡饮用。但用整个三七块根炖汤时如三七乌鸡汤,则可量大些,根据情况可放10—15克。生三七粉,虚弱者要服用,大火烧开再细火煎上20—30分钟,体质还是受不了,则可煎上45分钟。
三七可“消肿止痛、止血”。日常不小心关节扭伤,有效轻微疼痛、红肿,可用三七粉调匀敷敷也有不错效果,但严重一定要及时看医生治疗。不小心刀割伤手,流血教多,晒上三七粉即可有效止血。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就是,购买三七,最好到正规信誉好的药房买,以防买到“土三七”,其不但没保健养生功效,而且对肝脏损害大。
女性吃三七粉的好处有什么?
近几年,三七粉突然火了,传言它有很多功效,但其实很多都是假的,比如:三七粉治三高、增强免疫力的说法,都是商家为了卖货,所进行的夸大宣传。
大家别再被骗啦!那么三七粉到底有什么用呢?可以随便吃吗?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我们先来说说三七粉有什么用?三七粉被“官方”认定的功效。根据北京卫健委官网上对于三七的研究文章表明,三七的养生功效有三种:
1、止血三七富含三七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止血成分。(我们常用的云南白药中就有三七的成分。)2、补血三七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被称为“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服用三七,可以治疗脸色苍白、失眠多梦等。3、活血化瘀三七能够活血化瘀,主要归功于其成分中的人参皂苷,但是人参皂苷不溶于水,只能在有机溶液中溶解,所以三七在制成药酒后,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好。但一定要注意,大家在使用或服用三七之前,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行购买食用。三七粉的使用有严格禁忌,如果过量或是不对症,很容易导致严重后果。那么如果要使用三七粉,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三七粉作为纯中药制剂,也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的:1、有这3种副作用:
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三七有很好的活血化瘀功效,但是一天服用超过10克,就会导致血压上升,从而出现头晕、头痛、心律失常,甚至呕吐、尿血等不适。
可能会导致肝脏损伤三七中的三七皂苷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使肝脏出现损伤。服用超过15天,必须停止服用,否则会导致肝脏出现无法逆转的纤维化、肝硬化。可能会导致药物中毒三七中的部分成分会影响某些药物的代谢,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常用降压药),导致这些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中毒。2、这些人群不适合用:孕妇禁用三七的活血功效,会影响胎儿健康,甚至引起流产。哺乳期女性禁用三七中的部分成分会随着人体的吸收进入乳汁中,一旦被婴儿食用,可能会导致婴儿面部及躯干出现淡红色丘疹,甚至还会蔓延至全身。感冒人群禁用三七性温,对于风热感冒患者来说会导致病情加重,对于风寒感冒反而更加有效,但是风热风寒感冒并不容易分辨,所以感冒人群最好不要服用。生理期及手术后人群禁用三七的活血补血功效,容易导致生理期及手术后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最后,小薇要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的相信“偏方养生”,否则不仅伤害钱包,还会导致病情加重,对健康造成危害。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欢迎转发收藏~腰酸有什么改善的方法吗?
月经期间痛经伴有腰酸考虑为肾虚型痛经,可以用中药在经前期调理一周,多能缓解或治愈。
一、 痛经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一)、病机分为“不痛则痛”或“不荣则痛”。
1、经前气血下注冲任,子宫藏而不泄,冲任气血充盛,子宫内实,若因气滞血瘀,或寒邪内客,冲任,子宫壅盛,气血碍而不畅,“不痛则痛”,故痛经发作。
2、若因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肝肾虚损或气血虚弱者,每于经血下泄,重伤气血之时,气血肝肾更加不足,子宫冲任失于濡养,“不荣而痛”,故经行后,痛经发作。
二、 痛经的诊断:以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剧烈难忍,以致影响工作和生活。
三、 辨证论治:
(一)、痛经的辨证分型有哪些?
1、气滞血瘀:
主症:经前或行经第一、二天,小腹胀痛,拒按,甚者小腹剧痛而恶心呕吐,伴胸闷做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经净疼痛减少,舌质紫黯有瘀点,苔薄白,脉玄或玄滑。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隔下逐淤痰汤或逍遥散加减
方义:方中柴胡、炒香附疏肝解郁,当归、川芎、赤芍、炒桃仁、红花、丹参、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五灵脂、延胡索化瘀止痛,川牛膝引血下行,炒白芍、当归、生甘草,柔肝缓急止痛。全方气顺血调,则疼痛自止。
若兼口苦苔黄,月经持续时间长,经色紫黯,经质粘稠,为肝郁化热之象,佐以清泄肝热,加栀子、夏枯草、益母草,丹栀逍遥散加减。
2、寒凝胞中
(1)、阳虚内寒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或经下膜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润。
治法:温经扶阳,暖宫止痛
方药:温经汤加减
方义:吴茱萸、桂枝温经扶阳以散寒,兼通血脉以止痛为君药;当归、川芎、丹皮活血祛瘀,养血调经,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共为臣;佐以生晒参、生姜、半夏、大枣益气温总和胃,以资生化之源为使。加艾叶、小茴香以增强温肾暖宫,散寒止痛之效。
(2)、寒湿凝滞
主症: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暗黑或有血块,或畏冷身痛。舌淡紫,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淤汤加减
方义: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散寒为君;延胡索、五灵脂、蒲黄、没药化瘀止痛为臣,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行瘀;苍术燥湿化浊,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使。全方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止痛。痛甚而厥,症见手足不温,或冷汗淋漓,为寒邪凝闭阳气之象,宜方中加附子,以温壮阳气而运血行。
3、气虚血弱
主症:经后一、二日或经期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舌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少华。或纳少便溏,色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补血,和营止痛
方药:圣愈汤加减
方义:方中生晒参、炙黄芪补气为君,四物汤养血调血为臣,炒香附、元胡调气止痛为佐使,气血充盈,冲任二脉气血运行流畅,则疼痛自除。
肝郁者,证见胁痛,乳胀,小腹胀痛,上方加川楝子、小茴香、乌药,以疏肝理气止痛。
血虚甚者,症见头晕、心悸、寐差者,加鸡血藤、大枣、酸枣仁、制首乌以补血养血。
久病及肾或素体肾虚者,症见腰腿酸软者,加菟丝子、续断、桑寄生以补肾壮腰。
4、肝肾虚损
主症:经后一二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酸胀,经色暗淡,量少,质稀薄,或者潮热耳鸣,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
治法:益肾养肝,缓急止痛
方药:调肝汤
方义:方中山茱萸、巴戟天养肝肾,益冲任为君;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配甘草缓急止痛为臣,阿胶滋阴益血,山药补肾健脾益气为佐使。若痛及腰骶加续断、杜仲;兼少腹两侧或两胁胀痛,即肝郁所致,佐以疏肝理气,上方加川楝子、元胡、小茴香、郁金等。若兼子宫发育不良,则应于辩证用药同时加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则补肾填精养血。
五、痛经西药、中成药治疗:
西药:
1、解痉药:山莨菪碱片,痛时服用。
2、非甾体类药:布洛芬缓释胶囊饭后服。
双氯灭痛缓释片饭后服。
中成药:
1、田七痛经胶囊:
功能主治:通调气血,止痛调经。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
2、元胡止痛片:
功能主治:
本品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
3、妇科调经颗粒:
功能主治
养血,调经,止痛。用于月经量少、后错,经期腹痛。
以上和大家浅谈中医痛经的治疗,临床上,实证每月经前一周开始调理至经期,虚证经前、经后调理调理1---3个周期,往往可以缓解和治愈。所谈及的方药要在执业医师辨证的基础上选择用药,切莫乱用药,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