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主治,中药香附是什么样子的?
香附子我们这里俗称雪草疙瘩,是一种常用药。
香附,别名:生香附、香附子、附米、香附米、香附、碎香附、醋香附、雷公草、回头青、莎草根、雀头香、三棱草根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香附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疏肝,消肿。
香附主治:
用于肝郁气滞之胸、胁、脘腹胀痛和消化不良、胸脘痞满、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冲任失调、胎气不和之胎动不安等。本品既能疏肝解郁,又能通调三焦气滞,有“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之誉。
现代用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胃神经症、坐骨神经炎、丝虫病、扁平疣等。
下面三张图依次是香附原生植物,生香附,制香附。
柴胡除了退烧好?
柴胡除了退烧好,还有以下功效:
先让我一一说来。
主要成分:主要含柴胡皂甙、植物甾醇,另含少量挥发油茎叶含芦丁。
功效与作用:疏气、解郁、散火,其原理为: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临床观察其退热作用平稳可靠,但效力仍不及黄芩。
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胁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3、抗菌。体外试验队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此外,又具有抑制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作用。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胆经。
功能:发热退热、疏肝解郁、升阳。
主治:感冒发烧,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1、用于退热。特别适宜于解退弛张热(热度高低不一,早晚波动在1℃以上)、往来寒热(恶寒时不发热,发热时就不恶寒,二者交替出现),凡发热性、感染性疾病,有上述热型者均可用柴胡退热。临床较多用于感冒、流感、上呼吸道炎、急性支气管炎、淋巴腺炎、蜂窝组织炎热症轻时配葛根,发热重时配黄芩,方入小柴胡汤。
2、治肝气郁滞所致的胁痛和月经痛。用柴胡治胁痛(如慢性肝炎),取其有镇痛作用。但如肝痛较甚,且有胃肠功能失调,即食后胀满、消化不良、恶心、胸隔满闷,腹痛等所谓“肝气横逆”的症状,单用柴胡力量不够,要配香附、郁金、青皮等。
治疗肝气郁滞所致的月经不调,肚腹作痛(与精神和体质因素有关的月经痛),也是取其镇痛、镇静作用,常配当归、白芍加强其作用,方如逍遥散。
3、治疟疾,配常山。
使用注意:凡阴虚所致的咳嗽、清热不宜用柴胡;由于“肝火上逆”(如高血压)所致的头胀、耳鸣、眩晕、胁痛,柴胡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症状加剧,甚至出血。
至于肺结核病,一般应慎用柴胡,但当兼有外感表症,需和解表里时,则可用;兼有肝郁,需解郁时,也可用,此时用量一般是3~4.5g。
附:柴胡、白芍常配伍同用,一方面能加强疏肝镇痛效能,另一方面白芍可缓和柴胡对身体的刺激作用。
用量:6~18g,解肝郁,镇静、镇痛,用6~9g。为了加强加热发汗作用,必要时可用至10~18g,还要久煎浓煎。
北柴胡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野生柴胡叶子可以泡茶喝吗?
柴胡作为常用中药,一直被我国的中医广泛使用,为解热的重要良药,有解热、镇痛、利胆等作用。野生柴胡叶子,带根茎叶均可以泡茶喝,如果有风热感冒的患者,喝了还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现各地有制成柴胡注射液的,用以治疗流感、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
小柴胡有什么作用?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和解剂,其主要的作用是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见有寒热往来的半表证和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等热扰胆腑的半里证。
少阳属胆与三焦,外邪侵犯少阳,胆火上炎,故口苦、咽干、目眩;邪正相争在半表半里,故往来寒热;胸胁是少阳部位,邪热壅于少阳,故胸胁苦满,脉弦;热郁胸中,气机不宣,胆火横逆犯胃,故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邪在表里之间,故常采用和解法,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该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其中柴胡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并能疏泄气机,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二者配伍透邪清热,兼能疏通解郁,是本方的主药。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和中,扶正达邪。全方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能补益胃气,临床可加减使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经期感冒、肝炎初期、疟疾、胆道感染、胃溃疡等见有少阳证者。另外,该方舒肝解郁,可以用于情志抑郁导致的失眠。
现代对于小柴胡汤常加减使用,如痰湿重者可加苍术、厚朴;湿热重而现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板蓝根等;食欲不振、胸脘痞满者,可加炒枳壳、焦三鲜等;如用于治疟疾,可加炒常山、煨草果等。
方中柴胡升阳劫阴,黄芩、半夏性燥,故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