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的副作用,9个月宝宝久咳不好?
我家宝宝目前快1岁半了,在9个月的时候,也弄了一次咳嗽。最后,在医院住了近半个月,才得以好转。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宝宝快9个月的时候,不经常地总会咳两下,开始没没有怎么关注,外婆用萝卜煮水,柚子皮蒸梨。按照大人的惯例,想必也会慢慢地好起来。但是,过了几天后,宝宝咳嗽的次数越来越多,连奶也不怎么喝了。关键是一到晚上睡觉入眠后,像个大人一样打呼噜。第二天,让老婆去诊所买了一些药,但是几天以后还是不见好转。只有去医院了。
首先,就是拍片,验血验大小便。结果就是支气管炎。对于1岁内的宝宝,只要感冒发烧,就会引起咳嗽。医生当然从血、大便、小便,全都检验了一个遍。
然后,就是对症下药,抗生素消炎。不到两天,宝宝的咳嗽果然好转,但是因为抗生素的原因,宝宝又拉肚子了,毫无规律可言。反正头一周,看着宝宝实在可怜,隔几天就是几管血的抽,关键是宝宝的血管不好找,遇到没有经验的护士,额头上密密麻麻的针眼,还是抽不到血。下午,还要雾化,抽痰,那实在叫一个心疼。心想宁愿自己代替宝宝去受这份罪。
十多天过去了,感觉医院就是治好了这个,又出现那样的毛病。就拿支气管炎来说,咳嗽好转了,但是又拉肚子了,拉肚子的毛病稍微好转,又是什么心肌酶高了。十个支气管炎的孩子,九个是这样的症状。由于天天打抗生素,加之第十天隔壁病房走了一个小孩,实在恐怖得很,只有找病室的主任医师,问询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心肌酶的偏高。主任医生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要求我们不能回家。
看着宝宝天天打抗生素治疗,自己也非常担心。所以,只有找各种关系,找到病室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生都来会诊,得出的结论,就是宝宝暂时不吃奶,改成喝粥,同时,调整用药(改成其他的抗生素),并增加了护心(降低心肌酶的)药,不过两三天,各项指标慢慢恢复正常。住了12天,终于出院了。当然,医院也开了一些药,自己回去做雾化。
对于9个月的宝宝,我只能说,一旦不吃饭,咳嗽发烧了,要第一时间就医,延误一天就会增加一分风险。9个月的宝宝得病都是哑巴病,什么也说不出。感觉不严重的话,每天去诊所做两次雾化,上下午各一次,同时,让宝宝多喝水,有必要的话,请诊所的医生帮宝宝清理痰液(我觉得一些诊所的医生水平并不见得比医生的差,就拿清理痰液来说,诊所一根棉签搞定,医院是抽痰机,抽痰机更让人难受。
支气管炎本来不会一下子好转,百日咳百日咳,支气管炎总得闹上一段时间。实在感觉不见好转的话,如精神状态很差,完全不吃东西了,必须考虑住院了。对于支气管炎,只要进了医院,就一定会让你住院,而且把问题说得很严重严重。但是诊所就不同了,说这是常见的问题,每天打抗生素,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抗生素对人危害很大,只要每天坚持做两次雾化,慢慢调理,总会好起来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医院是真的坑,每天普通的抗生素给你耗着,病情不完全好转,也不完全加重,反正就是个坑。
荞麦和燕麦是不是一个名称?
荞麦和燕麦不是一个名称: 燕麦,又名雀麦、野麦。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世界各国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的为主,常称为皮燕麦。我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的为主,常称裸燕麦。裸燕麦的别名颇多,在我国华北地区称为莜麦;西北地区称为玉麦;西南地区称为燕麦,有时也称莜麦;东北地区称为铃铛麦。 荞麦(学名:Fagopyrum esculentum)是蓼科荞麦属的植物,普通荞麦和同属的苦荞麦(F. tartaricum Gaertn)、金荞麦(F. cymosum L.)都可以作为粮食,但荞麦和其他粮食作物不同,不属于禾本科,是一种双子叶植物。荞麦是从野生荞麦(Fagopyrum leptopodum)演化出来的,但野生荞麦是一种藤本植物,荞麦是直立茎的。荞麦种子是三角形,被一个硬壳包括,去壳后磨面食用。荞麦生长期短,可以在贫瘠的酸性土壤中生长,不需要过多的养分和氮素,下种晚,在比较凉爽的气候下开花。可以作为绿肥、饲料或防止水土流失的覆盖植物。 荞麦是人们主要粮食品之一,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古代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现今荞麦及荞麦面条在日本十分流行。因其含丰富营养和特殊的健康成分颇受推崇,被誉为健康主食品。 荞麦的营养成分主要是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芦丁类强化血管物质;矿物营养素;丰富的植物纤维素等。最近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荞麦不易引起肥胖症,因为荞麦含有营养价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体内不易转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导致肥胖。另外荞麦中所含的食物纤维是人们常吃主食品面和米的八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预防便秘作用,经常食用对预防大肠癌和肥胖症有益。 荞麦在日本备受青睐,人们视之为理想的保健食品,这是因为荞麦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荞麦又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 荞麦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的作用。荞麦粉中含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尤其富含芦丁,芦丁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能维持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促进细胞增生和防止血细胞的凝集,还有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荞麦粉中所含丰富的维生素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药物。而且,荞麦粉中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镁、铁、铜、钾等这些对于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因子。
金荞麦种植方法?
金荞麦种植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的砂壤土种植,要求土壤耕作层厚度在30厘米以上。根茎繁育种植一般在春季进行整地,高海拔地区(800米以上)在解冻后进行,以不翻出生土为原则,耕深30-45厘米。
结合耕翻,施厩肥或土杂肥18.0-22.5吨/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接着耙细、整平,做成宽1.80-2.25米的畦,长度随地形而定,为便于操作,一般情况下以6-10米为宜,过长应开沟,另开厢做畦。
一般选根茎的幼嫩部分及根茎芽苞作繁殖材料,出苗率及产量均高。繁育所用种根茎,应该在萌发前将根茎挖出,选择健康、无损伤的根茎切成4-6厘米长的小段,按行距45厘米在畦面开沟,沟深l10-15厘米,再按株距30厘米把根茎栽入沟中。在每2株间点施。最后覆土盖实,保证覆土厚度在10厘米以上。3月中下旬开始播种,4月中旬前必须完成,否则将影响产量。
除草
可在播种后喷施乙草胺,一般用药量为750-105千克/公顷,对水600-900千克/公顷,充分搅拌后,在播种后1-2天内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面。苗期勤除杂草,结合除草松土1-2次,田间封垄后不宜进行常规除草,可人工选择性除去植株较大的杂草。
追肥
金荞麦生长期内一般进行追肥2-3次。在苗高20-30厘米时进行第1次追肥,用尿素225-300千克/公顷;当株高达到40-60厘米进行第2次追肥,施尿素75-150千克/公顷、氯化钾270-345千克/公顷;长势较弱的丘块也可在开花前进行叶面追肥1次。
垄蔸
在株高50-60厘米时进行,结合第2次追肥,按行进行高垄蔸措施,保证新垄蔸新土在5厘米以上,将地上茎节覆盖1-2节,以有利于根茎的膨大生长。
浇水
在雨季,做好田间的清沟利水工作,大雨过后如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水,一般不需要浇水,特旱时可依据墒情适当浇水。
金荞麦的抗病虫力较强,病虫危害发生较少较轻,新垦种植地在天气晴好的年份,若病虫害发生轻微可不进行化学防治。其主要病虫害为蚜虫及病毒病。
一般在秋冬季节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收时割去茎叶,将根刨出,去净泥土及泥沙,将部分健壮、无病害的根茎取出作种用,其它干燥加工入药,一般每亩产量可达250~400千克;地上部,包括茎、叶、花产量达500~900千克,也可药用
猪苓与土茯苓是同一种药吗?
不是。
猪苓是多孔菌科植物,以其生长特征来说,它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以经验来说,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从外形上说,猪苓有点像生姜,通常比土茯苓粗一些,有瘤状突起,很轻软。
从药效上说,猪苓是淡渗利湿药,用于治疗中下焦湿气,偏于下焦,作用还比较明显,药效较强,主要用作利尿剂。
土茯苓又叫红土苓,是百合科植物,它可是在地上有苗的。有一种叫做金荞麦根的东西,跟土茯苓很像,所以市面上常有假货。从外形上说,土茯苓多有分枝,外皮有裂纹或鳞叶,很硬。
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止泻、利关节的功效,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等症,也就是说,土茯苓的作用更广泛。土茯苓也祛湿,但是它只针对中焦脾胃的时期,下焦的湿气土茯苓没什么用。
这两种药物都是耗阴药,但是从耗阴这个副作用上来说,土茯苓的副作用更强。
什么是肺炎?
《肺炎纯中医药治疗》原创作者:马氏中医第六代传承人
很多人问我肺炎应该如何治疗。今天我会围绕三个方向来讨论肺炎如何治疗。
肺炎是因为细菌、病毒或者是放射线、化学因素、药物引起的肺部炎症。
中医里面咳嗽、喘证与肺炎类似证。《素问》里就认为所有的咳嗽都与肺有关,因为肺主皮毛。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中医治疗肺炎病时只要把寒热虚实辩证准确,论治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有太多的偏差。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痰热壅肺证的辩证论治吧。
有一个患者张某,25岁,女,2016年5月7日就诊。没就诊时症状:体温39度上不,咳嗽,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烦躁易怒,咳砖红色胶冻样痰。西医诊断为克雷白杆菌肺炎,西医治疗15天效果不明显,拒绝西医治疗。前来就诊中医,就诊时症状:先是咳铁锈色痰活动一段时间就变成黄痰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体温39度,呼吸急促,烦躁易怒。中医诊断为痰热壅肺证。应清热化痰,宽胸化痰。方剂为: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20,杏仁20,石膏200,甘草15,清黛50,海蛤100,冬瓜子100,黄连10,黄芩10,瓜萎50,浙贝50,白芍200,丹皮20。7剂每日三剂,每次300亳升凉服。忌辛辣,酒水,粘腻。7天后复诊痰白色,大便溏,体乏无力,微咳。因寒凉伤胃,有便溏乏力的症状。服人参健脾丸每日三次每次1丸。7天后三次复诊病愈。
中医在治一些急重病时,只要四诊合参,辨证准确,论治大多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