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食发烧哪里最烫,晚上烧的比白天体温高还睡不着?
一个高明的医生,一般不会:只要病人或其家属一说是什么病症,就认为其说的是正确的,那样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出错误。因为,前提错了,后面的推理/推理没有正确可言的。
所以,辨证/證,应该是一定要辨别病人及其家属或其他人提供的“证(言)”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否则,就有根据通过“视、听、嗅、问、触、尝、辅”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来得出正确的结论,知道引起病症的原因,针对引起具体某病人的某(些)症状的原因的治疗,才可能是正确的,才可能根治!否则就是瞎治/shái治。说好听的是试治。
关于“积食”。在线查字典:〖indigestion〗[方言]∶食物滞留胃内,消化不良 。多指儿童。
查了一下中医教科书,没找到“积食”这个词,找到了:食积、乳积、疳积、积滞、伤食。这样看来,积食是方言。正式用语是“食积”看看龚云龙的描述:字体加粗部分。夫小儿伤食,皆因乳哺不节,过食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滞中脘,外为风寒所搏,或因夜卧失盖,以致头痛身热,面黄,目胞微肿,腹痛胁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恶食,或恶心,或呕,或哕,或口嗳酸气,或大便败卵臭,或气短痞闷,或胃口作痛,或心下痞满,按之则痛,此皆为陈积所伤也,宜以万亿丸利之。若内停于食,或外又感寒邪者,则人迎、气口俱紧盛,头痛恶寒拘急,兼前等症,宜以太和散佐之。葛氏曰:乳者,奶也,哺者,食也,乳后不可与食,食后不可与乳。缘小儿脾胃怯弱,乳食易伤,难于消化,初得成积,久则成癖成疳,变为百病,可不慎乎。古人很谦虚的,每每以“夫”字开头,语文教科书上讲,此“夫”字是表述发表感慨,没有意义,所以现代人都把其省略了。现在我逐渐认识到,是当代人错误理解了“夫”的含义。人家原意是在说“大概,可能”,表猜测。其实究竟是不是这回事,也不敢确定,所以以“夫”或“盖”开头。如果你读古中医书多了,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意思去理解,就知道古人没有说就一定是这么一回事。而现代医学,或现代的中医教科书,就显得很不谦虚了,根据自己的点滴认知,觉得:“就是这么一回事”,其实可能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也不要认为,“名医”写的内容就是正确的。单纯发生了“食积”或“积食”应该不会发烧的,尤其不会高烧。发烧高烧了,肯定是合并了其他因素引起的病症。一定要找到引起高烧的真正原因后给予的治疗才是合理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真是与积食有关,那么排出大便后烧就退了,可以考虑是因积食引起的,但是,即使高烧真的退了,也不一定一定是积食引起的,因为也可能恰巧烧该退了呢!通大便了,烧还没有退,肯定能证明发烧不是积食引起的槟榔四消丸是治疗食积的很好的药物。当然还可以用木香顺气丸或其他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这4个部位会说话?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根据你说的这种情况,如果孩子积食了,肯定会各种蒸性的表现,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儿积食的四大临床特征。
第一,看舌苔变化,孩子刚开始时机的时候,通过看舌苔会发现舌苔中间有轻微的厚腻,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变得黄腻,甚至舌尖发红。
第二,触摸肚子,有没有胃部发胀,有硬结,腹部有没有胀痛,皮肤温度有没有比其他部位偏高,因为即使以后,胃肠蠕动缓慢,就会导致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太长,不断的累积,出现胃部发胀,有包块,温度偏高。
第三,观察面色,一般消化不良,经常积食的孩子,面色发黄,有食斑,鼻梁根部山根穴发青,有青筋,眼睛下面发青,有眼袋,这样都是比较典型的面部改变。
第四,观察大便,一般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脾胃虚寒的孩子,不仅有食欲不佳,而且大便也有改变,便溏。但是如果积食时间长就会导致内热严重,也会导致大便干燥。
当然了,孩子如果积食,不爱吃饭,还有好多其他症状,比如说,口臭,睡觉不安生,在床上翻来覆去,夜啼,甚至磨牙,感冒咳嗽发热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说,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进行自我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表现,就可以尽早进行调治,避免出现更多的问题。积食看似不是大问题,但是如果不进行彻底纠正,就会导致孩子反复发作,好多孩子经常感冒咳嗽发热,大多跟脾胃虚弱,积食内热有很大的关系。
三岁小孩积食肚子里面有小疙瘩吗?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大白分两步回答。
1、小孩积食在肚子里一般不会有小疙瘩,但积食危害大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但一般不会在肚子里产生小疙瘩,如果摸到肚子里有小疙瘩,建议家长去医院查明原因。
但大白还是小说一下小孩积食的危害很大,危害有:咳嗽、发热、肺炎、呼吸道感染、咽炎、头痛、便秘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荨麻疹,所以一定要及早医治。因本问题不是回答如何解决积食问题的,时间有限,大白就不多说了。
2、肚子里有小疙瘩这有可能是炎症刺激后容易出现的症状,这时候需要消炎清热解毒的,多吃蔬菜水果。最好能去看一下医院。
如果小孩受到了感染,建议你去当地医院儿科给孩子检查,必要时做个彩超,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积食是一个问题,同样营养饮食不均衡也同样会导致一些不良的情况发生。大白愿宝宝们健康成长!老一辈说孩子积食可以看出来?
孩子出现积食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让孩子感到十分难受,而“痛在娃身,疼在妈心”,家长们往往也会跟着心疼不已,其实积食是有信号的,家长们要牢记。
小儿积食常见信号有5个
信号一:反复打嗝,气味酸腐宝宝积食是因为肠胃消化功能跟不上自身对事物的需求,肠胃功能运转出现问题。积食是吃下去的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肠胃里,无法随新陈代谢排出体外。
这些食物慢慢腐坏变质,就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气体,人体自身有一套运转机制,于是会通过打嗝将这些酸腐气味排出体外,实际上这正是小儿积食的常见信号之一。
如果宝妈发现孩子反复不停地打嗝,且嘴里味道难闻,有股酸腐的臭味,就应该要当心,及时给孩子调理饮食。
信号二:食欲变差,饭量变小在积食初期,孩子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不愿吃饭,这是因为肠胃功能差,消化能力变弱,所以胃里装不下太多的食物,可以说饱得快,但其实他们并没有吃饱;积食后期因为肠胃里滞留食物越来越多,能够给新进食物的位置不多,就算孩子饿了吃东西,吃完也会觉得腹胀或肚子痛,反反复复,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原本很喜欢的食物也只能吃上很少一点,与以往的饭量差得较远,就应该警惕积食。
信号三:舌苔变厚,眼皮肿胀中医认为舌苔是胃气向上熏蒸,反映在舌面的表现,能够最直接的反应脾胃是否健康。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比较薄,且是白色,因为胃气向上的量合适,也代表脾胃健康。但如果脾胃出现异常,比如积食,胃气向上熏蒸会携带胃里多余的食气进而在舌面沉淀,也就会出现舌苔逐渐变厚且腐腻发黄的现象。
如果孩子舌苔中间和靠后的位置白且厚,逐渐有变黄的趋势,要么就是脾胃已经出现异常,要么就是马上会出情况。
另外,如果是因为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而导致积食的宝宝,常可表现为面色发青,尤其是鼻梁两侧。如果孩子原本红润的脸色突然变化,鼻梁出现青筋,眼皮肿胀等情况,也有可能是积食的信号。
信号四:手脚冒汗,脸颊发红中医认为人的面部与身体四肢、内脏一一对应,左侧主升,右侧主降,如果肺胃不降(肺和胃出现异常),那么右半边的脸上就会表现出异常,比如孩子脸颊出现发红,且他们不停地用手去摸和抓。
积食的时候,肠胃里的食物积滞化热,就会让孩子手脚冒汗,腹部发烫,另外还会有脸上出现一块一块的发红现象,或嘴唇也很红,摸上去脸上温度如果不高,排除发烧的可能性,同样也有可能是出现积食的情况。
信号五:睡眠不安,精神烦躁中医讲到:胃不和则卧不安。
积食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如腹痛、上火等,会让孩子们很难睡着,睡觉时喜欢翻来滚去,或者喜欢趴着睡、夜间磨牙、流口水、说梦话,年龄更小一些的宝宝还会哭闹、惊醒。
治疗宝宝积食只需三招
第一招: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和分量积食首先是因为过度喂养所导致,说明给宝宝准备的饭菜超出了他们肠胃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首先就要适当减少每日给宝宝的饭量,给肠胃“减负”,正常情况下,小宝宝就算在那么一两顿里面饿一点,也不会影响到正常发育,只要保证水分的摄入就行。
另外,加强肠胃消化功能与调整饮食同样重要,而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具有健脾益胃功效的食物,例如茯苓、山药、小米等,可以每种都给宝宝尝试一下,看他们最能接受哪一种,互相搭配做成食物,给孩子吃上几天,就能够看到显著的成效。
第二招:给宝宝按摩积食可能是由于宝宝肠胃消化功能较弱所导致,因此妈妈可以适当给宝宝的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也在给肠胃辅助消化,也能够改善及时的情况。
具体做法是:让宝宝趴着,然后用双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他们脊柱两侧,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反复,捏3~5次;或用手掌按摩胸口与肚脐之间的位置2~3次;用拇指按摩宝宝脚心的涌泉穴几分钟也可以。
第三招:增加宝宝的活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掉宝宝体内的能量,而身体如果需要补充能量就需要肠胃努力消化,因此宝妈可以在吃完饭后带孩子出门活动活动,促进他们体内新陈代谢和肠胃蠕动,来帮助改善积食情况。
上述方法仅适合积食情况不算特别严重的宝宝,如果积食已经导致发烧和咳嗽等症状,还是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2岁半宝宝出现积食发热的症状?
首先,你提的这个问题加上积食这个条件了,就是你觉得发热是积食引起的,那么首要任务是看是不是发热真如你所料想的是积食所致,如果真是如此,可以归结为喂养出了问题,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每餐食物摄入,也可以适当减少食物总量,在此基础上增加喂养的次数,如果烧退了,那么可以考虑是积食所致,如果依然发热,就要考虑是其他原因了。因为“积食”这是很多育儿专家提出的说法,很多都是基于中医理论而做出的,我是西医出身,所以对此种说法的科学性不发表评论。其次,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很严峻,如果家人中并未与疫区(武汉 温州)来源的人有接触史,或者一直隔离在家,并且小婴儿有明显的引起发热的原因,比如衣物穿着不当,比如穿的过多出汗热伤风,或者没有及时添加所致的冷风寒,等等,新冠肺炎基本可以排除的,不放心的家长可以带着口罩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带着孩子前去医院排查,血常规,胸部CT,基本可以排除。再者,对于不去医院排查的家长可以对症口服药物,比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等,多喝水多休息,口服药物2-3日,如果仍然发热,高烧不退,并且出现咳嗽甚至气喘,及时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