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都有什么症状,心脏供血不足有哪些症状?
心脏供血不足会产生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以及心绞痛的症状。在心绞痛发作时,可以有胸骨后以及后背的紧缩压榨感,通过冠脉CT以及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管腔狭窄的程度,是否需要冠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治疗,或者外科开胸搭桥手术的治疗。这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够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大脑供血不足吃什么食物好呢?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脑供血不足发病率较高,据统计80岁以上人群中脑供血不足占80%,60岁以上人群中70%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研究认为,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脑梗死,甚至痴呆。
当然,除了疾病因素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也会随之老化,可能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积极预防成为治疗和改善脑供血不足的关键。
如何改善和预防脑供血不足?膳食补充1、多吃抗氧化食物
维生素E、维生素C、花青素、番茄红素都具有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常吃这类食物可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预防血管变狭窄,保证血液供应充足。
常见的抗氧化食物有:新鲜蔬果,比如番茄、蓝莓、桑葚、橘子等。
2、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有:橄榄油、鱼肉、坚果、蘑菇、奶类等。
饮食禁忌1、忌高脂、高热食物
少吃肥肉、动物内脏、全脂乳类、鱼卵等食物,这些食物脂肪含量、热量都偏高,吃多了会使血脂升高,不利于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病发的风险。
2、忌甜腻、高钠的食物
蛋糕、甜品、含糖饮料,这些要少吃,此外,还有一些钠、糖含量很高,但是容易被忽略的食物,比如果脯、水果罐头、话梅蜜饯、二次加工的坚果(不是原味的)、拌饭酱,还有腌菜、熏肉、火腿这些加工食品,含钠量都非常高,应该少吃或者不吃。
3、忌生冷、刺激的食物
白酒、麻椒、麻辣火锅、浓茶等这些也最好少吃。
生活管理1、适当运动
每天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每周3-5次,两次间隔不超过2天,可以有助于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辅助血液流通,改善脑供血。
2、泡脚
每天晚上泡脚,泡15-20分钟,水温控制在40°C左右,有助于血液循环,如果能遵医嘱加入一些中药,加以辅助,那就更好了。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脚部皮肤感染患者要谨慎进行。
矫正恶习1、坐立、行走、睡觉姿势要对
坐着时可以在颈椎处放一个靠枕,起到支撑作用。走路时应抬头挺胸、平视前方,不要含胸驼背,以免压迫颈部神经,久而久之造成颈椎骨质增生。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10~15cm为宜。
2、护颈运动
多注意颈部的运动,放松颈部肌肉,不要总是保持一个姿势,可以试试用头写“米”字,注意幅度不要太大,适当就好。
最后,还要强调几点,那就是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多和人交流沟通,不要总是一个人待着,戒烟戒酒,出行注意安全,保护好头部,关注心脏健康,多动脑,多思考等等,这些都能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
和营养师做朋友,可以解决你饮食中的各种问题。欢迎来撩:克拉营养研究院。
你知道是哪3种表现吗?
大脑,是人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同时也最容易受到机体代谢影响。
而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脑供血不足的人,脸上会有3种表现1、视物模糊
有些人,看东西的时候,突然会变得模糊,甚至是突然性失明!持续几秒钟,就会有所改善。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警惕,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
这是由于,大脑内血流量减少,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
2、哈欠连篇
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如果哈欠一个接一个,很频繁的话,就要小心是脑供血不足了!
研究显示,脑供血不足的人,多见频繁打哈欠,数值高达80%。
并且这类患者,夜间多不自觉流口水,甚至会被口水呛醒!
3、口眼歪斜
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这些征兆都可能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供血不足,甚至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谨记:“4多、3少、2控制”,血管健康人长寿!4多1、多膳食纤维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利于产生饱腹感,它不仅能和肠道内的胆酸、胆盐结合,还能刺激大肠蠕动,将胆固醇排出体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来源:果蔬、杂粮、坚果、豆类等。
2、多α-亚麻酸
来源:主要存在于植物性油脂中,如紫苏仁油、棕亚麻子油等。
α-亚麻酸,是一种人体必需脂肪酸,要从食物中摄取,而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重要物质,有助于预防心梗、脑梗!
α-亚麻酸进入体内会被分解为EPA和DHA,其中EPA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可分解血管上多余脂肪,对清除血液垃圾,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清除对心血管有害的物质很有益处。
此外,它还能参与血液内的脂肪转运,达到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管的硬化的效果,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α-亚麻酸 每日摄取量1600-1800毫克。
紫苏仁油含α-亚麻酸含量在66%以上,目前世界上所知食物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将其拌入200ml自制酸奶中,或者淋汤即可。
3、多张嘴
每日坚持大张嘴,可加速颜面的血液回流,延缓局部组织器官老化,可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建议:将嘴巴以最大限度的张开,一开一合,牵动脸上全部的肌肉。
频率:每次做30下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
4、多自检
用手触摸脚背的最高点,并感受其脉搏:
①如果此处脉搏跳动正常,说明动脉血已经传到脚后,血管还算健康;
②如果此处脉搏跳动减弱,或者走路后,触摸不到脉搏,则可能已经发生轻微动脉闭塞,要引起注意。
3少1、少久坐
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导致相应部位的血管受到压迫,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不畅通,加之,饮水量少,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栓的发生。
长此以往,血管内脱落的栓子,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脑部,引发脑梗死。
2、少劳累
俗话说,劳逸要结合。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助于身心健康;
但是不要过于劳累,要知道,超负荷的疲劳,可诱发脑出血。
3、少过肥
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可增加20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发病几率升高30%。
肥胖的人群中,血液脂肪含量增多,糖增多,身体的代谢功能下降,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并且内脏的压力大,增加危险发生几率。
2控制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引发诸多疾病的导火索。
其不但影响到微血管,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
所以,建议有高血压的患者或中老年人,要做好血压的随时监控,保证血管受到的损伤降到最低。
2、控制血脂
血脂升高,就会使自身的脂类代谢异常,增加血液粘稠度,诱发血栓形成,使血管硬化,继而导致脑血管发生病变。
所以,控制血脂,一定要调节“好”、“坏”胆固醇平衡,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入,以便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的风险。
怎么分辨脑供血不足脑供氧不足和低血糖?
首先从他们的症状来区别:
①脑供血不足可以分为慢性急性,急性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一侧肢体乏力等,如果累及到颈内静脉系统,往往会表现为肢体的活动障碍,麻木,短暂性失语。,如果累及到椎动脉系统吗,还会出现眩晕,短暂的意识障碍,会有恶心呕吐的表现。而慢性的,记忆力下降,长时间头昏脑涨等。
②脑供氧不足可以分为慢性跟急性,慢性会出现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劳、轻度精神抑郁。急性缺氧会引起头痛、乏力、动作不协调、思维能力减弱、多语好动、烦躁情绪激动。严重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表现为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意识丧失。
③低血糖表现为,饥饿感、心慌、出汗、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脑供血不足是因为因为大脑出现短暂供血不足,引发脑部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这就是说大脑供氧不足是供血不足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低血糖,是血糖过低引起的。
脑动脉供血不足是怎么引起的?
这个问题,丁香医生来回答~
严格来讲,脑供血不足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症状的俗称。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引起轻度脑功能障碍。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需要及时处理。
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能是脑供血不足:
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持续时间:2 个月以上。一、哪些情况可以引起脑供血不足?
1、脑血管粥样硬化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如果长期控制不佳,或者吸烟、过度饮酒、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血液粘稠,还会出现血管炎症、血管壁出现斑块,导致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血管变窄,使脑组织供血减少。
同时这部分病人常伴有肥胖、代谢紊乱等异常状况,使得血管的功能损伤雪上加霜。
2、颈椎病变
从颈椎通过的动脉也可以影响大脑供血,颈椎病变有时会压迫这些血管,影响到脑部血液供应。
3、心血管疾病
部分中老年人有心脏疾病,如心衰、心梗等疾病都会影响心脏向大血管的射血功能,使体内血液循环量不足,不能满足脑部血供需求。
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在降压过程中如果一味求快、求低,当血压低于 90/60 mmHg 会明显影响到脑血流量,产生不适。
二、怎样预防脑供血不足?
1、控制血压
血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脑部供血,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65 岁以上者血压控制在 150/90 mmHg 以下,没有不舒服症状再降到 140/90 mmHg 以下;
80 岁以上者不低于 130/60 mmHg。
2、控制血糖、血脂
即使身体健康的中老年朋友每半年或 1 年检测血糖、血脂也非常有必要;
已经出现血脂、血糖异常的,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将血糖、血脂控制在标准范围。
3、保持颈椎健康
没有严重颈椎病或者活动颈椎没有头晕的人,建议经常做做颈部的放松活动,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牵拉 3~5 秒。
睡觉时要注意头应放于枕头中央,枕头下缘接近肩部,避免颈部落空。睡觉时枕头受压后高度以平卧 5 cm、侧卧 10 cm 为宜。
4、保持膳食营养的均衡
以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糙米等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在此基础上可以每天喝至少 250 mL 牛奶,间断吃些鸡蛋、鱼肉、牛羊肉等,保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炒菜过程中尽量能够减少糖、盐,还有油尤其是动物油的用量。
建议戒酒。有饮酒习惯的注意不过量,按天来算,红葡萄酒 1~2 两,白酒不建议超过 1 两;
5、保持有效量的活动
活动过程中感觉心跳稍快但说话又不吃力,说明活动适量;
快走、慢跑、散步、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每次至少 10 分钟,每天总计 30 分钟或以上,每周至少锻炼 5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