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用法,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辛温,可以发表散寒,温通阳气,止痛。临床上可以治疗由于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头疼出汗。还可以治疗血虚引起的女性月经不调,月经过少。经闭,腹痛等症。以及关节疼痛。还可以治疗阳虚水饮凌心导致的心悸怔忡水肿等疾病。一般入汤剂服用如桂枝汤。
柴胡和桂枝在疏肝作用上有什么区别?
这是两种不同治疗方向的中药,提出这个问题只能说明楼主不懂中医药。
桂枝茯苓丸的功效是什么?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中药组成。桂枝茯苓丸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具有活血化瘀、消除积瘕、囊肿、肿瘤、包块等作用。适用于妇女妇科淤血方面的疾病,被誉为妇科活血第一方。
近年来,经临床实践验证,本方疗效确切,功效强大,不仅在妇科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而且还有了新的扩展。
1、更年期综合症
男女更年期综合症,没有明确的表现,医生不易辩证,凡是出现眩晕、耳鸣、多汗、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症状,投以桂枝茯苓丸都能获效。
2、淤血型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的治疗都是以肾论治,腰肌劳损腰痛是以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在补肾的同时,活血化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唑疮
唑疮俗称“痘痘”、“青春痘”,治疗麻烦,病程长,易复发。临床都是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治疗原则,其实,唑疮的发生还与脂肪代谢,淤血有关,所以,桂枝茯苓丸对唑疮也有不错的疗效。
总之,桂枝茯苓丸是一剂活血良方。过去,都认为此药专为妇科而设,在临床中,经过不断的探索,桂枝茯苓丸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只要辩证有淤血,不管男女都可以运用。
谁知道伤寒论上桂桂枝桂心官桂的区别?
今本《伤寒杂病论》涉及桂类药物以桂枝最多,但据真柳诚考证这些桂枝皆是宋代林亿等校正医书时所改,原来所使用者是桂、桂肉或桂心。宋代之所以兴师动众地作这样大规模的修改,汉唐以来桂类药物处方名与本草名不统一有关,这也与苏颂在《本草图经》中将混乱的桂类药物统一为“桂”的行动遥相呼应。
桂枝 桂枝的名称见于《新修本草》,谓系牡桂的嫩枝皮,苏敬言:“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而按苏颂的意见“今岭表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
肉桂与桂心 林亿、苏颂主张包括肉桂、桂心在内的诸桂统一为桂枝,所用系桂的枝皮,那干皮又如何处理呢?对此苏颂未提及,而寇宗奭则说到:“其木身粗厚处,亦不中用。”陈承也说:“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由此看来,北宋确实不使用干皮。 官桂与上桂 官桂之名初见于宋代,但奇怪的是,宋人对此桂的来历就不太清楚,如寇宗奭所言:“今又谓之官桂,不知缘何而立名,虑后世为别物,故书之。” 第一个提出官桂之名的《本草图经》用推测的语气说:“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味亦相类,削去皮名桂心,今所谓官桂,疑是此也。”这是以桂心为官桂。还有一种说法,《本草蒙筌》云:“官桂,品极高而堪充进贡,却出观、宾。” 《本草纲目》批评王好古之说云:“此误,《图经》今观乃今视之意,岭南无观州。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 , 陈嘉谟、李时珍之说差近情理,但如果宋代确将进贡的桂呼为“官桂”。
简单的总结下,桂枝是桂树的嫩枝,上桂和官桂是不同的说法,也特指优质的桂枝,桂心是除去老皮的嫩枝。
干姜附子桂枝汤功效与作用?
干姜附子桂枝汤是温里药,主要用来治疗心肾阳虚的病人,症状见有四肢发凉、呕吐不止、恶寒欲睡的情况,这三种药物都属于热性,对于热性体质的人不易使用,服用药物期间还需要注意不能够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临床上还可以配合甘草来中和药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