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荨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有哪些?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疾病于短期内痊愈者,称为急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除了上述普通型荨麻疹,还有以下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荨麻疹/人工荨麻疹
患者对外来较弱的机械刺激引起生理性反应增强,在皮肤上产生风团。患者在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带等出局部起风团,瘙痒。
2.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皮肤划痕在刺激后6~8小时出现风团与红斑,风团持续24~48小时。迟发性皮损不只一条,沿划痕形成小段或点,损害较深或宽,甚至向两侧扩展成块。局部发热,有压痛。
3.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
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通常持续8~12小时。表现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肿胀,发作时可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和轻度白细胞计数增多。局部大范围肿胀似血管性水肿,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皮损发生前可有24小时潜伏期。
4.胆碱能性荨麻疹
皮疹特点为除掌跖以外发生泛发性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其中有时可见卫星状风团,也可只见红晕或无红晕的微小稀疏风团。有时惟一的症状只是瘙痒而无风团。损害持续30~90分钟,或达数小时之久。大多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不久发生,伴有痒感、刺感、灼感、热感或皮肤刺激感,遇热或情绪紧张后亦可诱发此病。
5.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受冷后半小时到4小时发生迟发反应,皮疹是不痒的风团,可以有青紫的中心,周围绕以苍白晕,皮疹持续24~48小时,有烧灼感,并伴有发热、关节痛、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后者较为常见,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发生瘙痒性的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甚至昏厥。
6.日光性荨麻疹
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7.接触性荨麻疹
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Ⅰ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
另外,还有热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电流性荨麻疹等更少见的类型的荨麻疹等。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去除病因 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2)避免诱发因素 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①H受体拮抗剂 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②多塞平 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①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 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②酮替酚 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③色甘酸钠 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作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并增强疗效。④曲尼司特 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静脉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常用药物如下:①泼尼松;②曲安西龙;③地塞米松;④得宝松。紧急情况下,采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试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疗效。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一般不推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
另外,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胺药合用。由感染因素引起者,可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属于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本病可由多种病因导致。
荨麻疹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高,人群中约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
多发于易过敏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急性荨麻疹短期治疗,去除病因后一般不易发作。
慢性荨麻疹病程迁延,可反复发作。
引起荨麻疹的因素有哪些?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包括免疫性机制、非免疫性机制及特发性机制。
发病原因也非常复杂,约3/4的荨麻疹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物理因素:如局部摩擦、冷热、压力刺激、日光照射等因素。
2、食物:动物蛋白如鱼、虾、蛋类等,蔬菜水果类如柠檬、芒果、西红柿等,以及酒、饮料、腐败食物、食品添加剂等。
3、精神压力过大:压力过大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4、药物:许多药物会引起荨麻疹,比如抗生素(尤其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血清制剂、疫苗、吗啡、可待因、阿司匹林等。
5、动植物因素: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
6、其他疾病: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炎症性肠炎等,还可见于某些慢性隐匿性感染、维生素D缺乏等情况。
荨麻疹发作有哪些症状?1、自发性荨麻疹
①急性自发性荨麻疹:起病较急,突然出现皮肤瘙痒,并伴有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苍白风团,风团的形状不规则,可能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完全不规则。
患者皮肤粗糙,如橘皮样凹凸不平。
风团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不超过24小时)逐渐消失,不留痕迹,但新风团可此起彼伏,不断出现。
②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指皮损反复出现,超过6周,且每周发作至少2次。
表现为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出现,常达数月或数年,但全身症状较轻。
2、诱导性荨麻疹
①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或其他钝器抓划皮肤,数分钟后,皮肤抓划处出现轻微隆起,伴或不伴有瘙痒。
一般半小时可消退。
②寒冷性荨麻疹:家族性较罕见,后天性较常见。表现为遇到冷风、冷水等凉的物体时,暴露或接触部位出现风团。
③日光性荨麻疹:表现为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内,皮肤出现红斑和风团,但一般在1-2小时内可自行消退,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伴有瘙痒。
④延迟压力性荨麻疹:皮肤在受到压力后,不会立即出现皮肤变化,而是过一段时间(半天左右),皮肤出现疼痛性斑块,并伴有瘙痒感。
⑤热性荨麻疹:诱因与寒冷性荨麻疹相反,一般在接触温水后,皮肤出现风团和红斑,并可伴有皮肤刺痛。
⑥振动性荨麻疹:表现为受到震动刺激时,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
⑦胆碱能性荨麻疹:某些因素导致躯体温度上升时,可促进体内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诱使患者出现此类型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出现1~3mm的风团和丘疹,并有较剧烈的瘙痒感和疼痛感。
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过敏性物质,如食物防腐剂或添加剂等化学物质时,皮肤出现风团和红斑。
⑨水源性荨麻疹:表现为皮肤接触水后,立即出现风团。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只要接触水就容易诱发本病,与水温无关。
3、其他症状
病情严重的荨麻疹可伴随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呼吸困难等。
4、并发症状
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胸闷等,甚至出现窒息。
荨麻疹发作后需要做的检查?1.血常规检查:通过查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值,判断患者是否合并有感染。
2.免疫学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过敏,其中变应原筛查、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有助于寻找发病因素。
还可检查免疫球蛋白、相关自身抗体、补体、甲状腺自身抗体测定等项目,以排除其他疾病。
3.皮肤划痕试验:试验阳性者可诊断人工荨麻疹。
4.其他检查:必要时还可检查粪虫卵、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D-二聚体、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维生素D测定等,以尽可能的找出发病诱因。
湖南医聊问答特约作者: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 急诊科 毛强荨麻疹表明什么问题?
荨麻疹预示什么?
荨麻疹预示可能受到外界刺激,或有疾病,应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急性荨麻疹的皮肤表现是迅速出现及消退的风疹块(风团),多在2~24小时内消退。若反复发作达每周至少两次并连续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风团可呈扁平发红样,或为苍白的水肿性斑块,边缘可有红晕。消失后皮肤即恢复正常。
多数荨麻疹无法明确病因,常见的因素有:动物蛋白、植物、食物添加剂等食物因素,肝炎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链球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感染因素,青霉素类抗生素、血清制剂等药物因素,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呼吸道吸入物和皮肤接触物等。寒冷、受热、日晒、压迫、精神及内分泌等因素也可能与荨麻疹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遗传等疾病也可能伴发荨麻疹。
因此,出现荨麻疹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排除相关疾病,查找可能的原因并治疗。
本内容由中日友好医院 皮肤病与性病科 主任医师 崔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
有可能是以下的情况:
1、正常的冷热刺激 冬季天气冷又干燥时,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当身体一遇热后毛细血管又会扩张,分布在皮肤表面的触觉神经末梢很敏感,轻微的摩擦或刺激就能引起瘙痒的感觉。虽是血管在扩张,但对皮肤表面的神经末梢来说却是一种刺激,因而产生痒的感觉。当出汗时,有人还会有刺痛的感觉。都是源于感觉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增强。皮肤干燥,及气候、温度、环境的变化都是造成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敏感的因素。
2、冬季皮肤干燥症 如果发痒的时候,身上没有出现皮疹,那可能是由于皮肤过于干燥。皮肤干燥缺水的时候,会变得脆弱敏感,同时也会增加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因而遇热会刺激毛细血管,从而有痒的感觉。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多补水。
3、静电刺激 冬季皮肤缺水干燥时,静电不能及时释放,羁留在皮肤表层,会对皮肤形成刺激,是导致皮肤瘙痒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喜欢穿化纤维的衣服,这种衣服穿在身上就相当于毛皮摩擦橡胶棒,极易产生静电,导致皮肤瘙痒。冬天建议最好穿棉麻材料的衣服,对皮肤最好,没有化学物品的污染。纯棉的不会对皮肤产生刺激。
4、皮肤过敏 过敏症状较轻的时候通常也不会出现红疹子,但皮肤会有瘙痒的感觉,比如某些人对芒果汁、山药黏液,或者沐浴露过敏,在接触到的时候就会出现瘙痒症状。可以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最近有没有接触过敏源。
5、寒冷性荨麻疹 上面几点都是痒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皮疹症状,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都是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可是,冬季皮肤瘙痒时,有时还会伴有一些皮疹,这种情况可考虑是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多发生在冬季,跟体质有关系,冬季的冷空气是诱发荨麻疹的病因之一,食用生冷刺激的食物也可能诱发瘙痒症状。此病在发作时还会伴有皮肤轻微发热现象,所以人们就以为是身体一热就痒。
冷风一吹皮肤就起疙瘩怎么回事?
冷风一吹皮肤就起疙瘩这种情况考虑可能是寒冷性荨麻疹,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患者在平常外出的时候建议患者尽量佩戴口罩,或者是包裹严实一点,平常的时候注意不要接触到刺激性的物品,做好保暖工作,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