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什么是三伏天灸?
每年的三伏天,很多人就会争先恐后地到医院做“三伏天灸”!在中医里面有“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思想,三伏天灸能够起到温阳祛病的作用!
但是,老百姓普遍存在着对三伏天灸的一些偏见和误解,下面这些看看你会不会犯错?
首先,有些人认为三伏天灸什么疾病都能够治疗,其实“三伏天灸”对哮喘、过敏性鼻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胃肠虚寒、宫寒等疾病或阳虚体质疗效明显,但并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对于阴虚火旺、火热太盛的人并不适合,另外孕妇、糖尿病人、容易皮肤过敏的人也不适合治疗。
其次,有些人认为“三伏天灸”贴药时间越长越好,其实贴敷的药粉配方不同,病人的病情、年龄不同,天灸的贴药时间也不同,听从医师建议,一般控制在2小时左右;如果自行延长贴敷时间,很容易出现皮肤起泡、溃烂等现象,所以,贴敷到皮肤发红,轻微烧灼感即可。
还有些人早早的赶到医院,希望尽早贴敷,其实三伏天灸是在三伏天最热的时候贴敷,效果最好。所以,尽量选择在早上十点钟到下午三四点这个时间段来贴敷最合适。
还有些人做了一次三伏贴敷之后,觉得身体的症状改善不大,就放弃治疗;其实,“三伏天灸”一般需要连续贴敷三年以上,效果更明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改善体质要有耐心,平常注意生活养生保养,少吃生冷冰冻食品,加强体育锻炼,配合“三伏天灸”自然能够看到中医的神奇疗效!
三伏天用艾灸垫?
可以的,谨遵医嘱,不能乱使用。
2023年大伏哪一天?
2023年入伏是在7月11日。
7月11日—7月20日是初伏
7月21日—8月9日是中伏
8月10日—8月22日是末伏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可以多做做艾灸,多晒晒太阳,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但是一定要注意防晒,防止晒伤,每天最好选在上午十点前后晒,把脸遮上,而且最好不要隔着玻璃晒,要阳光直接照在身上,效果会更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做好防晒,防止晒伤!做好防晒,防止晒伤!!做好防晒,防止晒伤!!!
艾灸是骗局吗?
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艾灸十多年了,从中深深受益,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艾灸救了我的命。艾灸不是骗局,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它的神奇疗效。
有一说一:虽然它疗效神奇,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只能这么说:用对了地方,你会赞它赛华佗!它的作用立竿见影;如果你的病症不是它拿手的范围,那它也爱莫能助,效果有但不明显。有的人因为没有起到作用就怀疑艾灸是骗局,这是最大的偏见。以我的切身体会而言,即使不对症,长期艾灸也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①我最初接触艾灸是因为失眠。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做艾灸是去的国医堂。和大部分人一样,我对中医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当我看到医护人员拿着那些“古老”的工具走过来时,我充满了不信任。
医生给我用的是针灸和艾灸相结合的方法。给我主要扎了头顶的百会、额头的印堂、手上的内关,脚上的足三里、三阴交,还有脚底的涌泉和太冲。扎完针后就用点燃的艾条对着我的脚底熏。第一次的效果立竿见影,我躺在床铺上就睡着了。
但怎么说呢,这种物理的刺激,后面多做了几次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
这个阶段,我对中医,包括针灸和艾灸依然是半信半疑的态度。
后来经过很长时间的中医调理我才发现,我的失眠主要是生孩子月子没坐好,气血不足造成的。有一种失眠叫血不养心,所以后来我的失眠是通过中药加食疗(食疗主要是用阿胶做膏方、用破壁机打五谷杂粮等)调理身体,外加艾灸保健才彻底好起来的。
因为到医院或艾灸馆做艾灸挺贵的,每次都要几十上百,长期做承担不起,所以我都是自己学习在家里做。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相关内容知识,为此还专门买了单桂敏老师的书来研究。艾灸用的器材,包括艾灸布套、艾灸盒、艾柱和艾条等,我都是在网上买的。我买过单桂敏老师淘宝店的产品,买过蕲大妈,后来发现创旗的产品反响不错,现在主要就买单老师家和创旗的。
中国自古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得了七年的病症,得找储藏三年的陈艾才能得到很好地改善。所以我现在基本都是买三年以上的金艾柱。
说起来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我就这样边调理气血边艾灸,身体在渐渐好转中。一天,我们小区来了个做艾条活动的。免费试用。我知道这个东西有用就也去凑了凑热闹。
可能是日积月累的功效也到时候了!仅那么一次,在用他的产品用艾灸布套绑在肚子上艾灸了一次后,以往走路沉重的感觉一扫而光,我笨重的身体好像一下子轻盈了,当天晚上就睡死了,然后连着好几个月,无论白天晚上,天天想睡觉,我记得那段时间我参加了单位的一个重要的培训,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困得不行,眼皮都睁不开。后来我在某处看到某个专家讲到过这种状况,说这是艾灸后的一个好现象,说明身体在由寒转暖,身体在好转。此后我的失眠就这么好了。
我觉得这次最大的功臣应该就是那次来我们小区推销的那个商家的艾柱,它的质量绝对很好,拿出来做宣传活动的东西绝对是货真价实的,绝对是真正的老年陈艾,可惜当时我为了省钱没有买他的产品,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后来再找不到那拨人了。可惜!
总结:艾灸治疗失眠能起到辅助作用,但要想根治,还得找到病症的根本,内外调理才行。
②让我真正见识到艾灸的神奇之处的是一次意外怀孕的经历。在生了我家老大后我们都采取了积极的避孕措施。而且那段时间我失眠严重,身体虚弱,月经量少得可怜,一般三天就结束了。而那次意外中标的那个月的那几天我正好在做艾灸。我很确定那天绝不是排卵期,我们的安全措施也从来没有失误过,但就是怀孕了。我后来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这是艾灸"惹的祸"。
单桂敏老师在她的书《久治百病》中也讲到过艾灸对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有特殊疗效。
这点在我怀二胎的时候也再次验证了。我生二胎的时候已是高龄,身边很多人到了35岁以上都很难怀孕了,但我在备孕的时候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艾灸一些穴位,结果一次就怀上了。
所以在这里也奉劝那些怀孕难的姐妹们,不妨试试艾灸这个方法,保不准有意外惊喜。
总结:怀孕困难好多是女性身体比较寒。艾灸的火力具有穿透性作用,加上艾草具有天然的温经补阳的作用,对女性不要太友好。
③艾灸在我生完老二后简直救了我的命。高龄生产让我吃尽了苦头,其中最痛苦的一项就是怀孕后期我的手臂痛得无法弯曲,手指连筷子都拿不住。怀孕的时候以为是水肿,生完孩子后才发现是风湿。当时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想到了我的老朋友艾灸。
艾灸简直就是风湿的克星!效果立竿见影。艾灸一段时间后我的手臂完全恢复了。如果不是艾灸,估计我现在还奔走在各大医院,吃着吃不完的风湿药。
说起来我也间接治好了我婆婆的陈年旧病。我的婆婆以前就是生孩子落下的病根,三十多岁就手指变形了,腿也走路不灵便,后来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始做艾灸,身体大大好转了。我和我老公结婚的时候我老公就经常说她活不久,结果现在七十多了还活得好好的。所以:艾灸对症的话,真的能救命。
④艾灸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我没料到的。它能治脚气!我从来没有脚气的,但生完二胎后我的两个脚底全烂了,尤其是两只脚的小脚趾不仅烂了,指甲还全变黑了。这是身体问题比较严重的体现。
我一直喜欢艾灸涌泉,当时还没想过艾灸能治疗脚气。说也奇怪,我艾灸脚板心一段时间后,发现脚底的一层皮干了,没有了生孩子后湿漉漉的感觉,皮干了然后自行脱落,这样反复艾灸反复脱落,脚气的问题居然极大地缓解了。
现在我的脚气也还没完全根治,但我的小脚趾保住了,黑指甲完全消失了,说明身体有了极大的好转。
现在我发现我一段时间不艾灸脚就痒得很,但是一艾灸就舒服得多。总归是身体虚亏,湿气太重吧。
⑤艾灸对治疗腰间盘突出也有奇效!就在不久前,我因为锻炼不当,右腰痛得厉害,尤其是坐久了站起来的时候,腰上的骨头刺痛,走路右脚都不敢用力,一拐一拐的。
医生跟我说是腰间盘突出,压迫了腿部神经。
做手术我怕,我也觉得还没严重到那种地步,我就尝试着做了下艾灸,我把艾柱点燃后放入艾灸盒,用艾灸布套绑在腰上熏,人侧卧在床上灸着灸着睡着了,仅一次,腰痛就好多了。更神奇的是,那段时间有些月经不调,可能艾灸的时候也顺带灸了妇科要穴八髎吧,隔天大姨妈就来报到了,量也正常,时间也正常😊!
感谢艾灸治好了我的许多病痛,余生我也将和这个老朋友相伴到老!
为什么叫三伏天?
2019年三伏天日期查询
初伏庚日:2019年7月12日
中伏庚日:2019年7月22日
中伏/ 天:20天
末伏庚日:2019年8月11日
出伏日期:2019年8月21日
三伏天 - 名词释义“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由秋到夏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伏”又称“长夏”五行家对其冠以“土”。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关系可以自然循环。
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温度最高,需要潜伏的时间要在夏至后二十天以后,所以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庚日”是“甲子记日”,和夏至等节气的时差不定,这就会出现四十天“伏”和三十天“伏”。
三伏中最热的是8月15~17日。
三伏天 - 起源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三伏天 - 原因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 - 计算方法初伏
初伏也称头伏,夏至1后第三个庚日2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中伏
中付也称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末伏也称终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三伏天 - 养生保健2013年7月13日,将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专家表示,今年的“三伏天”共计40天,比去年多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很多人会出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等现象。
保健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养生保健一定要加强营养,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在膳食调理上,多食用一些能提神醒脑、增进食欲、健脾利胃的苦味和酸性食物,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
三伏天 -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治疗的最佳时间是“三伏天”。因为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中阳气最旺之时,此时通过适当的内服或外用一些药物,最易驱除体内寒气,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方法较多,医生根据病症不同,选择一两种方法来治疗。主要有:穴位药物敷贴、中药内服、针灸、药物注射、推拿、埋线、刮痧、拔罐、熏洗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采取穴位药物敷贴,即在三伏天里,将配好的中药碾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不同的穴位上,过4至6小时后自行取下,每周或每10天1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而痹证属风寒湿者及其他虚寒性疾病者可试试艾灸。冬病夏治的效果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当年就能见效,有的患者则需要坚持几年。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着。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