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咳嗽该怎么办?
很多人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但是引起咳嗽的疾病非常的多,所以出现了咳嗽应该怎么办呢?这需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咳嗽的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咳嗽这一症状,大部分的呼吸系统疾病都可能导致咳嗽,一些其他疾病,如慢性咽炎、食管病变等都可能导致咳嗽,多以出现咳嗽症状之后,首先要评估咳嗽的原因,从而再决定应该怎么办,今天刘医生就和大家来聊一聊咳嗽常见的病因。
一、过敏性咳嗽。这是很多患者长期咳嗽最常见的病因。过敏性咳嗽是指某些患者由于过敏性的体质,在接触了某些刺激性的因素后出现的慢性咳嗽。
它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油烟、冷空气、空气污染、讲话过多等等因素。
而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长期性阵发性、刺激性的干咳,常常感到咽喉部发痒,一般没有多吃痰液,而且常常不分白天昼夜的出现,比较严重的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对于过敏性咳嗽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最后经过医生诊断为过敏性咳嗽,常常是需要应用药物治疗的,而主要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通过药物治疗,一般咳嗽症状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又简称上感,而在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感冒,俗称为“伤风”。
而感冒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咳嗽,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的,相信每个人都有感冒过,除了咳嗽之外,还可能会出现喷嚏、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对于比较严重的感冒,还可能出现头痛、发热、畏寒等症状。对于感冒,一般情况下可以在5—7天内痊愈,所以大部分的感冒并不需要吃药治疗;但是对于少部分的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还是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
当然,上呼吸道感染除了大家最熟悉的感冒之外,还包括急性病毒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结膜炎等,它们可以可能导致咳嗽症状的出现;对于这些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的治疗包括有对症治疗、抗菌药物治疗等。
三、肺部炎症。肺炎也是引起咳嗽比较常见的原因,它所导致的咳嗽一般是短期咳嗽,炎症治愈后,咳嗽常常会消失。
肺炎一般是指我们肺部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发生了炎症反应,它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肌药物导致。而其中以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
肺部产生了炎性反应,就会刺激我们的呼吸道出现咳嗽症状,而在咳嗽的同时,肺炎患者常常还会伴有咳痰等症状,而根据痰颜色的不同,常常还可以区分是何种类型的肺炎感染。
对于肺炎,在治疗上主要是抗感染治疗。比如我们常见的细菌性肺炎,运用的抗感染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等等,而具体选用何种抗感染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以及炎症的程度进行决定。而今年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新冠肺炎,其实也是肺炎的一种类型,它属于病毒性肺炎,对于一般的病毒性肺炎,治疗上主要包括一般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等等;而新冠肺炎由于属于新型病毒所致,所以在治疗常相对于其他病毒肺炎,效果还不适那么理想,但是随着我们对于它认识的不断加深,相信以后对于它的治疗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四、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比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它的临床表现主要也是慢性咳嗽,同时,它还常常伴有咳浓痰或者反复咯血等症状;这些症状有助于和其他一些咳嗽疾病相鉴别。
而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主要是扩张的支气管内分泌物堆积,在改变体位的时候分泌物就会刺激支气管粘膜引起咳嗽和咳痰。
如果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应该怎么办呢?对于支气管扩张,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基础疾病、控制感染、改善气流首先、清除气道分泌物、外科治疗等。对于大部分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预后一般都是比较好的, 很少影响生活质量或者生命,但是如果支气管扩张范围过大,可能严重影响肺功能,最后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所以一旦发现支气管扩张,建议及时治疗。
五、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它同样会导致咳嗽。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咳嗽咳嗽是它的最常见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
对于肺结核,一旦确诊,是需要进行化学治疗的。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通过化学治疗,它可以起到杀菌作用、防止耐药菌产生、灭菌等作用;而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等。
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同时常在夜间或者清晨发作。
对于支气管哮喘,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可能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的缩窄和气道重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前并没有非常特效的方法,但是长期规范化的治疗可以使哮喘的症状得到控制,减少复发甚至不复发,从而让哮喘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等,至于具体用什么药,需要找专科医生评估病情后进行决定。
七、肺癌。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而在临床上的表现,常常和肿瘤的大小、类型、发展阶段、所在部位有关。它主要的表现就包括有咳嗽症状,而除了咳嗽外,还会有血痰、咯血、气短、发热、体重下降等一系列恶病质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如果不明显原因出现咳嗽、咯血等,一定要引起重视,排除肺癌。
对于肺癌,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常常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非常高;而对于中晚期肺癌,治疗上主要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通过多种治疗方法结合,常常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总结:对于咳嗽这一症状,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单纯咳嗽并不能说明是什么问题,一定要结合其他症状和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确定是什么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质量。
上面是刘医生介绍的常见的几种会引起咳嗽的疾病,其他还有很多疾病也可能导致咳嗽,在这里刘医生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如果您还有其他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我是刘医生,码字不易,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帮忙点个关注,关注我,学习更多健康、医学知识。
咳嗽老是不好怎么办?
先从西医角度讲述咳嗽,相对于中医呢,西医在阐述疾病发生的机理时,因为会运用到解剖学,描述起来更形象,便于理解。
咳嗽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症状,是气管、支气管或胸膜受到感染的炎症或物理、化学等物体刺激引起的。我描述一下咳嗽产生的过程:先是炎症或其他刺激作用到呼吸系统上,神经的传导迫使声门关闭,呼吸肌收缩,这时呢,我们再比较大气压与肺内压的压强的高低,因为呼吸肌收缩,这时是肺内压高于大气压的,我们初中就已知道气流会从高气压的地方流向低气压的地方,这时声门张开,肺内的空气喷薄而出!形成了一次咳嗽的过程。
那中医角度,咳嗽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的咳嗽呢,首先是身体感受了寒邪,感受寒邪的最初,我们身体哪个部位最先受到攻击呢?肯定是皮肤了!因为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的第一道屏障,这与两个国家间的国土分界很像,外敌入侵本国,首先要攻破他们的边疆才能逐渐进入内部。
皮毛遭受寒邪入侵,我们知道肺主皮毛,那么寒邪会内通于肺,引起咳嗽。这时的咳嗽只是表征。这时身体已经出现咳嗽症候了,如果大脑还不重视,如同一个国家的君主,外敌都侵入到内部了,还在莺歌燕舞、胡吃海喝……假如人体在这种情况下又吃冰凉的食物,寒气会通过胃传达到肺经,再通过肺经直达肺部,引起肺寒。
之前是哪里有寒?是皮毛上有寒。等肺寒也形成时,内外皆寒,而且两寒相合,如同两股敌对势力“会师”了,内外“勾结”了,咳嗽更难调理了。
这是说的通常情况下咳嗽产生的过程,有的咳嗽不是当时或者当季产生的,是由于上个季节没养护好自己,导致的。
《针灸大全》里讲“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必飨泻;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气上逆而咳”(意思是说,冬天遭受了寒邪,春天一定会得温热病,一种低高烧;春天遭受了风邪,夏季一定会得腹泻病;夏季遭受了暑邪,秋季一定会得疟疾;秋季遭受了湿邪,冬季一定会咳嗽。)
这是由于长夏遭受湿邪,换季后也就是冬季出现的咳嗽。
其实咳嗽不但有时间的差异,还有所在脏腑不同区域的咳嗽呢!如咳嗽可以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肾咳、脾咳等。
医书中这样描述这几种咳的:
①肺咳: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咳时会气喘,呼吸有鼻音;厉害的时候会咳出血来)
②心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咳的时候心胸会痛,喉咙处如同有东西卡在上面,厉害的时候咽喉肿痛)
③肝咳: 咳则两肋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肋下满(咳嗽的时候两肋下生疼,厉害的时候不能转身,转身的话两肋下胀满难受)
④脾咳:右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脾气连肺气,故痛引肩背,脾气主右,故右肋下隐隐然,深慢痛>(咳嗽的时候右肋下阴阴地痛,也牵连着肩背痛,厉害的时候不能转动,一动咳嗽就加剧)
⑤肾咳: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咳嗽的时候牵引着腰背也痛,厉害的时候能咳出痰涎来)
五脏、六腑是相表里的,如果脾咳一直不好,会传到胃,引起呕吐;肝咳一直没好,会传到胆,呕胆汁,口苦;肺咳一直不好,会传到大肠,咳的时候会大便失禁;心咳一直不好,会传到小肠,咳的时候失气,因为小肠寒气盛,气会进入大肠,咳的时候,气流下奔,所以失气;肾咳一直不好,会传到膀胱,咳的时候小便失禁。
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多不同的咳嗽,那么在治疗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不同啊?
当然了,不同的咳嗽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择不同的穴位。
根据医书中说:“脏者治其俞;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意思是说,如果咳嗽属于五脏,如心咳、肺咳等,要选择所属经络的输(俞)穴,如手少阴心经的输穴是神门穴、手太阴肺经的腧穴是太渊穴等;
如果是六腑的咳嗽,如大肠咳、小肠咳等,要选择所属经络的合穴,如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曲池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是天井穴等。
一条经络的“井荥输经合”可能比较抽象,我直接将各种不同咳嗽对应的穴位罗列出来:
先说五脏
肝咳,太冲穴(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心咳,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肺咳,太渊穴(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脾咳,太白穴(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肾咳,太溪穴(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再说六腑:
胆咳,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小肠咳,小海穴(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胃咳,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
大肠咳,曲池穴(尺泽与肱骨内侧髁连线的中点处)
膀胱咳,委中穴(委中穴在腘窝正中)
其他不懂的可以留言,也可以关注主页,里面有其他关于中医的文章可以查阅。
气管炎发作上气不接下气怎么办?
小生很高兴为您作答。气管炎发作时上气不接下气也就是憋喘,是气管痉挛导致的,就诊断而言可能伴有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中医治疗的话急性期以解痉平喘为主,慢性期以调治脾肺肾预防复发为主。
喘证急性期多实证,因感受六淫之邪,痰火郁热,水饮凌肺等使肺气壅阻,宣降失职,气机不利,气道鼻塞,呼吸不畅,引起喘证。分风寒壅肺证、痰热郁肺、表寒肺热证及痰浊阻肺证等,治疗各不相同,分别论述。
1.风寒壅肺证。症候: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白而滑,脉浮紧。表实用麻黄汤、华盖散之类,表虚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外寒内饮用小青龙汤。
2.痰热郁肺证。症见:痰热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可用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等。
3.表寒肺热证。证候: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用麻杏石甘汤或小青龙汤加石膏汤等。
4.痰浊阻肺证。证候: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用三子养亲汤、二陈汤等。
针灸在急性期也能很快缓解支气管痉挛,耳针支气管,体针用列缺、膻中、尺泽、风门、天突、定喘等穴位,针灸亦需分型选穴。
通过以上治疗常能很快缓解气喘,但此病常反复发作,所以在平稳期也需治疗,一般认为喘证与肺、脾、肾三脏相关,治疗要清肺与补肺兼顾,五行生化认为脾土生肺金,所以治喘健脾也很重要,肾主纳气,虚喘常是肾虚的表现,故常需佐以补肾。
简单论述,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阅读,欢迎留言评论关注,我是国医小生!
痰饮喘咳是什么意思?
痰饮喘咳是什么意思
痰饮喘咳临床上常表现为咳痰,痰色白,痰质黏腻,不易咳。喘嗽,胸中满闷不舒,甚至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常伴恶心,呕吐,进食减少,口黏不渴。舌淡苔腻,脉滑。
中医治疗痰饮喘咳常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以达祛痰平喘,宣肺止咳之效。两方合用,共治痰湿,重点治肺治胃。
预防调护方面,应注意保暖,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饮食上应清淡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
如若患者存在痰饮喘咳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诊断,切勿擅自用药。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有白痰应该宣肺还是清肺?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白痰是宣肺还是清肺?宣与清之间有何不同呢?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诊断方面,长期咳白痰考虑多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慢阻肺(COPD)等。不同的呼吸道疾病所伴随的症状表现也不一致,具体需要经呼吸科医生给予肺CT,血细胞分析,血氧检测等手段来明确。第二方面是宣肺与清肺的区别,这部分是中医学理论,所谓宣肺是指宣发肺气,宣发肺气的目的是驱散人体感受的风寒邪气,针对的是风寒犯肺引起的咳嗽咳痰,由于寒性收引凝滞肺脏津液,可出现痰多色白的症状。而且症状上,多伴有风寒证或者阳虚内寒引起的周身不适,无汗,鼻塞,怕冷便溏,舌苔薄白等全身症状。所谓清肺是指清泄肺热,针对的是热邪侵犯肺部,煎熬肺脏津液的肺热证,肺热焦灼肺的津液,津液凝固被熬炼,往往就会形成黄色粘痰,且伴有口干便秘,舌红脉数等全身热性症状。综述一下,黄痰采取清肺的方法,白痰多采取宣肺的方法,但是也要分析病人的整体表现,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就是长期咳喘白痰,此时,要辨别引起慢性咳喘的病因病机,例如肺脾两虚,,肾气不足导致水液津液不能运化,停滞在肺部就形成了白色痰块,调治时当以补益脾肺,或温阳补肾为主,宣肺只是辅助的方法,并非主要的调治方向,《证治汇补》中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说明辨别白痰形成是哪个脏腑失调才是关键,不可认为有痰只是肺脏失调的问题。接下来,朱大夫就将常用的宣肺和清肺的方法总结给您看一下。
更有一种非痰非饮,时吐白沫,不甚稠粘,此脾虚不能约束津液——《医宗必读》
★“宣肺”就好似打开冷库的窗户,放出凉气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与自然界相通,肺的宣发和肃降就是不断的吸纳清气,呼排浊气,在这个生理过程中,肺最容易受到外界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的影响,《黄帝内经》将肺称之为“娇脏”,是因为其质地娇嫩,不能耐受寒热等浊气的刺激,不容任何杂质侵犯,稍有影响就会引起肺的宣发肃降不利,引起肺气上逆,出现咳嗽,肺气郁闭后肺的津液停滞就会出现咳痰现象。痰的颜色可辨别感受邪气的性质,作为一个参考条件,因寒邪侵犯肺脏,造成的肺脏津液凝滞,就会形成白色痰块。白痰是辨别寒邪侵犯肺脏的一个指标,包括感受自然界的风寒邪气和自身脏腑阳气不足,阳虚内寒形成的问题。寒邪凝滞津液,形成寒湿阻滞于肺部,此时的肺脏就如同一个冷库,冰冷潮湿,寒痰源源不断的产生,导致人体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需要用宣发肺气药物去驱散寒邪,由于肺主皮毛,宣发肺气就等同于打开毛孔,给寒邪排出打开通道。气味辛香,具有香窜的特点,辛味药同时具有向外发散的特点,好似吃了一口辣椒,顿时觉得周身出汗,透彻毛孔的感觉。这种辛香走窜,药性温升就是宣肺主要的选择性药物。宣发肺气,打开毛孔,就像是将冷库的窗户打开,驱散内部的寒邪,寒邪去后,肺气得以恢复正常的宣发肃降,津液得以运行,白痰的问题自然就得以解除。相比之下,痰色黄多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居多,例如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黄色的痰质多质地粘稠,说明肺部津液被热邪煎熬,所以,痰热蕴肺多是黄色粘痰,需要采取清肺的方法。由于外邪者,邪散则痰或可清,如寒痰温之、热痰清之、湿痰燥之、燥痰润之、风痰散之是也——清叶天士著《临证医案指南》
★“清肺”就像灭火器一样,清凉的扑灭肺部的热邪黄色的痰液是肺热的辨证指标之一,但并非绝对,有些病人,特别是幼儿,刚开始感冒咳嗽,痰色白,过两天之后痰色又转黄,此时的黄痰可能是外感风寒犯肺后,肺气郁闭化热引起的,解表宣肺散出表寒仍是主要治疗方法。肺热郁闭在肺,导致津液被煎熬,形成了黄痰,选择苦寒清泄肺火的药物,直扑肺气郁热,热邪得以清除,黄痰多可获得消除。清肺犹如灭火器一样,适用于急性火热邪气的问题,多用于病程短,起病急,发病快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全身症状多伴有热邪熏蒸的表现,如口干舌燥,发热明显,便秘尿黄,舌红脉数等津液不足的问题。凡痰因火动者,宜治火为先;痰因寒生者,宜温中为主——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总结单纯从痰色分析,清肺的治疗方法多用于肺热痰黄证,宣肺的治疗方法多用于肺经风寒证。实际的诊疗思路又要结合病人的整体表现,加以辨证分析,不能以痰之颜色而武断的采取宣,清肺等治疗手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互相滋生制约,一脏失调可能会牵涉其他脏腑,《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意思是注意辨别病证的本质。我在临床上发现,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大多痰色黄,但整体却不具备肺热表现,更多的病人是怕冷,便溏,乏力气短,一派脾肾虚寒性的问题,往往这个时候就要谨慎的使用苦寒清泄的清肺药,注意病情的主要矛盾,分清主次,采取补泄兼顾,必要时宣肺清肺相结合。慢性咳痰现象应注意疾病的诊断,必要时请专业医生给予判断,以免延误病情。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