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半月板损伤的症状,膝盖内侧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
膝关节内侧总是隐隐作痛,这个时候一定要提高警觉,很可能是膝关节的结构已经受到损伤或磨损,此时大部分的人都会前往医院找骨科寻求帮助,透过影像学检查的报告如下: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磨损)2,内侧腹韧带损伤(包含急性或慢性)3,内侧半月板损伤1,过度前倾的头位:现今社会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强迫我们必须使用智能设备(黄教授写文章的时候也是),为了维持姿势,我们会将头一直放在前倾位,此时以肌肉筋膜功能练的理论加以分析时发现,控制颈椎弯曲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缩短的状态,迫使嵴椎也必须调适位弯曲位,所以人的一切生活姿势是以头的位置为准则,加上视觉前庭系统,控制我们头与躯干之间的相对位置,很多时候前庭系统紊乱,会将过多的重心调整往下转移,迫使膝关节加大负荷,才有可能造成结构损伤(比如膝关节软骨损伤)
2,高低肩:由于惯用手的使用习惯,或者女孩子的侧背肩包,都将使得左右肩膀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偏差,再加上我们肩胛骨的位置,是透过肌肉群来提供稳定度的,一旦发生肩关节的偏斜,将引起连锁反应,比如斜方肌的虚弱无力,菱形大小肌肉弱化,竖脊肌肉发生张力改变或肥大现象,此时对于膝关节而言,会发生承重不均的现象,造成半月板磨损也就没有什麽意外了.
3,功能性脊柱侧弯:很多时候5-15度之间的轻微脊柱侧弯,似乎对于骨科大夫而言,并不是什麽重大的问题,总是嘱咐患者自己回家锻炼即可,我推论的原因可能是,症状不严重,吃药打针效果不佳,最重要的是没有达到手术标准(Cobb角超过45度).但是脊椎是人体的中心,一旦发生些微的偏移,都会对下肢产生莫大的影响,当我们因为生活习惯或工作关係,造成脊椎产生功能性侧弯时,其实我们的身体已经快速做出反应,最主要的关键在于需要将头放在正确的中立位,头部以下的结构重心线都将重新设定,于是对于膝关节而言,微调之后的压力将形成过大的负担,可能形成骨质增生,半月板磨损,或者软骨磨损.
4,骨盆错位:根据康復医学对于骨盆的地位,我将其视为腰椎骨盆複合体,因为这个複合体必须包含了腰椎,骨盆与髋关节,这一个区域非常重要,因为人体的重心是控制在此区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重心调整与能量来源,都需要有一个运作正常的腰椎骨盆複合体支撑.如果控制此区域的深层核心肌群弱化萎缩,控制骨盆前倾后倾的髂腰肌无力短缩,控制躯干煞车能力的腰方肌与臀中肌失衡,维持躯干直立的臀大肌无力,我们会发现骨盆开始发生错位,我认为最糟糕的状态是侧倾加旋轉,因为此时腰4-5,腰5骶1之间的椎间盘是扭曲变形的,椎间盘膨出也就理所当然了.那麽由此可知,当膝关节上方的身体核心发生错乱,膝关节还能幸免于难吗?所有上方的不均衡都会呈倍数地加压在膝关节之上,膝关节能不发生病变疼痛吗?
5,踝关节与足的失衡与压力不均:人类为了使用双足走路,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妙的骨头排列,并透过肌肉与韧带的支撑,让我们有非常好的缓冲吸震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踝关节是身体上唯一一个关节轴是斜向不对称的结构,能控制踝关节发生背曲,庶曲,内旋,外旋,外展,内收等複杂的组合性动作,而这些动作完全依赖内稳定与外稳定神经肌肉系统所控制,如果我们穿高跟鞋,吸震能力差的鞋子,久站或其他容易引起双足疲劳的行为,都很有可能破坏踝关节的稳定能力,此时因为膝关节在踝关节上方,所有地面的反作用力会直接冲击膝关节,膝关节可能同时承接上下夹攻的压力,早期退化或破坏也就理所当然了.
以上只是我认为比较常见膝关节内侧隐隐作痛的原因,至于每个患者的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只有透过亲自会诊才能抽丝剥茧地发现膝关节内侧疼痛的致病机转,如果只靠影像学的检查,大部分就是对症治疗,我观察的结果,患者通常都是反复发作,因为总是纠结在大夫的诊断上,那为什麽一直都治不好呢?为什麽受罪的总是膝关节呢?难道没有更好的方法吗?黄教授告诉你,肯定是可以治疗康復的,只是如果患者哪裡痛就治哪裡?疼痛的恶性循环并不会停止,更可能引发周围的代偿性病变,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在这裡送大家一句话:疼痛只是患者主观的感受,我们专业的医疗人员并无法去描诉或对疼痛下定论,最重要的工作是去找出疼痛的原因,而不是关注疼痛的部位,与大家共勉!黄教授码字不易,欢迎点赞或转发出去给相关的人知道,祝福大家@康復医学黄教授半月板内侧后角一至2度损伤1个月了?
半月板内侧后角一至2度损伤1个月了,损伤仅仅是1°到2°的损伤,患者是可以贴药膏,没问题的。 这种情况,损伤不是很严重,完全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可以贴这个药膏,没问题的。如果有症状,近期活动量就是要减少,还可以理疗加上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