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危害性有哪些,疝气的危害有哪些?
疝气是外科常见病,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男性是疝气的常见人群,疝气对患者有一定危害的,发现后要及时治疗,只要及时治疗,并且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疝气是很容易治愈的,不会危及患者健康的。很多人知道疝气,早期的疝气不是严重,很多人容易忽视疝气的危害,以为疝气不治没事,但是疝气长期不治,其病情就会加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疝气的危害有哪些?相信这是疝气病患者及其家属非常了解的。
最常见的疝气是发生在婴幼儿与老年人身上的,疝气所能引起的并发症也是不容小觑的,简单的来说,是可以分为两大系统的:
1:消化系统:
普通:下腹部坠胀 、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严重:由于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以及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1)疝嵌顿:疝出的肠管被卡在脐环处。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
(2)疝容物粘连:引起脐部疼痛,可伴有起腹胀、呕吐等症状。
(3)脐疝穿破: 脐疝疝囊及被盖较薄,遇有外力发生穿破。
(4)肠梗阻: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5)肠管坏死:肠管长时间不能回纳造成肠管缺血坏死。
2.泌尿生殖系统:疝气挤压,影响小孩睾丸的正常发育。
(1)精索囊肿。肿块位于腹股沟管或精索睾丸行径,边界清晰,前者有囊性感,张力高,阴囊内可扪到同侧睾丸,后者质坚韧,为实质感,阴囊内同侧睾丸缺如。实际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述疾病共有的基本特点是:非可复性肿块,肿块上界不进入外环或内环无“疝柄”,亦无咳嗽冲击感。
(2)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3)子宫圆韧带囊肿。肿块位于腹股沟管,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伸入腹腔,一般不易与疝混淆。直疝不进入阴囊,借此可与斜疝鉴别,亦可在回纳疝块后按压内环。疝块仍然突出。在术中可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判断,直疝疝环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疝气的危害有哪些。
1、疝气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引起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
2、疝气会影响发育和生育,由于腹股沟部疝气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所以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小孩则可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而中青年患者则易导致性功能障碍,女性易导致不孕不育。
3、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可能导致疝气嵌顿,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4、疝气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不便以及别人的埋怨和不理解等因素会加大心理压力大,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和自卑,并导致患者性格扭曲和分裂。
5、疝气经常上下来回往复,使疝囊颈反复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且疝环口长期遭遇疝容物的刺激,这样极易导致疝囊发生粘连和嵌顿疝的发生,甚至发展为绞窄疝,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容易发生危险情况。
更深了解疝气危害,我们知道疝气的危害不小,更为严重长期疝气可能危及生命健康,对此,发现疝气相关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检查,让专业医生为您尽早治愈,早日找回您的健康生活。所有建议疝气患者一定要给予重视,及时进行手术根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发生严重后果。
便秘果长期喝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便秘果长期喝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便秘果长期喝,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便秘果,中医常称其为婆罗门皂荚,因外形酷似腊肠所以又称腊肠果,是豆科植物腊肠树干燥的果实,为藏族和蒙古族常用的民族药物。便秘果具有清热通便、消积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胃脘痛、疳积等。
不过,便秘果并不适合所有便秘患者,便秘果主要针对热结便秘和气滞便秘,而对于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阳虚便秘者则不适合。另外,便秘果性寒凉,不适合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者使用,也不适合大量服用。如果长期饮用便秘果煮的水,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过量服用便秘果煮的水还会导致呕吐,因此不宜过量服用。此外,便秘果不适合久煎,久煎后便秘果不但会失去泻下的作用,而且会有收敛作用,造成便秘更严重。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针灸科 副主任医师 陈陆泉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钾过低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见过最严重的一例低钾血症:
好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空调还不是那么普及,遇上天气热时,便有到自家楼顶上睡觉的习惯,只要带上一张凉席就搞定。事情发生也是这种天气,并且那天早上还有很大的雾气,中年男子,在楼顶上睡觉,天亮时,一站起来便摔倒、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急救,抢救室里:胸外按压——室颤——电击除颤——胸外按压——室颤——电击除颤——胸外按压.....,如此循环,抢救大约1个小时,最后还是抢救无效。最后,经过神经内科、心内科及急诊科讨论,考虑死因为室颤、低钾血症引起。
诱发低钾原因之一:低温,意外的或诱导的低体温可使钾进入细胞内,使血钾浓度下降。
像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的发作诱因之一也有寒冷一说。上述案例在室外受气温变化影响,以及早上气温较低,加上雾气湿润,体温可能下降明显,易造成血钾下降。
钾过低对身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神经、肌肉及心脏方面我们做的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肠胃电图和视网膜电图等均是在器官水平上记录到的生物电,它们是在细胞生物电活动基础上发生总和的结果。而钾离子是身体最重要的阳离子之一,且细胞内外钾、钠离子的浓度与正常细胞静息膜电位有密切关系。
一、低钾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淡漠、倦怠;重者则有反应迟钝、定向力减弱、嗜睡甚至昏迷。
二、低钾对肌肉的影响对肌肉的影响,有点像《倚天屠龙记》西域番僧献给元朝汝阳王之女赵敏的毒药——“十香软筋散”。
肌肉分骨骼肌及平滑肌
骨骼肌:主要表现为四肢软弱无力,甚至出现软瘫。但有特点: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累及上肢,严重者影响到呼吸肌后出现呼吸困难。
平滑肌: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后出现的腹胀可能为低钾引起,此外还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秘等,严重的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三、低钾对心脏的影响
低钾时在心电图上是有表现的,而且比较特异,如出现ST段压低、T波压低或倒置,并出现U波,当补钾后,上述改变可很快可以获得改善。
但最重要的,也是最严重的还是低钾引起心律失常,如轻度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重度则可导致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人是不是很容易产生低钾?正常人体内钾的分布为细胞内和细胞外,其中98%在细胞内,剩下的2%分布在细胞外,且其中的约1/4在血浆中。食物中水果、蔬菜含钾较多,主要正常饮食,一般不会产生低钾。
产生低钾的原因主要有3个
一、钾摄入不足
钾的补充主要靠食物,但其代谢特点有点特殊,就是每天都会有钾从尿液排出,即吃也排、不吃也排,见尿才能补钾。
正常饮食引起的低钾很少,多数是并有腹泻、吸收不良、低能量饮食和使用利尿药等。
二、钾丢失过多
①消化道丢失
在消化道中,钾含量最多在小肠液,所以在腹泻、肠道造瘘等情况下可以丢失很多钾。在婴幼儿中最明显,如往往在腹泻后不久伴随着腹胀,可能就是低钾造成。
②经肾丢失
经肾丢失钾造成低钾血症是最常见的病因,与相关的肾脏疾病和排钾药物使用有关。
③经汗液丢失
高温下剧烈运动大量出汗而未及时补钾时,也可引起低钾。
三、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总钾并不低,只是被转入了细胞内。
最常见的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容易出现低钾,原因就是胰岛素可促进钾转移入细胞内,造成血钾降低。
在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某些贫血时,也可因为血细胞生成明显增多,从而摄取钾过多而引起低血钾。
其他的如碱中毒、低温、钡中毒、氯喹中毒等,也可引起钾进入细胞内发生低血钾。
最后,如何补钾补钾:若能口服者,以口服氯化钾为佳;不能口服,则静脉补钾。食物中含钾较多的有橘子、香蕉、咖啡等。
补钾的同时需找出钾丢失的潜在原因及积极治疗,且需注意血钾上升可能是暂时的,因为大多数补充的钾有可能进入细胞内补充细胞内钾的缺失,最好在补钾的过程中监测血钾浓度。
长期便秘会造成什么结果?
谢谢邀请!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 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一次并且伴有排便困难、粪便量少、干结的情况。但也有少数人平素习惯就是2~3天才大便1次,而且大便性状正常,这种情况不应该认为是便秘,对同一个人来说,如果大便由每天1次或者每2天1次突然变为2天以上或更长时间才大便1次时应该认为是出现了便秘的情况,要做的首先是查明原因,不应该盲目的进行药物治疗。
慢性功能性便秘长期、持续存在,会影响生活质量,出现口苦、食欲减退、腹胀、下腹部不适、头晕乏力等症状,还会引起肠肠梗阻、肛裂、痔疮,诱发直肠癌等疾病。
对于长期反复出现的便秘首先要了解清楚有无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溃疡、直肠炎、大量腹水、膈肌麻痹、系统性硬化症、肌营养不良、结肠肿瘤、克罗恩病、先天性巨结肠、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腹腔或盆腔内肿瘤、脊髓结核、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慢性肺气肿等器质性疾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通多喝水、多运动、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等方法进行调整,也可以应用蓖麻油、通便灵、开塞露等缓泻剂、曲美布丁等胃肠动力药、温水灌肠等方法进行治疗。
另外,要避免应用吗啡类、抗胆碱能、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以免诱发和加重便秘症状。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
便秘用肥皂水灌肠有什么副作用?
肥皂水灌肠可以润滑和清洁肠道,缓解便秘,对身体无害。你可以用肥皂和水灌肠来缓解便秘。但这只是为了缓解症状。建议采用中医调理,根据本省症状、舌苔、脉象的整体辨证治疗,采用清热养阴、益气温阳等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