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有什么症状,请问心理扭曲具体表现有哪些?
心理扭曲就是从外界得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后,被封闭的心理给扭曲了,形成了错误的认知,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它是一种逆向心理,往往对某些事物的发生感到抗拒。
其具体的特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1.不守规则,无视道德底线
一般人大多被道德、法律和自制力约束着,维系着社会秩序。但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不想克制自己内心的欲念,只要一有机会,就各种钻空子,无视道德,甚至对所谓的规则表现出厌恶和不屑,这样的人以自己各种不择手段的成功为自豪,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即使形成了什么后果,他们也毫无悔意。
2.冷酷无情,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痛苦遭遇时,我们的同理心会使我们不自觉的将自己替换成事件中的主人公,来感受当事人的心情。但这种品质并非每个人都有,有的人在看到别人的不幸后,反而很冷漠,甚至表现出异常兴奋,情绪高涨。比如,这次疫情中,某许姓女留学生面对大家抗疫行动,在微博上骂出了一句,“救你妈逼”。
3.严重的被害妄想,报复心重
通常,对于伤害,我们会及时处理,然后会慢慢随着时间遗忘伤害带来的痛苦。但是,有这么一类人,随着喜欢到处收集别人对他造成的各种伤害,甚至一直对这些伤害耿耿于怀,哪怕这些伤害可能是细小的、无心的,他都能想象成各种阴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于这种“伤害”的记忆不是越来越模糊,而是越来越清晰,反复“复习”,报复心越来越重。而他们最明显的一个外在表现就是:只要一有人和他聊天,或旁边有人聊天,他就开始控诉某某对自己造成多大的“伤害”,并且强烈渴望引起他人的共鸣。
如果按性格特征,还可以分为七种类型1.极度自卑型
自卑,很多时候来源于对自己的不够自信或某种挫折,即使是对于抗挫能力较强的人而言,也是或多或少有点自卑的。但一般人往往只是某方面自卑,还不至于全方位的自卑,甚至对自己不合理的低评价。而对于心理扭曲的人,他们的自卑也是扭曲的。他们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一味的抱怨、自怜自哀、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丝毫不会想着去分析事情产生的原因和自己不良情绪的根源,总结经验,东山再起。
2.自以为是型
自以为是,顾名思义就是自诩正确无误,容不得别人一丝批评。这种自以为是下,可能有两种心理作祟。一种是害怕别人比自己强,因而故作清高,表现出一副强势、傲慢、声色俱厉的样子,自欺欺人,本质上是害怕面对失败和自己的缺点。另一种是自高自大、飞扬跋扈,认为自己就是比任何人都强,目中无人,属于典型的婴儿期全能幻想,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也不能接受他人的意见,任何情况下,不能客观的面对和分析事实,片面而偏执。
3.疯狂嫉妒型
人人都有一颗嫉妒的心,但对于心理扭曲者而言,他们的嫉妒是病态的,可以渗入到各个细节。通常,人们由于个人出身、学习能力、工作水平、个人技能等造成的不一样的结果,或因为财产、地位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平均造成的不平等、贫富贵贱,多少会产生一些嫉妒。有些人会把嫉妒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有些人则是反复攀比、细嚼慢咽,使得原本就不太理智的心理产生了过大的压力,导致心理扭曲,以至于别人的优点或成功对他是一种刺激,别人的失败反而成了他的安慰,整天打听别人,制造是非,对别人的不幸幸灾乐祸。
4.自私自利型
自私之心自古有之,是万恶根源之一。作为人性的阴暗面,自私在主观上表现为因私心杂念不顾情义,不讲公德,使坏心眼;客观上则表现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假公济私。一个人的自私一旦到了扭曲程度,便会只知索取,不知感恩,不愿付出,犹如吸血鬼、白眼狼,甚至可以翻脸不认人。
5.虚荣型
所谓虚荣,就是只讲究表面上的风光。心理学上将虚荣描述为一种扭曲了的自尊,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社会关注而表现出的一种不正常的情感,属于性格缺陷。例如,有些人成名后,各路“亲戚”都来认领,甲说这个人是他们学校毕业的;乙说这个人是他们村出生的;丙说这个人在他们的地区长大;丁说这个人在他们那里受教育……总之,怎么能让自己觉得脸上有光,就怎么往自己脸上贴金。但事实上,人家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6.妄想型
这种妄想,可以是指向个人未来的想象过程,也可以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自我想象。例如严重的被害妄想,总怀疑别人对自己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是有阴谋的;整天幻想自己取得了各种成功却从不付诸行动;在自己实力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情况下,妄想别人钟情于自己或崇拜自己等,长期发展下去,会患上妄想症,甚至心理变态。
7.其他极端型
除了上述六种类型,心理扭曲还有一些极端型。例如自怜自哀的弱者心理和“我弱我有理”的强盗逻辑;再例如厌女症、整天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等等。
心理扭曲与心理变态不同心理扭曲属于一种逆向心理,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不能客观分析,和心理变态不同。
心理变态指的是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了常态,在思维、知觉、情感、意志等方面表现异常,属于一种病态心理。拥有变态心理的人,内心其实是可以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但是他不愿意尊重规则,而是利用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自己掌握的一切知识和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比如,奸尸、性侵、骚扰、恋童癖、异装癖、念物癖等等。
一个人的心理扭曲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成长、性格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个人心理成长。它可能发生在学校里;可能发生在单位上;可能发生在家庭关系上;可能发生于别人的负面评价;还可能源于自身的自卑和原生家庭灌输的“不够好”观念……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遭遇到不信任或不安全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情绪宣泄,之后很可能发展成为情感隔离、认知偏差,甚至心理扭曲。无论基于何种源于,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并用诸如运动、K歌、逛街、瑜伽、写日记等各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及时疏导,并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资源,都可以大大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适,避免心理上进一步的伤害和扭曲。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或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为什么我会上午心情焦虑烦躁?
为什么我会上午心情焦虑烦躁,下午症状减轻?
如果有的时候心情焦虑烦躁到下午症状就能缓清,这个一般需要排除有没有抑郁的情绪,大部分还是由于早晨比较严重,这就是所说的50%的病人可能情绪有变化,有绝对性,大多数会在上午情绪差,也就是有的患者在下午三四点钟或者晚上,情绪低低落,这是由于患者对环境丧失了反应的表现,所以这种情绪的几率变化是抑郁症发作的典型症状,情绪的变化通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在医院里很难评估患者对环境的反应性,但反应性好的患者通常在入院后症状立即改善,随后应清晰的探视回家度假目睹,其他病情的好转以及接受治疗,就可以使这些症状显著的得到改善。反应性好并不意味着抑郁的程度比较轻,可能在某一时间段会表现出来愉快,而导致周围的人放松警惕,然后故意丧失兴趣。
以上这些症状可能焦虑也会很常见,被体验,有一种不安的预兆,好像可能事情将要发生,最常见的可能会伴随一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包括口干心悸,出汗,面色潮红以及胃肠功能紊乱,头晕眼花的症状,这些症状非常明显,可能会被认为是某些躯体疾病的发作,但是也可能会在早晨醒来以后出现焦虑性躯体症状,感觉一天都很难面对,也可能会出现认知的色彩,特别是自卑,悲观的认知问题,可能会感觉到丧失耻辱即将来临,所以说这只是一种负面的形象,让病人不能放松,旁观者可能会出现坐立不安,然而由于环境的适应可能会在下午能得到缓解。
反复出现这些症状,而且抑郁障碍反复出现,病情得不到缓解,如果患者不及时的治疗,下一个问题就是判断他能否继续工作,如果病人比较轻,工作有效的分散这种思维的措施,并能得到良好的陪伴的来源,当病情严重的时候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动力就可能会损害工作能力,所以说需要及时的就医治疗。
为什么焦虑症每天吃药还会发作呢?
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我碰到过很多患有焦虑症的患者,是有这种情况,焦虑症患者每天在服药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发作。可以说这也是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关键的还是要坚持服药,坚持抗焦虑治疗。
那么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焦虑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都有焦虑的事情。有句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焦虑就是我们的思想总因为一件小事反复的去想去纠结,去痛苦,每想一次就将负面情绪放大一次,然后再吸引更多的负面情绪,调入到这个死胡同死循环里面。
而且焦虑症患者和焦虑的人和事儿,有时候能说出明确具体的原因,有时候有说不出明确具体的原因,但是即便是有原因的,那些焦虑也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和时间与事件和人本身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
焦虑症你也可以理解为杞人忧天。每一个人可以有忧虑,但是你超过一定的度,超过一定的时间段,影响到我们的吃喝拉撒睡,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这样就不单单是焦虑,而是形成了一种病症,一种心理疾病。
一开始很多人都能通过药物控制,如果药力足够强,确实能降低脑神经的活跃度,从而好像焦虑的情绪被控制住了一样,但是问题的实质还是在吃药的时候,心里也不会真的好受,如果一停药基本上马上就会发作,而且还要存在很多的药物的负责人。
当然引起焦虑的原因是很多的,
例如人体的脑组织的自然衰老,脑部受过重创,外伤手术,导致脑组织缺氧,脑细胞减少,脑萎缩,神经递质的转运受到障碍,从而会引起脑功能的紊乱引发焦虑症。
过度的紧张压抑孤独以及抑郁情绪刺激导致中枢神经传导障碍,从而引起反应迟钝,脑血流量减少,脑耗氧量下降,脑细胞数量减少。也会引起焦虑症。
如果我们脑力劳动者或者正在上学的学生用脑过度持续强度的脑力劳动,血流循环不畅阻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脑细胞的活力受到抑制,神经递质出现紊乱也会引发焦虑症。
当然还有一些女性的更年期,内分泌失调以及一些滥用药物,物质依赖、体弱多病的等等都会引起焦虑症。
最主要的起因还是在于自身的原因,做同一件事情而言,别人能坦然接受,而那些话观念不同的人,他就会开始产生焦虑。这就是有焦虑症的倾向。
而正常的人也有忧郁的一面,但是它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忧虑缓解期一恢复期一正常一回归生活本身,他遵循这么一个渠道,
而有焦虑倾向的人,他是焦虑一加重焦虑一持续焦虑一焦虑症一躯体症状一抑郁强迫,进而会越来越严重。
就是因为他们大脑的观念意识形态发生了一个逻辑错误。就像是电脑的程序一样进了病毒了需要杀毒,但是这个病毒威力很大,所有的杀毒软件。都不能将它完全杀死。要想彻底的恢复,需要恢复出厂设置重装系统。
但是我们的大脑不像电脑一样那么简单,按照现在的医学技术来说,重装系统犹如难于上青天,不现实也不实际。
即便是我们在服药的时候偶尔发作,或者一天发作几次,我们也不必要太过紧张,我们只要按部就班的吃药,按部就班的生活、工作,我们慢慢的学会和焦虑情绪共存。
有这么几种方法值得我们尝试,
不要是担心那些无用的事情,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
学会接受不确定的事,无论自己准备的多充分,有很多事情不可预测。
如果你心里有很多焦虑的想法,你把它写下来,然后一样一样的去分析解决。
不要回避焦虑,你越回避他越焦虑,要学会与它共存,带着焦虑症状参加各种活动。
等你特别焦虑的时候,学会深呼吸,放松你的情绪。
适度的运动,每天坚持20分钟以上的运动。
再就是多转移注意力,培养自己的兴趣,扩大自己的社交。
学会把你内心的焦虑和担忧说出来,让自己最亲的人和你一起承担。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容易,学会生活,学会坦然的面对生活,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高估任何事情,任何人威力,最主要的是好好的生活,放过自己,只有自己尝试去改变,才能彻底的一定要摆脱焦虑症,因为意识观念的东西,药物还只是一个拐棍,如果观念不改变,一扔掉拐棍,你还是会摔倒!
应该怎么样摆脱焦虑感?
你好!我是专注于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师心海 根据你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当今社会,大家为什么都很焦虑?焦虑是担心未来的消极结果,就是担忧和害怕未来出现不好的事情而出现的情绪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我们很多人会对未来感到担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钱的问题,无论是打工上班的还是公司老板都会在经济问题上产生焦虑。特别是今年疫情的出现,导致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赚钱很难,有些花钱的地方却无法减少比如
1房贷,车贷无论你赚不赚钱,这个钱是固定要花的,车贷还好说,就一个房贷压垮多少人
2养孩子钱现在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
3父母的养老钱父母有养老金的还可以,能给孩子补贴点,没有养老金的还得指望孩子抚养呢
4医疗费用钱现在看病的费用太高了。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一病回到解放前。
5物价太高了现在收入不高,物价太高
6竞争压力太大了即使工作干的很累,很闹心,也要咬牙坚持去干,因为有太多人盯着你的位置,你不干马上就会有人替代你
7结婚费用钱现在结婚的费用有多高相信很多人都应该清楚,一个楼,一台车,一份彩礼钱这是最基本的,就一个楼已经让很多年轻人把结婚的想法给扼杀了。普通家庭一个孩子结婚估计要把父母的所有积蓄拿出来,有时还不一定能够。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当然这些经济问题都是针对普通人,毕竟老板是少数,老板的焦虑主要就是为企业未来的担忧。打工上班的才是大众群体,才会更多的涉及到以上的问题。
害怕赚不到钱而担忧
害怕下岗而担忧
害怕自己及家人生病而担忧
有这些害怕和担忧怎么会不焦虑呢?
应该怎么样摆脱焦虑感呢?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认知行为疗法在解决焦虑问题上还是有很好效果的。该疗法认为,导致我们焦虑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未来产生结果的消极想法导致的。
比如一个为高考而感到焦虑的考生,就是担忧考不出好成绩。
一个求职的人为面试而感到焦虑,就是担忧会被面试官拒绝。
考不出好成绩和被面试官拒绝只是我们的消极想法,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而正是这样的消极想法让我们产生了焦虑的不良情绪。这样的消极想法有时是真实的,有时是部分真实的,有时是完全不真实的,但是我们却会非常相信,导致我们出现焦虑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就是针对我们的想法在工作,分为三大策略1识别自动想法
什么是自动想法,就是不受控制,意识不到,自动出现的想法。在焦虑的问题上,我们首先识别到的是焦虑情绪,而并不知道导致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在焦虑情绪背后有一个导致焦虑的自动想法存在。而识别这样的自动想法很简单,就一句话,当出现不良情绪时问问自己“你刚刚心里在想什么?”
比如一个为高考而紧张的学生,看看书就看不进去了,突然感到烦躁,闹心出现焦虑情绪,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只能感受到焦虑情绪,这时就问问他“你刚刚心里在想什么?”一般很多的想法就是“马上高考了,再怎么看我也考不出好成绩”“马上高考了,考不好怎么办”“考试落榜怎么办?”“考不进好大学怎么办?”“高考失利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等等。我只是举个例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情绪体验也会不同。
2评估自动想法
识别出自动想法以后,我们就要对自动想法进行评估,验证自动想法的真实性,让求助者产生动摇,否定自己的歪曲想法,改变不合理的想法,培养更合理的想法
评估自动想法的主要方法就是苏格拉底式提问。
比如一个有“考不好怎么办”这样想法的考生
就可以问问自己
支持你考不好的证据有哪些?反对的证据呢?
考不好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如果发生了你会怎么应对
最好的结果会是什么?最现实的结果会是什么?
如果你身边的同学也考得不好,你会怎么安慰他,这样的安慰是否适合你自己呢?
不同的想法会用不同的问句,不需要都问一遍。引导式的一问一答就是一个人自我觉察,自我感知,检验自己歪曲想法的一个过程,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真实时,我们的情绪就得到了改善。3应对自动想法
评估自动想法的过程其实也是应对自动想法的过程。在咨询中,应对自动想法可以使用治疗笔记,也就是咨询过程中的治疗记录
可以制作积极应对卡片,就是一段积极的自我鼓励话语,写在卡片上,或者存在手机里都可以,当出现导致焦虑情绪的自动想法出现时就可以拿出来看一看。
比如“考不好怎么办”这样想法的积极应对卡片就是“考试不好并不能代表我的未来,即使考不上好大学,我可以学一个好专业,也可以学一个好技术”
以上三大策略是认知行为疗法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技术和方法,在这里分享给朋友们。有的人也许看不明白,觉得没用,有的人也许能看懂,尝试着照做,这是正常的,认知行为疗法也不是适合所有人。这样的知识一般都是在咨询中与求助者交流,根据求助者的具体问题来一点点教会这三大策略,这里是回答问题,无法知道具体问题,所以没有针对性的解答,只能把我所了解的知识都分享出来,你们自己针对自己的问题来套用这三大策略。这三大策略我自己在生活中都在用,但不要误会我没有心理问题,我是用这三大策略来解决我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而且在学认知行为疗法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要想更好,更熟练的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就要把这个疗法的技术和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自己去体验,感悟才会使用的更熟练。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专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师心海 关注我了解更多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像得了大病一样是什么情况?
整体胡思乱想怎么办?该如何缓解?
健康苦行僧,开讲啦!
这个问题不奇怪,很多朋友都会有一些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当代社会有一半以上的人群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集中的对象就是上班一族和学生党这一块,人际交往,遇人不淑,自身气量较小,生活压力,癔病等,都很容易胡思乱想,长久得不到发泄就会诱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这类人群通常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方面的症状1:分不清现实
容易争强好胜,逞一时之勇,总把自己想象成为大家的讨论中心,但当情感过于饱满时,就容易混淆现实,笔者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源于想逃避过于偏激易怒的家长吧,经历地多了也就明白该如何去做了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人群总是感觉自己工作效率低下,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与好奇心强的你格格不入,年轻人本不该这样,这又陷入了自我纠结,不宜给自己这么多的框架,引起情绪障碍,更容易产生内部冲突,这非常危险,外部冲突可以用各种手段化解,内部冲突只能自我消解
3:固执偏激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凭借一时好恶去做,那么你就是偏激的人,如果只对熟悉的人偏激,对外人无比理性那么你是一个无知且偏激的人,这类人群非常容易受到外因的影响,经常容易猜疑,常将他人的无意感知为威胁,放松自己的心情其实很重要的
心理上处于亚健康该怎么办?1: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凡事放下就是最好的,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自己的病自己才能完美解决,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曾经无比沮丧与自身与朋友学习能力的差距,但当你将他们抛掷脑后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也不差,缺乏自信会让你丧失自己
2:培养自身的爱好
曾经笔者也有很多的问题烦恼,但是当我喜欢上运动时,一切都变了,我自身就是一个例子,喜欢健身,热爱游泳,对自己的爱好执着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自我发泄,在与钢铁器械的交流中发泄出去,岂不快哉,把情绪带入自己的家庭中是弱者的首选
3:医学干预
如果真的病情严重,无比不珍惜自己的话,那么建议你能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咨询相关医生即可
4:找人倾诉
注意请寻找正确的人,浅交深谈这太笨了,找三观不合者聊天,越聊越崩溃,学会寻找正确的人去倾诉,这才是你需要做的,如果能够得到合心的倾听者,那么你会豁然开朗
补充欢笑能够补脑髓,舒筋络,消食滞,胜于服药者耳,每日须得闲暇时光,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
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持续健康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