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中医养生小知识,雨水这个节气有什么习俗?
雨水节气习俗;
1.回娘家 : 出嫁的女儿带丈夫回娘家探望双亲。古时雨水当日新女婿会送两把藤椅给岳父家。椅子上缠有一条红布带子,意为“接寿”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2.吃炖肉:用砂锅炖猪蹄+红豆+海带送给父母吃。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还有吃汤面、喝汤!中医里说雨水之日补阴,事半功倍![灵光一闪]
3.占稻色:通过炒稻米,通过花色来占卜当年的收获。爆出的又白有多意味着今年会大丰收。
4.拉保保:这一天要为身体孱弱的孩子找干爹,之所以在雨水时拉干爹,意为“雨露滋润易于生长之”
5.舞龙狮
2021年春节大家还会走亲戚吗?
2020年的春节大家都是在家里隔离,很多地方都封城,村与村之间都无法来往。大家都期盼着2021年能否过一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大年。但是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太乐观,春节期间大家还会走亲戚吗?
目前我国疫情已进入“多点散发”式防控阶段,类似当初武汉式大爆发不太可能出现,但多地散发的聚集性疫情已经有20多起。近30天,全国累计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8例,是此前30天的7.5倍。近日,四川成都,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东宁市,辽宁大连又报告出现本土疫情。
春节期间大家还会走亲戚吗?我认为能否走亲戚主要根据春节期间各个地方的疫情情况来定,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我的主要看法如下:
1. 中高风险地区不能走亲戚
我们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在外打拼了整整一年,也就过年的那么几天有时间和家人,亲戚相聚,大家彼此聚在一起交流感情,谈谈今年的感想和明年的打算。多么温馨的一个画面。
但是大家要知道,目前的疫情还不稳定。春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零度左右。这样的温度是非常适合病毒生存的,并且在这样的环境里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果已经确定为中高风险地区,大家就在家里隔离就行了,不要出来走动,大家走亲戚的行为只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2. 低风险地区有限制,尽量少走亲戚,做好防护措施
低风险地区的人原则上讲可以走亲戚,没有额外的限制。但是大家也要明白,春节是人们聚集、聚餐最多的时候,国外有很多聚集疫情案例都是在节日里聚餐造成大范围的交互感染,这是前车之鉴,也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大家可以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聚会。比较重要的亲戚可以互相走动,一般的亲戚可以采用线上,视频的方式聚会或者拜年。
3. 目前的重点依然是防止海外输入和冷链食品传播
外防输入防人更要防物,高度关注物传人的潜在风险,主要是物传人所致的无症状感染者。12月19日钟南山提到了“环境传人”这个课题,大家在走亲戚聚会和聚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口冷冻食品的问题,在采购、处理、制作冷冻海鲜时坚持戴口罩、手套,不用手直接接触这些商品;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邮件、包裹也要注重表面的消杀、里面的物品或信函,可以放置在阳台通风处几天再处理。
4.走亲戚的模式可以多样化,不一定要面对面
多年未见的好朋友,一定要聚会,可以采用线上多人视频的方式进行。例如,如果需要拜年,可以到对方家里门口做好作揖的动作即可,不一定要进入对方的家里或者握手,拥抱等亲密的动作。总之,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让病毒的传播有可乘之机,走亲戚的意思达到了就行了,不一定要采用传统的模式。
春节走亲戚我们到底要如何做呢?
1. 所有的聚会都必须要戴口罩,并且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走亲戚聚会的人数要控制好,可以分批走亲戚,不要扎堆。
2. 尽量在家里做饭,不要去公共餐厅等人多的地方就餐,并且要使用公筷。
3. 医疗卫生部门要随时做好准备,无论是发热门诊还是隔离病房,提前做好人和物的战略储备。一旦发现个别零星散发病例,必须严格隔离追踪行动轨迹
4. 流感病人出现发烧流涕、全身疲劳、肌肉酸痛等症状,这与新冠肺炎的症状是一样的,到底是流感还是新冠肺炎,这对医生的准确鉴别和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人出现发热症状必须第一时间就医
5. 勤洗手,多通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总的来说,2021年春节会不会走亲戚主要根据当地防疫部门的要求来决定,即使走亲戚也要做好相应的防疫措施,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染,总之,千好万好,不如大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谢谢邀请,为往圣继绝学,弘扬传统文化,晚生土鳖君永远在路上。敬请关注“阵阵有詞”。
天人合一的养生观点来自于道家思想和《黄帝内经》。如果想了解“天人合一”,需先了解一下“道”与内经中的无上智慧。土鳖君不才,以自己的浅薄认识跟大家探讨一下上古的自然哲学。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这部传统医学的法典。《黄帝内经》真不是黄帝写的。据考证,这套典籍启笔于东周早期,后经战汉,定稿于东汉时期。作者也不是一个人,是由无数的道、儒、医等诸子百家的先贤,根据自己对自然、天地、生灵、万物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地打补丁式的修改完成。可以说这是一部跨越了上下百年,凝集诸子智慧,历经千锤百炼而得来的自然思想典籍,也是一部以道入医,以道救人的自然理论。由于内涵过于深邃,成书者不敢独占奇功,就以上古圣王的名讳冠名了这套典籍。为了通俗易懂,广而告之,书中还假以天师伯岐与黄帝的对话,以对话录的方式阐述医的道理。在先贤眼中,“人身即天下、天下即人身”,最后集大成者以黄帝之名冠之,也暗喻了从医者,乃执天命之业、尊圣人之言、操帝王之术的人。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乃行大慈悲、积大功德。《内经》共70万字,分《素问》、《灵枢》两部,其中《素问》九卷,八十一篇。主要讲解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等内容,《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除了对《素问》的补充和论证之外,又加上了腧(shu)穴、针具、刺法、诊疗原则等内容(后世流传两部皆二十四卷本,为唐、宋以后修订版本)。《素》、《灵》两部组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医学哲学系统,《素》为世界观、指导思想,为内涵,而《灵》为方法论、手段,为外延。
既然是一套哲学系统,那我们就需要顺着哲学的思维去探索《内经》。《内经》来源于上古气一元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即认为炁(气)是物质的本源,这里的炁不能简单理解为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得物质,而是构筑我们物理世界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解释,炁就是质子、电子、中微子、夸克这一类的基本粒子。炁(太极)一分为二则为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生克萌发万物。万物是炁的不同形态。(天地万物即是一炁所生、而又天地万物无非是炁。)
由于 炁 看不见、摸不到,人们只能通过摸索天体、时令、地理、方物的规律去掌握炁的规律。慢慢的就发现了一种普适于一切事物的约束性法则,古人就把它称之为道。( 古人对道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描述,将道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用人类的语言描述出来,写就了《道德经》。 )由于道的普适性,它既可以放大到至大的宇宙空间中,也可以缩小到至小的精微空间中,(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在没有显微、解剖技术的古代,圣人们就把道推理到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也就是《内经》。
这种由外而内,由显而微的医学体系告诉我们人体机能的运行是与炁的运行规律一致的(气运),与阴阳、五行、四时、干支、星宿甚至风水等自然事物运行规律相同的。(所以说:国有国运,人有人运。“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是不无道理的。)
道统领阴阳、四时。尊道而行,人体机能则会运行的更持久,逆道而行,人体机能则运行的则会短一些。古人基于对道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人构架和气运的观察,总结出一个朴素的诊疗观点——天人合一。
今春铁定会遭遇倒春寒吗?
不一定倒春寒,但一定会干燥!
过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要到了,万物生发,一派生机勃勃。这时也要当心“春燥”来袭。
春天冷热交替的气候加上干燥的空气,不仅让我们的身体处于“干巴巴”的状态,还会被一些疾病“盯上”。“中国天气网”一项名为“春季干燥,您有哪些健康问题”的网络调查显示,在9220名被调查者中,皮肤问题、感冒、肠胃不适和脱发现象位居前四名。“这是因为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身体上出现的问题,其实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认为,从立春开始,人体肝、胃、肺等内脏器官中积蓄的内热,就慢慢散发出来,出现春燥。加上北方春季干燥多风,人体水分容易通过运动出汗、呼吸等形式大量丢失,所以干燥的情况更加严重。另外,不少人还保持着冬季的饮食习惯,比如爱吃辣椒、羊肉等辛辣食物,很容易内积燥热,让内火上身。而居住环境中湿度的降低,也容易让人缺水。“其实,很多春季常见的疾病,都可能因‘干’而起。”皮肤干痒、过敏性皮炎、脱发。北方的春天风多雨少,干燥会在第一时间“进攻”皮肤。干燥的空气会带走皮肤表面的水分,削弱皮肤的屏障功能,就会导致皮肤干痒,甚至出现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易患感冒、慢性呼吸道疾病。美国注册护理师菲利斯·布朗说,干燥更容易带来感冒,因为身体黏膜的抗病毒能力会因缺水而下降。不少人在春天还会出现鼻腔、咽部干燥、声音嘶哑、唾液减少等症状,如果本身就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干燥的环境中,痰液很难排出,而成为病毒的滋生地,从而加重病情。想要在干燥的春天找回往日的“水灵”,守住健康的“防线”,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多喝25℃低温水。美国著名医学博士F·巴特曼在畅销书《水是最好的药》里写道,应该多喝水温在25℃左右,晾凉的开水。这种水的生物活性比自然水要高4—5倍,与人体细胞液非常接近,最容易渗入细胞,被人体吸收。最重要的是,不要等渴了才去喝水,除了正常饮食中摄取的水分外,每天还要保证两瓶矿泉水的饮水量,拒绝开封后存放超过三天的桶装或瓶装水,更不要试图用可乐、果汁等饮料来代替水。2.多吃樱桃、菠菜和韭菜。春季阳气升发、乍暖还寒,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这个季节吃的食物。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和祛风。韭菜四季常青,但以春天吃最好。它不但是调味佳品,而且是富含营养的佳蔬良药。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但一次不宜吃太多。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干燥颇有益处。吃菠菜时要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以去除菠菜里阻碍营养物质吸收的草酸。3.按摩鼻翼防感冒。经常按摩鼻翼,不仅能增加鼻黏膜分泌,保持鼻腔湿润,使鼻腔通畅,而且有治疗鼻炎、预防感冒的作用。做法是,用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分别按摩几十次。4.室内使用加湿设备。在常待的房间或者工作环境里备一台加湿器,基本就会起到肉眼可见的效果。尤其是晚上,如果气候干燥,房间里又没有补水措施,那么大概率睡醒之后的人体反应就是说不出话,头昏昏沉沉。打开加湿器之后症状就会减缓很多,和正常气候没什么差别。此外,合理运动,规律饮食和作息,适当使用保湿护肤品,也利于体内水分的及时补充。立春后为何重在养肝?
立春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在这个节气的到来之后,人们通常会重点关注养肝。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肝脏是关键的排毒器官,它负责维护体内的代谢平衡。如果肝脏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毒素,就容易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因此,在立春后,人们通常会关注养肝。方法包括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健康、进行适当的锻炼等。
此外,还有一些中草药可以帮助改善肝脏功能,但是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总的来说,重视肝脏健康对于保持整体身体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