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保守治疗能活几年,脚踝骨折45天能走路吗?
一般情况下脚踝骨折45天应该能走路了,但是我们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患者是否接受了手术治疗,患者具体骨折的情况,如果骨折粉碎的情况特别严重,那么可能下地行走的时间要延迟一点,而如果骨折对位对线都比较好,那么45天下地足够了。
其实真正想要判断一个患者在踝关节骨折以后是否能够行走,需要有专业的康复师以及康复治疗师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和定制,能更好地帮助踝关节骨折的病人决定何时行走,如何行走,但是我们现在骨科的运动康复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好,很多患者还处于伤筋动骨100天,骨折以后要绝对卧床三个月的这种认识,认为静养才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就首先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要鼓励骨折的病人,要早期的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负重行走。
骨折病人,需要早期康复锻炼为什么我们鼓励踝关节骨折的病人要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或者是行走训练呢?这主要是因为骨折以后患者面临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废用性的骨质疏松,另外一个是下肢血液循环的减慢。
我们的骨骼是处于一种骨吸收和骨形成动态平衡的过程的,并不是生长成熟以后就一成不变了,那么如果骨折的患者绝对卧床,不能进行负重行动,那么骨骼就会慢慢的出现废用性的骨质疏松,这对于骨折的愈合也是有影响的,而且很多患者如果进行了过长时间的卧床,很有可能因为骨质疏松导致患处的疼痛,要知道当骨量丢失10%左右,就会诱发患者出现疼痛了,而如果骨量丢失20%会发生再骨折的可能。
另外长时间的卧床,我们的身体血液循环就会变得减慢,这对于骨折愈合的营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血液流速的减慢,血液循环的减慢,有可能增加病人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也会造成心肺功能的下降。而最危险呢,还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出现严重的肿胀伴有疼痛,而致命的是如果血栓的栓子发生脱落,静脉的血液循环是回心的,这些脱落的栓子有可能造成心梗,有可能会造成脑梗,有可能也会造成肺部的梗塞。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讨厌的情况,就是如果长时间的卧床,关节活动不是特别的多,很有可能造成骨关节的粘连,而如果踝关节发生粘连想要再恢,原来的活动角度就比较困难了,一般情况下30天左右缺乏运动导致的粘连需,要200多天的系统康复才能恢复正常,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对于踝关节骨折的病人,或者说对于大部分的骨折病人来讲早期的活动和康复锻炼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下肢的骨折进行适当的非负重或者是负重性的行走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踝关节骨折病人怎么锻炼,如何练行走呢?其实如果踝关节骨折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往往可以更早期的进行康复锻炼,因为经过手术以后骨折部位变得更加稳定,手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患者尽快的恢复功能,所以尽早的恢复锻炼意义非常的重要,而有些患者骨折采取了保守治疗,比如使用的支具固定或者是石膏固定,这种固定相对来讲是比较粗糙的,如果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受到了过度的应力,有可能导致骨折的移位,所以往往医生对于这种情况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指导是特别慎重的,但无论如何有一些基础的康复锻炼是可以做的,谢医生一步一步的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勤动脚踝或脚趾,很重要。
如果患者踝关节做了手术,那么骨折部位有坚强的内固定患者,可以不需要使用石膏这一类的外固定就可以在早期术后1~5天开始进行踝泵康复锻炼,主要的目的是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尽快恢复踝关节的角度,避免关节的粘连,另外这个动作就像一个泵一样可以加速循环,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可能出现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果没有进行手术治疗,踝关节采取了石膏或者是支具固定活动踝关节可能会造成患者的疼痛或者是骨折的移位,那么可以活动脚趾,虽然达不到活动踝关节那样好的作用,但是只要动就会有收益。●行走训练:
如果患者进行了踝关节的手术治疗,那么在术后一周左右关节肿胀消退,切口愈合良好以后,就可以在双拐的助力下进行非负重行走训练。那么什么叫非负重行走训练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手术受伤的那条下肢不踩地,使用好腿支撑以及双拐支撑帮助自己行走。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的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患者绝对卧床带来的血液循环减慢,而且为将来的步态训练打下基础。用双拐行走的时候一定要掌握三角原则,那就是好腿支撑、活动双拐,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三角的稳定结构避免,在行走的过程当中摔倒。使用双拐上、下楼梯也有一定的细节,在上楼梯的时候要用健侧的下肢支撑,之后双拐向上挪移动整个躯体,而下楼梯的时候要用双拐支撑之后,向下挪动健侧的下肢帮助自己下楼梯,具体如何做大家看下面的动图就会明了了。如果恢复得比较好,术后两周或者是三周左右的时间缝线拆除,患者关节活动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肿胀基本消退,可以尝试部分负重行走。在部分负重行走之前,可以尝试坐在床边或者是扶着墙壁,适当的给予患侧下肢进行一定的负重支撑,如果能够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说明进行部分负重行走还为时尚早,而如果没有明显的痛感,可以尝试进行部分行动训练了,当然做完手术以后,适当的腹痛很有可能会诱发一定的疼痛,这个疼痛如果能忍受,不剧烈,可以暂观察进行部分负重。在进行部分负重的时候,可以使用双拐支撑,也可以使用单拐支撑,身体素质好,力量比较大的患者的可以使用单拐,如果认为上肢力量比较差,并不能很好的稳定躯干的可以使用双拐。比如上下楼梯有一些重要的细节,大家看下面的动图可以更加的明了。如果进行部分负重行走后,关节疼痛并没有明显的加重,下肢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那么在术后4~6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进行脱拐步行训练了,在尝试脱拐训练早期的时候,身边一定要有人,在旁边做保护避免出现摔倒。●而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来讲,由于石膏固定时间需要的比较长,需要定期的复查骨折是否愈合,建议脱拐步行训练的需要晚一些,最好要复查x线,确定骨折已经开始有了一部分愈合以后再慢慢的开始进行脱拐步行训练,在石膏固定的阶段,进行非负重行走训练和部分负重行走训练,在双拐的帮助下是完全可以的。
●无论是手术病人,或者是保守的病人撤去石膏后,可以正常进行脱拐行走之后,要进行踝关节的灵活性训练以及力量训练。如果情况允许也可以进行平衡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加速踝关节骨折的康复,尽早的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尽快的恢复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去。以下就是锻炼踝关节功能的一些康复锻炼,要使用的可能仅仅是一个瑜伽袋或者是一个平衡球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每个动作不用做得太多,慢慢在恢复的过程当中逐渐增加训练的量和时间即可,切记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缓慢的,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在锻炼的期间,对于骨折的病人来讲,更是要定期的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根据愈合的情况调整训练的和强度。
总结踝关节对于我们的下肢功能非常的重要,在我们行走、跑跳,做很多下肢动作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那么踝关节骨折以后,无论手术还是保守,应该进行系统的骨科康复,尽早的恢复踝关节的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可以促进下肢肿胀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请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和是否伤术等一些选项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具体应该怎么办?在文章当中给大家进行了一些介绍,可以说是投石问路,没有骨科康复条件的朋友可以在自己恢复的过程当中咨询自己的骨科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一些力所能及了康复锻炼,尽量快速的帮助自己恢复到正常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去。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踝关节骨折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到他们吧,谢谢了!@生命召集令
冠脉狭窄多处都小于50?
心脏血管狭窄多处小于50%,严重吗?没法直接回答!
因为判断一个人的心血管是否严重,需要看人,需要综合判断,而不是简答的看一个造影或CT 的结果,比如对于二三十岁的人来说,这就比较严重,因为后续的路还很长,一定要管理好了,要不过几年就会加重;但如果是七八十岁的人血管多处小于50%,并不能直接说严重,或许问题不大!
年龄是第一位,其次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等等也很重要。
所以说,我们不能简单回答冠脉狭窄多处都小于50%,病情严重吗?
我们单纯讨论一下狭窄程度:
如果做了冠脉CTA或冠脉造影,我们根据狭窄程度也分4级:
一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25~49%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这种不冠心病,而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50~74%
这个比例的狭窄,一般不需要支架或搭桥手术,因为即使狭窄,但这个血流还是够心脏用的,一般不会引起症状。
三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75~99%
按照常规标准,这个程度的狭窄,大多数都需要学运重建,也就是搭桥或支架,当然首先我们先要用药控制,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基础上才考虑支架或搭桥。
四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100%
也就是完全堵塞,这就是心肌梗死,当然大多数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抢救,无论是溶栓还是支架,一个字:快!
也就是说,虽然多处狭窄小于50%,但也不能称之为冠心病,我们叫多处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怎么办?
如果年龄不大,都必须积极严格控制,因为如果是高龄,这个就不算大问题,即使发展也不会很快,简单说在有生之年不会有大问题。
但如果是年轻人,或中年人,都必须严格认证的控制;因为心血管多处斑块如果不控制,可能就会造成斑块进一步加重,过几年就看可能发展为50%以上,越来越狭窄,甚至引起心绞痛,甚至需要支架或搭桥。甚至最严的可能就是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发心梗,危及生命。
健康生活是控制斑块加重的基础:不健康的生活是引起心血管多处斑块的主要原因,所以不管有没有发现斑块都应该戒烟戒酒,坚持适当运动,低盐低油低糖饮食,控制体重,减少熬夜,减少压力等等。这是与预防斑块加重的基础。
控制三高是预防斑块加重的关键: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会加速斑块进展,所以如果合并三高,必须积极正规控制三高并监测,尤其是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要降到1.8以下。
既然要降低血脂,肯定少不了他汀;至于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这个需要根据年龄及三高等评分,当然也要结合斑块程度决定,一定建议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总之,50%以下的狭窄,简单说并不严重,但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否则斑块进展,就会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021新农合每人280元?
新农合每人280元,我个人认为这个钱是必须要交的,即使有点困难想办法也是要交的,这可以说是国家的一项福利。
就像大家说的一样,新农合从国家出台政策以来几乎每年都在增长。现在新农合一人280元,很多的家庭有4-5口人一计算1400元,这时就犹豫了。出现不想交的想法,毕竟还有很多的不富裕的人。而且是一年一交。
想法一:很多在想今年我一个家庭交了一千多元钱,从年初到年尾,我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些钱全部浪费,今年我不交,没用还浪费钱。这种想法的很多,我在网上看见一个新闻就是,一个农村家庭5口人,交了两年的新农合,两年的时间家里人没有生病的,所以再交的时候,他们家里的人都没交。碰巧当年家里的女主人的病了,而且是乳腺癌花光家里的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把亲戚朋友都借遍了,这时他们一家人谈起医保都是一脸的苦涩。
想法二:就是一个家庭只买1-2人。这是什么情况呢?还是家庭不富裕或者观念不转的原因。一个四口之家,只给2个孩子买,感觉大人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会得病,一般小孩在成长的时候经常感冒发烧或者其他方面。就是好像什么都明白是的,可是有时候事与愿违,这些东西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千万别存在侥幸心理。
其实医保就是一个保护伞,平常说实话谁也不想用到它,毕竟没有想得病的。但是现实就是很多没有医保的如果家里出一个病号,不但让你花光积蓄,甚至是一贫如洗,如果有医保能很大减轻家庭的压力,毕竟报销的力度是非常大的,这绝对 是生命健康的保障!
中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渐入深冬,生活中不少人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不适感。这时我们应当注意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肢体麻木为主症的病症。病情较轻者可无昏仆、不省人事等症状。而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正是中风发病前的先兆表现。西医学中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原发性脑出血等均可归属到中风范畴。
哈哈
中风的病因1、情志失调
其中以郁怒伤肝最为多见。部分人群生活压力大,平日易忧思恼怒,或劳烦过度,或长期精神紧张,以致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气血上冲于脑,造成中风急性发病。
2、饮食不节
由于嗜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烤类食物,或过度饮酒,损伤脾胃,痰湿积聚生热,窜犯脉络,上阻清窍而致头晕、昏仆等。尤其以酗酒诱发最强烈。
3、劳累过度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生活中过度操劳,身心疲惫,阴气耗伤,使阳气暴涨扰动内风,气血上逆为患。
4、气候变化
中风在四季均可发生,但其发病与气候变化关系明确。气温骤然下降,寒邪侵袭机体,影响血脉循行,或天气骤然转暖,厥阴风木主令,风阳暗动,导致本病发生。
5、年老体弱
年老体衰或素体虚弱者,肝肾阴虚,又因调养、休息欠妥,阴虚阳亢,气血上蒙神窍而突发本病
6.锻炼不足
《素问·宣明五气》中讲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运动不足,脾运受困,生湿生痰,或血液瘀滞,血脉不通而发本病。
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包括血管壁本身病变和血液成分改变两方面:1、血管壁病变
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次脑动脉壁炎症、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是诱发因素。
2、血液成分改变
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致血栓形成。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此外,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及外伤等也可成为本病的发病诱因。
鉴于以上致病原因,预防中风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治疗诱发病
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水平,对动脉硬化、冠心病、高粘血症、肥胖病等尽早治疗。
2、留意识别中风先兆
留意头晕头痛、头沉嗜睡、肢体麻木、性格反常等关于中风的先兆征象。一旦发作,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预防中风发生。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合理膳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摄入足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保持心情舒畅
稳定情绪,做好心理预防,避免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规律作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5、重视适当活动
选择适合各自身体素质的运动,增强自身对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冬季外出注意保暖。老年人做到日常生活动作减慢,避免劳动过量等。
和八十岁的父母同住?
85岁的母亲每天给65岁的女儿梳头,给她读书,和她一起逛街。女儿看着母亲的眼神都是依恋和爱。当海潮升起,母亲推着轮椅里的女儿,投向大海的怀抱。
一开始,是已经步入老年的女儿,要照顾年迈的母亲。父亲在特殊的年代过世了,这成为女儿心里的一根刺。哪怕女儿现在65岁,退休了,这根刺依然扎得她疼。在梦里,都会疼醒。
母亲85岁了,需要65岁的女儿照料和陪伴。每天早晨,女儿早早地起床,做两个人的早餐,上午,女儿要整理父亲的日记,抒写父亲的一生。
下午,女儿会去做义工。晚上,女儿会到家里,做晚饭,陪着母亲吃饭。叮嘱母亲洗澡,叮嘱母亲按时上床睡觉。晚上,母亲喜欢喝一杯红酒,女儿叮嘱母亲,要少喝,要早睡。
85岁的母亲年迈无力,任性刁蛮,但时而有小调皮。她会在看到刻板固执的女儿时,会打个响指,逗她开心。
母亲在女儿不在家的时候,她会登上梯子,去书架的高处找书。晚归的女儿在门外看到这一幕,吓了一跳,急忙严厉地制止母亲,并且,她将梯子收走。
女儿照顾母亲,只能是规劝,哄着,不能呛着她,不能制止她。她是母亲,女儿对母亲,有爱,有尊敬。
调皮的母亲在某个春日里,送给女儿一件礼物,是件漂亮的黑色的连衣裙,因为女儿总是穿着刻板的长裤和上衣。女儿看着这件连衣裙,笑了,她最终听从母亲的劝说,穿上了裙子。
母亲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歪头端详穿着裙子的女儿,笑得很开心。女儿也在笑,脸上掠过一丝羞涩和天真。
安静的小院,有翠绿色的树,有鲜艳的花朵,有古朴的竹椅,两位老人,一位是85岁的母亲,一位是65岁的女儿,两人孤独的老人,相伴晚年,相依为命。
但这时候,65岁的女儿却忽然发现自己患病了,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她开始遗忘,甚至进入幻想的世界,很长时间才能脱离那个世界,回到现实中来。
65岁的女儿有一点慌乱,因为这种病,很快会让她分不清虚幻和现实的界限,也将使她无法照顾年迈的母亲。
那一晚,女儿焦虑,又不想让母亲看出来。她依然耐心地帮母亲洗澡,帮母亲洗头发。她还为母亲披上厚厚的浴巾。她把母亲送回房间,母亲依然斟上半杯红酒,靠在床头,在橘黄色的台灯下,看一会儿书。
女儿宠溺地对母亲笑笑,缓缓地关上门。
女儿关上门,笑容留给了卧室里的母亲。她静静地走回自己的房间,靠在门上,沉思了许久。她没有哭泣,没有抱怨,只是默默地坐下来,拧亮了写字台上的台灯,打开父亲留下的考古日记,继续整理父亲的足迹。
从这一天开始,女儿开始为自己准备一切,也可以说,在准备后事。也为母亲准备一切。女儿在家里所有物品上,都贴上标签,比如,整理父亲的日记是当务之急,女儿就在父亲的日记本上贴上:“着急做的事。”
女儿怕自己遗忘,但她依旧在遗忘。犯病的时候,她甚至无法左右自己的想法,她失去了自控的能力,竟然把没有结账的物品放在兜里。
她被带进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她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听着训诫,默默地交着罚款,没有一丝怨言,没有一句解释。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有病了,她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渐渐失去智力的病,她现在,是此病的初级阶段,要是到了中级阶段,到了最后的阶段——
女儿茫然地走回家,但看到母亲正趴着窗户向自己微笑,她也急忙向母亲展开一个微笑。她要把微笑留给母亲。
这天深夜,她坐在写字台前,继续整理父亲的日记。外面忽然刮风了,又下雨。风雨把窗子抽开了。女儿急忙起身,关上一扇扇的窗户。但其实,女儿的心门打开了,把已逝的父亲放了进来……
年轻的父亲浑身是雨,在院门外拍门。屋内少女时期的女儿惶惑地看着院门外的父亲,那个特殊年代,父亲是坏人,女儿懵懂的心分辨不出好人和坏人,有那么一刻,她拒绝了父亲。
等她想明白了,她是爱着父亲的,于是,她打开门,冲出去找父亲,试图让父亲进门来,回到温暖干爽的家里。但是,院子里,院子外,风雨依旧,父亲却早已经消失不见。
65岁的女儿,恍然惊醒,她甚至不知道,她醒来的时候是真实的世界,还是她的意识陷入混沌时的世界是真实的世界。她恐慌,却无能为力。
她要是无法自理,85岁的母亲怎么办?女儿开始沉稳地一样样地安排自己离去后,母亲的生活。
女儿到了银行,把自己存折上的钱,都转到母亲的账户里。营业员询问:“都转过去吗?”她沉静地说:“是的。”
女儿推开一家家养老院的大门,去考察,她想给母亲寻一个安身之地。她细心地询问护理员,母亲85岁了,会得到特殊的照顾吗?
女儿不希望和母亲分离,可是她的病情越来越重,她的意识经常陷入到混沌中,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甚至有一天夜里,她竟然迷失在街头,找不到回家的路,直到清早才归来。
85岁的母亲看到一夜未归的女儿,先是生气,继而又调皮地打趣女儿,母亲希望女儿有个情感上的依赖。但女儿一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无婚无子,孑然一身,每日整理父亲的日记,照顾年迈的母亲。
再有不舍,分别的时间还是到来了。女儿带着母亲乘车来到养老院。女儿把母亲的衣服放到她早就为母亲选好的房间。母亲生气地质问女儿:“你早就想抛弃我,是不是?你早就不想跟我生活在一起了!”
女儿心里有泪,却向母亲展开一个暖暖的微笑。她柔声地劝说:“妈,我有工作,我要出一趟院门,等我回来,我就来接你。相信我,我爱你,永远爱你。”
母亲不太相信女儿,她看着女儿远去的身影,觉得自己成了女儿的累赘,被女儿倒垃圾一样地抛弃了。她感到伤心。
女儿回到家里,打开台灯,伏案整理父亲的考古日记。夜半,风雨敲窗,她又陷入幻境,看到父亲在窗前慈祥地看着她。她笑笑,安静地伏案工作。
她想尽快整理好父亲的日记,在她意识还清醒时,把父亲的日记出版。一早,外面有人敲门,竟然是养老院的护工,带着母亲回来了,
母亲对女儿说:“我在养老院睡不着,我想回家看看。”既然母亲回来了,女儿就决定告诉母亲一切。她说:“妈,我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我即将无法照顾你,所以,我才把你送到养老院——”
母亲看着自己的女儿,这一刻,母亲终于明白了,女儿这一段时间的反常。母亲的眼神渐渐地变得坚定起来。
母亲对女儿说:“每个母亲,都是母狼,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女儿,这些年,是你照顾我,从现在开始,妈妈要照顾你。”
65岁的女儿,不相信85岁的老母亲能照顾她,她不相信地笑着,看任性的母亲折腾。
85岁的母亲,已经老态龙钟,步履艰难,但是,她因为要保护女儿,她焕发了对生命最后的热情。她开始锻炼身体,每日做瑜伽,吃健康的早餐。
为母则刚。老母亲带着已经失智的女儿,去超市购物。母亲在前面购物,女儿在后面放飞天性,她喜欢什么,就把货架上的东西揣进自己的口袋里。
一个男子指着女儿偷东西。老母亲痛打男子,说:“我女儿不是小偷,我女儿不是小偷!”绝望里的一丝挣扎,却冲破所谓的道德界限,母亲拽着女儿在大街上狂奔,一边跑一边笑。母女俩在与命运抗争,为了生命,为了明天。
女儿上街回来,着急上厕所,可是,母亲却忘记钥匙放到哪里了。找不到钥匙,就打不开门。母亲看到女儿焦急的模样,母亲就拿起锤子,砸开了窗户。85岁的老人了,她从碎裂的窗子里爬进房间,给女儿打开门——
可是,女儿还是没憋住,尿在门口。女儿感到羞耻和愤怒,哭泣着冲进卫生间。母亲急忙拿着抹布,跪在地上擦拭。她还一遍遍地安慰女儿,说:“没事了,没事了,有妈在,一切都会好起来!”
母亲为了女儿的心愿,把老伴儿的书印了几册,还特意请来她的医生,演一场戏,告诉女儿,这是她父亲的书出版了,开的庆功会,还请女儿上台发言。
女儿穿着母亲给她买的黑色的连衣裙,站在台上,侃侃而谈。那一刻,女儿是幸福的,母亲也是幸福的。
又一次下大雨,外面狂风卷着雨水,母亲和女儿到外面收衣服,女儿却忽然犯病,她躺在竹椅上,任凭大雨淋着,说什么也不起来,说什么也不回房间。
母亲担心女儿被雨浇病了,就去拽女儿,女儿却忽然抓住母亲的手臂,用力地咬下去。那一刻,母亲感到蚀骨的疼,但她却依然用另一只手臂,温柔地抚摸女儿的头发,安抚女儿安静下来。
大雨中,母亲为女儿撑着雨伞,母亲的身上都淋湿了。
母亲知道,女儿的病会越来越严重,而母亲,也发现自己的手会经常抖动。那是帕金森症。她将无法照顾好女儿,她正一点点地失去照顾女儿的能力。
母亲开始收拾行装,她带着女儿来到海滨的一家养老院。女儿最喜欢海,她说:“母亲是大海,女儿是一滴水,父亲是海里不会游泳的鲸鱼。”
一家三口,曾经那么深爱彼此,无论谁过生日,他们点燃蜡烛,会用手指在烛火里过三次,那是他们家的暗号:我爱你。当年,父亲走了,已经融入大海。现在,母亲带着女儿,也来到海边,看望大海。
在养老院里,吃饭的时候,85岁的母亲看到旁边一位老爷爷,吃饭时手抖得厉害,已经无法照顾自己,母亲默默地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她把自己颤抖的手悄悄地藏在背后。
海水涨潮了,母亲和女儿换上漂亮的旗袍,围着美丽的丝巾,从养老院出来。她们把巧克力分给了众人,女儿还对他们说:“走了,就不回来了。”母亲推着轮椅里的女儿,缓缓地向海边走去。
海边的人们却纷纷地向岸上跑,对母女说:“涨潮了,回去吧。”母亲淡然地笑着,从容地推着轮椅上欢快的女儿,优雅地向海水里走去……
写在最后:
85岁的母亲,照顾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65岁的女儿。女儿跟母亲在一起,是幸福的。
当初,65岁的女儿,照顾年迈的行动迟缓的85岁的母亲,陪伴母亲生活,照顾母亲起居,她也是幸福的。
人生有来处,自然就有去处。花开花落,四季更迭,生命终有尽头。母亲患上帕金森症,她无法照顾女儿,她不想母女的生活失去尊严,于是,她选择和女儿从容地面对死亡,有尊严地离开……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 点赞、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