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3大体征7大症状,如何判断下咽癌转移到肺部?
下咽又称喉咽,下咽癌多发生在梨状窝,其次为下咽后壁,是鼻咽癌的一种。和其它癌症一样,下咽癌具有扩散转移的能力。而下咽癌可以通过血管转移的方式循血液循环向全身转移至肺部,那该如何判断呢?
接下来,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从临床思维方面如何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五个方面判断下咽癌出现了肺部的转移。
1、病史
首先是已经确诊了下咽癌,尤其早期下咽癌经过治疗原发癌灶缓解不明显并且有向周围扩散现象,此时应该警惕癌肿循血液循环向肝脏、肺、肾脏、骨等器官转移的可能。
2、症状
下咽癌患者常有咽喉异常感、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而当咽部肿瘤持续长大阻塞呼吸道时可以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然而,当患者癌肿本身体积不大,而逐渐出现了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甚至胸痛等症状,应考虑肺部转移的可能性。
3、体征
这个需要临床医生用“视触扣听”的方式评估患者肺部的体征。当肺部出现转移的癌肿,可引起小气道的阻塞和胸膜的累及,从听诊上可以闻及啰音和胸膜摩擦音。
4、实验室检查
肿瘤指标有很多种,不同部位发生肿瘤,对应的肿瘤指标可能由特征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可以作为癌症转移的一个参考。
5、影像学检查
这是最直观、方便的发现方式了,胸部螺旋CT增强检查可大致判断出肺部是否有异常的癌肿病灶,而是原发的还是转移的,从影像学角度上也有规律可循,这依赖于影像学医生的专业判断。
哪些人群易患肿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同心脑血管病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
经过国内外医学专家多年研究发现,
以下这些人易得肿瘤。
1. 喜欢吃烫食者
据研究,喜欢吃烫食的人易患食管癌。吃进滚烫的茶、汤、粥、羹之类的饮食,会灼伤食管黏膜并使之坏死,长期下去,可使该部癌变。医学研究发现,经常饮用高温(80℃以上)茶水有可能烫伤食管,而茶中的鞣质可以在损伤部位沉积,不断刺激食管上皮细胞,使之发生突变,突变细胞大量增殖后即可变成癌组织。
2. 进食过快者
进食速度过快,一方面狼吞虎咽会使食管黏膜保护层遭到破坏,使其容易受到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癌物的侵害而发生癌变。另一方面,进食过快,不能发挥唾液的抗癌作用,唾液是人体特有的抗癌剂。
3. 偏肉食者
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是诱发某些癌症的因素之一。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发现,每天以猪、牛、羊等畜肉为主食的女性患肠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几次肉者高出2.5倍。日本人目前每天的脂肪摄取量比50年代增加了4倍,伴随而来的却是癌症发病率的直线上升。
4. 维生素缺乏者
瑞士专家认为,体内保护性维生素低的人易遭受癌症的侵犯。如维生素A缺乏者患胃癌的危险增加3.5倍,患其他癌症的危险增加2倍多;维生素C缺乏者罹患膀胱癌、食管癌、肾上腺癌的危险增高2倍;在维生素E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咽癌、肺癌、胃癌、肠癌和宫颈癌等患病率均增高。
5. 肥胖者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肥胖女性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女性高2倍。美国癌症中心报告,腰部以上特别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正常者4〜6倍。故对于体重超标30%以上的人,减肥便成为防癌的重要。
6. 胆固醇过低者
众所周知,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冠心病或中风等疾病。因此,不少人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其实,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之一,也是抵抗疾病的生力军,并非越低越好。降低胆固醇大约可使10%的人多活一年,却使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30%。
7. 过敏体质者
美国科学家调查了近4万人,凡是有哮喘、药物性或化学试剂等过敏的人,比无过敏史者更易患癌。比如有过敏史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30%,有过敏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比正常人高41%。
8. 高血压患者
美国的医学专家对30万名男子的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的癌症罹患率和死亡率为血压正常人的2倍多,并预言未来10年的癌症死亡率可能与血压升高成正比。当然不是说高血压直接导致癌症,而是两病的发生有某些正常机理,如肥胖、嗜酒、吃盐过多等既可促使血压升高,也可诱发癌症。故积极防治高血压,同时也降低了患癌的风险。
9. 经常熬夜者
虽然癌症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彻底弄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睡眠不好也是一个危险的因素。因为癌细胞是在正常细胞裂变过程中发生突变而形成的,而夜间又是细胞裂变最旺盛的时期,睡眠不好,人体很难控制细胞发生变异而成为癌细胞。熬夜者为提神而吸烟、喝咖啡,也会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体内。
10. 憋便者
最近研究发现,膀胱患癌的风险与尿液潴留的时间成正比。因为尿液中含有多种致癌的物质,它们会刺激膀胱黏膜,诱发癌变。此外,大便有害物质多,如吲哚、硫化氢、烘臭素及其他致癌物,经常刺激肠黏膜会导致癌变。
11. 父母患癌症者
肿瘤遗传学研究认为,人类癌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癌症病人的后代患癌的风险显著高出一般人群。
12. C型性格者
这种性格的特征为过度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性情绪,不让其发泄。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据统计,C型性格者患癌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
通常,肿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很多病人等发现时已经进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进行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如:
清晨醒来,倒吸血痰,即鼻腔内分泌物吸入后由口腔吐出来的痰里面带血,是鼻咽癌的早期表现;大便次数增加,干稀便交替,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应警惕结肠癌;绝经后阴道流血、绝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性交后出血),应警惕宫颈癌;黑色痣溃烂应警惕癌变;此外,对于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发生在颈部、颌下、腹股沟、锁骨上窝等部位,更要注意,这些部位是胃癌、肺癌等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早上起床没有4种表现?
中年,意味着人生过半,一般是指45-59岁这阶段。人到了中年,经历了很多事情,越来越清楚什么是重要的。对家人,家庭和睦是重要的;对自己,身体健康是重要的。俗话说:50岁之前拿命赚钱,50岁之后拿钱换命。但有些人得的病,花多少钱,都换不来。
人到中年,想健康,谨记:早起“三要”、睡前“五不要”!
早起“三要”:1,晨起后要喝水早上醒来,人体经过一晚上的睡眠、新陈代谢、出汗、呼吸等,已处于缺水状态,而这时血压比较高,血压较为粘稠。晨起后,刷完牙,及时喝杯温水,能补充水分,稀释血液,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很多人早上起来没有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冬季,水比较凉,更不爱喝。这一行为,长期如此,会使体内水分流失,还容易引起便秘。2,早上起床要慢一点不管早上什么事情,如果早上起床过猛,很容易使血压飙升,诱发血管破裂。早上刚刚醒来时,血液比较粘稠,血液循环较慢,身体还没有完全醒来,最好是,慢一点,不要着急,避免使血压骤升。3,晨起后要排便一般来说,早上起床后,进行排便,利于身体健康,能将毒素及时排出,减少滞留时间。养成晨起后,及时排便的习惯,利于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时间,促进毒素排出。此外,对便秘的人来说,早上排便是一件好事,但不要用力过度,避免血压飙升,出现头晕等不适。睡前“五不要”:1,睡前不要吃宵夜现代人们的夜生活更为丰富,很多人睡觉晚,晚饭吃得晚,或一起当宵夜吃了。这样一来,能填饱肚子,但容易增加肠胃的负担,出现胃胀、不消化等不适,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容易引发肥胖。所以,睡觉前最好不要吃宵夜。2,不要醉酒入睡很多人吃宵夜,都会搭配酒,少量饮酒,对身体的损伤不会太大。但总有一些人会过量喝酒,喝酒喝到醉,甚至有人会借酒消愁,趁酒意入睡。不管哪种,喝酒喝到醉,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还会影响睡眠,甚至喝醉后,呕吐物会堵塞气管,导致窒息死亡。3,睡前不要玩手机睡前玩手机是很多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但这样很容易“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中睡得就晚了,甚至有人放下手机后,久久难以入睡。睡前最好不要玩手机,否则会影响睡眠,还会损伤眼睛,尤其是关灯后,躺着玩手机,对眼睛损伤更大。4,睡前不要思虑过度睡前思虑过度,想得太多,会让大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久久不能入睡。经常让自己的精神状态紧绷,让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不能平静,容易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而失眠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思虑,精神紧张,长期如此,恶性循环,会降低睡眠质量。5,睡前不要依赖安眠药随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睡眠障碍,晚上左翻右翻睡不着,有些人直接口服一些安眠药。安眠药能让人很快入睡,但会加重失眠症状的发展,还可能会上瘾,加大药量后才起作用。人到中年,想健康,做好3件事,或许长寿会跟随你!
第1件:吃好1,三餐按时定量人到了中年,饮食上,保证三餐按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每顿饭吃到八分饱为宜,吃饭时细嚼慢咽。随年龄增长,胃肠的蠕动功能会减慢,如果吃饭时,食物咀嚼得不碎,就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容易引发胃不适。细嚼慢咽,最好每顿饭在15分钟吃饭,不要吃得太快,利于养胃。2,补充血管营养茶水,是健康饮品,淡茶水,也是很好的血液稀释剂。
白天,喝点茶水,可促进排毒,疏通血管,十分有益。
用一些药用小植物,泡水喝,对于疏通血管,促进排毒,是不错的选择。
雁门冰菊,泡水喝,可消脂排毒,疏通血管,保护血管健康。
雁门冰菊,药用怀菊,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用其泡水喝,有助于改善血液浓粘状态,降脂,防血栓。
黄酮,是一种抗氧化物质,经常摄入,可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减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管堵塞,抵抗血管“衰老”。
生物碱,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血脂,促进排毒。
经常泡茶、煮粥服用,可促进身体排毒,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防血栓,保护血管健康。
第2件:进行锻炼随年龄增长,人的身高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体重会持续增加。主要是人的新陈代谢逐渐下降,肌肉量减少,体内脂肪增加,容易导致BMI变大。肥胖会诱发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从而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运动,能提高身体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促进肌肉量增加。最好选择有氧运动,对血糖、血压、血脂的调节均有一定帮助。运动一定要坚持,最好每周4-5次运动,切记,不要运动量过大。第3件:良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很多健康老人长寿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三大标准:第一,没有疾病;第二,心理状况好;第三,社会、人机适应性好。对健康来说,一个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心态好的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利于长寿。笑是健康最好的帮手。法国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发笑时,大脑内会发生一些反应,可使大脑的功能得以极大的改善。中老年人平时多开怀大笑,能放松大脑,还能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耳朵痛是怎么回事?
(一)耳源性耳痛
1、耳廓疾病:耳廓软骨膜炎、耳廓皮炎及湿疹、耳廓丹毒、先天性瘘管伴感染、外耳结核、耳廓血肿、恶性肿瘤。
2、外耳道疾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恶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外伤、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症。
3、中耳疾病: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鼓膜外伤、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结核性中耳炎、中耳恶性肿瘤。
(二)反射性耳痛
1、耳周疾患:耳周急性淋巴结炎、腮腺炎。
2、鼻部疾患:急性鼻窦炎、上颌窦癌。
3、口腔、咽部疾患:智齿冠周炎、舌根部溃疡、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摘除术后、咽部肿瘤、咽部脓肿、咽部溃疡。
4、喉部疾病:喉结核、下咽癌、茎突过长。
(三)神经性耳痛
1、舌咽神经痛。
2、膝状神经节痛。
3、喉上神经痛。
4、颈神经丛痛。
2常见疾病耳廓软骨膜炎、耳廓皮炎及湿疹、耳廓丹毒、先天性瘘管伴感染、外耳结核、耳廓血肿、恶性肿瘤、外耳道炎、外耳道疖、恶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外伤、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症、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鼓膜外伤、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结核性中耳炎、中耳恶性肿瘤、耳周急性淋巴结炎、腮腺炎、急性鼻窦炎、上颌窦癌、智齿冠周炎、舌根部溃疡、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摘除术后、咽部肿瘤、咽部脓肿、咽部溃疡、喉结核、下咽癌、茎突过长、神经性耳痛等。
3诊断对于耳痛的患者首先要询问耳痛的性质,如跳痛、压迫性胀痛、针刺样痛、刀割样痛、撕裂痛、牵拉痛等。疼痛有轻有重,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有自发性痛,也有咀嚼吞咽时痛;有耳内深部痛,也有向同侧头颈部放射等。要充分注意其伴随症状的种种特征,以便进行适当的检查,及早确诊。
4鉴别诊断(一)外耳疾病
1、耳廓外伤:外力作用于耳廓可引起耳廓血肿或裂伤。耳廓血肿常发生在耳廓的背侧,局部微痛,继发感染后,疼痛剧烈。
2、耳廓软骨膜炎:浆液性软骨膜炎在耳甲腔软骨膜下或软骨内积液,一般不痛或仅有轻微胀痛。化脓性软骨膜炎,局部红肿有波动感,疼痛剧烈。
3、耳带状疱疹:为面神经膝状神经节的病毒感染,发病时有剧烈的耳痛。按病情可分三种类型:
(1)单纯疱疹型:先有耳不适或烧灼感,随之发生耳痛,耳廓及外耳道皮肤红肿,3~5d后局部皮肤发生疱疹。疱疹主要出现在耳廓凹面,偶尔出现在外耳道,数天后结痂,约一周后痊愈。
(2)疱疹并发面神经受损型:除有疱疹外,同时有同侧周围性面瘫。面瘫一般出现在疱出现后的一周左右。
(3)疱疹并发面神经、听神经受损型:病变除累及膝状神经节外,同时损伤听神经,故有耳鸣、感音神经性耳聋及眩晕。此型比较严重,提示病变位于面神经的迷路段。
舌咽神经疱疹或迷走神经神经节疱疹均可伴有耳痛,但无面瘫。舌咽神经疱疹无耳部病变,疱疹出现在软腭和扁桃体。患迷走神经节神经疱疹时,疱疹位于耳后沟及外耳道后壁。第1,2颈神经疱疹亦可致耳痛,疼痛剧烈,局限于乳突部。疱疹位于耳廓的凸面及颈部皮肤。
4、外耳道耵聍栓塞或异物:可压迫耳道皮肤或鼓膜,尤遇水膨胀后疼痛剧烈。
5、耳疖: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易发生在耳道的软骨部。局部红肿,有触痛。自发性剧烈疼痛,尤在夜间或咀嚼时。
6、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广泛性化脓性感染。有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和耳廓牵拉痛或耳屏压痛。
7、坏死性外耳道炎:亦称恶性外耳道炎。本病多发生糖尿病患者,所以也有称之为糖尿病性外耳道炎。致病细菌为绿脓杆菌。耳道坏死迅速向周围扩散,可并发乳突炎、颅底骨髓炎、脑膜炎、脓毒败血症等。
(二)中耳疾病
1、鼓膜外伤:最常见的原因是外耳道的压力突然增高,如爆震、打耳光、跳水等。另外,由于咽鼓管吹张过猛、取异物时器械过深,均可使鼓膜损伤。鼓膜破裂时有暂时撕裂痛并有听力减退、头晕、耳鸣。
2、大疱性鼓膜炎:上感后突然发生持续性刺痛。检查可见外耳道和鼓膜出现血性水疱,数日可自愈。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痛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起病突然,重者有难以忍受的刺痛、跳痛。待鼓膜穿孔中耳的分泌物流出后,疼痛减轻。因本病常伴有乳突骨膜的炎性反应,故常有乳突区的压痛和叩痛。若中耳出脓后疼痛仍不减轻,应考虑有急性乳突炎的可能。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漫性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如脓液引流不畅、急性发作时,出现耳痛伴头痛、发热,则提示将要出现颅内外并发症。
5、气压创伤性中耳炎:在高空飞行急速升降或潜水等气压突变的情况下,可出现耳痛、耳鸣和听力减退的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6、中耳癌:多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基础上,最初仅有隐痛,晚期持续性钝痛、耳道有血性分泌物并有肉芽突出,质脆易出血,活检可确诊。
7、Bell面瘫:系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瘫。往往在出现面瘫之前数小时,先出现耳后区域的深部钝痛,继而出现面瘫。疼痛一般可持续数日。
(三)反射性耳痛
1、巨叉神经
(1)上颌支:当有急性鼻窦炎时,可以通过该支引起反射性耳痛。
(2)下颌支:可引起反射性耳痛的神经有:
①舌神经。
②下齿槽神经。
③耳颞支。
2、舌咽神经:舌咽神经供应咽后壁感觉,包括鼻咽顶部,向下至披裂会厌皱襞,扁桃体与舌后1/3部。扁桃体的急性炎症、鼻咽癌、舌后1/3处的恶性肿瘤、梨状窝癌等,耳部反射性疼痛可能是最初症状。
(四)神经性耳痛
神经性耳痛主要为病毒性神经炎、风湿性神经炎等累及膝状神经节、半月神经节、第二、三颈神经、舌咽神经节及迷走神经等。较常见的为膝状神经节病毒感染引起的耳带状疱疹,受累神经的走行部位发生剧烈疼痛。其次是舌咽神经痛发作时也常伴有耳痛。
5检查1、耳部检查
耳廓是否有红肿、乳突是否有红肿压痛,耳周是否有先天性瘘管,外耳道有无红肿,耵聍栓塞或疖肿。鼓膜有无充血及有无穿孔,有无溢脓等。
2、邻近部位检查
扁桃体有无红肿化脓,牙齿有无龋齿及有无叩痛,下颌关节有无压痛及张口受限等。
6治疗(一)外耳疾病耳痛的诊断治疗
外疾病耳痛常见于下列疾病,其诊断治疗要点是:
1、耳部化脓性软骨膜炎
(1)早期脓肿未形成时,应全身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可行理疗,鱼石脂软膏外敷,促进局部炎症消退。
(2)脓肿已形成者,则应行切开排脓引流。
2、外耳道疖
(1)疖肿未成熟时,局部涂布鱼石脂软膏,并可加用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以促进炎症消退。
(2)疖肿成熟后可挑破脓头或切开排脓,用双氧水清洁外耳道脓液。
(3)疼痛较剧时给予镇痛剂,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3、坏死性外耳道炎:积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清除局部病灶,应达到早期彻底。局部可用双氧水,庆大霉素或多黏菌素冲洗。全身抗生素的应用应作到早期大剂量,足够疗程,静脉给药,联合运用对致病菌敏感药物。
4、大疱性鼓膜炎:大疱未破者,可用针尖刺破之(注意无菌操作)。大疤已破者,可用氧氟沙星滴耳,为预防感染,可口服抗生素。
(二)中耳疾病耳痛诊断与治疗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抗感染、利引流、去病因:
(1)全身应用足量的抗菌药,可参照中耳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局部治疗,鼓膜穿孔前可用石炭酸甘油滴耳,穿孔后即停药。亦可行鼓膜切开术。鼓膜穿孔后,选用氧氟沙星滴耳。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炎症。
2、中耳癌:早期宜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对晚期患者则应进行综合治疗。
7注意事项使用止痛剂或热敷可减轻疼痛。必要时可滴入耳药水。若患者打算自行在家使用,患者或家属要学会如何操作。
8日常护理减轻耳痛的处理:
1、嘱病人少说话,限制咀嚼动作,以减少下颌运动。打喷嚏、打哈欠等可以增加腹压的动作,会加重耳痛,应尽量避免。耳部有创面时,则禁止洗澡、洗发,以免感染,加重疼痛,耳痛剧烈时指导病人服用镇静、止痛药。
2、指导病人早期局部热敷或超声波透热等理疗,促使炎症消退,疼痛缓解,炎症进行期可做局部冷敷。
3、鼓膜穿孔前可用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病人全身症状及耳痛严重、鼓膜膨出明显、经一般治疗无明显减轻,或穿孔太小、引流不畅者,应行鼓膜切开术,以利排脓。鼓膜穿孔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并拭干。局部选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
4、有异物者及时取出异物。
耳科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一、 中耳炎
中耳炎通常的发展过程如下:
① 耳咽管受阻
② 鼓膜两侧压力不均衡
③ 中耳腔中形成真空
④ 体液流入中耳腔
⑤ 体液可能被病毒和细菌所感染
⑥ 如不治疗,鼓膜会因中耳内受到感染物的积聚而穿孔
中耳炎患者常感觉到疼痛或耳内胀感,会出现轻度到中度的传导性聋,如任其发展不予治疗还会诱发别的威胁到生命的疾病;治疗中耳炎的常见方法是使用药物(抗生素)去除感染并帮助耳咽管张开,解除阻塞;如果药物不起作用,可由医生把压力平衡管插入鼓膜,帮助治疗中耳炎,并防治进一步感染;平衡管代替不起作用的耳咽管,在中耳起引流通气作用。
中耳炎病因一般为炎症和中耳积液;中耳炎很常见,尤其在儿童中;基本原理为中耳腔耳咽管空气流通受阻,引流不畅所致;通常在人们吞咽或打哈欠时,耳咽管会自动开放,由于儿童的耳咽管呈水平状而不是向下,因此在吞咽或打哈欠时耳咽管有可能不能开放,成年人受引力的帮助会使耳咽管自然开放。
二、胆脂瘤
胆脂瘤是生长在鼓膜上部并侵入中耳腔的上皮囊肿,如不治疗可侵犯听小骨,此病状常与别的中耳病有关联(如中耳炎或乳突炎);如耳膜穿孔未彻底愈合而残片脱落后形成囊肿,患者感觉疼痛并有分泌液,有的会引起耳聋,或中耳有异味;此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其它中耳疾病相似,可用抗菌素及局部上药法,重症者需用手术治疗,如不恰当治疗,胆脂瘤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三、耳硬化症
耳硬化症是由听小骨的钙化和僵化造成,属遗传病;此类患者通常是女性多于男性,常发于青年期,早期症状为耳聋或耳鸣,耳硬化症能导致从轻度到重度的传导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