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其做成的食品除茯苓糕之外还有哪些?
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除了茯苓糕,用茯苓做成的食品或美食还有“茯苓饼”、“茯苓膏”、“茯苓粥”等等美食。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个巨大的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一般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主要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在每年的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或者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茯苓有养心安神、健脾补气、调理痰湿、补中健胃、利尿等作用。在《本草纲目》中就曾有记载:“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
除了有药理作用,茯苓还可以做成一些美食。下面我来介绍几款比较常见的用茯苓做的小食:
一、茯苓饼:茯苓饼,又称茯苓夹饼,是北京的一款传统小吃。茯苓饼呈椭圆形,由二张用淀粉烙制的薄如纸的白色外皮,与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茯苓粉的夹心组成,外皮吃起来入口即化,而夹心软糯甜香,特别爽口。
据说慈禧太后之所以能长寿活到74岁与她长期食用药膳有直接的关系,而茯苓饼便是她每日必食的保健食品。现在,茯苓饼在北京各稻香村的糕点专卖店、或者超市里御食园的北京小食专柜处你都可以随时买到,它也是一款比较不错的旅游送礼佳品,而且价格也不贵。
二、茯苓膏茯苓膏,是一款养生佳品,由茯苓、蜂蜜、淮山药、薏仁、白莲子、陈皮等食材,遵循传统古法,精工秘制,蜜炼而成;吃的时候象秋梨膏一样,用热水冲调搅匀后再饮用。茯苓膏主要功效是去湿养脾胃。
三、茯苓粥茯苓粥主要是用茯苓粉、粳米与红枣同煮。据说这款粥是由宋代苏轼的弟弟苏辙发明的。苏辙年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久服药不愈。一次,他在和朋友交谈中得知,练气功、食茯苓可治此病。于是他按照朋友所说的照做了一年,果然痊愈了。
四、茯苓茶将枸杞子与茯苓研成末,每次取5-10克,加红茶6克,用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或者先把红茶煮开,再加入枸杞和茯苓,这样会更加入味,只是不需要煮太久,并且煮过的茶尽量在一天之内喝完。这道茶主要有健脾益肾的功效。
除了以上四款小食、茶,你可能还听说过“红楼梦”中玫瑰露引来茯苓霜这一回中写到厨娘柳嫂携自己的女儿来到哥嫂家去探望得了热病的侄儿,临走时,哥嫂又馈赠柳嫂和女儿一包像面粉一样的东西叫“茯苓霜”。
“他嫂子因向抽屉内取了一个纸包出来,拿在手内送了柳家的出来,至墻角边递与柳家的,又笑道:‘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盅,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
文中提到的白色的茯苓霜就是茯苓粉。因茯苓粉末色白如霜,质地细腻,故得此名。茯苓霜有滋补健脾、培补正气、养颜美容等功效。
五、茯苓虽然是养生佳品,但是不能食用过量,另外,也有着食用的禁忌,比如:1:口干咽燥的人不宜用,否则服用茯苓会加重缺水的症状。
2:一些身体虚弱的人,一旦服用茯苓过量,会伤害元气。
3: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尿的人不宜用,茯苓利尿,会让肾虚患者尿频尿急情况更严重。
4:茯苓不能与米醋、浓茶等同食,会影响药效,严重的会发生腹痛、支气管哮喘和皮肤红肿等中毒过敏症状。
以上就是我对茯苓及用茯苓做出的食品的一些介绍,如果你有不同看法和观点,可以随时留言。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现在出了预防新冠的中药你敢喝吗?
有什么不敢喝的。我是在欠发达地区长大的,以前每逢传染病高发期,我们当地的学校都会组织熬大锅药,大家都喝,没见传染病出现大规模爆发,以前什么1号病、2号病、3号4号病都是些很恐怖的病,大锅药喝了起了很大的疗效;我自己也耳熏目染,自学或听过周边懂医的亲朋好友讲一些药方,我自己也亲自挖药熬着喝,现在在上海打工,好多东西基本自己搞定,一年算下来,医药费这块省了不少钱。中医药是好东西,只有你懂了,你才知道他的价值。有人讲中医晦涩难懂是玄学,这了那了。就像初识电脑的时候,你不懂他的运行机制,不懂编程,你是不是觉得这东西也很玄妙,当你懂了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见怪不怪?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一代代中医人的反复验证,严格的按照对症下药,剂量要求、按照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操作,基本是没多大问题的。
喝黄芪水都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黄芪不仅是补气的王牌药,还是日常生活中温补的食材,不管是煲汤还是泡茶,人们经常会用到它。
我身边就有一个人每天以黄芪、西洋参须、枸杞、菊花四样东西泡在一起,用以补中益气、滋阴生津、清热解表...
说起来黄芪的名称和功效,还有一段特有意思的传说——
黄芪之名称意义黄芪中的芪,本义指的是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黄芪。
黄芪的芪,在古代写作耆。
这个耆是什么意思呢?
《礼记·曲礼》中规定,人年五十叫“艾”,年六十叫“耆”,七十叫“老”,八九十叫“耄”,百岁为“期”。耆在这里指的就是六十。意思就是说,人到了六十岁年龄,很多事情就不用自己动手做,就有资格指使别人去做了,换到当下社会,上了公交车,就有资格享受让别人让座的待遇了。
关于耆的意思,到了明代的李时珍时期,他在《本草纲目》里,还曾经专门述及了耆字的意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也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耆,为长的目的,估计有两层意思。一个指的是黄耆根的特点,黄芪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匍匐在地面上,但它的根须却深入地下,最长的可达两米长,所以第一个长应该说的是作为根类药物中,没有比黄芪长的了。而第二个意思就是黄芪作为补药,黄耆色黄,黄为脾的颜色,是温的颜色,脾属土,所以李时珍在当时说:“黄耆为补药之长。”
黄芪之名称的传说黄芪或者黄耆,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托名“神农”所做的《神农本草经》,但是也不叫做黄耆,而叫做“戴糁”。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古代,有一个名叫戴糁的年六十左右的民间老中医,精通针灸医术,本性善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长得瘦高瘦高,面色有点黄。
但因为在以为了救助一个坠崖的儿童不幸身亡。
这个老中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坟墓边长出的一种味甜,可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依据老者瘦高身体面色发黄的特点,就把这种药叫做黄耆,也就是现在的黄芪。
黄芪的别名——王孙的由来因为黄芪色黄,高大挺直,有皇族王者之像,所以人们又叫黄芪为“王孙”。
唐朝大诗人、盛唐山水诗派代表,中国水墨山水画派创始人王维曾有一首诗《送别》,诗中写道:“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有人说,这里的王孙,指的就是黄芪。
黄芪之效用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经、肺经。经书中有七大功效,总结为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补血、活血。
正是因为黄芪为药温和,可用于各类人群,所以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推崇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五类人可以喝黄芪茶因为上面提到的黄芪七大效用,作为补气诸药之最,所以以下五类人可以适度喝点黄芪水——
高血压者:喝黄芪水可以解决气虚高血压老者的下体浮肿症状,用的是黄芪补气、利水消肿的效用。
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的浮肿、面色黄等可以喝黄芪水调理。
银屑病人:这是一种慢性炎症,如果把黄芪和当归、生地等按比例水煎服,早晚两次效果比较好。
脾气虚之人:对于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脾气虚的人,喝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水煎液,也可达到改善。
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人,将黄芪、枸杞、党参等一起泡茶喝,可以调理心血管疾病。
四种人建议慎喝黄芪茶尽管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那就由不适合的人饮用黄芪茶。
譬如——
肾阴虚、体内湿毒热毒炽盛的人:肾阴虚的人服用黄芪水会助热伤阴动血;而湿毒、热毒聚集的人饮用后反而使湿热滞留,病情加重。
经期女性:经期女性喝的话,会带来不利影响。
感冒发烧之人:外感初起,无汗的人喝了会加重病情,阻止或延缓发热症状缓解。
孕期女性不喝:原因就不说了。
以上观点为个人观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用。
最后感谢邀请回答。
长期喝山楂菊花决明子水有什么坏处和好处?
菊花山楂决明子泡水具有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调脂等保健功能。但是气虚严重及便溏者不宜经常饮用本品。但体寒的人,不太适宜长期喝决明子水,因为有可能使体内更加虚寒。并且决明子中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化合物,如果长期的服用决明子泡的水可能会引起便秘。长期喝决明子泡的水可能会产生月经不调。所以不要长期喝过多。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临床副主任中医师专业解答,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关于功效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著名方剂,知母、黄柏是两味清热泻火的药,所以整个方剂就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虽然我们说“阴虚则热”,但这个热有轻有重,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就有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以滋阴为主,清热的力量不强,而知柏地黄丸清热的力量要强得多,所以二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知柏地黄丸主要用于肾阴虚火旺证,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口燥,咽干,骨蒸潮热(骨头像被热气蒸烤一样),心烦,失眠,盗汗,腰膝酸痛,遗精,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知柏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共八味药组成。知母黄柏的功效前面已经说过了,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三味滋阴补肾,茯苓祛脾湿,丹皮泻肝火,泽泻泻肾湿,因此这个方有补有泻,并不是一个纯补的方剂。
关于副作用我们先应该明确一下什么是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时,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这是现代药理学的一个概念。
因为知柏地黄丸的功效就是滋阴降火,对于阴虚火旺的患者,在使用正常治疗剂量的知柏地黄丸时,是不会出现其它与滋阴降火无关的药理作用的,关键是我们要运用中医思维进行辨证,所以不能完全用现代药理学的知识来看待中药方剂。
但是知柏地黄丸毕竟是寒凉的药物,如果阴虚火旺的症状得到了改善,我们就应该改为六味地黄丸或直接停用,不要盲目长期服用,否则容易伤及人体阳气,“矫枉过正”就不好了。
对于平时脾胃比较虚弱,容易便溏或腹泻的人,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都是不太适宜的。
(原创不易,喜欢就关注一下吧,关注小柴胡沈大夫,了解更多中医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