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的症状是什么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两个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两种表现。
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后最大的风险在于血栓脱落后,血栓随着血流到达肺部的血管并发生堵塞,影响肺部呼吸,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灾难!
因此,准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非常重要!
那么深静脉血栓有什么感觉,或是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出现的体征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很多患者几乎都不表现出任何症状。
当患者出现下肢肢体的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和红斑时,就应该怀疑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的可能,但这些症状特异性不强,也就是说存在这些表现的时候,是有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但并不代表就一定是深静脉血栓【3】。
但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往往存在以下这些危险因素需要引起注意,有助于我们判断:
①长期的卧床及住院史
比如说骨科的病人,下肢骨头断了,做手术跟不做手术都需要在床上休养,下地时间缩短了,血液流动慢了,血液容易瘀滞,就容易长血栓。
②近期受伤史或者做过手术
受伤及做过手术,肯定或多或少会损伤血管,血管损伤后,人体凝血机制会激活,局部可能产生血栓,也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风险。
③恶性肿瘤或者存在血液播散的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存在血液播散的患者,可能在血液中形成癌栓,也可堵塞血管,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可能。
④口服避孕药或者使用激素
这类病人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就是说血液粘滞性高,血流缓慢,这种情况下血液就容易凝结成血凝块,造成深静脉血栓可能。
⑤怀孕或者生完小孩后
与上述第④条一样,也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⑥脑梗死或者偏瘫的患者卧床不能活动
躺在床上动都动不了了,下肢血管缺乏肌肉收缩的挤压,血液凝滞容易长血栓。
此外,对于年龄>65岁,肥胖,既往曾发生过深静脉血栓、有血栓家族史、心力衰竭等病人,也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需要大家识别!
好了,今天的科普就到这,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给黑锅留言~写文不易,快快收藏转发给需要的那个TA吧!#小黑锅说科普##清风计划#
参考文献 1、Panni AS, Vasso M, Cerciello S. 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 What to do?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3; 21:275. 2、Palmu S, Kallio PE, Donell ST, et al. Acute patellar disloca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8; 90:463. 3、Sandler DA, Martin JF, Duncan JS, et al. Diagnosis of deep-vein thrombosis: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valuation, ultrasound, plethysmography, and venoscan with X-ray venogram. Lancet 1984; 2:716. 4、Goodacre S, Sutton AJ, Sampson FC. Meta-analysis: The value of clinical assess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n Intern Med 2005; 143:129.腿上4种变化是血栓?
血栓,是心梗、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症,共同发病机制,被称为“隐形杀手”。
通俗的说,血栓,就是“血块”,游走在血管之中,一旦“堵塞”血管,会导致该部位,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突然死亡。
血栓的死亡率,高达全球死亡人数的54%,是一个极其夸张的数字。
形成血栓,腿上一般会有四种表现:
表现一、一侧腿部和胳膊麻木
血栓引起的四肢麻木具有不对称性,一般是一侧的肢体麻木,并且还会伴随着轻微的疼痛感,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警惕可能是血栓形成了。
这是因为血栓就是想拥堵的路上的汽车,导致血液无法正常的流通,所以血栓堵在哪里,身体的这一部位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等情况,自然就产生了麻木。
表现二、单侧腿部发白
自然躺在床上,双脚抬高45度,观察双腿的颜色,如果发现一侧的腿部比另一侧发白,并且温度也比正常的皮肤温度低。
这可能是腿部形成了血栓了。
表现三、腿部肿胀
突然发现自己的腿部的一侧有肿胀的感觉,并且还伴随着疼痛感,在行动时候疼痛感加剧,或者站立时有局部沉重感,要考虑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
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下肢静脉血栓,这时候不要随便走动,可以先抬高肿胀的腿,然后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
表现四、脚背动脉减弱
此方法也可以作为自己测试身体中是否有血栓的方法,把手指轻轻搭在脚背部最高点正中间的位置,感受脉搏。如果两侧跳动强劲,是无血栓的表现,如果一侧搏动减弱通常原因就是下肢动脉硬化,血管堵塞导致。
一旦身体中有血栓,4个行为再不控制,离猝死不远了:
1、抽烟
抽烟与心肌梗死之间有强烈的关联性,对于年轻男性来说,吸烟人群可增加7倍的心梗风险。
尼古丁,作为香烟中主要的成瘾成分之一,可引起人体多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肺癌等,而心梗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动脉粥样板块发生破裂。
2、熬夜
心脏无法对午夜工作产生良好的反应。
研究发现,神经活动,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而午夜的神经活动,不像早上和下午那么活跃。
这就好比在冷天启动汽车一样,引擎还没有预热,就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其实是很容易产生耗损的。
所以,经常熬夜,对心脏的损伤很大。
3、长时间的洗澡
日常建议洗澡的时间要有所控制,很多人洗澡的时候不愿意走,一洗就是一个多小时。
其实长时间的洗澡会增加血液流动,增加心脏的负担,还会让人疲惫,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会导致猝死。
因此,建议大家的洗澡不宜太长,每次洗澡以15—20分钟为宜。
4、饮食无节制
现代大部分人都有暴饮暴食的习惯,这是导致发生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
因为如果每天的三餐不定时,吃的热量都远远的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热量,长时间如此,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导致脂肪在身体中贮存。
出现高血脂,血液粘稠等情况,一旦在血液中形成了血栓,就会引发心梗的发生,另外,晚餐不宜过饱,吃到七分饱即可。
保护血管,做好四件事:
1、补充α-亚麻酸
目前我们发现的食物中紫苏仁油含有的α-亚麻酸含量是最高的,含有65%以上,α-亚麻酸是omega-3系列脂肪酸,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油”。
补充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保护心脏,降低心脏病、抑郁症、痴呆症和关节炎的风险。
一些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幸存者,提高身体Omega-3水平,心肌梗塞复发的几率更低,心脏病死亡人数更少。
很多实验得出Omega-3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三高,预防心血管疾病。
2、补充膳食纤维
补充膳食纤维,不仅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还能够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从人体内排出,降低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相关数据指出,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延缓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
3、饮食少盐
盐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骤升!
这是因为,食盐中的钠离子,过多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会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
同时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水肿,血管腔变窄,引发心血管疾病。
4、少过劳
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无疑是给心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这是因为,人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等,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脏局部血液供应量减少,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
十有八九血栓找上身了?
血栓,就是藏在血管中“栓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突然死亡。
就像心梗、脑梗、肺栓塞等致命疾病的出现,都归咎到“血栓”这一祸源。
但可怕的是,临床上90%以上的血栓发生都毫无征兆,一旦完全堵塞时,就已是大病。
但是,血管堵塞,脚先知,腿脚作为肢体的末端,是可以通过异常表现来看出体内是否存在血栓的。
腿脚出现4种异常,十有八九血栓找上身了,及时检查,莫忽视
1、腿脚粗细不一
一旦出现一只腿粗,一只腿细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身体一侧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导致血流不畅,不能及时回到心脏,压力就会导致体液扩散到腿部组织。
以此,导致了腿脚明显变粗,此时,患肢局部,还可能产生持续性疼痛,或者伴有皮色泛红,皮温较高等。
2、腿脚发凉
生活中,不少人都会出现腿脚发凉的情况,除了气虚、穿衣少等,腿脚总是发凉,就要小心是下肢动脉硬化的重要体现。
由于动脉硬化和血管闭塞,致使下肢血液循环不顺畅,使腿部缺血和缺氧,局部的体温也会降低并变冷。
3、腿脚不时疼痛
下肢动脉硬化最明显的症状是腿脚疼痛,在起初时,腿脚走路后疼痛,在休息之后,它会自行好转。
然而随着病情的恶化,疼痛的步行距离将变得越来越小,患者即使不动也会感到疼,即处于“静息痛”的阶段。
就是在休息时肢端疼痛,这在躺下和晚上休息时更容易发生。
4、腿脚发麻肿胀
血栓引起的四肢麻木具有不对称性,一般是一侧的肢体麻木,并且还会伴随着轻微的疼痛感;
若是还伴有肿胀感,在行动的时候痛感加剧,或者站立时有局部沉重感,就要考虑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
三件事加速血管堵塞,劝你一定少做:
1、油吃太多
大鱼大肉,过食油腻很容易导致肥胖,加速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发生。
并且,油吃的过多,还会增加血管中的血脂浓度,增高脂类物质胆固醇的浓度,促使血管壁上形成斑块,让血管通道变窄,形成堵塞。
2、动的太少
大家都知道,运动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
但如果长期缺乏锻炼,久坐不动,自然会影响血液流通,导致血管内垃圾堆积,从而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加速血管堵塞。
3、烟抽太勤
吸烟伤血管,并且吸烟还会加速7倍心梗风险,使颈动脉更容易长出斑块。
据研究表明,吸烟者的斑块患病率为36%,明显高于不吸烟者的28%。
养血管,防血栓,做好“一动、二补、三多”
“一动”
即:活动脚踝。
经常活动脚踝,能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
首先,勾起脚尖,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然后,绷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下,至最大位置时保持5~10秒,慢慢放下。
最后,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360度环绕,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二补”
1、补充α-亚麻酸
来源:紫苏仁油、棕亚麻子油、核桃油等。
生活中,补充α-亚麻酸,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堵塞。
α-亚麻酸,是目前人体最为缺乏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适当补充α-亚麻酸,可软化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增加血管通透性。
中国营养学会2013年版,推荐α-亚麻酸每日摄取量1600-1800毫克。
紫苏仁油,富含65%以上的α-亚麻酸,每天5ml,凉拌,油淋菜,拌酸奶,做调和油,皆可满足人体所需。
2、补充烟酸
来源:白菇、冬菇、香菇等。
适当补充烟酸,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或维生素PP,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
烟酸在人体内,转化为烟酰胺,参与体内脂质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类无氧分解的过程。
烟酸,有较强的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因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防止血管栓塞的形成。
菌菇类食物中,富含大量的烟酸,如白菇、冬菇、香菇等,都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三多”
1、多饮茶
多喝水,可补充体液,稀释血液,预防血液粘稠,减少血栓的形成。
喝水的时候,加点草药茶,一起泡水喝,对于血管健康,更有益。
白谷丁荷叶茶,泡水喝,可降脂消脂,减少血液粘稠,疏通血管。
用白谷丁、荷叶、小叶苦丁,三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荷叶,可降低总胆固醇、生甘油三酯,降低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从而改善血液浓粘状态。
小叶苦丁,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小,减少血栓的可能。
白谷丁,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搭配在一起,改善血粘稠,预防血栓,减少血管堵塞,十分有益。
2、多休息
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代谢水平,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
熬夜是,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会造成血管收缩异常,血液流速变慢,容易导致血粘稠。
所以,少注意,多休息,睡好子午觉,避免长期熬夜,睡眠不足。
3、多踮脚走
走路,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脂质代谢,预防血粘稠。
踮起脚尖时,小腿肌肉是紧绷的,这样会使血液回流。
踮脚走100步后,平地走100步,交替循环5组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血栓症状有哪些?
临床常见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和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冠心病、心肌梗塞,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电图(ecg)提示有明显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缺乏运动、麻木、言语不清,失语,如肺栓塞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无感染症状,因部位不同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症状表现不同
脚上出现哪些表现是血栓前兆?
提到血栓,我们就对它有不好的印象,因为它不管阻塞哪个血管,都会造成相应的血液供应区血流中断,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带来身体损害。而下肢血栓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血栓,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和下肢动脉血栓,而我们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它是由各很多原因所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在下肢静脉淤积造成。
这个疾病目前也很常见,它会给患者带来很大身体不适,而更有甚者,如果血栓脱落,到达其他重要器官引起栓塞,比如肺栓塞,更是非常严重身体损害。
下肢血栓的症状,其实表现在脚上会出现很明显的症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我们先来看一下下肢浅静脉血栓。浅静脉血栓是指发生血栓的地方在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极其周边的部位。它主要的发病特征从外观上看是皮肤血管附近发红发肿。血管看起来有点突出,摸起来有点热,按着会疼。往往是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
这种类型的血栓,在局部症状明显,而表现在脚上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
第二,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个类型血栓,在下肢来说是最常见的一类血栓。它发生在下肢主干静脉部分所以会带来明显症状,而具体表现在脚上的症状我们来看。
1、足部肿胀。
其实下肢静脉血栓肿胀部位在栓塞以下整个下肢,但足部在身体下段,表现得更为明显。尤其髂骨静脉栓塞,整个下肢都会肿。这个肿胀的典型表现是一侧患肢,很少双侧同时血栓的表现。
2、足部皮肤颜色改变。
在血栓急性期时,栓塞以下皮肤颜色可发红,如果肿胀严重,皮肤可成青紫色、花斑样,甚至部分可出现张力性水疱。这个在腿上颜色改变多见,但有时也会引起足部颜色变化。
3、足部皮肤温度比健侧肢体偏高。
表现在患侧的皮肤温度摸上去变高,有时患者自己也能有患侧肢体发烫的感觉。
4、足部站立时疼痛表现。
静脉内的血栓可以引起炎症反应,不仅可以造成患肢局部发生持续性的疼痛。而且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碍,患侧肢体发生胀痛,尤其患者站立时疼痛会加重。
第三,下肢动脉血栓。下肢动脉血栓发病也很常见,因为是足部血液供应血管,如果栓塞,会引起更加严重后果,而血栓初期,就会带来一些症状,我们最常见的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其实很多时候,就是累及下肢动脉,而严重时,可以造成糖尿病足。
我们看一下下肢动脉血栓表现在足部有哪些表现?
1、足部麻木和静息痛。
这个表现是指出现下肢动脉栓塞后,在休息时间也可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尤以夜间最为明显。
2、患侧脚冰冷。
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足部温度下降,皮温低,而且患者感觉冰冷,有时严重造成感觉异常时,也可能感觉不到,而且常常伴有麻木的感觉。
3、脚部抽筋,除了受凉或缺钙外,血流受阻血供减少后,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足部代谢紊乱而致疼痛抽筋。
4、足趾、足部皮肤颜色出现异常。
严重的下肢静脉栓塞,造成血流中断,足部表现出苍白、发紫、变黑,严重时还会产生溃疡和坏死,而严重糖尿病足就是这个表现。
5、间歇性跛行。
表现在活动或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肌肉疼痛、痉挛和疲乏无力,这时患者常需要停止活动或行走休息数分钟后才能继续活动和行走。
所以说,下肢血栓栓塞在不同部位,也会表现出不同症状,而对于足部来说,是感知下肢血栓的敏感部位。
下肢血栓对于我们来说,危害很大,日常需要我们做好重视,而对于有些人来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会更高。一起来看哪些人更容易发生下肢血栓?第一,年龄大的人。
年龄越大,由于基础疾病越多,动脉硬化明显,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越大。
第二,活动太少的人。
尤其年老体弱,或因为种种原因造成长期卧床等,会导致体内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下肢血栓。尤其术后的人,医生都很注重患者血栓风险的防控,也有这个原因。
第四,曾经发生血栓的人。
以前有过深静脉血栓病史,也有再次发生风险,也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第四,有手术等创伤的人。
有手术等创伤时,体内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第五,特殊疾病或者特殊人群,比如恶性肿瘤或者孕妇等。
恶性肿瘤可释放组织因子和肿瘤促凝因子,造成体内血液的高凝状态。而怀孕时增大的子宫造成压迫,和体内的暂时高凝状态,可是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第五,服用一些药物或者特殊治疗时。
比如口服避孕药和激素等,可造成蛋白C的抵抗,从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另外,有些疾病静脉穿刺或者中心静脉导管也会造成静脉损伤和血栓形成。
第六,下肢静脉病变或者发育异常者。
比如患下肢静脉曲张和血栓性静脉炎等,造成静脉血流瘀滞。另外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腘静脉陷迫综合征等压迫血管,造成静脉血栓行程。
第七,有些全身疾病。
比如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疾病,抗凝物质增加,也容易造成下肢血栓。
所以说,这些人群,尤其要注意下肢血栓的预防。比如日常注意清淡饮食,避免久坐,多活动,戒烟限酒。手术后积极下床活动,做好腿部按摩等等。尤其是要积极预防一些引起下肢血栓形成的疾病,而有些疾病时,要做好疾病的控制之治疗。
做个总结:下肢静脉血栓非常常见的,会对人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尤其下肢血栓发生时,会在足部有些症状,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治疗。尤其一些高危人群,日常做好危险因素或者疾病的控制,预防下肢血栓形成。我是@全科医聊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