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一次就得的人多吗,一次高危会不会感染HIV?
一次高危会不会感染HIV?
一次高危存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风险,但是不是一定会感染。
是否感染HIV需要通过HIV抗体检测来确认。
有高危性生活行为就有感染HIV的概率,一般艾滋病的窗口期为2到6周左右,可以在高危性生活6周以后去疾控中心做HIV抗体检测,排除艾滋病感染的情况,如果两次检查都是阴性就证明没有被感染,这时就不用太担心了。建议以后的性生活,一定要做好措施,不要有不洁性生活,预防感染性传播的疾病。
科学理论上可以证实的事情。
1.第一次高危男性的性器官应该是完整的,如果是阴道性交,由于阴道自然润滑作用大,摩擦造成伤口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不论对方是否HIV随带者,感染的可能非常小。
2.造成性器官伤口有主要两个途径:一是患性病后形成伤口,特别是梅毒,淋病等性病的伤口很难愈合,所以患了性病的人再去高危性行为是真正的高危。还有一种伤口是摩擦形成的,阴道交摩擦伤口很难形成,但是肛交就很难说了。
因此阴道性交一次高危感染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仍需要注意性卫生。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李侗曾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为什么老年艾滋病患者在持续增长?
老年人难道就不配拥有性生活?
前些天,看到一则新闻,浙江义乌有一名91岁的老太太崔某,被确诊患上了艾滋病。而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的是,她染上艾滋病的途径,竟然是性行为。从而引出一系列数据,在近年来新增的艾滋病感染病例,老年人竟然占比很大。
此新闻一出,社会哗然,很多人开始指责、嘲讽、甚至攻击谩骂,可实际上让人真正感到痛心和悲哀的,恰恰是社会的这场哗然。
难道性需求不是人所共有的常情,又难道老年人就不算是人,不配拥有追求性生活的权利?
长久以来的谈性色变,不仅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上“大放光彩”,更在压抑老年人的正常需求上“发光发热”。在传统观念里,老人连爱情需求都是被忽略的,甚至是被鄙视的,又何况是性需求呢?
如果听说哪一位六七十岁的独身老人想再找个老伴,社会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责骂“老不正经”。
而如果双方年龄、家庭状况差距较大,更是会有“一看就是为财”这样的判断。
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的妈妈薛甄珠女士,明明是真爱,但一上来就被她所爱老人崔叔叔的儿子认为是为了老头的钱财而来,百般阻挠。甚至崔叔叔的儿子与父亲因为这份爱情把自己的老父亲气到脑溢血发作住院、瘫痪在床,还死命拦着薛甄珠不让她去探望。直到最后薛甄珠找到医院去,每天照顾病床上的老人,才用自己的真情感化崔叔叔的儿子,认可了两人的爱情。
可等崔叔叔的身体好转,薛甄珠却又得病了,两人也没剩下多少在一起的时光了。
可是凭什么他们只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却被这么多人阻挠指责和看不起?
难道只是因为他们老了吗?
老年人有性需求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性生活,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很多老年人依然有性能力,也有他们的性需求。
美国杜克大学对66到71岁老人的调查发现,对性有兴趣的男性为90%,女性为50%;性学家金赛的研究指出,94%的男性和84%的女性过了60岁仍有性行为。
国内性学家潘绥铭,在《给“全性”留下历史证据》中说:在中国55-61岁的老年人中,53%的人每月有一次性生活,有39%的老年人可以达到每月3次。
而且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爱情的力量往往比年轻人要大的多。或许他们的确是儿孙满堂。但儿女每天忙着工作,自己又不再上班,闲下来的时间里要如何打发?在骤然空闲下来的时光里又该如何去面对生活呢?或许他们有三五好友,一同下棋、打牌、跳舞锻炼身体,但当天色变暗,打开家门,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他们心里又该有多少空虚和寂寞?
很多人会说的很顺理成章:“帮着子女带孩子呗?”
可我只想问一句,凭什么?
凭什么老年人就得老老实实地在家里给你带孩子?为你分忧解难?凭什么老年人就应该符合你们期望的慈祥模样?凭什么他们正常的性需求都必须藏着掖着?凭什么老年人的表现一旦不符合社会对他们强行的要求就要被指责谩骂?
社会评论作者黄羊滩在光明日报上说:“每个人只要不违反法律,不妨碍他人,其私人行为均应该被尊重。”
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老年人,他们劳碌了半生,现在一朝功成退隐,反而恰恰是最有权力享受生活的那一个。
我有一个朋友洛洛,她公公丧偶,一直孤单一个人,平时两个人工作也忙,顾不上照顾公公。于是有一天洛洛和老公闲聊时就建议,想鼓励公公找个老伴儿。这样有个人照顾,两个人也能省点心。
结果却招来老公一脸严肃的反驳,说自己的父亲是特别正经的人,根本不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公言语和神情里透露出来对这件事的笔试让洛洛哑口无言。“我不太明白,这难道不是人的正常需求吗?有什么不正经的呢?”更可怕的是,连自己的老公也这样想,洛洛的心里有些难受。
现在的中国社会,对老人这个群体有太多误解和偏见,孩子的百般阻挠、道德的束缚和自我的枷锁,很多时候连老人自己也开始觉得自己老了,还折腾个什么劲,平白招人白眼。
这导致很多老人谈个恋爱像是做贼,相伴多年的老伴儿在孩子面前连牵个手都觉羞耻尴尬,亲密的举动反而过于羞涩和尴尬甚至变得诡异起来。
可是明明老人也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生理需求,自己无伤大雅的欲望......
这样下去,像洛洛的公公这样的老年人,迟早是要困死在别人的眼光里。
可是明明他们并没有什么错啊。
因为他们不过是在追求自己最基本的需求,追求自己的内心。前一阵子的奇葩说中讨论了这样的一个话题“如果你的父母的再婚对象你不喜欢,要不要去阻挠”?
节目里,陈铭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件事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还不知这些。老年人的性需求被忽视、甚至耻于谈性所带来的结果,是性风险陡然上升。
老年人艾滋病例增长,或许很大程度上就与此相关。
朋友老杨家小区里的一位老大爷,已经80多岁了,就在前两天因为按奈不住自己的欲望,外出嫖娼,死在了小区附近的“理发店”。老伴闻讯赶来后得知内情,羞恼愤恨的离开,最终还得家在外市的儿子赶来把父亲遗体接回家里。
这个惨剧的酿成,就是因为老伴常年忽视大爷的性需求,大爷又耻于与子女提及,最终导致外出嫖娼,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更有不少老人因为社会整体的不理解,不懂防艾知识,只认为避孕套是单纯避孕。便以自己早已没有了生育能力而不注意戴避孕套,再加上平时丧偶独居或者和老伴情感不和,而外出寻求新的伴侣和满足性需求,从而增大了艾滋病的感染风险。
社会学家孙歆雨说:“片面地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老年人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应该对老年人群多一些理解、关爱,同时应加大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力度。”
因为我们的忽视与不理解社会上有多少孤单的老人,因为子女的反对被迫放弃那段难得的黄昏恋;多少渴望爱和陪伴的老人,去相亲公园寻找“伴侣”,却被年轻人指责是一群“不正经的老色鬼”。
于是,很多普通的老年人,不得不放弃自己再正常不过的需求和欲望,被束缚在社会的条条框框里,成为年轻人们心目中慈祥善良的无欲无求的道德典范,可他们真的不快乐。
在这里引用一条在新闻下看到的评论作为结尾,希望读到这条推送的大家,不要再忽视老人的正常需求,支持父母做他们想做的事才是最大的孝顺!
有过高危性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吗?
根据题主的提问,我来讲一个我遇到的病人:
有一天半夜,我看急诊,来了两个女生,其中作为病患的女生A 20多岁,眼睛都哭肿了。她并没有腹痛和阴道出血之类的症状,但是却异常焦虑,说话断断续续。陪她来的是她闺蜜B,恳求我一定要帮她。原来,在交友软件上,A认识了一个男的,年纪比她大一轮,后面聊得很投机就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
2天前见面奔现之后,你侬我侬就在前一天晚上发生了关系。次日一早,男人说出去买东西后就人间蒸发。这时候女生A才发现,不但联系不上这个“男朋友”,而且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一无所知。哭了一天的A最后在闺蜜B的劝说和陪同下,来到医院。原因是闺蜜B害怕,好友会因此怀孕。
B女生的做法是值得点赞的,她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
没有安全措施的高危性行为,不但有可能导致意外怀孕,甚至还会感染性传播性疾病或者HIV。
接下来,Jojo就从技术层面,科普下,如果你是A,来到医院应该做哪些措施,尽量将危险系数降低到最低。
需要做哪些检查?一、查性病相关指标
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涂片/培养(友情提示,一般门诊才有该项检查)。
并且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疾病有潜伏期。因此,第一次检查之后,一定要按时回医院复诊随访。
2周时复查淋病及沙眼衣原体,4周时复查乙型肝炎,6周时复查是否妊娠、滴虫、HPV以及细菌性阴道炎。3个月复查淋病、沙眼衣原体、以及HIV。6个月时复查乙型肝炎、HIV以及梅毒。
二、进行HIV感染的相关评估
需要吃哪些药预防传染病?等化验结果出来需要至少3-5天。性传播性疾病早期预防性服药是推荐的。我将大致罗列如下:
· 预防淋病和梅毒:推荐用药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
· 预防乙肝:未接种疫苗者,需接种乙肝疫苗,然后在 1 个月和 6 个月时重复注射。
· 预防HIV感染:需要让传染病专家帮你评估感染HIV的风险,并进行阻断治疗和检查随访。目前危险性行为72小时内行药物阻断,避免感染HIV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初次就诊时就开始进行HIV抗体检查,6周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复查。
特别提醒-紧急避孕没有进行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都应该进行紧急避孕。可选用紧急避孕药、避孕环、米非司酮等等。详情可以参考Jojo的公众号(ID fuchanke_jojo)里面有一篇文章专门讲如何紧急避孕。
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的紧急避孕方式。
并且随访。尤其下次月经推迟时检查是否怀孕。因为任何紧急避孕方式都不能保证100%避孕成功。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整个就诊过程中,A都是崩溃的状态,夹杂不甘、委屈、愤怒,错综复杂。因为我们医院不具备诊断HIV的资质,我们能做的只是HIV初筛。因此也叮嘱她次日到上海静安区疾控中心或者金山公共卫生中心咨询专家,针对预防HIV做其他处理检查。
再后来再也没有见到过A了。
我想要讲的是,不管在任何时候,女生都要保护好自己。即便出现危险时,要冷静,需求家人和朋友帮助,及时就医,将危险后果减到最低。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你好,我是Jojo,一名妇产科主治医生,上海女性康复医学会妇产科科普学组委员,多平台自媒体人,致力于女性健康科普知识分享!喜欢我的回答,就点个关注呗,谢谢!
一次高危中艾滋病的概率是多少?
一次高危中艾滋病的概率是多少?
一次高危中艾滋病的概率不能一概而论,风险概率要看对方是否是感染者,病毒载量高低,高危行为的方式,持续时间等。
有高危性生活行为就有感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的概率,一般艾滋病的窗口期为2到6周左右,可以在高危性行为6周以后去医疗机构做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排除艾滋病感染的情况,如果两次检查都是阴性就证明没有被感染,这时就不用太担心了。建议以后的性生活,一定要做好措施,不要有不洁性生活,预防感染性传播的疾病。一次高危男性的性器官应该是完整的,如果是阴道性交,由于阴道自然润滑作用大,摩擦造成伤口的可能性极小。所以不论对方是否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随带者,感染的可能非常小。异性之间发生性行为,通常男性传染女性的概率大约为百分之一左右,女性传染男性的概率为千分之一左右。而男男同性性行为风险最高,接收方感染概率从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主动方的概率则为百分之一左右。如果双方有皮肤黏膜破损或者有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则会明显增加感染概率。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李侗曾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一次高危就会感染艾滋吗?
一次高危就感染艾滋病的例子并不是少数,因此如果之前有过高危的性生活,并且没有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的话,那么感染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建议要到医院进行艾滋病抗体的检查,而且由于艾滋病的窗口期的存在,一次的检查并不能够足以确定,所以要在半年以内多次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