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萝卜治疗支气管炎咳嗽,支气管炎反反复复咳嗽四个多月中西医看遍都没用怎么办?
你好,出现支气管炎反反复复的现象,首先有可能治疗的措施不太正确,使用的药物也不太正确,所以导致了支气管炎反反复复。西医认为支气管炎的类型非常多,有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所使用的药物都不太一样,如果使用了不正确的药物,会造成支气管炎反反复复,比如发生细菌性感染,一定要静脉点滴抗生素来进行治疗,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效果往往不太够,而且效果也不好,可以静脉点滴。如果发生了病毒性感染,一定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不可以使用抗生素,可以静脉点滴利巴韦林、喜炎平,效果都比较好。如果发生了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需要使用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才可以缓解支气管炎反反复复的现象!
另外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一般和病人的抵抗力比较低有关患者在天气突然变化的时候,注意防寒保暖,及时的增加衣物,避免着凉,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的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好口罩,不要和感冒病人接触。
一旦感冒,应该抓紧时间治疗,避免因感冒造成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引起支气管炎发作,抵抗力过低的患者,感冒后可以适当的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吸烟者,一定要戒酒,吸烟会大大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使得支气管炎反复发作。
对症用药建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哮喘等症状。在急性发作期,这些症状会明显加重,听诊能发现明显的干湿啰音,体力活动后会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应该及时就医用药。
建议饮食注意:1.不要吃刺激性大的食物、油煎食物,不要饮酒,少喝碳酸饮料,少吃零食。
2.饮食要清淡而富有营养,多喝些粥类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平时注意多喝水。
3.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大豆制品、瘦肉、鸡蛋。
支气管阻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您好,我是黄志艳大夫,很高兴为您解答“支气管堵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聊,支气管堵塞的概念。支气管阻塞主要有四种情况:
1.呼吸道炎症,如鼻炎、扁桃体炎、白喉、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气道狭窄;
2.肿瘤,如喉癌或气管肿瘤导致管腔狭窄,发生呼吸道阻塞;
3.异物吸入导致呼吸道堵塞,多见于老人和小孩;
4.先天气管畸形,如支气管桥。
其中气管、支气管异物是突发性气道阻塞的常见病因之一,约80%发生在小儿,尤其是1~5岁的小儿,3岁以下者占65%,异物吸入后,病人出现突发性痉挛性呛咳、阵咳、声音嘶哑、紫绀、气急。
支气管疾病要如何治疗呢?支气管炎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目的均是减轻症状,改善机体功能,当有全身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和保暖。
急性支气管炎如果有明显炎症时,可以给予抗菌药物,如果出现发热、咳浓痰,重症咳嗽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针对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可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以及针对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有效的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类药。流行性感冒期间可加用抗流感病毒药治疗。严重者到医院去检查可查血常规或者胸片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可给与上述药物控制感染,还可用祛痰、镇咳药物,还可以给予解痉平喘药物,如氨茶碱、特布他林口服、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等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要服用抗生素、止咳祛痰类药物,急性期注意适当休息,一定要多喝水。如果伴有咽部问题,可以少说话,关键是适当休息多喝水,根据医嘱服药。
如果明确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可给予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或加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
慢性支气管炎是反复咳嗽咳痰,有时伴有气紧,持续两个月以上,连续两年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和主动吸烟;
2、在雾霾天要尽量不出门,或者出门戴有效的口罩,避免吸入有害的气体、雾霾颗粒;
3、不与感染病人接触,比如肺炎、感冒的病人,避免再次感染。
以上就是我关于“支气管堵塞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问题的相关回答,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晚上熬点青罗卜水喝好吗?
冬天,人们常常会出现燥热痰多、肺部不适等症状,喝一些这种萝卜汁对肺有很好的滋养作用。白萝卜煮水治咳嗽偏方,值得收藏。那么,白萝卜煮水怎么止咳化痰?
(一)白萝卜煮水可以止咳化痰:
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淤之功能。大多数幼儿感冒时出现喉干咽痛、反复咳嗽、有痰难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吃点爽脆可口、鲜嫩的萝卜,不仅开胃、助消化,还能滋养咽喉、化痰顺气,有效预防感冒。一连数日受到咳嗽困扰,晚上难以入睡的宝宝,家长可以买几根白萝卜,然后每晚将半截萝卜切成片,用清水煮,萝卜煮水熟后用茶杯或小碗将水滤出,待稍冷后喝下。连续喝几天晚上,咳嗽就能减少,坚持喝,咳嗽可痊愈。冬天,人们常常会出现燥热痰多、肺部不适等症状,喝一些这种萝卜汁对肺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二)白萝卜煮水止咳的做法:
1、选白萝卜一个,去掉茎叶,洗干净。选择纯白的萝卜,不要那些青萝卜。
2、将萝卜切成片,或者切成块都行,只要记住不要去皮就可以了。
3、用铁锅,放入冷水,将冷水烧沸后,放入切好的萝卜。(注意,不要把水放得太多,一般要放4碗水左右,最后煮至一碗。最后只用喝一碗就可以了。)
4、用沸水煮15分种以上,煮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用放,就用白水煮就可以。
5、煮好以后,等水稍凉后,盛起来,连汤带水一起吃掉,主要是喝煮出来的水。萝卜能吃掉最好,不喜欢的话,只喝水不吃萝卜也没什么影响。每天睡前喝一次,一般喝两三天就会明显缓解。萝卜片此时也变得非常软,如果孩子两岁以上了,可给孩子慢慢地嚼,一点点地吃下去。两岁以内的宝宝可以只喝这个萝卜水。
(三)白萝卜水治疗什么样的咳嗽:
大家要记住,白萝卜调理的,是热证的咳嗽,也就是说,是孩子的体内有热,有两种情况可以用:
1、咽喉肿痛,舌质红,脉搏快,咳嗽痰是黄色的,此时白萝卜水为辅助调理。
2、干咳无痰的,口干口渴,咳嗽频频的,此时单独用白萝卜水即可,为主要调理方式。
而那种刚刚感受风寒的咳嗽,则适合用烤橘子等方法,对于燥热咳嗽,或者感冒热症,则可以使用白萝卜汤来辅助调理。
(四)白萝卜水有两种情况可以用:
1、在热症感冒的时候,比如此时咽喉肿痛,咳嗽痰是黄色的,发烧,舌苔比较厚等等,外寒里热或者里热的情况。此时,该用什么解毒的药就用什么解毒的药,而白萝卜水,是辅助使用的,您千万别孩子高烧不退,咽喉红肿,然后给孩子什么药都不用,就喝白萝卜水,然后说:怎么没有效果呢?
2、这个第二种情况,是使用白萝卜水的主要阵地,在外感已经基本过去,或者外感不严重,可是咳嗽却比较频繁的时候,此时,这种咳嗽是干咳无痰,感觉有热,口舌干燥,声音嘶哑,口渴想喝水,口中有腐败的味道,胃口不佳,这是肺胃积热,燥热伤津,这个时候,是喝白萝卜水的最佳时期。
此时喝白萝卜汤,可是消除积食,化热生津,给身体恢复的机会。如果在服药治疗外感的同时,服用白萝卜水,可以使得积食消散,令气机下行,最终达到清咽利喉的作用,这样非常有利于身体驱除外邪。
一般情况,在孩子咳嗽的时候,只要孩子不是流着清鼻涕,打着喷嚏,浑身发冷的受寒的状态,您都可以试试这个白萝卜水的,一定会有辅助的调理作用的。
(五)白萝卜和什么煮治咳嗽:
白萝卜单纯的煮水治咳嗽有限,对风寒咳嗽就不行,而如果配合下面一些食物一起煮,那效果就不一样啦。
1、萝卜葱白水: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3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起服。
适用: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白萝卜蜂蜜:
做法: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适用: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3、萝卜胡椒汤:
做法: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适用: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4、萝卜猪肺汤:
做法: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
适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这几次一感冒就犯支气管炎?
你得先明白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普通感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主要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咱俗话叫“伤风”,表现:喷嚏,鼻塞,流鼻涕,也会有咳嗽,咽干,咽痒。几天后,鼻涕变稠,咽痛,头痛,流泪声音嘶哑。再严重,就是发热,畏寒,头痛。一般5到7天痊愈。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比较急,全身症状比较轻,可有发热,刚开始就是干咳,慢慢痰变多,咳嗽加重,症状可能迁延2到3周。如果支气管痉挛,还可能,出现胸闷。时间再长就会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听诊的话,肺上会有啰音。检查结果的话,白细胞可能正常或升高,胸片就是肺纹理增强。有上面症状基本就会给你诊断支气管炎。
可见二者还是有联系的,你所谓的问题为什么感冒后就支气管炎就不准确,可能本来就是支气管炎症状。当然也可能感冒后抵抗力下降引起细菌感染。而治疗上也就是,对症治疗和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用阿奇霉素5天,痰多用氨溴索化痰,咳嗽痰少的话,用右美沙芬镇咳。
在中医上说,2个主要症状,咳嗽有痰。其实就是肺气不宣导致的,肺津液不能布散,积水生痰成了肺里的炎症,刺激咽喉,上逆为咳嗽。所以,治疗以解表宣肺化痰止咳为主,不能一味止咳,容易关门留寇,邪气散不出来,要同时解表宣肺,梳理气机。而肺系疾病的高发,一方面是孩子抵抗力差,脾胃为后天之本,孩子肯定脾胃较差,要调理脾胃。另一方面,也可能跟大量抗生素等药物运用有关,导致孩子不耐寒热容易发病。可能刚治好,1,2个月重新发病。所以,针对这个病的治疗,还是要提高体质为主要方法。
暂时这么多,有啥了可以再咨询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冬天容易得感冒咳嗽和支气管炎等疾病?
感谢您的邀请,我是羊爸爸,非常荣幸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感冒发烧咳嗽等是怎样发展的:
1、→打喷嚏,流鼻涕,发烧→吃退烧药(美林,泰诺林),
感冒药(艾畅,小儿解表颗粒,小儿清解冲剂,小儿感冒颗粒,蒲地蓝,氨酚黄那敏,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2、→症状加重,反复发烧且高烧,惊厥→上医院,退烧药,打吊针:抗生素(头孢),抗病毒(喜炎平,利巴韦林,炎琥宁)
3、→咳嗽厉害,肺部很多痰→做雾化(布地奈德雾,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沐舒坦[又名盐酸氨溴索],氨茶碱),口服止咳化痰药(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咳喘灵颗粒,喉咽清,咽扁冲剂,易坦静),咳嗽缓解
4、→出院或者停止打针→一个星期不到又咳嗽,又发烧→再次上医院,住院类似前面用药,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打针一个星期甚至10天到半个月(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咳嗽缓解肺部痰减少,出院
5、→一个月左右时间再次发烧,扁桃体发炎→就医,类似前面用药→退烧,咳嗽缓解,出院,容易出汗,晚上睡觉经常汗湿衣服
6、→咳嗽不断,再次就医,诊断为哮喘、过敏性咳嗽、鼻炎、扁桃体肿大,又是打针吃药
7、→家长对医院绝望,情绪崩溃,看中医,找名医
8、→病情缓解,可是一直断不了根,家里有个小药库,遇冷空气咳嗽、变天咳嗽,几个月甚至整年咳嗽,家长感叹太难养活孩子,哪个医院有名就跑哪个医院,哪个医生有名就挂哪个医生号
9、→继续医院打针用药,哮喘反复发作,鼻子阻塞不通气张嘴呼吸,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长时间服用孟鲁司特钠,匹多莫德
10、→病情无法控制,告知手术。
谈谈中医的看法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任何病症都是正邪斗争的产物,所有的症状(发烧、咳嗽、拉稀、呕吐、便秘、痘疹)都是战场上的产物。生病时体内环境失去平衡适合病毒或细菌生长,而长出病毒、或细菌,人体正气抵抗这些病邪,就产生了病症。中医去治病、不去杀虫,病没了虫自己会死。
其实,疾病的症状也是对疾病的治疗。例如鼻炎,起初都是源于感冒,西药中药基本都是寒凉清热药物,压制症状。当寒凉清热的药物吃下后,杀敌一千的同时损兵五百,我们人体的正气也会被打伤,那表现出来的正气抵抗邪气的战场--鼻涕症状暂时消失了。那为何出现反复感冒,反复流鼻涕甚至被西医诊断为鼻炎了哪?当正气慢慢恢复的时候,发现身体的那点病邪还存在,之前只是被压制了而已,身体再次启动防御系统,正邪继续战斗,因而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鼻涕不断,也就有了西医说的鼻炎。我们说西医只看到表面现象,并没有看到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因此治疗也只能是做到缓解症状,而无法根治。其实在中医来看可能就仅仅是感冒没治疗好(当然还需要具体个案分析),中医针对病因治疗,一般认为小儿的鼻炎都容易痊愈。以及其他一些过敏性的疾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体六大自稳系统
中医还认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有自身的平衡调节机制,维持着内外环境的生理健康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超出了自我调节机制的最大限度,则会导致疾病丛生。
六纲辨证理论认为,人体的自我平衡调节的机制,可以抽象划分为六种,用三阴三阳理论进行归纳。六种机制,彼此协调工作,共同维持着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因此,我们又将其称为人体自身的六大调节系统,也叫六大自稳系统。例如:我们说积食除了出现发烧、大便难下等症状外,有的时候还会出现腹泻的症状,其实这就是人体自稳系统在自动发挥作用的表现,三阳三阴这六种机制在充分发挥调节人体状态的功能,如何来理解哪?积食在我们六纲辨证中称之为阳明属于里实热证,与它相制约调节身体平衡的就是太阴里虚寒,阳明负责纳入和消化,太阴负责排泄。当我们的中焦出现胃家实证即积食,身体平衡出现了状况,此时身体就启动与它相制约的太阴,以腹泻或者呕吐等形式帮助身体排出这些病邪以求得平衡。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出现腹泻或者呕吐的时候,并不能简单的去止泻或者止吐,那样的话我们就会人为的再次打乱身体本能的想要去调节的平衡。那该如何做?这就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六纲辨证的知识了。好了,我们继续说。
中医:强化本能,强化自稳系统的稳定性
西医:只看到病症,看不到背后的正与邪、以及背后的人;因为病毒、细菌,所以生病;细菌就抗生素,病毒没法;感冒、拉肚子,西医一定会查出细菌或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肠炎、轮状病毒等。直面致病因素(微生物),抗生素,病毒更没法。强力激素,透支身体,干扰本能和自稳系统。
中医讲,一切疾病的表现都是正邪斗争的产物。治病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们要学会找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并对证治疗。同一症状可能会存在不同的背后的原因,例如发烧、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因寒因热都会引起,我们要学会辨证寒热,才能对证治疗。
上面我们介绍了这么多,总结起来造成这些原因为以下几点:
★环境影响:
空气质量不好,小儿阳气不足,容易受到侵扰。
★其次,小儿容易寒温不适。
感冒以后出现鼻(鼻塞、流涕)、咽喉(扁桃肿痛、甚至化脓、久则肥大)、肺系症状(咳、喘),阳气不足,久不能痊,形成一种病留太阳的状态。
★不恰当治疗。
六纲中发生在人体之表的表实热证称之为太阳病,其发病在体表,核心问题是卫气发散受到阻碍(气阻则液不布散,故见涕、痰等),正确治疗应当是协助身体正气(阳气),顺应太阳向上向外的趋势进行发散,抵抗表邪。但是现在西医多用抗生素、中医多用清热药,虽然可能在一时缓解症状,但是必定更伤阳气。阳气受损,太阳发散更无力,所以本来几付药就能够治好的太阳新病,由于正气受伤,就形成一种病留太阳的状态(即是真正成为西医的一种病:慢行鼻炎、过敏性鼻炎、大扁桃娃娃、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咳嗽)。
★喂养不当。
过食生冷,伤脾胃阳气。过食滋腻厚味(包括甜食),内生湿浊,妨碍脾胃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一伤,气血化生更不足,阳气上升、太阳开发势必更无力。
★也有先天禀赋不足的娃娃,脏腑功能不强健,正气不足,病来就容易留。
中医喂养的根本原则
我们说学习育儿知识也好,学习六纲辨证的中医知识也好,目的不是治病,守护健康才是基础。老话常说,“病从口入”,当今社会流行科学喂养,而实质上所有营养书上讲的未必科学。比如从孩子添加辅食开始就推荐每日摄入多少肉蛋奶水果,其实这些都是喂养的误区。
中医喂养原则: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反馈式喂养:
在遵循渐进式辅食添加以及以五谷为主的原则下,小儿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不能吃,吃的量怎么样,这个就要根据个体差异来具体分析了,每个小孩不一样,吃了去观察大便和睡眠即可,如果大便、睡眠变不好,就减量或不吃。按照中医观念,每个小孩都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说所有小孩应该几个月开始加辅食或者是每顿标准摄入多少肉蛋奶水果。我们总说,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照书的科学喂养,也只不过是所谓的科学,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吸收能力都不同,有的孩子吃肉了没问题,有的孩子就会生病,反馈式喂养才是真的智慧。
给孩子的脾胃多做减法
刚才我们说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那我们注意看,五谷为养,养育我们的是五谷!不是肉也不是菜,也不是水果。
我们现在常犯的错误就是要么以肉蛋奶鱼虾蟹,这些高蛋白食物为养,要么以水果蔬菜这些维生素纤维素为养,每天纠结的基本上都是这个东西该怎么吃,吃多少,要么就是上网百度,要么就是问医生,就是想给孩子多吃一点这些物质,很多家长都把那个最最重要的五谷粮食给忘了。
生活好了,反而现在的孩子不是缺这个,就是缺那个,想想我们的父辈,乃至我们这一辈,也没有这么多的问题,其实我觉得好多问题都是吃出来的,给脾胃做减法,清粥小菜更养人。
说了吃的原则,我们再来看看穿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那么穿衣也一样,顺应天气适时调整衣物。切记不要因为老人怕冷就一味的多穿,有种说法叫你姥姥觉得你冷。那是因为老人岁数大了阳气不足,不足以温煦体表,因此常会比我们年轻人怕冷,穿衣服也是早一个季节。但是千万不要把这种感觉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原则是不能比爸爸穿得多。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冻着孩子,例如夏天常开空调,必然病就来。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帮助阳气发散。
有病早治疗
出现恶寒、发热、身强、头痛、精神不振、纳差、干呕、鼻塞、流涕、腹部隐痛、大便不实或或大便不爽等外感疾病前驱症状时,就要及时就医,一则防止疾病损耗正气,二则防止疾病内传、内留。(慎寒凉药物、慎抗生素、输液)
关于有病早治,在中医师的选择上多说一点,听了这次分享大家肯定会发出疑问,既然现在医疗环境这么严峻,中医也存在用寒凉药的现象,我们该怎么选择哪?这就是我们说的妈妈多学习,孩子更健康。我们学习中医知识,学习六纲辨证,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了解用药的寒凉温热等等知识之后,我们不是要成为出色的中医师,而是要成为守护孩子健康的第一人。当我们再次出去就诊时,就能分辨出来这个医生的思路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需要。
我们说实际上,只要经过正确的喂养、调整、体质扶助、治疗,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逐渐完善,阳气逐渐增强,这一系列呼吸系统的症状也就是西医所说的过敏类疾病也是能够得到临床治愈的。
小儿健康标准:
吃,喝,拉,撒,睡,汗,舌,神。
★吃,有胃气,知饥知饱
知饥知饱这个问题小孩常有,比如如果有积食,一种是不吃东西,一种是积食胃热导致不知饱使劲要吃东西,这些都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小孩,自己是知道饥饱的,吃饱了,他自己会主动拒绝食物,有的孩子食欲很好,饭量大的惊人,这个也是不正常的。
★喝,知渴知不渴
这个一般正常的小孩,自己渴了知道要,不渴家长给了,会应付差事,喝一口,甚至大点的孩子,会拒绝不喝,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小孩不渴也给水是不对的。有的情况就是孩子特别不爱喝水,一天也喝不两口,这种需要考虑身体运化水的功能出了问题,里虚寒的孩子多见。还有一种就是特别能喝水,天气不热,也没出汗,抱着水杯,喝很多,这种也是不对的,可能跟积食内热有关,需要结合其他证据,综合辨证。
★拉撒,正常大小便
正常的大便成型、偏黄色,不黑不绿不白不恶臭,至于次数只要是有规律,不一定要一天一次。
正常的小便呈淡黄色,无臭味。
★睡,一觉到天亮
一觉到天亮,这个许多小孩都做不到,母乳小孩夜间吃奶正常的;但是睡眠不安、翻滚,折腾,转圈或者撅着屁股睡,都考虑肠胃问题。
★汗
头部是人体六条阳经汇聚的地方,阳气循经汇聚于头部蒸化津液外泄为汗,所以头部较其他部位容易出汗。孩子生机旺盛,皮肤腠理疏松,所以在运动,甚至吃奶吃饭时,都比我们成人更易出汗,特别是头部,俗称“蒸笼头”。这种出汗是正常的,无需处理。
孩子入睡后,人体的阳气由表入里,内热蒸盛,被迫津外泄为汗,所以孩子入睡后,汗会增多。一般正常情况下,入睡后半小时,孩子的汗会渐渐消失,这种是正常的生理性出汗。
如果一个晚上一直大汗淋漓,如果不是被子太厚,或室内温度过高,要考虑是盗汗,需要及时面诊咨询医生。因为汗液来源于水谷之精气,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汗出太多,会过多消耗津液,影响小儿健康成长。
★舌
正常的舌苔为薄白苔,淡红色,上面薄薄一层白把底下的红全盖住,但又能看清底下的红。中医将正常的舌苔描述为“淡红舌,薄白苔”。 不正常的舌苔:白为寒、厚为积、腻为湿。
★神
就是指孩子的精神状态,正常健康的宝宝,眼睛明亮,哭笑有常。生病的宝宝会比较粘人,脾胃不好的孩子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
以上所列举的这七点,如果基本是正常的,小孩就是正常的。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我哦,觉得不错可以点个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