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有什么预兆,心肌梗塞的前兆症状?
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头晕眼花的情况,心肌梗塞应该及时通过服用药物缓解,如果不能缓解的话,尽快到医院的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心肌梗塞严重的容易导致患者陷入昏迷、休克甚至窒息状态,严重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日常生活中需要提高免疫力进行调理身体。
心绞痛的症状是怎样的?
很多疾病都有疼痛症状,它们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天差地别,结合疼痛部位、疼痛时间、疼痛性质等条件,很多疾病其实是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预估,而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患者往往会因为体力活动、过激情绪、饱食寒冷所诱发,发作时会有憋闷压榨感,是钝痛而非针刺刀割性锐痛,症状会在休息后有所缓解,这就是最为典型的一种。
可心绞痛在临床上分型较多,上面形容的是最常见的稳定性心绞痛,又称“劳力性心绞痛”,还有少部分患者心绞痛发作与运动没有直接联系,在休息状态时也可能出现,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有一类比较危险的可能,患者常在休息和熟睡中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较重,口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需要警惕急性心梗。
心绞痛!心绞痛是一种可以放射的疼痛,患者很难精准形容自身疼痛部位,只能大概只出一片区域,比如说牙、下颌、颈肩、左臂等处。
心绞痛持续时间普遍不长,除了少数不稳定性心绞痛外,很少会超过12分钟,当患者感觉症状持续过长(超过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缓解时,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这时候应该拨打120急救电话,迅速得到诊疗急救。
不是所有胸痛,都叫心绞痛!受限于医疗常识,很多患者都对胸痛一知半解,出现胸痛就喜欢自称心绞痛,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知,胸痛只是一种症状,即使不考虑上述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可能性也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带状疱疹:如果出现在胸前,就会引起胸痛出现,多为灼痛、刺痛。
脊柱疾病;颈椎、胸椎病变压迫刺激神经,同样可能会因为心肌供血受阻而出现胸痛,二者相关性较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促进诱发,患者症状与体位变化有所联系。
神经官能症:情绪因素导致的神经紊乱,病情持续时间较短,可在自我调节后有所缓解或消失。
肋间神经痛:胸椎间盘退变突出、韧带增厚或骨化导致的神经通道狭窄变形,会使肋间神经炎症出现痛感,往往是一过性的刺痛或灼痛,多在深呼吸、咳嗦时出现或加重。
心绞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是心肌梗死来临前重要的“警示牌”,切不可放松警惕,应该慎重对其进行诊疗,不误诊、不误治。
希望我的科普能帮助到您!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评论私信告诉我!突发心梗有哪些征兆?
深夜,救护车上,一名女子已深度昏迷,医生正在做心肺复苏。
到达医院后,检查显示大面积心梗,立刻送入手术室。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还是因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世。
此时,患者的丈夫,赶到了医院,得知这样的消息,顿时痛哭不已。
“都怪我啊,不该那样说你啊.......”。
等到患者家属情绪稳定,医生才了解到发病原因,不禁惋惜,与其丈夫脱不了干系。
原来患者小芳(化名),48岁,发病前,正在跳广场舞。
而小芳的身型,有一点偏胖,却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贪吃各类美食。
小芳有些懒惰,可能是肥胖的原因,经常吃过饭,躺在沙发上煲剧。
这天晚上,丈夫看到小芳又躺在那里看电视,便说到:“都胖成‘猪’了,还不运动,你看看你那闺蜜小美,人家是什么身材,你又是什么体型,就不能出去动一动?”
紧接着又说到:“儿子为啥不愿意和你一起出去逛街,心里没数吗?还不是因为你太胖了,嫌丢人吗?!”
也不知道是与闺蜜的对比,还是丈夫儿子的“嫌弃”,刺激到了小芳。
小芳“气呼呼”的出门,跑到了楼下,看着广场舞上的人们,小芳也加入了进去。
随着广场舞劲爆的音乐,小芳也跳了起来,也许是跳的太剧烈,小芳呼哧呼哧的。
没多大一会,小芳便觉得胸口有点痛,一起跳舞的人劝其休息一下。
但小芳还是坚持着,继续跳舞,可是谁成想到,没过几分钟,小芳就突然手捂着胸口,晕倒在地。
一起跳舞的人,先是上前看了一下,发现已经昏迷,便拨打了120。
却没成想,是这样的结果。
患者突发心梗,与这三件事有关:
第一件:肥胖
过于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一项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中,肥胖患者(BMI>30)的发病年龄,要显著低于超重患者(BMI 25~30)和标准体重(BMI<25)的患者。
跟标准体重的患者相比,超重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提前3.6年发生,而肥胖患者提前了8.2年。
第二件:情绪激动
心脏,最怕的就是情绪的刺激。
当情绪过于激动时,交感神经也会过度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也急剧增加。
这对于冠状动脉,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心绞痛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第三件:剧烈运动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有促进心脏健康的一面,但也会危害心脏健康。
运动不当,会给心脏带来问题,特别是剧烈运动,就是引发猝死重要因素。
剧烈运动,会激活交感神经,而长期让交感神经处于激活状态,则会导致心肌细胞肥大,发生心肌肥厚。
长期大量运动,还会造成我们的心率明显减慢,从而影响我们的心肌状态,甚至是猝死。
一旦出现“3痛1多”,警惕心梗,及时就医检查
1、嗓子痛,有火辣辣的感觉
心梗来临时,会有许多非典型的症状,例如,嗓子有火辣辣的感觉。
这是心脏放射痛的其中一种,有的病号表现不典型时,如果你在没有吃辣椒的情况下,有这种感觉,小心,是不是心梗发作的表现。
2、腹部疼痛
突然性的腹痛,很容易被错误判断成胃肠炎、消化道疾病等等,其实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心脑血管疾病,并且,伴有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建议要及时考虑是不是发生了急性心梗。
3、心绞痛频繁
心梗发生前,会出现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疼痛比较剧烈,持续时间长。
此时,一定要注意心梗,及时检查,切莫再拖延。
“1多”
即:冷汗多。
突然间,一身冷汗,大汗淋漓,需警惕心梗的发生。
心梗发作时,因心输出量下降、血管收缩,出汗部位多在脖子、额头、手心、脚心等处,皮肤温度相对较低,俗称“出冷汗”。
保护心脏,预防心梗,做好这几点:
一:常饮茶,通血管,防堵塞
经常泡服抗氧化剂丰富的云台怀菊、绿茶或者乌龙茶。
研究表明,人体抗氧化剂的缺乏,是诱发心血管等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补充抗氧化剂,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保护心脏,降低心脏病、抑郁症、痴呆症和关节炎的风险。
其中,云台怀菊,就是富含抗氧化剂的药用菊,其含量高达67%以上,有“怀药之首”之称,每天泡6朵,即可满足人体对抗氧化剂的需求。
一些研究表明,心肌梗塞幸存者,提高身体抗氧化水平,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复发几率。
很多实验得出抗氧化剂,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蛋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三高,预防心血管疾病。
二:稳情绪,多欢笑,少悲伤
女士发生心梗,更多是气出来的或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研究发现,女士有14.4%因为精神压力大诱发心梗,男士不到10%。
不良的情绪,会加重心脏病的复发。
过度紧张的情绪,会诱发急性心梗,危害生命健康。
研究分析发现:乐观,与心脏健康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心血管更健康。
一定要学会调控情绪,尽量保持一份美丽的心情。
三:常按揉,强心脏,保健康
按揉内关穴,对心血管疾病,十分有益,可强心,调节心率,还可改善睡眠、胸闷,舒缓压力。
内关穴,位于手腕的横纹之上2寸。
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右内关穴,其食指或中指,外关穴,向内对按20—30次,然后换手做。
按揉劳宫穴,可改善心悸、心痛,有益心脏健康,亦可安神、促睡眠。
劳宫穴,在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右手拇指指腹,点按于左手劳宫穴上,按而揉之,产生局部酸胀痛感,并活动左手手指,以加强指压的感觉,左右交替,反复操作。
急性心肌梗死最早的症状有哪些?
实际上,题目这种问法是不准确的。并没有“最早的症状”这一说,要么是先兆,要么是症状。题目所问,应该就是先兆了。
心肌梗死,就算是急性的,也并非一下彻底梗塞住。从血管血栓形成到心肌完全坏死大约需要6—12个小时。这段时间称为“先兆”。
下壁心梗患者,上腹部不适,并伴见类似恶心、呕吐、反酸等反应。若病人无消化道疾病史,应警惕下壁心梗。另有部分患者胸微痛,主诉在颈部、咽喉、下颌处有痛感,也是下壁心梗的信号。
无痛心梗患者,仅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淡漠、食欲减退等,多见于高龄及糖尿病患者。但由于心肌突然大块坏死,也不会引起疼痛,所以高龄患者的主诉自觉症状是不可靠的,因此这需要家属多加注意,一旦出现可疑表现,应送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以其它症状表现的心梗,最常见的表现是胸闷、心慌、气短、咳嗽。这主要是因为心肌大面积坏死时,导致心功能障碍。凡是冠心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且持续的胸闷、心慌、气短、咳嗽,需怀疑心梗的可能。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征象时,应考虑到这属于急性心梗的先兆。患者及家属应有心理准备,一旦发现可疑,就立即就医,做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梗的抢救具有很大的时限性,发病4~6小时内的急性心梗可采取溶栓治疗,虽然部分病人超过了这个时间也可采取溶栓治疗,但溶栓再通率则明显降低,难以缩小梗死范围,且远其效果不好。
发病时的症状,最常见的是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可放射至左颈根部、背部或左上肢,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和舌下或口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或有濒死感。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梗死的血管,就有可能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心肌。发现越早,希望越大。
病人在突发心肌梗死致死前是种什么感受?
我是一名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也是一位亲身经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于急性心梗有和别的医生不一样的感悟,自己亲身经历过,而不是只看到课本上和资料上的别人讲的那些。
病人突发心肌梗死死前有什么感觉?其实他们的感觉和得过心梗的人感觉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可能活着的病情稍微轻一些,死去的病情重一些,但是这些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救治时间及时不及时,这才是关键点!
所有的心肌梗死前都有先兆吗?很多教科书和资料上写着心肌梗死前可能有先兆,“部分患者发病前数日可能会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促、烦躁、心前区疼痛等冠心病常见症状。”
大家一定不要理解歪了,认为只有只有经常出现乏力,气短,心悸,胸部不适才会是心梗发作,只有那些平时有心脏疾病的人才会发作急性心梗。
我在发病前身体也是很健壮的,没有明显的“三高”疾病,也没有冠心病,但是却有一些高危因素,而且也不是几天前有哪些不适症状,而是突然发作,突然胸闷、胸痛甚至有些昏迷的那种急病。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前有先兆的病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病人可能和我一样,先是上腹部恶心,再就是胸痛发作,大汗淋漓,最后做检查就是心梗了。
突然发作心肌梗死有哪些症状呢?什么是“濒死感”呢?对于我来说,发作心梗的过程真的是记忆犹新,每每想起来真的是不能忘记,虽然已经过去整整5年了,如果不是因为在自己的夜班上发作,正好在前半夜发作,万一后半夜发作,万一当时身边没有同事,真的后果不堪设想!
那天晚上我上夜班,钟表已经过了9点,看着医院外面没有停着的车辆和就诊的病人了,我站起身准备去医生值班室铺下床铺。
看着还在整理病历的另一个同事,我和他打了一声招呼,就自己去值班室准备休息了。
正铺着床的时候,突然感觉胃里有些恶心想吐的感觉,心里当时就抱怨食堂里做到的大妈了。
每次夜班的饭都拖堂,今天又是拖到了7点才开饭。因为当时门诊上有病人,所以吃完饭的时候已经接近8点了。
而且因为午饭和晚饭间隔时间长,肚子很饿了,晚饭吃的有点多,三个馅饼两碗大米粥,这时候出现恶心,估计是胃不舒服了,就想躺一会儿估计就没事了。
躺了有2.3分钟,恶心想呕吐的感觉没有变好,而且胸口有些发闷、有些胸痛的感觉了。自己当时还想这会是“心绞痛”吗?
胸痛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我从床上起来走到药房里问同事先拿了一片硝酸甘油吃上了,然后走到门诊上坐下来休息,看看症状能不能缓解。
整理病历的同事当时还没有完活,看着我又进来了,当时问了我一句“没有病人了,你不是去睡觉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我当时低着头,头上已经冒冷汗了,“突然胸口发闷、胸痛,刚吃了一片硝酸甘油了,还是难受。”
同事当时乐了,“你心绞痛吗?还吃硝酸甘油,真逗!”
我当时站起身来,额头上也是大汗淋漓了,“哥,不行了,吃了硝酸甘油还是胸口痛,有点不太对劲,你和我去二楼给我做个心电图吧!”
同事赶紧过来扶着我,我们的心电图室是在二楼,当时也有点傻了,没想到把机器搬下来,而是自己走上去的。
走了两步台阶后,胸痛加剧,胸口感觉和大石头压着一样喘不过气来,大汗淋漓,真的和那种临死前要挣扎一样,估计这就是教科书上说的“濒死感”,估计经历的人真的是后怕。
我最后是被同事架上去的二楼,当时都有些迷离了,直接躺在检查床上,不想说话,也是说不出话来了,很难受很压抑的感觉。
同事赶紧给我做了一个心电图,心电图机是带自动分析功能的,结论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而心电图表现:ll、lll、avF导联的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的振幅高耸,典型的“下壁心梗”心电图表现。
同事当时就有点懵了,刚才好好的怎么会心梗了?而且我平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他嘴里直说“机器坏了,我再做个。”重新操作一遍,结果还是一样的。
虽然很难受,我当时还有一丝清醒,掏出手机给了同事让他先给我家人打电话,再拨打120。
同事缓过神来赶紧拨打了电话,随后又让药房的同事送上了阿司匹林和弄了氧气上来给吸上了。
他本来想把我扶下楼去,可是我真的没有力气动弹,也说不出什么话了,摇头都费劲了。
等了不到15分钟,家人和120急救车差不多同时赶到,一起把我从二楼抬到救护车上,急忙送到县医院进行救治。
如果发现得了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怎么治疗呢?当时家里想送到市级三级医院进行治疗,又怕路途远,路上堵车出现意外耽误病情。
而当时我们县医院刚刚开展了心脏冠脉造影检查和支架手术,所以当机立断就近去县医院,先保命要紧。
不到20分钟的车程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当时就是感觉胸口压着一块千斤大石,阵阵胸痛,让人说不出话,一直是迷迷糊糊的。
进了县医院120车直接去了导管室,当时又做了一次心电图,显示急性心梗。急查心梗的几项指标,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和波立维,导管室也准备立即冠脉造影检查。
进入导管室以后的事情真的是记得不清楚了,感觉当时已经是半昏迷了。有一段时间恶心呕吐的厉害,有种大小便失禁的感觉,挣扎了很久,有种溺水的那种漂浮在水中挣扎的感觉。
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心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很舒服,人就不难受了。当时应该就把堵塞血管的血栓取出来了,血流恢复供应了,所以人就感觉又活过来了。
当时手术做了将近3个小时,从10点多一直做到凌晨一点,放了两枚支架。可能和刚开展支架手术有关,也和病情复杂些有关吧。
其实我不清楚的是,可能是我难受的时候,医生找过我的妻子和父亲谈话,说是情况不太好,在需要的时候使用电除颤,起搏器等手段。
当时老爸都站不住脚了,妻子签的字,只说了一句话“签字我都签,你们只管救人就好了”。
后来想想都可怕,当时昏迷的在挣扎,其实和死神是不是只有!“一步之遥”呢?
很多人现在说急性心梗后最好不要放支架,手术后天天吃药,剩下的日子天天吃,想想都难受,都害怕,还是中药靠谱些。
不是黑中医,急性心梗中药能解除痛苦吗?不放支架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人就没了。和吃药相比,命重要还是它重要?这个选择题估计没人会选错!
曾经在医院里和出院后我都见过因为急性心梗死亡的年轻人。一例27岁,因为家人的犹豫,半个小时没有做出支架决定,病情突然恶化去世了。
另一位32岁,也是基层医院的医生,从发病到去世前后不超过15分钟,最后怀疑是急性心梗。
所以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耽搁一分钟,可能救回来的几率就小一分,一旦晚了就没地后悔了。
心脏支架手术后病情就康复了,人就没事了吗?支架手术是救命手段,长期服药和不良改善生活习惯才是关键。
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后,我回家进行了几个月的康复。经过努力,体重从原来的195斤降到160斤,而且成功的告别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身体也是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药物吃了一年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波立维双抗后,改成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节血脂药一直吃着瑞舒伐他汀钙片,调节心率药吃些倍他乐克。
现在5年时间过去了,经常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等项目,各项都很正常,身体恢复的还不错,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希望有心梗病史的朋友们,一定要调节好心态,按时服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一定能战胜疾病,恢复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