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甘草泡水喝能起到什么作用?
谢谢邀请!甘草泡水喝能起到什么作用?
一,甘草
1,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①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②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二,甘草泡水喝能起到什么作用?
根据我的经验,甘草泡水喝主要有下列作用:
1,清热解毒
2,治疗咳嗽痰多
3,补脾益气
4,美容养颜
5,强壮筋骨,延年益寿
6,治疗劳损内伤
7,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8,筋脉痉挛
9,药物食物中毒
10,抗癌止痛
11,胃肠道疾病
12,小儿胎毒
13,缓解关节疼痛
14,口舌生疮
……等等,还有好多,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泡水喝,水煎服,打粉吃!
外用:适量。
四,注意事项
1、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
2、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3、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
4、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甘草的作用,以及题目甘草泡水喝的作用,这些仅是我个人的见解,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斧正!感谢大家的关注,了解更多的医学科普知识,或中医养生知识,请点击关注我的头条号→【庆好中医】,我会诚信为您服务!
炙甘草的功效是什么?
甘草,顾名思义,具有甜味的一种草。古人制作糖的工艺较差,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甜味的东西。因此,糖在古代是非常硬的通货,世界上因为糖发生的战争不在少数。古人发现了甘草,一定相当吃惊,这种草的根茎带有甜味,而且甜度较大,从此中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药九草”,就是对甘草最大的认可。在很多药方中,都会使用甘草。为什么甘草的出现频率会如此之高。
“解百毒,和诸药,甘能缓急,尊称国老。味甘入脾,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金石,一千二百种草木,有调摄之功,故名国老。”国老是一个国家德高望重的前辈,经历丰富,才智卓绝,调和上下,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一定影响,而不是大家所谓的“和事佬”,是能够起安内作用的重要人员。
《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带有甜味的药物往往可以补虚,给人体提供能量,因此甘草可以长肌肉、使人更加有力量。甘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解毒,不仅可以减轻其它药物的毒性反应,而且可以缓解人体的一些“毒”性反应。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甘草应用得更是淋漓尽致,有用甘草一味单独使用的;有甘草和桔梗、桂枝、大黄等药物一起,两种组合的;有三味药、四味药、五味药、六味药、七味药组方的,使用非常广泛。
我们可以从甘草最简单的搭配,窥探出张仲景使用甘草的经验。一味甘草治疗咽痛,甘草和桔梗搭配治疗咽痛、化脓,和桂枝搭配治疗心悸,和大黄搭配治疗呕吐,和麻黄搭配治疗水肿,和芍药搭配治疗痉挛等等。
根据这些组合,我们很容易看出,甘草可以和很多药物搭配,单独使用能够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和其它药物搭配则有补虚缓急的作用,补虚为补充人体本身的虚羸,缓急则有两方面的功效,一是缓解症状急迫,二是缓解药物作用过于剧烈。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甘草是一种中药材,它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因为甘草的性情温和,其中含有的甘草甜素,能够清除体内的燥热感,可以去除体内的湿热,能够调节阴阳,对口干舌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好处,另外甘草对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日常服用一些甘草可以起到保健的效果,
菊花黄芪甘草茶的作用功效?
它的功效是清凉解毒、祛痰止咳。临床中可以通过菊花甘草茶,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上消化道或上呼吸道出现一定的炎症,均可以通过它清热辅助治疗,可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于改善焦虑、抑郁等不正常的心情,都有很大益处。
甘草橄榄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甘草橄榄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甘草的功效是补脾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清热解毒(清除体内热毒邪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缓解比较紧急的疼痛症状),调和诸药,治疗咽痛、胃脘及腹部疼痛、咳嗽气喘等。橄榄又称青果,可以清热解毒,生津,利咽喉,治疗咽痛等疾病。
甘草可以补脾益气,治疗脾胃之气不足引起的倦怠乏力,食少,大便稀不成形;可以祛痰止咳,治疗肺气亏虚后的咳嗽,可以润肺;可以缓解胃脘腹部的隐痛;还可以调和诸药,使得药方性质平和。
橄榄可以清热解毒,对于鱼蟹中毒有缓解作用;生津利咽,治疗咽喉肿痛,咳嗽等。
服用这两味药物需要医生的指导和帮助,切勿自行用药。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