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与解牛之道的联系,庖丁解牛的治国理念?
人世社会的错综复杂与牛身的结构是一样的,
不懂道理的人,在世上横冲直闯,只会徒然地损耗形神。
X
养生 主
作者:《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 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之术尽得养生之要义,也是治国、用世之智。
是让我们不要学习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出自《庄子·养生主》,是庄子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庄子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长法。
笔者来自庄子故里,对庄子思想有内在挚爱。我想,若有轮回,今世的庄子一定是棵瘦小的树,就活在我们周围,叶片是他眼睛,花瓣是他的嘴唇。冬天,他闭上眼睛,沉沉睡下,做了一个又一个让人心疼的梦;到了春天,他从白马飞行的梦里醒来,看着世人,看着世界。他想说话,但没有风,发不出声音。
世人对《养生主》存在太多的误解,庄子被当成了一个非常消极的唯心主义者,其实他对尘世已有了种决绝。
拆解进行分析探究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如果撇开庄子养生论的阐述,单单截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地多摄取知识。
人对知识的需要,犹如对水的需求,甚至更甚一筹。对一块土地而言,水过少则干渴,过量,则成灾。在复杂的社会上,需要与他人、社会交往,需要对事物的分析,就不能离开知识;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没有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人就会脱离于社会,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抛弃。
然而知识的海洋无限宽广,人的精力有限,不能能学习和掌握所有的知识,成为一个全能的人。在知识的海洋中需要学会取舍,针对不同的位置,去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让自己适合本职的位置,才能在本职上做到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因此,对于知识的追求也是如此,不要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关注不同话题、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从而得到了一个“丰满”的时间线,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来漫无目的地浏览时间线。表面上是在获取许多知识,实际上只是满足自己对于新鲜事的渴望,只是给新鲜事穿上了“知识”的华服。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就是在以有涯随无涯,收效甚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要刻苦学,又不能盲目学,还应该要知道怎么学。
一方面,学习要用巧力,要学得巧,学得实,学得深,要懂得取舍,哪些是首先的需要,哪些可以暂时放弃的,还要注重思想,不做书呆子,学得知识能灵活运用到,也不让有害的知识填充到头脑里去。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就算有基础,也需要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不要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尽可能多的摄取知识,完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从心灵上充实、从精神上提升,让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因为生命的时间限制,那就更应该在这有限的生命里让自己活得充实,懂得取舍,选定目标,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所需付出的东西上去,让有限的时间内的付出能得到更多......
2.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这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话在殆已之前都是事实,殆已是一个价值判断。
人目前还不能长生不老,所以,生有涯没错。知无涯更是少数的宇宙真理,知识是没有尽头的。谁都知道。
那么核心在于,会不会殆已呢?
如果你熊瞎子掰棒子,今天看了一页论语,明天看一页数学,后天看一页化学,一切都东西都停留在表面,无法串联起来,无法有机的产生价值,那么肯定是殆已。
如果你只看细碎的,支离破碎的碎片信息,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不管你阅读量是几千万字,还是几亿字一年,都没用。
如果你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的学习东西。没错,因为知无涯,不管你学多少,你也不会说离宇宙真理就靠近了,你仍旧有无数不知道的事情。但是,你学会的任何东西,只要是扎扎实实的,都会增强你的能力,改变你的性格,帮助你得到实际的好处和成果。所以,也没啥可殆的,对吧?
3.合起来理解
面对我们有限的生命,未知的无限的外部展现,如何破解?其实是有两条路径的。
一条是我们不断追着跑。
结果可能就像夸父逐日那个寓言故事一样,我们一直过着积极的人生,一定要今年买一辆车,明年买一套房子,物质的外物无止境。
媒体上经常也报道一些所谓的成功企业家,年利润多少个亿,但是过了几年再出来的报道就是,因为行贿或是其他违法事件已经身陷囹圄。财产灰飞烟灭。曾经一直所谓追求财富,造福一方的大宏愿看着是向前走,实际就是在不断的追逐中,逐渐什么都没有了,结果大家都知道的。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寓言故事,夸父追日。有的解读是,夸父逐日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奋斗不息的劳动精神。而更有解读为,方法错了。其实一切都无意义。
另外一条是顺应整体的规律去生活。这条道,看似在退,实际是在前进。
怎样才能顺应整体的规律,让生命真的美好呢?横竖都要顺应整体,在操作过程中,别被任何人为东西绑架,但是不要试图触犯人为的规矩,人心不可不畏。这样就可以顺利保身,全身,养亲,尽年。而不中道夭折什么都没有了。
千古名言“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不是否定学习的重要性,与现代人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也不矛盾。从更深层次看,庄子在提醒世人,追求知识固然没错,但不能因此忘记生活的本质,不应该将时间全部用在学习上,否则就没时间陪家人,也没时间放空自己,思考人生真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最终只会失败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从整句来看,庄子认为知识无限广大,而人的生命有限,不应该无限制的去追求知识,这样对养生没有好处,应该懂得取舍。
联系教学进行的反思首先:终身学习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本,也是国家对公民的要求。作为老师,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必然要有常流水。所以老师要保证终身学习,在有限的生命里汲取更多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成长。“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自己拿到的下一颗是什么。”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帮我们更好的应对生活。
其次,知识是学不完的,“术业有专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长。并且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更要学会思考的方法来应对将会迈入的社会。所以老师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让学生在自己的特长发扬的同时全面发展。
总之,人要不断学习,但不可能将世界上无限的知识全部掌握,找到自己需要的领域,学会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不在追逐的道路上迷茫行走,才能拥有更好的人生。作为老师,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道路与方向。所以,对于庄子的这一说法,我是赞同的,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对待人生,有方向的正确奋斗才是最有效的人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的顾什么意思?
顾: 四处观望
意思是: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
出自先秦时期庄子《庖丁解牛》。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句话是文惠君问庖丁技术为什么这么高明,庖丁解释原因后,最后说自己心满意足的样子。
《庖丁解牛》作者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庖丁解牛怎么让文惠君认可?
庖丁通过解牛的心得体会,让文惠君知道养生之道,直至治国的道理。
庖丁解牛讲的是楚国的故事吗?
战国时期,梁国有一个名叫庖丁的厨师,专门负责替梁惠王宰牛。他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全部都像音乐一样动听,而且他竟然还能将这些声音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出处庄周《庄子养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