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功效和副作用,对身体有害处吗?
艾草是可以食用的,艾草不仅是一味药材,也是一种食材,用艾草可以做出很多的美食,不过艾草在做食品时,一般主要以添加、辅助为主,如艾草青团、艾草煮鸡蛋等。艾草虽然能吃,但也要看部位,只有鲜艾草的嫩尖、嫩叶部分才适合食用,老艾草不适合食用,因为艾草嫩尖、嫩叶部分的药性较低,有一定的食用价值;而成熟的老艾草药性较强,食用后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另外,食用艾草要适量,如果过量食用,会加重体虚,损害身体健康。
清明时节的时令食品艾草青团,就是用新鲜的艾草汁和糯米粉一起调和,包裹馅料蒸制而成的一种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艾草青团的做法:将新鲜的艾草嫩芽洗净,入沸水中焯一下,焯水是为了去掉艾草的涩味,捞出过凉水,将艾草放入榨汁机,加适量的清水打成汁;将糯米粉和适量粘米粉混合放入盆中,分几次倒入艾草汁,用手反复揉搓,揉成光滑、不沾手的青色面团静置备用;把熟咸蛋黄用勺子压碎,炒锅中放适量油,小火把咸蛋黄炒散,再加入肉松炒匀备用;将面团搓成长条,分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取一个小剂子搓圆压扁,用手捏成窝状,包上肉松蛋黄馅料,将收口捏紧搓圆;蒸笼铺上防粘蒸笼纸,放上青团,水开后上锅大火蒸十分钟左右即可,咸香滑糯的蛋黄肉松味的艾草青团就做好了。
艾草青团的馅料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口味,不加馅料的艾草青团也很好吃。艾草青团出锅放凉后,可以在表面刷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或用保鲜膜一个个包起来,这样做可以防至青团变干发硬。
牛傍根配艾叶泡茶喝可以吗?
牛蒡根有排毒防癌、健脑益智、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艾叶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炎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
两种药物放在一起并没有起到副作用。
他们和在一起应该是相互扶持,互相促进的功效。
因为艾炙造成上火咽喉非常干?
你好,艾灸造成的上火、咽干,一般原因有几种:
1、未经辨证,对有阴虚火旺,或者有内热的患者盲目艾灸导致;
2、艾灸时间过久、过于频繁,或操作不当所致。
艾灸导致的上火原因中医认为,这种情况属于“火热熏灼,热劫真阴,虚火上炎”所致。什么意思呢?
肾本来有肾阴、肾阳之分,但艾灸时间过长,或过于频繁,或体内本就有邪热,加上火一烤,就像架在火上烤一样,肾阴就被烤干了,阴亏则液乏,那么肾阳没有肾阴的管束,就会乱跑,阳性是上走的,虚火就会走到身体的上面去,导致身体的上半部分有发热、干、燥、红等表现。(这段通俗解释为了让大众更好理解,有不严谨的地方,请谅解)
我见过的患者里,有艾灸导致背部发热的,也有艾灸导致目赤,面热,口鼻都自觉有热气冒出的,也有你这样导致咽喉干痛的。
处理方法:及时就医好过自己吃药这种情况,需要重视,最好是及时就医,用方子来调理。如果自己在家泡润嗓子的药、吃冰棍、吃水果等只能治标,要治疗肾阴亏虚的“本”,还需要用方子来调理。
而且调理越早越好。因为在病刚开始的急性期,及时调整,对身体的影响较小,还可以恢复过来。如果拖得时间久了,病情身体影响就越来越大,就不好调整了。
一般中医会对此种情况,进行的调理方向是滋阴降火,就是把肾阴,给找回来,把上炎的虚火,降回去。
一般用到的药物可能有:知母、石膏、黄柏、炙龟甲、炙鳖甲、熟地、女贞子、银柴胡、地骨皮、石斛等,一般都是清热和滋阴的药物。
但考虑到患者艾灸本身可能有阳虚的症状,所以清热药也需要配以一些温性药反佐,并且症状有缓解时也要停药,或者调整药方。中医最讲究的就是一个恰到好处,过热、过寒都不行。
还有可能加一些增进脾胃功能的药,让药的动力更足一些。
也有的医生会用其他方法治疗,这里不多写了。
艾灸导致上火的注意事项1、暂时停止艾灸;
2、病好了之后艾灸尽量选在上午,上午是阳气上升的时候,正好温阳,尽量不要选在晚上,晚上是属阴的,艾灸后更容易有睡不着等副作用;
3、阴虚火旺或内有邪热的患者尽量不要艾灸;
4、艾灸时间不宜过长,如果症状有缓解,停止艾灸一段时间;
5、多喝水,少用嗓子;
6、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身体会有哪些改变?
感谢邀请。巧了,我就喜欢艾叶泡脚。家里有一本中药书,书中就有艾叶古方子:艾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艾草叶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有明显疗效,也是一味妇科良药。
“产于山阳,采以端午”,端午前后药效最好。每年端午前后,我就会去西郊山上采些艾草叶回来晾干,用于泡脚。
做法:用一金属盆,多半盆水烧开,放入一大把艾叶,煮两分钟,然后倒入洗脚盆,加入适量凉水,水温稍微高一些,没过脚踝,泡脚时就会出汗,如果热水不够,可自行添加热水。经常用艾叶泡脚可以活血化瘀,能排除湿气,使末梢经络血液循环更加畅通,但是,泡脚时间不可过长。
如果,偶感风寒,用艾叶泡脚,方法同上,会使感冒快速治愈,无副作用,男女通用。
艾叶还可以治脚气,使用方法和上述方法一样,水温不要太高就行。
艾叶还可以治疗皮肤病,宝宝湿疹、痱子等等。使用方法:取一金属盆加水烧开,放入一大把艾叶,加少许金银花,一分钟后关火。滤去艾叶,余水加入宝宝洗澡盆中,给宝宝洗澡,夏季,宝宝不会生痱子,也不会有湿疹,如果有湿疹,用此方可以除去湿疹,我家宝宝小时候经常这样洗澡,从没生过痱子、湿疹。
有一年,我得了湿疹,膀子、前胸都有,后来,我到药店买些艾叶,煮水放凉洗患处,一天数次,千万不可热水洗湿疹,洗了两天,好了,也不痒了。
我觉得经常艾叶泡脚,对骨关节养生非常有好处,没有坏处。
艾叶能泡水当茶喝吗?
艾叶:又名艾草、家艾、艾蒿、冰台、医草、灸草、蕲艾、黄草、甜艾、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1由来典故:传说,名医孙思邈从小便对医学充满浓厚的兴趣,自五岁开始便跟随父亲走街串巷给人看病,经常独自到山上去采集药品。有一天,孙思邈和他的小伙伴在山上一起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脚一下子肿了起来,动弹不得。小朋友难以忍受疼痛,坐到地上哇哇大哭。面对这样的意外,孙思邈灵机一动将地上的一-把草放在嘴里嚼烂,涂抹在小朋友的疼痛之处,不一会,小朋友擦了擦眼泪,肿痛也逐渐消失。身边的小朋友都感叹孙思邈的厉害,问这是什么药,孙思邈思考片刻,小朋友哭的时候总是哎哎的,不如把这种草药叫做“艾叶”吧。艾叶的这个称呼便一直沿用至今。
2.来源: 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叶。夏季花末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3.性味归经:性温,味苦、辛有小毒。入肝、脾、肾经。4.主要功效:温经止痛,散寒止痛(艾灸);外用祛湿止痒。4.1内服药效:4.1.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
4.1.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脘腹冷痛,血肤瘙痒,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4.1.3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
4.2外用药效:
4.2.1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4.2.2外灸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
4.2.3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
4.3食疗:可制作艾叶糍粑、艾叶馄饨、艾叶粥、艾叶蛋饼等美食。也可根据个人不同体质,用艾叶与不同药材食材调配做成药膳食用。4.3.1.香艾蛋饼:将10克左右的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拌匀,加入盐适量,锅烧热加油,煎熟即可。可当菜下饭,开胃爽口。
4.3.2.艾叶饺子:将10~15克新鲜艾叶、猪肉、生姜洗净,混匀剁碎,加入适量食盐、调料拌匀,做成馅料。以白面皮包成饺子,水煮或蒸熟食用。
功效:具有散寒止痛、健脾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虚寒体质,也适用于脾胃虚寒、慢性腹泻、慢性咳喘等人群食用。
4.3.3艾叶母鸡汤:新鲜艾叶15克,老母鸡一只。老母鸡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入姜丝,煮开后再加入艾叶,见艾叶熟即可,用新鲜艾草煲鸡没有老艾那么苦,食之有一股浓香。此汤可分2~3次食用,适合妇女月经期服用。
功效:缓解经期体虚,小腹冷痛,痛经、月经过多,失眠多梦等症状。艾叶性温,属于湿热体质、实热或者阴虚火旺的人禁用或慎用艾叶。
4.3.4艾叶红枣煮蛋:艾叶(干品)10克,大枣五枚,生姜三片,鸡蛋一只,红糖适量。将艾叶、大枣、鸡蛋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煮沸,鸡蛋煮熟后去蛋壳,再入锅煮5~10分钟,调入红糖,略煮溶解,去药材渣取汁和蛋,饮汤食蛋。
功效:具有温经散寒、益气养血、安胎养神的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崩漏或体质虚寒的人群食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体有实热者不宜多用艾叶。此外,妇女孕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腹痛等症状,需确诊病情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滥用。
注:食疗制作方法来源:广州日报
4.4民间妙用:4.4.1驱邪:有关艾叶辟邪的传说有多种,但最流行、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所载的“五月五挂艾蒿”的传说。
历史: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音同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音同瓤)毒气。”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习俗。
4.4.2驱蚊虫: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直到现在,许多民间老人家也会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
5.主要药理成分: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尚含有鞣质、黄酮、甾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6.现代药理研究:6.1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众多的药理实验已证明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护肝利胆、解热镇静、抑制心脏收缩及降压等作用[1]。从而使艾叶的应用范围在传统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并为艾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
6.2在现代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宫外孕、胎动不安等;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痢疾、泄泻、胃痛、消化道出血等;风湿痹痛类疾病如腰痛、三叉神经痛、关节炎、肩痹等;皮外科疾病如皮肤溃疡、皮炎、湿疹、烧烫伤、痔疮、跖疣、新生儿硬肿以及疟疾、阴缩症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了较好效果[2]。
6.3产品开发:已开发出蕲艾精、李时珍中药保健腰带、蕲艾、蚊香、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蕲州艾条、无烟艾条等系列产品,艾叶保健食品也正在开发之中。艾叶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十分广阔。
6.4.以艾叶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艾附暖宫丸、乌金丸等时至今日仍广泛使用。
7.古籍依据:7.1《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7.2《食疗本草》: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
7.3《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
7.4《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7.5《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7.6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
7.7《本草从新》: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7.8洪氏《容斋随笔》云,艾难著力,若入白茯苓三、五片同碾,即时可作细末,亦一异也。
7.9《药性论》: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常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 取叶捣汁饮。
7.10《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7.11《本草衍义》: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
7.12《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拣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入妇人丸散,须以熟艾,用醋煮干捣成饼子,烘干再捣为末用,或以糯糊和作饼,及酒炒者皆不佳。
8.禁忌:8.1阴虚火旺,血燥生热,及宿有失血病者禁止使用。
8.2长期饮酒的人也不适合用艾叶。
8.3艾草也叫做纯阳之草,所以对于容易上火,阴虚体质的人不适合应用。尤其对于肝火旺,心火旺胃火比较严重的人群,不适合做艾灸或者用艾叶泡脚喝水。
8.4消化道及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中毒症状;亦可引起肝细胞代谢障碍而发生中毒性黄疸及肝炎。
8.5艾叶泡脚,也不能经常泡,因为艾叶泡脚能将成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还会出现眼睛干涩、人乏力。
对于身体湿气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叶水泡一次脚,在泡艾叶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去意又不至泻气。
8.6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谨慎用艾叶熏,并非艾叶对此类疾病有害,而是很多患者对各种烟熏都会过敏而使症状加重。
8.7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痈、口腔溃疡等,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可继续食补,并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注意勿食寒凉食物,防止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会慢慢地增强。
9.参考文献:[1] 梅全喜中草药1996; 27(5): 311
[2] 梅全喜.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 13(12): 64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晓一点药师。温馨提示:相关用药还请遵从医生嘱咐或在药师指导下使用,用药后如有身体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医。以上内容如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朋友受益。如需了解更多健康与用药问题,欢迎关注我,谢谢大家的支持!我是晓一点药师,带您知晓多一点,健康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