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的医药政策对保健品行业有什么影响?
汤臣倍健今天的跌停主要受国家打击医保骗取行为,以及周末暴出的同仁堂过期峰蜜事件影响。
下跌总是能找到原因的,利空只是诱因,那些利空并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公司,真正主因还是股票价格高位机构之间出现了分歧。
且看下龙虎榜,买五和卖五都是机构的身影,说明高位分歧较大,获利套现的有,想趁机建仓调仓的也有。
今天的下跌并不能说明汤臣就此开始走下跌趋势,技术上依然处在箱体振荡中。
它依然还是处在17与22元的箱体振荡之中,虽然跌停,但是买盘依然较大,且成交也不算天量,5个亿的成交,更像是游资所为。要知道7月31日可是有22亿的成交额在那里。
但是短期的小级别下跌趋势已然成立,抄底可以等等,不必急于一时。比如到17元再说。
由于营收70%主要来自于渠道药店,市场担心打击医药骗保,会对它业绩造成大的影响,这当然会有一定冲击,但是保健品属暴利行业,长期看,大健康大消费,保健品的需求只增不减,只要不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外部的短期利空因素,并不影响整个行业。虽有少数企业存在骗保的行为,但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做大的。
故没必要过份解读短期的利空。该股理想的建仓位是15左右。
2020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兴起,驱动零售业全面变革和创新。零售企业通过数据驱动全流程优化,实现人、货、场关系的重构,打造了商品信息化、经营数字化、渠道一体化的高效、精准体验和售卖模式,同时更多的消费场景逐渐实现去人工化。而2017年被称为新零售元年,交易额超过380亿元人民币;预测到2022年将突破1.8万亿,未来几年无人零售都是飞速发展的趋势。那么为何自动售货机成为新零售发展过程中的下一个风口?
趋势一:人口红利消失用工成本上涨
虽然中国为人工大国,但近几年,劳动力人口呈现减少的趋势。2016年15-64岁 劳动人口跌至100246万人,占比跌至72.5%。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中国用工成本不 断增长。2017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较2009年增长151.4%。自动售货 机很少需要人维护,用工成本相对较少。
趋势二:线下门店租金环比涨幅高达3.24%
随着房价的上涨,中国整体租金也是不 断增长。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16 年便利店房租成本上涨7%,2017年房租成 本上升18%。房租上涨这使得便利店的利润 被急剧压缩,不少便利店销售业绩喜人, 却面临给房东打工的窘境。自助售卖机占地面积小,租金成本低,为自动售货机市 场发展创造了条件。
趋势三:线下无人自助设备高速增长
美国自动售货机和便利店的比例为30:1, 2017年中国便利店数量10.6万家,对标美国, 中国自动售货机应为318万台。2017年,自动 售货机投放量仅46万台,自动售卖机市场远未 达到饱和。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店交易规模达到100亿 元,伴随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及电商巨头纷纷布局,无人零售商店理念的渗透,用户消费习惯的逐渐养成,无人零售店将实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无人零售店交易规模将达到330亿元, 增长率为230%,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 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6%,至2022 年市场交易额将达0.95万亿元。
趋势四:移动支付在各个年龄层落地
在阿里腾讯银联等巨头的影响下,中国的移动支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东南亚,如果你去逛商场,在收银台旁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你扫我还是我扫你”?而在国内, 你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微信还是支付宝付款?”或者直接扫店里的收款码付款,哪怕是在路边的小摊贩,他们也会使用挂牌,一面支付宝,一面微信。移动支付的崛起,为线下消费场景提供了便捷,哪怕你出门不用带钱包、不用带零钱。即时你手机没电了,附近都能借到充电宝或者人脸识别支付。这也为线下自动售货机的爆发提供了契机。
趋势五:线上流量成本超线下
去年底,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发布《中国零售服务业白皮书》,电商平台流量争夺激烈,线上获客成本超过200元,已经贵于线下。各路大佬纷纷布局线下,抢占线下这波流量洼地,阿里腾讯布局的线下无人零售店、苏宁小店、年年亏损的刘强东更是坦言京东要在5年内发展100家便利店。作为咖啡界二姐,瑞幸咖啡更是推出了瑞即购和瑞划算,跨界无人零售,搭上这趟快速列车。
趋势六:自动售货机成为线下最重要的流量入口
友宝——专注于饮品自动售卖,运营网络覆盖300多个城市,铺设终端超10万台,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1.41亿元,较上 年同期增长13.09%;归母净利润为8604.85万元, 同比增长12.17%;毛利率为54.24%,上半年对季节性互补的自助咖啡机业务和自助椰 子机业务进行精准市场投放和高效运营管理。
天使之橙——一个在消费者身边的“橙汁加工厂”。 2010年天使之橙成立,一年后天使之橙的设 备研发出来,之后陆续在各大shoppingmall铺设, 2014年申请到行业内第一张无人现制现售果蔬汁牌照,2016年,全面实行移动支付,打通上游, 形成产业和供应链闭环。截止2017年9月30日,天使之橙在176个城市铺设有超过3000台天使之橙终 端,覆盖超过70%的中小型Shoppingmall,并在 2016年年底实现盈利。2017年天使之橙获4亿元B 轮融资。
小浪花棉花糖——专注于棉花糖全封闭式制作,无人售卖,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借助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发展,实现棉花糖从制作到成品整个过程全封闭操作,客户选择花型,扫码付款后,机械臂自动做出花式棉花糖,完美解决了市面上从业者手艺不精、个人卫生习惯差、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等问题。同时成本不到1块钱的棉花糖,实则暗藏丰厚利润,小浪花全自动棉花糖机的诞生,为自动售货机行业锦上添花,2020年也将是全自动棉花糖机爆发的元年。
做中药保健生意怎样?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中药保健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中药保健品的分类及产业链介绍
我国保健品允许使用的中药原料主要包括“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和“可用于保健品”的原料。按照产品组方中所用中药原料占原料总数的比例,可将中药保健品分为纯中药组方、中药为主组方和少量中药组方三种类型。
从上游来看,中药保健品行业主要原材料包括中药材、中药材提取物和其他食品添加成分等,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尤其是中药材的价格对中药保健品行业的生产和成本影响较大。从下游来看,中药保健品行业下游主要是流通领域,包括商超、药店、连锁店、电商渠道等,通过多方位的零售渠道将产品出售给最终消费者。
在中国中药保健品行业,行业监管不足,行业壁垒较低,商家较容易获取保健品“蓝帽子”资质;而与其他食品行业相比,中药保健品行业的利润率又较高。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涌现了一大批保健品企业,包括一些生产技术不过硬以及一些“贴牌”企业。目前我国中药保健品领域,同仁堂、无极限、东阿阿胶、新时代健康和健康元等企业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这五家企业中药保健品产品注册数量均超过10种,其中同仁堂更是超过了100种,远远领先于其余企业。
中药保健品行业毛利率较高
据各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2019年,健康元、九芝堂、启迪古汉、东阿阿胶、同仁堂、太极集团和中新药业毛利率均超过40%,其中健康元和九芝堂毛利率更是超过了60%。可知,中药保健品行业毛利率保持较高的水平。
虽然这些中药保健品行业上市企业未披露其中药保健品的毛利率,但是从中药保健品数量占到公司所有保健品数量超过90%的东阿阿胶来看,其毛利率也达到了47.65%,其中公司的阿胶系列产品毛利率更是高达68.02%,公司的中药保健品主要属于阿胶系列产品,因此保守推测公司中药保健品的毛利率大概率也是高于40%。另一方面,中药保健品兼具消费升级、健康保健、礼品等多重属性,并且在保健品大类中,中药保健品虽然无法替代药物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提价的空间更大,因此中药保健品的毛利率也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中国中药保健品行业可挖掘空间较大
2007-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合计1.76亿人次,占总人口的12.6%。根据国际通行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中国老龄化程度较深。当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增多,利好保健养生需求的增大。
2007-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较2018年实际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同比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同比实际增长6.2%。
由于经济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思想观念转变,医药卫生的进步等等诸多原因,人们将疾病的治疗从事后治疗向事前预防转变,利好中药保健品的消费。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增多,居民的保健养生意识增强,在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下,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同步增强,中药保健品下游需求将会保持稳步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中药保健品产品趋势分析
我国现代中药保健品行业经过30多年的摸索与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第5代中药保健品也应运而生。与前几代的最大区别是第5代保健品“好看,好吃,好用”,并且功效与作用机制明确,让消费者在身心愉悦地使用的同时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在目前“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治未病”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第5代保健品较之前几代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第5代保健品将具有以下的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未来投资重点在哪里?
在A股,有这样一个行业,它的投资确定性很强,可以穿越牛熊——在牛市领势而上,涨幅超额市场;在熊市波段操作,收益远超均值。
而这种行业,就是医药卫生行业。
虽然近两年因为集采,医药企业短期业绩受到了影响;也因为前面两年涨得太多,出现了很多泡沫,所以股价回落,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医药行业还有未来吗?
下面,我将从医药的确定性、医药行业三大属性、医药细分行业、医药行业主要的投资方向、医药的细分行业指数以及相关指数走势对比等六大方面进行分析。
1、医药投资的确定性医药一直都有投资的确定性,肯定还有未来,也就是,它仍然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行业。
人有生老病死,医药行业怎么可能没有未来呢?除非我们可以修仙而长生不老,要不然我们这一辈子都离不开医与药。
👉这就是医药最根本的投资逻辑。
这个事情,无需解释,你看看身边的老人,或者直接去当地的医院观察一下,人到了一定的岁数,离不开药罐子的。
所以,从短期来看,后疫情时代的影响仍在持续,老百姓对疾病防控的意识将会提升,医疗服务以及保健药这一方面市场在扩大;
而中长期来看,医药为刚需,未来需求确定性比较高,且受益于人口老龄化、消费水平升级、ZC加持等因素,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普遍被看好。
2、医药行业三大属性我们常说消费、医药、科技是市场最主要的三大长牛行业,也常说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而医药行业有点特别,除了本身的“医”属性,它还兼有消费与科技属性——
📚消费属性:即消费医药,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而是为了主动升级自身的健康与外貌。
👉消费医疗涵盖了整形、微整形、抗衰老、齿科、眼科、妇产、皮肤、减肥、营养、心理健康等领域。
📚科技属性:即科技医药,就是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医药细分行业。
👉科技医药涵盖了医疗器械、化学药、生物药品、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等细分领域。
📚医药属性:即根本属性,也是被动地消费属性,自己生病了,被迫地去医院看病。
👉这一点确实与消费的主动性不同,但它也是刚需,只不过是被动性的刚需。
所以,医药可以穿越牛熊。
3、医药的细分行业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中证行业分类标准,医药卫生行业为一级,下面还有2个二级行业、6个三级行业以及13个四级行业。
二级行业:医疗、医药
三级行业: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生物药品、化学药、中药、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
四级行业: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商业、血液制品、疫苗、其他生物药品、原料药、药品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
4、医药行业最主要的投资方向医药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不过未来五~十年,医药行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投资机会——
👉①医疗器械国产替代
大家都知道,我们医药行业起步晚,现在医院里很多的高精端医疗设备基本上都是靠进口的,比如日本奥林巴斯、宾得、富士三家基本垄断了国内的内窥镜、消化内镜行业。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提高、医疗升级需求不断增加、人口的变化,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不断扩张。
在ZC、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国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医疗+科技,这就是驱动力。
👉②创新药与生物科技
现在还有很多疾病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更多的医药企业加速研发创新药。
而且,最主要的还是当前很多药都是靠进口的,价格非常昂贵,可能一个疗程就需要几十万,这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够承担得起的。
国内没有与之抗衡的药品,进口国外创新药又是价格超贵,所以后面有了仿制药的故事,也就是《我不是药神》这样的人间故事。
👉③医疗服务
医疗行业号称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离不开它”。
现在老人比例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人也越来越富裕,那么医疗服务这行业的市场就会增加。
平常没病,但是我总觉得身体不舒服(亚健康状态),所以就询问一下医疗保健行业,这也是一种医疗服务。而且这种情况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5、医药行业指数①医药大综合行业指数
👉全指医药: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
即在整个A股中挑选医药卫生行业公司,覆盖面最全
👉医药50:中证医药50指数
即在沪深市场中挑选医药卫生行业最好的50只股票,反映龙头企业
👉300医药: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
即在沪深300指数中挑选医药卫生行业的股票,反映大盘企业
👉800医卫:中证医药卫生指数
即在中证800指数中挑选医药卫生行业的股票,反映大中盘企业
②医药细分子行业指数
👉中证医疗指数
就是投资医疗行业的,包括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两个三级行业。
中证医疗指数选取沪深两市与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与医疗行业相关代表性公司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
✍️医疗器械: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简称医疗器械
✍️医疗商业和服务: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指数,简称医疗保健
👉中证生物医药指数
主要细分行业包括血液制品、疫苗、体外诊断等,市值前三十的股票。
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提供细胞医疗、基因测序、血液制品、生物技术药物、疫苗、体外诊断等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公司,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前30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市场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800医药,全称中证800制药与生物技术指数,即从中证800里选出制药与生物技术的股票。
👉中证中药,全称中证中药指数
👉CS创新药,全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
附录:想要了解更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网站,https://www.csindex.com.cn/#/
6、历史收益率走势图对比①综合医疗指数对比
结论:综合类医疗各大指数走势相差不大
②医疗行业指数对比
结论:二级行业医疗中,医疗保健领跑
③医药细分行业指数对比
结论:最后医药细分行业中,依然还是中证医疗领跑,创新药与生物医药走势相近,中药最差,甚至近五年收益率为负
综合:还是医疗保健与创新药吃香。
但愿我的回答能够解答您的疑惑,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满意的话,希望您赠人玫瑰,点个赞👍🏻
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我是@钱钱投资笔记
未来几年商区会不会只剩药店水果店餐饮店培优机构房产中介店铺?
当然不会,而且永远绝对不会。未来的趋势是多中心化、社区生活化、多样化,以1.5-3公里范围内的客群需求为主,形成五脏俱全的多样化生活商圈模式。
1,你说的前提是商区,所以也就是至少从社区商业中心的商区级别起步,作为一个基本的商圈单元,你说的这些药店、水果店、餐饮店、培优机构、房产中介外,更像是社区门市的业态。所以从社区商业中心来说,还包含了日杂百汇、基本零售、休闲娱乐(电影院、咖啡馆、书店、洗浴中心、瑜伽馆等)。
2.从商业的发展趋势来说,之前确实是互联网作为新生力量,依托中国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政策上的宽松,所以才得以快速成长,但是现在在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客群也基本达到天花板的情况下,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京东在全国各地开车了京东mall,唯品会依托奥莱铺设线下店、阿里巴巴在做盒马先生......这都是将来要出现在区域商业中心商区的业态。
3.从你说的这几个业态来说,药店、水果店、生鲜超市、餐饮一定会长期存在。但是另外两个:培优机构——基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上一波已经将应试教育的很多培训机构干死了,包括新东方(已经转型东方甄选干直播去了)、学而思(我知道的是沈阳就直接撤掉了2层楼的办公室、猿辅导更是直接撤掉了沈阳茂业中心的10层办公楼),培优机构现在就剩下一些画画儿 舞蹈、音乐等特长班了,所以也不会有太多。
房产中介——房产中介活跃是基于整个地产市场的流动性,也就是说频繁的有交易,但在疫情和整个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下,现在二手房市场基本处于冰冻状态,无人问、无人买,所以大量的房产中介关门。【据报道,2021年-2022年以来,在合肥、南京、深圳等备受关注的房产中介市场,房产中介闭店的数量快速增加。根据证券时报的报道,到2022年初,深圳就有至少500家房企关门了,实名登记的星级房产中介从业人数减少了11.8%,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已经完成工商注销的数量达到104家,占比为2.5%,没有注销执照但是处于歇业状态的达到220家,占比为5.3%,还有3.3%的数量早已经人去楼空。】
所以培优机构、房产中介也不会是一直存在且剩下的业态。
未来的商区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多中心化、社区化,而且业态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高度围绕1.5-3公里范围内的客群,做最后一站的生意。以新加坡模式的社区商业中心会越来越多,核心业态也会围绕着社区生活展开,包括社区百货、生鲜超市、健身房/瑜伽室,咖啡店、理疗理发店、餐饮店等。一定是多元化并且生活化的,而不是你说的这种简单的就这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