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及功效艾灸,怎样学艾灸?
感谢普济先生的邀请。
先说下艾灸,《孟子》记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说明这个时期艾灸疗法非常普及,疑难杂症须选用三年陈艾来治疗。艾灸历史源远流长,纵观艾灸的发展,分为:
一,传统艾灸,艾绒,艾条,艾柱灸
二,现代艾灸,新型器材,新型灸材,比如艾灸盒,比如艾艾贴。
在家里艾灸操作方便安全是未来艾灸的重要发展方向。
怎样才能确认自己找到的穴位是否正确呢?方法很简单,在寻找按压穴位时感觉有酸胀麻木或疼痛感,或按压后感觉疼痛得到了缓解,说明找对了正确穴位。艾灸的作用是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面,所以在艾灸治疗时穴位的选取不必和书上所描述的位置丝毫不差,大体选对就可以。这点与针刺疗法不同。
施灸前后各饮一杯温水,如果灸的穴位分散就应按先背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艾灸常用的施灸体位及适合灸疗的部位有六种,分别是仰坐位,侧伏坐位,俯伏坐位,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灸治时间也不一样。养生保健与普通疾病的灸疗时间宜短,顽症重症灸疗时间宜长,体质强壮者宜长,久病体虚者宜短,成年人宜长,小儿孕妇老年人宜短,初次灸疗的人宜短,长期进行灸疗的人宜长。
俗话说“艾草不离身,医家不登门”,艾在燃烧时产生一种比普通长红外线渗透力高3-4倍的特殊红外线,可以用来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以及用艾灸的方法疏通经络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乳腺炎及乳腺肿块是否是引发乳腺癌的诱因?
目前的研究来看,乳腺炎和乳腺癌没有明显诱因关系,不过长期慢性炎性刺激与乳腺癌的关系是值得争议的。乳腺肿块不是引发乳腺癌的诱因,但是有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形式,因为有的乳腺癌并没有乳腺肿块。
先说说乳腺炎与乳腺癌的关系。观察研究发现肿瘤往往发生在慢性炎症部位,且肿瘤活检样本中也发现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故在19世纪,人们首次提出炎症和癌症相关。一个多世纪以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以促进不同类型癌症的发生,如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肝癌。不仅特定的炎性病症患者易得癌症,而且流行病学与炎症无关的肿瘤(例如乳腺癌)中也存在炎性微环境。也就是说乳腺癌与炎症无关。但是最近的研究又发现,慢性炎症中的巨噬细胞,M1型杀死乳腺癌细胞,M2型巨噬细胞可以促进乳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三阴性乳腺癌中M2型多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三阴性乳腺癌容易复发转移。
关于乳腺肿块和乳腺癌,表现为乳房肿块的疾病有乳腺纤维腺瘤,乳房叶状肿瘤,乳房囊肿,肉芽肿性乳腺炎,乳房脓肿等等。这些并不导致乳腺癌,不过叶状肿瘤有良恶性和交界性之分。有研究表明乳腺囊性增生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另外,乳腺癌大部分表现为无痛性质硬的乳房肿块,可能伴有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但是也有很多乳腺癌并没有表现出乳房肿块,比如隐匿性乳腺癌,部分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等,也有的仅表现为腺体的纠结等。
乳腺癌的诱因目前比较明确的有,环境因素(雌激素),遗传因素(BRCA1/2),肥胖,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周期短,生育因素,不哺乳,电离辐射等。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预防可能作用并不大,更重要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治疗,因此乳房体检和高危人群的乳腺癌筛查就很重要。建议女性朋友30岁以上每年常规做一次乳房健康检查,备孕前也要做乳腺健康检查。
要按摩哪几个穴位可以达到养肝护肝的效果呢?
经常熬夜的人,可以按摩哪几个穴位达到养肝护肝的效果呢?
熬夜伤肝这很多人都知道,在中医里面,凌晨1-3点是我们肝经的循行时间,那么这个时候熬夜就会使我们肝脏得不到充足的修复,长期下来不仅肝胆火旺,还会使我们肝血亏虚。熬夜伤肾精,血的生存一般都有赖于肾精的气化的作用,所以如果熬夜会很耗气血,令我们气血亏虚。
那么经常熬夜的人,平时可以按摩哪几个穴位来养肝呢?首先要强调的是,熬夜带来的伤害想通过按揉穴位,食疗,中药这些来弥补都是远远不及的,熬夜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地摧毁我们的身体,希望各位朋友们永远不用熬夜,那么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些比较好的穴位:
(1)阴包穴
阴包穴是肝经的最易堵塞穴位之一,肝经不通,肝火旺的人这个穴位按揉起来会痛不可摸,这个穴位很适合调理“肝火旺”,脾气暴躁,勃然大怒等等肝火旺证,还可以疏肝理气,是一个很有必要疏通的穴位之一。
(2)血海穴
这个穴位是脾经上的易堵塞穴位,但是为什么推荐这个穴位呢?因为熬夜容易耗肝血,容易出现气血不足,因此我们可以多敲打按揉这个穴位,可以补益气血,血海顾名思义,是气血的海洋,这个穴位可以活血生血化瘀,补充肝血,但是记住不熬夜是最好的选择。
(3)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上的荥穴,位于大脚趾与第二脚趾之间,能够消除肝胆的怒气,郁气。疏肝理气,降肝火的功效十分强大,但是按揉起来也很酸胀,及时疏通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做艾灸吗?
可以用艾灸的,艾灸活血化淤,艾灸时做好保护措施,以免烫伤。
一般来说,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腿部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见,肺栓塞最凶险,具有潜在致死性。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外伤是静脉血栓的主要成因。静脉血栓离我们并不远,最常见的是下肢静脉血栓。需要注意的是,血栓并不是老年人专利,很多年轻人连续熬夜后猝死,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就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之一。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招,自测血管是否堵塞:
平躺在床上,把双脚抬高至45度左右,时间30秒左右,然后观察自己的两条腿。如果有一条腿苍白,甚至有点蜡白,感觉腿的皮肤有点透明状,等脚拿下去,恢复正常坐姿,这条腿会发生潮红,就说明这条腿已经出现了血管的堵塞。
艾灸之所以能够调理静脉血栓,是因为艾灸具备活血化瘀的作用,加上艾灸的热量能够扩展血管,血管扩张了,沾附在血管壁上脂肪或血栓在热的融化下会随着血液循环而慢慢脱落。
灸取穴位:神阙,阳陵泉,曲泉,悬钟,三阴交,足三里,冲阳,申脉,照海,肝俞,太冲,心俞,二白,束骨。
艾灸疏通血管比打点滴要效果好。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有人说体内有病脚先知?
大病到来,“脚”先知,脚上出现几种表现要就医,指的是什么?
脚,素有人体“第二心脏”一说!
事实上,双脚是支撑人体全部重量的重要角色,它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
如果脚部出现几种变化,则说明健康出现了问题,要提高警惕!
大病到来,“脚”先知,脚上出现3种表现,最好检查一下异常一:足脉搏减弱,出现间歇性跛行
——警惕血管堵塞了。
双脚,是人体末梢,也是心脏最远端,血管有问题,脚最先有感觉。
一旦,脚背上脉搏减弱,说明血管有堵塞的地方。
当血管进一步被堵塞,又会出现“间歇性跛行”。
也就是,经常出现走一会,就感觉腿酸,休息一下,就可以缓解。
此时,是典型的动脉血管堵塞的病症,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检查。
如何疏通血管,减少堵塞?
1、喝好三杯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最好的血液稀释剂。
多喝水,可预防血液粘稠,减少血栓的形成,减少血管堵塞。
其中,每天要喝好三杯水,尤为重要。
第一杯:睡前喝200ml温水
第二杯:起夜时喝100ml温水
第三杯:早上起床刷牙后喝200ml温水
2、踝泵练习
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可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
双膝自然伸展,用尽全力勾脚10秒钟后再用尽全力绷脚,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越多越好。
每次勾脚、绷脚要尽量达到最大幅度,动作要尽可能缓慢柔和,双脚同时做效果更佳。
异常二:脚趾麻木灼热
——警惕糖尿病足。
糖尿病者,由于自身血糖控制的不理想,就会导致下肢神经出现损害。
此时,脚部神经会有反应迟钝、麻木,对温度、疼痛感觉不明显。
如果还伴有灼热感,就说明你已经有糖尿足的趋势了。
如何稳定血糖?
1、喝代茶饮
一旦,体内血糖高,就要很好的控制血糖。
代茶饮,也就是药茶,将茶与药,完美的结合,对于稳定血糖,十分有益。
白谷丁桑叶茶,热水冲泡代茶饮,可帮助降血糖,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
《本草纲目》中记载,“桑叶乃手足阳明经之药,汁煎代茗能止消渴”,消渴症就是现代的“糖尿病”。
研究显示,桑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糖尿病,和炎症关系密切,而白谷丁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
并且,白谷丁含有的多糖类化合物,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对餐后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
二者搭配,对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很有好处。
2、管理好睡眠
睡眠,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的证明,每天睡不够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2倍。
血糖高的人,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减少失眠,有益控制血糖稳定。
一般,较理想的睡眠时间,是每天睡够7~8小时。
血糖高,想要午睡,最好在餐后散步30分钟左右,待食物消化、血糖稳定后再午睡。
并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为宜。
异常三:脚部关节增大——痛风
如果在没有出现意外,也没有在外力的作用下,脚部的关节突然出现增大的表现,这就要注意了。
可能是身体中尿酸过高,造成的尿酸结石在关节当中堆积,会导致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出现骨关节变形。
关节上突发的红肿热痛,都可能跟痛风、关节炎、感染等有关,尤其是40到50岁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是痛风高发人群。
如果改善:
1、大量饮水
患有痛风的人,要注意,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建议每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
只有在喝水量够的情况下,才能够增加尿量,在排尿的过程中尿酸也会最大限度的外排,夏季因为出汗等可以适当的增加水分的摄入。
用一些利尿小植物,泡水代茶饮,促进尿酸排泄,效果加倍。
金兰菊叶茶,泡水喝,可降低尿酸,减少痛风发作次数,是不错选择。
金兰菊,是从欧洲引入国内的一种“药食两用”食材,后被《药典》录入。
中医认为,金兰菊,有清肝利胆,利尿消肿之效,药用价值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兰菊的有效成分,可抑制尿酸合成过程中酶的作用,减少尿酸的合成,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并高尿酸,对尿酸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均有降低作用,作用持久稳定。
此外,还可改善,由高嘌呤饮食,所引发的高尿酸血症及腹型肥胖,并综合调节脂、糖、尿酸交互紊乱的作用,减少痛风的发作次数。
2、少吃动物内脏
尿酸高,痛风者,都知道,要吃嘌呤含量少的食物。
而动物内脏,包括肝、肾、脑、脾等,是高嘌呤食物,并且往往还含高脂、高胆固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痛风者,需要避免食用这类食品。
3、预防肥胖
在尿素高还未引起痛风时,没有出现相应的关节疼痛等情况时,就要紧密注意体重是否保持在正常的水平。
在已经发生痛风的时候,要缓慢的减重,不要太着急,因为减重过快会导致细胞大量崩解产生尿酸,诱发痛风症急性发作。安全的减轻体重速度是每周减轻0.5-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