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从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回事吗?
脑出血是指出血部位原发于脑实质内的非外伤性出血。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的35%~ 38%,其中80%发生在大脑半球,20%发生在脑干和小脑,死亡率占脑血管意外病例的38%~ 43%。其直接病因多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有关,仅有少数为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等因素所致。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男多于女,部分病人可有脑出血或脑梗塞发作史。
脑出血属于中医学的“中风”、“偏枯”、“大厥”、“薄厥”等范畴。脑出血如果发生在性生活时,民间俗称“马上风”。中医学认为,此证急性期多因风、火、痰浊阻闭脑窍或元气虚脱而致,病性以实证为主;恢复期以风、瘀、虚证为主,病位在脑窍、肝、心、肾,病性以虚实夹杂为主。
蛛网膜下腔出血俗称“蛛血”,系指由动脉瘤、血管畸形、动脉硬化、出血性疾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隙,出现以剧烈头痛、呕吐、明显脑膜刺激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蛛血”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如果治疗及时,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控制在50%左右,如果在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多数病人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中医学的“中风”、“头痛”、“晕厥”、“痉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忧思过度、饮食不节、七情失调、虚风内动、气血逆乱、上冲脑窍以及郁而化火、火盛伤阴、而致风动及血随气逆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一般性原发性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起统称为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脑血管意外。
一、主要表现
1.脑出血
(1)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鼻出血,要警惕在半年内出现脑出血,他们的鼻出血很可能是脑出血的最早发病征兆。
(2)多在清醒、活动时发病,有情绪激动、用力、气候剧变等诱因。少数病例在病前有一般性头痛、动作不便、讲话不清等症状。
(3)通常突然起病,在几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表现为突然头剧烈疼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抽搐、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4)因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常见的有壳核-外囊出血、丘脑内囊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皮质下白质中央卵圆出血、脑室出血和脑叶出血等。
(5)脑出血可合并肺部感染、心脏损害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有15%~ 40%的患者死于急性期,多在发病数小时内死亡。在慢性期死亡者多为心肌梗死和由呼吸道感染而致长时间昏迷者,无肢体肌力障碍者预后较好。
2.蛛网膜下腔出血
(1)最早期的发病征兆是容易疲劳,看东西变黄,眼镜度数感到不合适。发病初期(5~ 10天内)可有体温升高,一半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以一过性意识不清为主,其次是烦躁不安、畏光、精神错乱。少数可有精神症状及抽搐发作。严重者从起病时即开始昏迷直至死亡。
(2)最主要的发病特征是发病快,突如其来,主要表现是头痛、头晕、颈痛、低头时加重。若出血多,发病急骤,可突然出现极其剧烈的头痛,并伴有呕吐或不省人事。如果病人意识清醒的话,会感到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
(3)80%以上的患者起因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很容易在短期内再次发生更为严重的破裂,从而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首次发作死亡率为10%~ 15%,存活者约有1/3可复发。一般不留后遗症。
二、检查验证
1.脑出血
(1)除有上述症状表现外,经眼底检查可发现有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
(2)血尿常规、血糖、血尿素氮等可作为常规检查。
(3)CT检查可发现脑出血部位出现高密度影。脑血管造影及MRI检查可排除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4)对症状并不典型的病情较轻者,可行脑脊液检查。
(5)对昏迷或症状不继续恶化以及脑疝和小脑出血者应禁止作腰部穿刺。
(6)应与缺血性脑梗塞及高血压脑病相鉴别。
2.蛛网膜下腔出血
(1)腰部穿刺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可靠办法,不仅可明确诊断,而且对判断预后也有帮助。
(2)眼底检查和脑脊液检查为一般性检查。但行脑脊液检查时,必须是针对没有颅内占位性表现者。
(3)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创伤小,且无危险。头颅CT扫描可用于早期诊断。
(4)脑动脉造影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对确诊颅内动脉的部位、大小,瘤体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等,均有很好的作用。
(5)应与各种脑膜炎性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以及动脉瘤等脑病相鉴别。
三、服药治疗
(一)非处方药选
中成药
三七片、胶囊 片剂:成人每次2~ 6片,日服3次;胶囊剂:成人每次8粒,日服2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除了有止血、镇痛和抗炎作用外,还有扩张冠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用于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儿童、孕妇和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二)普通处方药选
1.西药
(1)尼莫地平(硝苯吡酯,尼莫通,硝苯甲氧乙基异丙啶)治疗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时,成人每次40毫克,日服3次,每日总剂量为120毫克。本品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钙通道阻滞剂,对局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和解除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血管收缩,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并可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突发性耳聋、高血压、偏头痛等。
(2)硝苯地平(硝苯啶,心痛定,利血平,硝苯吡啶) 成人每日20~ 60毫克,分3次服用,口服或舌下含服,遵医嘱。亦可静注给药,剂量为成人每次1毫克。本品能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增加心肌供氧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对顽固性、重度高血压和伴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也有较好疗效,奏效迅速。
(3)卡托普利(甲巯丙脯酸,巯甲丙脯酸,开搏通) 成人开始每次12.5毫克,日服2~ 3次,逐渐加量至每次25~ 50毫克,日服2次,饭前服。每日最大量不超过150毫克。本品是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病人。由于本品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故可用于对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无效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还可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扩大,因此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
(4)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凝血酸,抗血纤溶环酸,反-对氨甲基环己酸) 成人每次0.5~ 1.5克,日服2~ 3次。本品属抗栓溶治疗药品,可降低出血率,减轻脑血管痉挛,适宜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但要注意引发脑梗塞。
(5)桂利嗪(脑益嗪,肉桂苯哌嗪) 成人每次25~ 50毫克,日服3次。本品属于脑血管扩张用药,有抗组织胺的作用,能使脑血流增加,脑循环改善,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者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也可用于急性期脑梗塞、高血压脑病、脑外伤后遗症、内耳眩晕症和脑动脉硬化症等。
(6)6-氨基乙醇 服法遵医嘱。本品属抗栓溶治疗药品,可降低出血率,减轻脑血管痉挛,适宜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但要注意引发脑梗塞。
(7)盐酸苯那普利 服法遵医嘱。本品能抑制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降低血管紧张素的含量,减轻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害,对脑出血后所致的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其他常用口服药物还有脑通、脑复康、脑复新、都可喜、喜德镇和谷氨酸等。
2.中成药
(1)云南白药散剂 成人每次0.25~ 0.5克,日服4次,也可灌服或鼻饲。本品具有止血愈伤、活血散瘀、消炎消肿、排脓去毒之功效,可辅助治疗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
(2)安宫牛黄丸 成人每次1丸(3克),碾碎后每日以温开水灌服或鼻饲2次。本品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之功效。可用于本病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对症治疗的范围是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固握,半身不遂,肢体拘急,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潴留。舌红绛,苔黄腻干,脉滑数或洪数。
(3)至宝丹 用量遵医嘱,碾碎后每日以温开水灌服或鼻饲2次,本品有化痰醒神、清热解毒、开窍镇惊之功效,可用于肝阳暴张,风火夹痰,上蒙清窍(阳闭)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药品性能作用同安宫牛黄丸。
(4)紫雪丹 成人每次1.5~ 3克,碾碎后以温开水每日灌服或鼻饲2次。药品性能作用及具体适应证候同至宝丹。
(5)牛黄清心丸 成人每次1丸,病重者每次2丸,碾碎后以温开水灌服或鼻饲,每日灌服或鼻饲2次。如喉咙有痰声,可用竹沥水送下。传统医学认为,本品有安神清热镇惊、化痰息风、补益气血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起到镇静与镇惊作用。可用于肝阳暴张,风火夹痰,上蒙清窍(阳闭)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后遗症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药品性能作用同安宫牛黄丸。孕妇慎服,温热病狂躁谵语神昏者不宜服用。
(6)苏合香丸 成人每次1丸,碾碎后以姜汤或温开水灌服或鼻饲,每日2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含有对抗血小板凝聚的成分,治疗各种痛症效果非常明显。可用于痰湿阻络,蒙闭心神(阴闭)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其主要证候是头痛剧烈,头晕呕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半身不遂,口歪眼斜,两手固握,筋脉拘急,面色苍白,手足麻木,四肢不温,痰涎壅盛,静卧不烦,小便潴留。舌暗淡,苔白腻,脉沉滑。孕妇禁服。
(7)再造丸 成人每次1丸。碾碎后以温黄酒或温开水灌服或鼻饲,每日 2次。本品有活血通络、祛风化痰、舒筋止痛、镇静安神、清热熄风之功效,可用于痰湿阻络,蒙闭心神(阴闭)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药品性能作用同苏合香丸。
(8)伏虎丹 成人每次15粒,碾碎后每日以温黄酒或温开水灌服或鼻饲2次。本品有豁痰通络、祛风化痰之功效,可用于痰湿阻络,蒙闭心神(阴闭)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
(9)人参再造丸 浓缩丸:成人每次4丸(1.5克),碾碎后以温开水灌服或鼻饲2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具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有解热、抗炎、镇痛、利尿、抗凝血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可用于一般性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
(10)散风活络丸 成人每次1丸(3克),日服2次。本品有舒筋活血、祛风除湿之功效,可用于一般性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参考上述治疗法服药。
(三)中草药处方药选
1.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
【药方1】水蛭5克,红花8克,当归、桃仁、川芎、地龙、泽兰、赤芍、生大黄各10克,益母草15克。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0~ 30克;头痛甚者,加天麻、钩藤各10克,石决明(先煎)、牛膝各30克;痰多者,加天竺黄、胆南星各10克;肢体麻木者,加蜈蚣1条,全蝎5克。
【适应证】急性期出血性中风证(急性期脑出血)的配合或辅助性治疗。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或每天3次,每日1剂。孕妇忌服。肾病患者慎服。
【药方2】五味子9克,甘草、干姜各10克,制附子20克,人参、黄芪各30克。
【适应证】元气败脱及心神散乱(脱证)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辅助性治疗。主要证候是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瘫软,两手撒开,两眼紧闭,张口不闭,鼻起鼾声,肢冷,频繁呕吐,冷汗淋漓,气息微弱,小便自遗,面晦无华。舌痿,舌质紫暗,苔白滑或腻,脉微弱欲绝。
【制用法】煎汤灌服或鼻饲,日灌服或鼻饲2~ 3次,每日1剂。待回阳之后,再继续服用。孕妇及心律失常者慎用。
【药方3】油肉桂3克,远志6克,茯苓、五味子、熟附子、巴戟天、石菖蒲各9克,山萸肉12克,肉苁蓉、麦门冬、鲜石斛各15克,大熟地30克。
【适应证】元气败脱及心神散乱(脱证)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辅助性治疗。
【制用法】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鼻饲进药,每日1剂。孕妇及心律失常者慎服。
【药方4】肉桂6克,大枣6枚,远志、生姜、人参、石菖蒲、五味子、制附子、山萸肉、肉苁蓉各10克,石斛、巴戟天各12克,地黄20克。
【适应证】元气败脱及心神散乱(脱证)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辅助性治疗。
【制用法】煎汤,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灌服或鼻饲,每日1剂。孕妇及心律失常者慎用两手固握。
【药方5】龟板10克,生地、菊花、磁石、钩藤、白芍、牛膝、丹皮、石菖蒲、夏枯草、石决明(先煎)各15克,羚羊角、珍珠母各20克。
【适应证】肝阳暴张,风火夹痰,上蒙清窍(阳闭)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辅助性治疗。主要证候是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固握,半身不遂,肢体拘急,面赤身热,鼻鼾气粗,口臭,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潴留。舌红绛,苔黄腻而干,脉滑数或洪数。
【制用法】先用中成药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后,继而将药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每日1剂。孕妇及肾病患者慎用。
【药方6】杭白芍9克,菊花、润玄参、细生地、夏枯草各12克,淮牛膝、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生石决30克。
【适应证】阳闭开后所给予的镇肝熄风疗法。
【制用法】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每日1剂。孕妇忌服。
【药方7】肉桂、甘草、大黄各5克,地龙、枳实、郁金、茯苓、菖蒲、竹苔、胆南星、制半夏、车前子各15克。
【适应证】痰湿阻络型(阴闭)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主要证候是头痛剧烈,头晕呕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半身不遂,两手固握,筋脉拘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痰涎壅盛,静卧不烦,小便潴留,鼻鼾。舌暗淡,苔白腻,脉沉滑。
【制用法】先用中成药苏合香丸鼻饲后,继而将药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每日1剂。孕妇忌用。
【药方8】粉甘草3克,天麻、郁金、茯苓、炒枳实、石菖蒲、陈皮丝、胆南星各9克,法半夏12克。
【适应证】阴闭开后所给予的导痰疗法。
【制用法】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每日1剂。孕妇慎用。
【药方9】芒硝、生大黄、胆南星各10克,全瓜蒌15~ 30克。
【适应证】痰热腑实型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是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謇涩,眩晕,便秘,痰多,或腹胀坚实,可触及燥屎包块,烦躁或朦胧嗜睡,呃逆或呕吐,息粗痰涌。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制用法】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每日1剂。用药不可过早过量,若体质壮实、胃肠功能好,当重用芒硝和生大黄,一般在10克以上;若体气阴虚不足,则用药宜轻,量可稍减。
【药方10】甘草、菖蒲各5克,白芥子6克,僵蚕、地龙、竹茹、半夏、橘红、枳实、当归尾各10克,胆南星12克,茯苓、赤芍各15克。
【适应证】痰热腑实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每日1剂。孕妇慎用。
【药方11】红花、桃仁、川芎、当归尾、天竺黄各10克,赤芍、丹参、地龙各15克,鸡血藤30克。
【适应证】瘀血阻滞型中风证(脑出血)。主要证候是肢体瘫痪,言语不利,面色无华。舌质暗并有瘀斑,苔薄,脉细而涩。
【制用法】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或灌服,每日1剂。孕妇慎服。
【药方12】菊花、钩藤各10克,玄参、龟板各15克,白芍、珍珠母各20克,牛膝、牡蛎、龙骨、代赭石(先下)各30克。
【适应证】阴虚阳亢型中风证(脑出血)。主要证候是肢体瘫痪,言语不利,面红烦躁,头晕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制用法】水煎2次,早晚或在必要时每天3次温服,每日1剂。孕妇忌服。肾病患者慎用。
对于无意识障碍的脑出血以及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人,如果采用中草药服药治疗,可参见缺血性中风证中的脑栓塞的有关药方。
2.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
【药方1】菊花、丹皮、柴胡、栀子、夏枯草、车前子、龙胆草各10克,黄芩、生地、当归各12克,葛根15克。肢体瘫痪者,加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桑枝30克。
【适应证】肝阳亢逆型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是头痛剧烈,痛处多在脑枕部、顶部,有时可放射到前额、眼部或整个头部,呕吐眩晕,目胀耳鸣,急躁易怒,颈项强直,四肢抽搐,面红目赤,大便干,小便黄,或神志昏迷,或半身不遂。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每日1剂。孕妇忌用。
【药方2】川芎、天麻、钩藤、栀子、黄芩、牛膝、杜仲、菊花、葛根、生黄蒲、三七粉、石决明(先煎)各15克,珍珠母20克。
【适应证】肝阳亢逆型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每日1剂。孕妇忌用。肾病患者慎用。
【药方3】葱白2根,桃仁、川芎、赤芍、生地、羌活各10克,地龙12克,当归、川牛膝各15克。
【适应证】瘀阻脑络型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是突然头痛加剧,痛如锥刺,痛有定处,或头痛经久不愈,伴有呕吐,颈项强直,或抽搐,或半身不遂。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或细涩。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每日1剂。孕妇忌用。
【药方4】桃仁、赤芍、红花、当归、生地、丹参、三七粉各15克,水牛角丝20克。
【适应证】瘀阻脑络型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每日1剂。孕妇慎用。
【药方5】枳实、黄芩、黄连、大黄、竹茹、当归各10克,知母12克,生石膏(先下)30克。
【适应证】胃火上扰型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是头痛剧烈,疼痛以前额为主,可扩散到整个头部,颈项强直,恶心呕吐,渴喜冷饮,脘腹胀满疼痛,甚至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口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每日1剂。孕妇慎用。
【药方6】芒硝、牛膝、枳实、黄连、黄芩、大黄、白芷、三七粉各15克。
【适应证】胃火上扰型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同上方。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每日1剂。孕妇忌用。
【药方7】陈皮9克,半夏、竹茹、黄连、枳实、胆南星、车前子各10克,茯苓12克。
【适应证】痰蒙清窍型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证候是头晕、头昏沉或突然眩晕昏倒,恶心呕吐,喉中痰鸣,口干不欲饮,腹胀纳呆,心烦不眠,大便干燥,或半身不遂。舌红或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制用法】水煎2次,温服或灌服、鼻饲,早晚各1次,每日1剂。孕妇慎用。
四、其他治疗
1.降温疗法
脑出血病人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用冷水为病人擦身。千万不要给病人加盖被子或使病人受热。这样做可降低中风患者的颅内压,给治疗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2.插管疗法
在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前提下,对意识迟钝或昏迷的病人,应行气管内插管和辅助呼吸疗法,以降低颅内压。
3.静滴疗法
(1)用20%的甘露醇125~ 250毫升静滴,每日2~ 4次。连用7~ 10天,可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也可用10%甘油盐水或甘油果糖替代甘露醇静滴。
(2)用甲基多巴或安血定、六甲溴胺、酚妥拉明、硝普钠等静滴,可起到降压作用。
(3)静滴6-氨基己酸,可起到止血作用。
(4)静滴青霉素,对高龄昏迷病人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5)其他常用静滴药物还有脑活素、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以及丹参注射液等。
4.肌注疗法
用利血平肌肉注射,是常用的一种降压治疗方法。
5.手术疗法
(1)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此项手术可用于脑组织移位的大脑出血者,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2)血肿抽吸术。此项手术作用及注意事项同血肿清除术。
(3)纤维型脑内窥镜术。此项手术可用于混合型脑内出血并严重阻塞了脑脊液循环的生命垂危者。
(4)颅内多靶点置管微创术。此项手术不仅可对危重型病人进行有效的抢救,而且在病人床边即可施术,与普通的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操作安全、定位准确、迅速省时、疗程缩短以及费用降低等特点。
(5)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术。此项手术可用于壳核(基底节区)出血的脑出血病人,其优点是术后病人意识恢复相对较快。
(6)干细胞移植术。此项手术采用多靶点移植的方法,将患者自身的骨髓干细胞“种植”到脑组织软化灶周围,对脑出血、脑外伤和脊髓外伤后遗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7)微侵袭术。此项手术结合术后尿激酶颅内灌注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可由以往的80%降低至13%。
(8)穿刺导流术。此项手术又称“钥匙孔”神经内窥镜手术,是抢救脑出血病人的一项新技术,颅骨钻孔不足1厘米,对脑内瘀血排出效果好,一般手术时间只用90分钟即可完成。
(9)净化鞘内注射术。此项手术可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10)反复腰穿放液术。对于丘脑出血流入脑室型的脑出血病人,用此疗法可使脑脊液总量减少,颅内压降低,脑室积液下流,减轻对蛛网膜的刺激,并可避免脑室引流术中出现的合并症。
6.输血疗法
可用新鲜血小板输入以纠正凝血异常。
7.针刺疗法
闭证(含阴闭和阳闭,证候见上文):人中、百会、内关、足三里等穴。
脱证(证候见上文):人中、内关、关元、素髎、神厥(炙)、足三里等穴。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主穴为人中、内关、三阴交;配穴为极泉、委中、尺泽。言语不利者,加谦泉、哑门穴;口角歪斜者,加风池、地仓、合谷、太冲、迎香穴;有吞咽障碍者,加风池、完骨穴;手指不利者,加合谷穴;眩晕者,加风池、足三里穴。
出血性中风证(蛛网膜下腔出血):太冲、太阳、曲池、风池、丰隆、行间、足三里穴。
8.鼻孔吹药疗法
成人每次取少许通关散,吹入鼻孔内。本品具有开窍醒脑之功效,可用于出血性中风证(脑出血)的配合或补充性治疗。
五、饮食宜忌
(1)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流食。
(2)给以低盐、低脂饮食,忌食肥甘厚味和刺激性食品。
(3)要预防脑出血,平时可以选以下食物:
①可以吃一些动物内脏、瘦肉和禽蛋,因为高蛋白饮食可以有效地预防脑出血。
②要吃一些含磷脂较多的豆制品,使磷脂在体内起到乳化剂的作用,以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
③可吃一些禽类脂肪、鱼肉、鱼油,胆固醇不高的人甚至可以吃一些肥肉,以从中获得一定量的优质胆固醇,以达到减缓动脉硬化速度、降低血黏稠度和减少血栓形成的目的。如果发生过轻微脑出血或经常鼻出血,更不能一味减低胆固醇的摄入量,而是要注意平衡膳食,使胆固醇水平中度增高。
④需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较多的紫菜、海带等,多饮茶、喝汤。
(4)禁忌食品可参见“脑动脉硬化”一节的内容。
六、专家提醒
(1)鼻出血频繁者以及高血压患者出现鼻出血者,一定要警惕脑出血,有统计显示,以鼻出血为先兆而继发脑出血的病例占脑出血病人的10%~ 25%。
(2)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症等容易引起脑出血的潜在因素。有上述症状的人还要避免扭秧歌、打腰鼓等过度活动,以防过度兴奋和疲劳引起脑出血。即使是没有高血压,但却有动脉硬化或血脂过低的人,也要预防脑出血,这些人多是喜欢酗酒、熬夜、吸毒或滥用其他成瘾药物的人。
(3)预防脑出血还应注意以下11点:稳血压,调情绪,择饮食,避劳累,防跌倒,防便秘,不蹲便,动左手,饮足水,适寒冷,重先兆。
(4)在脑出血与脑梗塞的易发人群中,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但胆固醇含量的多少则不一定相同。有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梗塞患者中的绝大多数有血脂偏高的倾向,胆固醇水平也较高。而在出血性中风病人中,多数人的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并不高,甚至偏低。尤其是在脑出血高发的冬季12月份中,发病者的血脂和胆固醇水平都偏低,发病诱因也常常与过于激动、性格暴躁有关。这些特点对于缺血性中风病人来说,一般不具备。
(5)避免发病诱因,减少过度劳累,戒除烟酒。高血压病人在性生活时还要注意防止“马上风”。
(6)发病后要及时预防脑出血并发症和后遗症,如低血钾、癫痫和褥疮等。因此需要随时监测血钾浓度,同时要防治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家属要加强护理。
藤黄健骨丸是治疗什么病的?
藤黄健骨丸组方为熟地黄、肉苁蓉、鸡血藤、淫羊藿、鹿衔草、骨碎补(烫)、莱菔子(炒)、蜂蜜(炼)。
方中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肉苁蓉补肾阳、益肾精、壮筋骨,鸡血藤活血舒筋、通利血脉,共为君药。鹿街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止痛;淫羊藿补肾壮阳,强腰膝,祛风除湿;骨碎补补肾强骨、活血续伤,可以辅助君药补肝肾、强筋骨,共为臣药。莱菔子消食利气,使滋补诸品无阻碍气机之弊,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收补肾、活血、止痛之功。
在临床上,藤黄健骨丸可用于由肾中精气亏虚,或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骨痹,症见乏力、肢体发凉、怕冷、麻木、固定性疼痛、皮肤瘀斑瘀点,舌有瘀斑瘀点或紫黯,脉弦涩或沉细;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跟骨刺,增生性关节炎,大骨节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藤黄健骨丸,口服,浓缩水蜜丸:一次10~15丸,浓缩大蜜丸:一次1~2丸,一日2次。注意:孕妇禁用。
冰糖能泡酒吗?
能
其实泡药酒是可以加入冰糖的,由于冰糖中含有大量可以帮助大家调理身体的物质,有一定补肾壮阳和养血的作用。所以对于本身身体不好的人,可以在生活中加入或多或少的冰糖来进行调理。
丹参可以一起泡水喝吗?
谢邀!
枸杞子、黄芪、肉苁蓉、锁阳、四味都具有补益性,可以一起泡水喝,起到益气补肾的作用,但最好不要和丹参一起配伍。丹参为活血止痛类药物,可配伍行气、活血、止痛类药物,比如三七、赤芍、桃仁等。
枸杞子,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枸杞多糖,具有补益肝肾,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
黄芪,补气第一药,药用成分主要为胆碱、皂甙、豆香素以及甜菜碱。具有补气,固表、止汗排浓的作用。多与枸杞、黄精、西洋参或是当归配伍为气血双补。
肉苁蓉、锁阳两味为补肾阳类,主要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肠燥便秘等。常与枸杞、淫羊藿配伍。
丹参,活血化瘀,清心除烦,通经止痛,主要用于胸痹疼痛,脘腹胁痛,临床主要用于心脑学科和妇科病症。
从以上可以看出:
枸杞、黄芪、肉苁蓉锁阳可配伍,都为补益类,也是不错的搭配。而丹参大都用于痹症,比如胸痹、风湿、关节、血痹等,它只有在行气、活血、止痛类中配伍,才可以达到自身的效果。
除此之外,丹参有很多禁忌与副作用,所以丹参的服用,一定要慎用,在医生指导下饮用。
用什么东西泡水喝可以去肝火?
我同学的女朋友就是因为肝火旺,容易情绪失控得罪人,我这个同学对她一直都是万般容忍。最后他们也还是走到了一起结婚生子了,以前他总喜欢朋友圈发文案吐槽女朋,可这最近也很少见他发了,倒是更多分享一家其乐融融的朋友圈,好奇心的趋势下我打探到他媳妇近来可是性情大改,很少朝他发脾气了。
谈一谈我这位同学过往给他女朋友去肝火的经历他们是中医调理路线,他跟我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每天早早起床给女朋友熬煮中药,整个宿舍都被他给熏得不行,也不记得但是喝的药方了,具体有没有用但是也跟她不熟悉。不过后来又换了中成药舒肝散,也不知道是中药吃得没有效果,还是因为煎煮麻烦不得而知。只是后来吃起了舒肝散我们到不用闻难闻的中药了,而且是吃了很久的舒肝散。
按照他说了是有一些帮助的,当然并非是性格脾气的改善,而是身体情况的改善,比如两胁的痛、口苦、头晕目眩、还有针对女性方面的脸上的痤疮、乳房胀痛结节、月经不规律等都有了不错的改善。所以各位肝火旺盛的朋友舒肝散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的,反正大学期间他经常的就给他女朋友搞这个吃。不过你也别着急,不妨往下看我与你说一说怎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肝药。
关于肝脏的养护治疗该怎么吃?很多人都喜欢用中药材来养护肝脏,养护肝脏的药食大都有药理缓和的特点,所以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但是一些药物有一定的毒性并不适合长期服用,而且虽然都是养护肝脏,但是要讲究对症选择药材。
肝自古说的就是“疏肝解郁病自去”,肝郁是由气机不顺、长期精神不舒畅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有发泄不出来造成的。而肝气郁久则化瘀,使肝的解毒、排毒、藏血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内浊毒停除、湿邪难去、血不养颜、面多萎黄之色。所以说治疗的时候需要解郁之药为主,辅以清肝解毒、活血化瘀、养肝保肝、利湿退黄的药就可以事半功倍,这便是有关肝脏用药的思路。
肝火是怎么来的?题主所说的是去肝火,肝主疏泄,但疏泄功能减退的时候会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肝气郁结,出现胸胁、两乳胀痛、情绪抑郁,气郁日久,又可化火生热,导致肝火、肝风等病变。如疏泄功能太过,则易导致情志亢奋,肝火亢盛,出现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高血压等。这便是肝火的由来,所以去肝火,还要疏肝解郁,清肝解毒,还要情绪调节。
对症选择药材1.肝气郁滞
表现:有头胀、头痛、偏头痛、精神萎靡、抑郁、生闷气、烦躁易怒、情绪波动大、失眠。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房胀痛或有结节、咽喉异物感者。
选用:柴胡、香附、郁金、玫瑰花、绿萼梅、合欢花等有解郁作用的药材。
2.肝阳上亢者
表现:血压升高、面红、易激怒、头晕目眩、头痛、目赤肿痛、面部痤疮多发、口干舌燥。
选用:菊花、决明子、天麻等有平肝疏风作用的药材。
3.肝血瘀滞者
表现:面色晦暗、青黑或有瘀斑、有蜘蛛痣、肝掌、女性痛经、经水色暗、有血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有肝脾肿大。
选用:当归、川芎、月季花等。
4.肝火毒盛者
选用夏枯草、蒲公英、马齿苋等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
5.湿热黄疸者宜选择茵陈、栀子等利湿退黄的药材。
怎么搭配泡水喝去肝火?1.菊花山楂茶
菊花5克、干山楂10克,冰糖适量,放入杯中加入泡茶饮。适合肝阳上亢、高血压头晕目眩、头痛、眼花者。脾胃不和、食积油腻不消化者及高血脂、肥胖者,特别适合春季食用。
2.山楂双花茶
金银花、菊花各3克、山楂10克,放入杯中加开水冲泡。金银花、菊花均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山楂可消食化积。三者可清肝解毒,促进代谢,对肝火旺盛所致眼红肿痛、皮肤痘疹疖肿、过敏、便秘者。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用。
3.菊槐茶
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沸水冲泡。
菊花清肝降火、槐花凉肝止血,绿茶清热解毒,所以这个茶有平肝祛风,清肝泻火,多肝火旺所致头痛、眩晕、眼花、血压高、目赤红肿、烦躁易怒者适宜,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4.奶菊
杭菊5克,鲜牛奶200毫升。将鲜牛奶入锅,加入白糖,煮开,加入杭菊再煮开。过滤掉菊花即可饮用,这一看就是高大上的饮品。
此饮有清利头目、提神醒脑、滋阴清热,对肝热火旺、阴虚内热者适宜。四季皆可饮用。前面都忌讳脾胃虚寒,这个是热饮,脾胃虚寒也可以饮用。
关于泡水喝以上主要列举了有关菊花的,还有柴胡、香附、郁金、玫瑰花、佛手、绿萼梅、青皮、合欢花、玳玳花、决明子、夏枯草、蒲公英、栀子等都是比较适合泡饮的,你也可以参考上述对症用药来选择适合泡饮搭配泡饮。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