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hiv半年后竟然转阴了,是不是只有等死?
每当波波医生看到这类问题时都想笑,确实挺让人无语和无奈的。波波医生在工作中和网络私信中会遇到很多确诊感染了HIV的病患咨询,是不是感染了HIV就只有等死?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也很复杂,简单是可以用一句话解答,即感染了HIV并不是等死,现在有药物可以治疗;复杂的是感染者得知自己感染了HIV后心态的变化,有些会变得厌世、有些会变得惶恐,该如何解答才能让他们认清这个疾病,重拾信心、重新生活。
生老病死是任何生物的规律,也是自然法则。人不例外,一样会死亡,只是有些人寿命短一点,有些人寿命长一些。古代帝王炼丹寻求一切能够长寿的办法,但终究还是化为一抔黄土,关键在于一个人活出自己的价值,有些人活得很短,但历史记住了他;有些人活得很长,但成为了历史的反面教材。
艾滋病在1981年发现时,由于当时人类对它的认知有限,没有治疗药物,很多人在确诊感染了HIV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被称之为绝症。1987年,治疗艾滋病的药物-齐多夫定问世,艾滋病是可以被治疗,确诊感染病后并不是意味着马上就会死亡;1995年,“鸡尾酒疗法”问世,大大提高了艾滋病的治疗效果;2016年,“发现即治疗”政策出台,这更加有利于病情的控制。我们国家有一位“著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孟林,1995年确诊感染了HIV,到现在依然活得很健康,并且他建立了艾滋病防治志愿者组织,获得了很多社会荣誉。美国NBA巨星-“魔术师”1991年确诊感染HIV,到现在30年时间过去了,依然活得很健康,并且在篮球领域继续贡献他的能力。
孟林目前,艾滋病已经由绝症转变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病了,确诊感染HIV后,如果每天服药治疗其寿命与未感染者几乎完全一致。中国目前人均期望寿命约为73岁,假如一个人在30岁时不幸感染了HIV,如果好好治疗,那么他的寿命至少能达到70岁。
有时候,网友私信咨询我说是不是感染了HIV后就算好好治疗也活不过10年?我问他从哪里听说?他说在网上听说!这真的很可笑,为什么不相信专业人士的发言呢?为什么不可以去查一些文献呢?为什么不可以去查一些专业资料呢?听信网上一些“江湖人士”的言论,我想很多人心态都崩溃了吧,更别提好好治疗了。
确诊感染HIV后该怎么办?波波医生是在疾控中心专业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师,所以请大家一定相信波波医生的观点。
确诊感染HIV后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遵医嘱,要治疗。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人在确诊感染HIV后自暴自弃,对此完全不管不顾,我们工作者给TA打电话随访,请其治疗,结果把我们工作人员电话都拉黑了,这确实令人遗憾,也让人惋惜。一方面他不治疗的话,病情会进展,会在一定时期内死亡;另一方面,在不治疗的情况下传播给他人的概率大大增加,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控。
其次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一样很重要,因为心态决定了很多东西。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结果,那么会遵医嘱、定期体检和治疗,这有利于病情控制、有利于艾滋病防控,也会让生活充满阳光,也会每一天更加有意义。
再次,如果有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疑问,请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切记不要去看网上一些“半吊子”的言论,有些会让自己失去信心,有些会让自己变得惶恐。
最后,波波医生想说的是,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或许可以?),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打造生命的高度,让我们每一天都获得有意义!
如果有关于艾滋病的更多的问题,请关注波波医生,私信咨询,也可以评论区留言咨询,我都会回复大家的,谢谢!
但又不舍得放弃这段感情?
在医疗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艾滋病毒却依然难以被科研人员攻克,这也导致许多人闻“艾”色变。
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感染艾滋病毒,这都无疑会是一个晴天霹雳。自己最亲密的女朋友被确诊为艾滋病后,自己也将有极大的风险被感染,在生死之前,这份真挚的感情却变得难以割舍了起来。
艾滋病
即使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对艾滋病产生太大的恐惧。
在不了解艾滋病的情况下放弃一个人,将对对方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它能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肿瘤等从而导致死亡。
所以已经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的女友必须积极就医,医生会开具不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药物组合来控制HIV感染。只要患者能遵从医生关于治疗的全部医嘱,同时每日使用抗HIV药物,那么艾滋病就不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
并不是所有的艾滋病人都只能坐等死亡,只要按时吃药控制病毒,他们也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我国的国家政策中有明确规定艾滋病能够得到免费治疗,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中的免费检测、免费治疗、免费用药、生活救济等系列措施都是帮助艾滋病人走出阴影的福音。
在爱与“艾”之间徘徊的男友
上文我们已经得知,艾滋病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如果男方是真心想和女方在一起的话,那么可以勇敢选择爱情。
在女友选择和你坦诚一切后,说明她是一个诚实的人,选择继续和她在一起就需要注意好自身的防护,以及保证她积极配合治疗。
反之,如果你想结束这段关系,就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了。
如何和平分手?
很多人认为恋人得了重大疾病后,另一方一定要无私守护才是价值正确,殊不知这是我们对对方的一种道德绑架。
只有当事人才能决定自己的去留,而其他人往往会给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最后反而带来不好的结果。
这个例子体现的是“人际压力”形成的根本模式:因为很多人都没有“边界意识”,所以,是我们给了别人能够大胆侵入我们边界的权力。
如果人陷入了这种集体性边界模糊的状态,大众经常会打压和辱骂那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
倘若你在男女交往中时常被另一半控制,那么对方会越来越熟练的使用道德绑架、装可怜等一系列技巧来控制你。如果你在恋爱关系中总是处于被施压、被控制的状态,那你就需要重新审视你们的关系是否是健康的。
我们应该从心底拒绝给别人控制你的权力。
如果你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控制你,那说明你自身“边界意识”一直都不清晰。
当你做出一些违背“公共道德标准”,比如在女友感染了艾滋病毒后离开她,很多人会强迫你必须做出“有道德”的选择,但是如果你内心认为你自己应该拥有独自决策的权利,你就不要害怕大众标准强加给你的“内疚感”。
女友选择和你坦白这件事,说明她也想给你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你觉得你自己不能够很好地照顾她以及你自己的健康,那么和平分手是对你们最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女友感染艾滋病毒,你要不要离开她?
问题的根源还是你愿不愿意承担那份守护她的责任。
如果你的心一直都是动摇的,那么就算没有艾滋病毒,下一次出现问题,你还是会马上想到分手。
那么不如早点放手,给彼此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十五名艾滋病学生考入大学?
一个个叫嚣着大学生危矣要打死校长和老师的,我们来扒一扒现实。
第一、艾滋病现状
北京2016年艾滋病感染者3135人,这是光北京,我想多一帮没文化的黑黑的广州人数估计要翻好几倍。也就是说事实上在你我身边艾滋病并不是传说级的疾病,你在生活中可能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一起打球、看电影。
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母乳、血液、性行为
1、母乳就不用说了艾滋病患者的小孩治病率极高,但也不是绝对,当然这个不在这里讨论了,有兴趣的自己百度。
2、血液传播是艾滋病的常见传播方式,输血、意外手术等,请注意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需要一定量和一定时间内,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很短,几秒就开始死亡,最多也就存活几分钟。所以除非你们两玩歃血为盟这类的戏码,否则基本想通过血液传播可能性也不大。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蚊子的吸血是单向的,它不会把艾滋病的血液反吐到你的血液中,而蚊子的口径上的献血量太小了,有科学报道说大约是0.00004毫升,需要在单一伤口上反复来回叮咬2800多才能达到传播的剂量,且蚊虫叮咬时分泌的防凝血酶是有杀灭艾滋病毒的功效的,你就算一巴掌拍死了满血的蚊子,血液也只是在你体表,无法进入你的血液循环。
3、性行为传播,我真想说如果世界所有人都能戴套二十年,艾滋病基本就灭绝了,再次跟你们在校的大学生们告诫一下:要戴套!要戴套!要戴套!你们能不能不要玩的那么开放哦,好好的保护好自己,带好套问题不大。就算没这个危险你们也该考虑下意外怀孕的事情吧,真的需要洁身自好好吧。
实话实说,我很想说这个校长干得漂亮!为何这么说呢:
第一、这事儿不是什么屁事不干光赚政绩的表面功夫,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一定比你们想象中做了更多的事情和准备。
第二、我相信校园里有这么十五个定时炸弹,几大校园问题会受到极大的消减,例如校园霸凌、在校大学生意外怀孕、以及校园门口的小车绿茶矿泉水,你知道你们学校有15个不明身份的艾滋病患者,你还敢不带套么?我相信这四年这个学校里很纯洁😇。
第三、其实这样的行为才真是贴合教育的本质:导人向善,15个考上大学的艾滋病携带者被拒收,就这么流放进社会,我相信报复社会的可能性要大过呆在校园,合理的心理辅导加上相关卫生知识普及,能让这群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暖意,这才是教育,而不是让一帮中二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了所有人都要服务于我们这群祖国的花朵,这种幼稚思想。
性教育和艾滋病防范教育真的不要在做表面功夫了,你们真的这么关心安全问题,不应该总只是强调环境的安逸,更多的应该去学习安全知识和强化自己,真的希望现在的学弟学妹们能真的对得起大学生的知识高度更能有匹配起的精神高度,不应该从校园里走出的都是自私自利的人精说是社会的未来栋梁。
最后说一句,人是群居动物,多一点关爱和理解,别把人逼上死路,像釜山行里演的那样,你因为自私把需要救助的人拒之门外,最后总要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价的。
加一句哈,万一不小心被恨你的艾滋病室友给肛了,或者你酒后乱了担心中标,还有一剂药可能能救你,叫阻断药,72小时内有效,越早越好(跟避孕药一个节奏哈),额,最好别用上这药。
------------------------我是分割线----------------------------
评论里很多人都在强调自己的恐惧,所以我在这里阐述下自己的观点。
恐惧来源于两方面:威胁性和未知。不巧,艾滋病都具有:传播的隐蔽性,和极高的致死性,以及对其知识的匮乏。
HIV病毒為脆弱的RNA病毒,如暴露在空氣中,依照病毒量多寡会在幾秒鐘至幾分鐘之內全數死亡。HIV病毒特性原本即特別脆弱且不能接觸空氣,HIV病毒的感染大多於較封閉環境,如血管裡面傳播(輸血/共用針筒方式等), 陰道或肛門直腸的環境(如無套陰交、肛交),透過潛藏在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母乳等傳染,不包括唾液, 汗液, 尿液或其他體液。一般情况下,接吻不会造成感染HIV病毒。---------摘自维基百科来源维基百科
从实质上去理解,主要最具有威胁性的传播途径是血液,因为肛门黏膜的脆弱,极容易破碎见血,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性恋容易传播,而女性也是有特殊时期的,所以洁身自好是最好的保护。
我大学四年还真没没碰到过其它的血液,更别说拿自己的伤口去接触别人的血液了,现在你又知道你们学校存在艾滋病患者,你还会贸然触碰别人的血液或者不带保护去与人发生性行为?
身为大学生,是社会的基础知识储备前列人群,如果你们都无法用知识去保护自己,你们真的想把这群人推向社会,让毫无防备的底层人们去面对?
得了艾滋病是种怎样的体验?
得了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感觉?
作为专门治疗艾滋病的医生来回答你的问题!
“谈艾色变”是目前对于艾滋病是最好的形容,太多的人害怕、歧视艾滋病,因此整个社会弥漫着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感。所以艾滋病对于人们来说代表黑暗,一旦和艾滋病粘上边的都会避而三尺。
所以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往往都是惶惶不可终日,作为医生也能理解这种心情,那么我们如何来对待这一些呢?李医生有如下建议:
1.艾滋病虽然目前无法治愈,还有一些其他疾病照样不能治愈呀,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等,当做慢性疾病来治疗;
2.坚持正确的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可以正常生存很多年
3.寻求专业的医生治疗,往往比自己乱了阵脚要好!
好了,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关注李平医生,健康路上有我陪伴!
全球第二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谢邀!
该报道是源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发的题为《HIV-1remissionfollowing
CCR5Δ32/Δ32ha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的文章,内容为一位同时罹患肿瘤和HIV的“伦敦病人”使用CCR5△32基因纯合子突变的供体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后,体内持续18个月无HIV病毒,因此,被很多媒体誉为“全球第二例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人”。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第一例治愈的艾滋病人“柏林病人”。首先这些报道都是个例,并没有群体证据。其次“治愈”这个说法就不准确,因为文章讲只是在患者体内连续18个月检测不到HIV,这个时间还是很短的,且在艾滋病的治疗当中,也常出现个别患者在接受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后体内出现现有方法无法检测到HIV的情况,所以我认为该报道中的患者只是一个个例,可能是撞大运了吧。
但从研究的角度讲,该报道还是给我们治疗艾滋病提供了很大的启发,我们可以从个例的偶然性中发现治病机制的必然性,为最终实现高效便捷的治愈方法奠定基础。至于这个时间是多长,我们无从知晓,但可以预见的是治疗艾滋病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攻克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