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萁贯众图片,蕨类植物有无维管组织?
有。
1
蕨类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从植物的系统发育上来说,蕨类植物的地位处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属于一个过渡植物类群,它们既是最高级的孢子植物,也是原始的维管植物。
华中对囊蕨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了维管组织,比苔藓植物“高大”许多
2
蕨类的形态特征
有些蕨类长着不同功能的叶子。不育叶(营养叶)进行光合作用,为能育叶(孢子叶)提供孢子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养料。更为神奇的是,还有一小部分蕨类,它们拥有两种大小不同的孢子,这样的蕨类被称异型孢子蕨。一般来说小孢子发育为雄配子体,大孢子发育为雌配子体。孢子体幼时生长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去,孢子体发展成成熟的植株独立存活。
3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展
在植物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蕨类植物是最早脱离水体束缚、最早适应陆地环境和最早出现维管组织的类群,它们发展出的维管组织、根、茎及叶等成为今后所有高等陆生植物都必须具有的结构。
现在我们使用的大多数无烟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的一种燃料。化石记录表明蕨类植物最早出现于大约4亿多年前,但它们的起源长期以来有不同的学说。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蕨类植物的祖先可能是一种绿藻。在志留纪,生活在滨海或浅海潮汐地带的一些藻类植物,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有利于陆生环境的变异(如维管组织),出现了以裸蕨为代表的早期陆生蕨类植物。
4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5
蕨类植物的分布
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在种类和数量上主要是由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所决定的,其次,现代蕨类植物的分布格局是经历了漫长的地球历史变迁而形成的,它们种类的区域丰富程度变化很大。比如,整个欧洲大陆约10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仅有蕨类植物约130种,而面积约为欧洲大陆1/68000的鞍子河保护地却有约100种。
通过大量的研究得知,蕨类植物的孢子在散布过程中能够克服诸多的不利因素,如低温、干燥、紫外线和X射线等,迁移到约800千米范围内的其它地方。尽管这样,大多数蕨类的分布区还是比较有限的,仅少数种是广布的。这说明它们的分布范围主要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不是由孢子的传播范围或是动物的活动范围来决定的。
6
陆生蕨类 多数蕨类植物都扎根于土壤,就是所谓的陆生蕨类植物,它们喜欢生活在有荫蔽的地方。当进入鞍子河保护地,漫步在幽静的森林里,不经意间就会遇到这样的蕨类植物。
峨眉瘤足蕨 外周的营养叶向四面呈辐射状展开,利于接受有限的光照,又保护从中间长出的孢子叶,它挺立向上高出营养叶,羽片狭缩变形,有利于成熟的抱子在微弱的气流中传播。
附生蕨类 根状茎附着在树皮上,借助树皮表面的水份和腐殖质而生存的蕨类植物,被称作附生蕨类,它们一般不会伤害附主。
鞍子河保护地的空气湿度常处于饱和状态。在浓荫覆盖的溪畔或是飞流而下的瀑布旁,有一类附生蕨,它们形体不大,因为叶片是单层细胞并且呈半透明的膜质,被称为膜蕨。这些美丽而雅致的蕨类无需保水或贮水组织,碰上短期的干旱,叶片则反卷,一旦雨露滋润,就会舒展开来。
石生蕨类 这是一类生长在岩石上或石隙中的蕨类植物。多数石生蕨类都不是旱生性的,它们长在大气水与地表水都很丰富的林下,溪边的石上或石隙,与某些附生蕨有相同或相似的生境。夏季或雨季来临时,它们被溪水淹没或洪水冲刷,迫使它们以“盘根错节”的根状茎,牢固地附着在石上,人们徒手很难将其剥离。
除了陆生、附生、石生蕨类外,还有通过叶轴、茎和根状茎攀援的藤本蕨类以及生活在水中的水生蕨类。在漫长的时间里,蕨类植物进化出了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生活本领。
7
蕨类植物的生态功能
蕨类既是荒山草坡的先锋植物,又是森林草本层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维护生态平衡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蕨类是环境指示植物,可用于环境监测,比如铁线蕨主要生长在钙质土生境,而芒萁则成为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8
蕨类植物的利用
有些蕨类的嫩芽是难得的美食,如畅销国内外的紫萁(俗称薇菜)、中华荚果蕨;有的蕨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贯众能够解毒、止血,卷柏能够化瘀止崩漏;多样的外观和奇特的形态也使它们成为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植物种类。
那是药三分毒一说怎么解释?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治疗作用,也会有副作用。中成药也是属于药品,只要是药品,都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副作用,中成药也不例外。所以,文题中说中成药没有副作用,这种观念本来就是错误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4月份,发布了2016年中国国内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150.7万例次,其中光中药就占了16.6%。另外,2016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0.2万例,中药占5.5%。
这些数据都再一次的说明中药并不是公众想象中的那样安全,中药和西药一样都有药品副作用的。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就会发现中药不仅有副作用,而且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生命的不良反应,因此,没事别瞎吃中药。
中成药不仅有副作用,而且有些中药材的还会含有毒性成分。特别是不合理使用某些中药,危害可能会更大。那么到底含有哪些中药材的中成药副作用会比较大?或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大呢?
比如2015年版中国药典,这是中国关于药品评价的最权威的书籍之一了,这本官方的书籍中共总结了83 种有毒中药,其中10种标注为大毒,42 种标注为有毒,31 种标注为小毒,具体名称如下:
大毒: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天仙子、巴豆、巴豆霜、红粉、闹羊花、草乌、斑蝥。
有毒:干漆、土荆皮、山豆根、千金子、千金子霜、制川乌、天南星、制天南星、木鳖子、甘遂、仙茅、白附子、白果、半夏、朱砂、华山参、全蝎、芫花、苍耳子、两头尖、附子、苦楝皮、金钱白花蛇、京大戟、制草乌、牵牛子、轻粉、香加皮、洋金花、常山、商陆、硫黄、雄黄、蓖麻子、蜈蚣、罂粟壳、蕲蛇、蟾酥、三棵针、白屈菜、臭灵丹草、狼毒。
小毒: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草乌叶、南鹤虱、鸦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众、绵马贯众炭、蒺藜、鹤虱、大皂角、飞扬草、金铁锁、紫萁贯众、榼藤子、翼首草。如果使用了上述目录的中药,千万不要自己盲目配置和煎煮,或者含有这里成分的中成药,也不要自己在药店购买使用,如果真的是治疗疾病的需求,请在专业的中医大夫和中药药的指导下进行服用。
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所谓的补药也有副作用吗?对,即使对于补益的中成药也不宜乱服,如六味地黄丸,若长期服用对胃肠造成伤害,容易引起胸膈痞闷、脘腹胀满、食欲下降、大便溏泄等,缘于方中酒蒸制的熟地,质厚味浓,滋腻碍脾。
所以,说中药和中成药没有副作用,这完全就是谣言,这样的观念会误导公众盲目的和自作主张的使用中药。
我们农村都有哪些可以食用的野菜?
从中医角度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吃。早春的野菜香椿据说曾卖到200元一斤,一时成为网红。😂😂前几天上山,发现现在还是有不少野菜的。
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灰藋、灰菜等,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田间、地边、路旁、房前屋后等都能见到。
灰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营养价值较高,是实至名归的绿色食品。能预防贫血、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
但是,你知道吗?藜是一种常见过敏原。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口福的,灰灰菜虽然好吃,一定要量力而行。
小野蒜又名山蒜,山野蒜,野小蒜,小根蒜,野葱,菜芝,小根菜、野荞等。
第一次听当地人说野蒜的名字,我很是奇怪,明明是野葱的味道啊!😂😂小野蒜好像春夏秋都能见到,这是长得正嫩时。但是现在,不少野蒜已经长薹了。
蒲公英/黄花苗五月份的黄花苗很多已经变成蒲公英了,小伞随风自由自在地飘荡。但是,也有新长出来的,可谓生生不息。
紫萁又名高脚贯众、水骨菜、紫蕨、紫萁贯众、薇菜。
紫萁茎叶鲜嫩,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山珍野味。取其长度在20厘米左右、顶部卷曲呈圆形或耳状、尚未展开伸直的嫩叶为宜。甚少鲜食,以干制加工为主,也可盐渍。据说它的根是著名的蕨根粉原料。
还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杀虫功效。
独行菜听名字就知是野菜了。
野菠菜/酸模又名山大黄、当药、山羊蹄、酸母、南连等。嫩酸模叶营养丰富,还有大量维生素,洗净可做菜肴,凉拌酸模叶,酸模炒肉丝,都是不非常错的选择。除此之外,酸模入药还可以治吐血,小便不畅等疾病。
黄鹌菜又名毛连连、野芥菜、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还阳草等。
黄鹌菜并不是美味的野菜,但是仍然可以将幼叶用水煮5分钟后,凉拌作为小菜。
或者洗净,以盐水浸一昼夜,除去苦味后,再行炒食或煮食。 也可将花蕾连梗采下,切段腌制成泡菜,或油炸后食用。
山外的槐花已经开败了,但是山上温度低,还能找到正当时的槐花。颜色居然有微绿和微粉?!
这么漂亮的蘑菇,不知有毒没?
很多野菜也是药材,甚至微毒。所以,野菜味美,食用要注意:
野菜要注意烹调方式,保持其野味。不可偏食贪多。多数野菜性凉致寒,还有些微毒,或含过敏物质。不认识的不要吃。紫萁是保护植物吗?
不是。
因为紫萁贯众还没列入国家级保护植物名录,所以紫萁贯众不是保护植物。
食用价值:紫萁的孢子体嫩芽的加工品称为薇菜。薇菜富含蛋白质、铁、钙、硒等17种人体所需的元素,鲜嫩味美,营养丰富,质脆而少纤维,既可鲜食,又可腌渍、干制,是上乘食补佳品和美味佳肴,未展开的嫩芽尤为上品。
现在农村地里有什么野菜?
蒲公英。蒲公英在农村可谓是处处可见,在医书中记录,蒲公英具有味苦,性寒入肝,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蒲公英采摘回来清洗干净直接沾酱吃,或者我们可以在水中焯一下然后凉拌,虽然口感不是很好,但还其效果还是不错的,还可以晾干泡茶。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菌痢。
吃法:取鲜嫩马蜂菜去根、洗净后,下沸水锅中焯透,捞出,用清水冲洗两次,洗去粘液,将蒜泥、香醋、盐、酱油浇在马蜂菜上,淋上香油,拌匀。
蕨菜,在野菜中比较常见的,他能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
洗净焯水后可以直接沾酱或凉拌,还可以炒肉等。
荠菜。荠菜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
可以凉拌,蘸酱,做汤,包饺子等等
小根蒜又叫脑瓜崩。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其作用是通阳化气、开胸散结,抑制高血脂病人血液中过氧化酯的升高,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小根蒜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或熬点小根蒜白木耳粥,小根蒜菜盒子。
曲荬菜也叫苦菜、苦苦菜、苣荬菜,很多地区都有。苦菜中维生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K、膳食纤维及各种矿物质含量丰富。研究发现,长期吃苦菜及其制品,可预防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苦菜多糖和膳食纤维还有抗便秘的作用。
苦菜因为味道比较苦,很多人可能吃不惯,建议不要直接生吃,可焯烫后凉拌,能减轻一些苦味。也可以将苦菜焯烫后切碎做馅儿吃,苦味也不是很重。
黄花菜(忘忧草):补虚下奶,平肝利尿,消肿止。镇静,利尿,消肿
吃法。:新鲜的黄花菜,先在热水里烫一下,否则有毒的,然后用辣椒,肉,蒜苗(葱也可以)爆炒一下吃。
柳蒿芽,是东北特产的一种野菜。柳蒿芽生长在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野外采集一般在5~6月份进行,其嫩茎叶可食用,味苦、辛、性湿,具有健脾去火,解毒消炎,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清热解毒消炎、生毛发,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癌症等症病。有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
东北人最常吃的一种就是将柳蒿芽焯烫后蘸酱吃,柳蒿芽也可以用来清炒、做馅儿、做汤等等,别有风味。
因本人东北人这是东北春季最为常见的几种野菜,还有好多我不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