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是什么东西,桑黄是明目的吗?
[桑黄别名]针层孔菌,桑上寄生,桑臣,树鸡,胡孙眼,桑黄荪,桑黄菇,梅树菌,针层孔,针孔菌,火木层孔菌,杨(柳)白色腐朽菌,杨树蕈,老木菌,老牛肝,桑臣,桑耳,桑菌,胡孙眼,桑黄菇,假火绒菌,伪火绒菌,假木紫芝,木羧。
[桑黄基原]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 Phellinus igniarus (L.ex Fr.) Quel.的子实体。
[桑黄采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桑黄性味归经]甘、微苦,寒。
1.《药性论》:“味甘、辛,无毒。”
2.《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寒。”
3.《草木便方》:“甘苦,辛平。”
[桑黄功效主治]活血止血,化痰除饮,健脾止泻。主治闭经、血崩、血淋、便血,癥瘕积聚、癖饮,脱肛、带下、脾虚泄泻等。
1.《药性论》:“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疑,男子痃癖,兼疗赤血,下赤血。”
2.《全国中草药汇编》:“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癥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3.《中国药用真菌》:“利五脏,宣肠气,排毒气,压丹石人热发,止血衄,肠风泻血。”
4.《草木便方》:“肠风泻血五痔灵。癥瘕临闭崩带浊,妇阴疮痒产瘀疼。”
5.《图经本草》:“切碎,酒煎,主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或炖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6~15g。
[桑黄的功效与作用]1.治心肺受热受暑吐血:桑黄9~15g。煎汤服,以愈为度。(《文堂集验方》)
2.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桑黄(微炙)、岗谷树根皮各45g。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g,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太平圣惠方》)
3.治脱肛便血:桑黄(微炙)、香附(焙)各30g。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太平圣惠方》)
4.治疮出血:桑黄适量。焙干末,每日2次,每服1.5g。(《实用中医家庭保健手册》)
5.治妇人劳损,月水不断,血竭暂止,小劳辄剧:桑黄适量。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6g。(《太平圣惠方》)
6.治崩漏:桑黄、乌贼骨各12g,贯众30g。共研细末,每日分2次温开水冲服。(《草药小偏方》)
7.治久心病不止:桑黄(微炙)、木香各15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3g。(《太平圣惠方》)
8.治瘰疬溃烂:桑黄菇15g,水红豆30g,百草霜、青苔各6g,片脑0.3g。为末,鸡子白调敷;以车前子、艾叶、桑白皮煎汤洗之。(《纂要奇方》)
9.治发背:桑黄菰15g,厚朴(姜制)、陈皮(去白)各9g,苍术(米泔浸)15g,甘草(炙)6g。同为末,疮溃干掺,未溃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10.治热痢:①桑黄、铁苋菜各15g,马齿苋12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②桑黄、仙鹤草各15g,苦参12g,白头翁30g。水煎服,日2次。(《民间灵验偏方》)
11.治脾虚泻泄,日久不愈:桑黄、莲实(去心)各12g,芡实15g,红枣5枚。水煎服,每日一剂。(《食疗药用蕈菌》)
12.治痈:桑树上老木菌60g,赤葛根15g,杉树寄生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中国民间灵验偏方》)
[桑黄成分]化学成分:含落叶松蕈酸、藜芦酸、间-4,5-二甲氧基-1,2-苯二甲酸、草酸,麦角固醇,C22、C24、C26的饱和脂肪酸,C23、C24的饱和烃,甘氨酸、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岩藻甘露半乳聚糖,木糖氧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酯酶、多糖等。
[药理作用]本品具有抑制汗腺分泌、抗肿瘤、洋地黄样作用等。
[桑黄食疗方选]1.桑黄骨碎补炖猪腰
原料:桑黄15g,骨碎补6g,猪腰子1个。
制法:猪腰子洗净,切开,去筋膜,将捣碎药物纳入猪腰子内,清水炖熟食用。每日1次,连用5~6次。
此菜补益脾肾,涩肠止泻。治脾肾两虚之久泻不止。
2.桑黄槐米茶
原料:桑黄12g,炒槐米,赤砂糖各30g。
制法: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此茶清肠止血。治赤白痢疾。
3.黄岗稔炖鸡
原料:桑黄12g,岗稔根30g,鸡肉适量。
制法:炖汤,去渣食用。
此菜益气养血,收涩止血。治血崩等症。
柳树上的桑黄是什么样的?
柳树上的桑黄的样子
简单来说,桑黄就是寄生在树上的一种质地坚硬的“蘑菇”,无柄,多呈扇形,向阳面老化龟裂呈褐色甚至黑色底下这面呈黄色,表面有明显生长轮,寿命可达千年。
形状大小:几乎所有的暴马丁香桑黄都呈现较完美的扇形,并且一般都不会超过巴掌大小,而桑树桑黄形状各异,大小从2指到砧板大都有
桑树叶有什么妙用?
桑叶药用价值很高,同时也是药食同源的重要食材。
给大家介绍我的桑叶茶和桑麻丸的制作方法,家庭制作,有益健康。
桑叶茶:
我的桑叶茶的做法,是很多次实践改进来的,包括最初生桑叶晒干,后来蒸了晒干,单独炒制,甚至炒干都试过。最好的做法还是蒸揉炒晒这个方法。
沸水冲泡,茶汤最初嫩黄清澈,放置后变为深黄,入口绵滑,揉制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手很滑,滑,这才是桑叶的精髓。
口感清澈,没有混杂的味道,只有清香。
如果炒制过火,会有些许焦香,也是蛮好的味道。
有的朋友说苦,那是不存在的,人参热补,桑叶清补,甘味为补,尝到了桑叶的甘,才能体会到桑叶的清补。制作方法:洗净,去筋,切条,开锅后上锅蒸3到5分钟,根据量多少,然后取出晾凉,用手抓一把揉成团,挤出汁液但不要让汁液漏走,然后展开放锅里小火炒半干,最后晾干装密封即可。
桑麻丸:
首先要采收足够多无污染的桑叶。秋冬季节的霜桑叶最佳,春季嫩桑叶也有独特的作用。
清洗后,把桑叶放在太阳下晒干。我把两种桑叶掺在一起使用。桑叶晒干后非常轻,用打粉机制成粉,并过筛后留用。
黑芝麻需要九蒸九晒,不要怕麻烦。我采用的方法是蒸1个小时,晒两天。注意要选择一段无雨的晴朗天气制作最好。九蒸九晒后的黑芝麻会变轻,大概是原重量的六成。黑芝麻同样经过打粉机打成粉。九蒸九晒的黑芝麻打成粉明显油性降低了。
选用好的蜂蜜,小火熬到气泡细密以后,加入黑芝麻粉,搅拌均匀。放凉以后,加桑叶粉,进行搅拌揉和均匀。
最后团成9克左右的丸子,用蜡纸包起来。装瓶或者抽真空保存,随时服用就可以了。
桑黄和桦树茸区别?
桑黄是火木层孔菌:子实体多年生,木质,侧生无柄。呈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桑黄也叫桑寄生,是一种呈扇面形状的菌,多生于桑树的朝阴背面,是一种寿命极为长久的菌类,野生的桑黄几十年几百年屡见不鲜,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古桑树上面,
桦树茸也称为白桦茸、桦褐孔菌,桦树茸是一种生长在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多生长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北欧、日本北海道、中国黑龙江等地区。桦树茸是生长在桦树上的一种皮褐黑色肉黄可食用的纤孔真菌,也叫桦褐孔菌或桦树桑黄或桦树泪,主产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我国黑龙江、吉林、西藏、云南、秦岭、大巴山等地。
什么是桑黄?
桑黄是一种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在杨、柳、桦、栎等树干上也有生长。分布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桑黄也是一种名贵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