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准确位置图图解大全,鼻炎该不该动手术?
术后反复是常态,
知道这个以后,
你一定会震惊的!!!
不着,还有没有知友记得, 前段时间特别受关注的,鼻炎女孩术后自杀的事情。 没关系,罐罐今天给你们扒一扒这件事。
没错,就是上面这个准新娘自杀之谜, 好啦,快点拿起小板凳,端起水杯和瓜子一起来吃瓜啦! 这个女孩原来和对象都已经准备好要结婚了, 双方家长也都谈好了, 就差最后一步,结婚,这两家父母就完成了大半辈子的心愿了。
但是这个女孩是一个和我一样, 都是鼻炎大军的一员。 所以他就想能在结婚之前, 把自己的鼻炎给治好。 不知道从哪里得到的不准确的信息, 说手术可以治好鼻炎。
所以这个傻乎乎的女孩就去了一家医院, 做了什么双侧篩前神经阻断术, 鼻中隔矫正术这些鼻炎手术。 我也看不懂这个啥子手术,就知道这些是治鼻炎的。
就在手术后不到半个月, 这个女孩就跳楼自杀了, 据传闻说,是因为手术导致的并发症“空鼻症”所以导致她自杀的。
是不是有朋友不知道空鼻症是什么? 放心,我也不知道! 嘿嘿,所以我专门去做了功课, 这些个词组单个拿出来, 我都认识,但是这么组成的一段话, 我有点搞不清楚。 但是我之前还是听说过这个病症的, 得空鼻症的人就和没有鼻子这个器官一样, 这个空不就是可以理解成没有嘛!
在他们的世界里, 鼻子是闻不到任何味道的, 所以如果之前是可以闻到气味, 但是因为手术原因,闻不到了, 我想确实让人挺崩溃的吧。 而且罐罐又去查了查,发现好多得空鼻症的人, 和这个小姐姐一样,原来都是有鼻炎或者鼻窦炎的人, 就是做完手术以后,原来以为可以治好只不过没想到, 鼻炎治好了没错,这TM鼻子都整没了?
扒到这里是不是会有小伙伴慌了, 没事,不要怕嘛,术后得空鼻症的概率还是蛮低的, 而且心态好的还是可以继续生活的。 更多人做完手术,其实没有什么并发症就是不断的复发, 手术,再复发就这样,有的时候还会加重。
说道这,罐罐就觉得自己是挺庆幸的了。 我高一的时候做的穿刺手术,但是没半年时间, 就又复发了!我当时真的就像提刀去吧医生他m杀了, 说好的可以治好的,给我整这出???? 当时心态是极其复杂, 但是又不能不止, 但是我做穿刺之前也没有少用药啊。 从刚开始的时候吃的头孢,说是可以消炎。 但结果就是没有啥用,也不能说没有用,最起码把感冒给治好。
后来又用的那个通鼻贴,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创可贴, 这个确实挺管事,鼻子不透气就贴一贴。 这个在我鼻炎最严重的时候,也是会用到的, 这个也不能治鼻炎,我也知道, 这就和洗鼻子原理一样,是辅助效果。
用的喷剂是内舒拿, 用了这个鼻子三小时左右就见效了, 但是这个是ji素类的药,而且不可以长期用, 所以就断断续续的用。可是用时间久了就上瘾, 因为害怕,我就没有再用过。
所以这些药我就不想用, 然后这时候我发现了修复鼻炎膏, 俗话说的好,有失必有得。 这个得也真是来到我心坎上了,这个yao成分都是中药,
主打就是恢复治疗,用起来很舒服, 大概两周,鼻涕和打喷嚏就很少会有了。 坚持用了一个半月,用完一盒, 反正到现在了,最少也有三年了,都没有复发过。
嘿嘿,一不小心说多啦,那就到这吧。 罐罐先溜了,有事踢我啊!!
什么人不能揉地筋?
“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很多病症,说不清原因,但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所谓的“从筋论治”,大概意思就是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些开关,治病养生都是在这些地方用力按摩,就能调节改善某些疾病问题。你可能听说过一些养生穴位比如足三里(强胃)、公孙(健脾)、飞扬(腰痛穴)、补血(劳宫穴)、太溪(补肾穴)......
其中“地筋”就是一条意义非凡的调节开关,有句话总结“天筋藏于目,地筋隐于足”,藏于目的天筋,一般人难于下手去锻炼,隐于足的地筋,经常被我们所忽略,不过只要善于养生的人可不会放过它,只要把脚底面向自己,让我们的脚指头翘起来就能看到一条连接在大脚趾下方硬筋显露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地筋 。
你知道揉地筋对什么最有益吗?通过对经络的对比你就会发现这条地筋其实属于肝经,所以调节的其实是肝脏,肝脏的功能广阔包括了解毒、消化、造血、免疫等方面的功能,也是最难调理的脏腑。说到肝你应该听过一句“肝主筋”,也就是调理“筋”可以帮助改善肝脏,肝脏健康亦能让我们的“筋”健康。
可是很多人足底的“地筋”并不理想,一些人的可能是硬邦邦的,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男士年轻时脾气暴躁,肝功能较强,但由于酗酒、房劳、忧虑等原因,肝气衰弱,就需要多揉肝经了。
可一些人则不一样,可能脚趾头勾起来也看不到明显的“地筋”,按揉这地方的时候反而会感觉这根筋揉起来软弱无力,塌陷 不起,这样的人通常肝气 不足,血不下行,滋养“地筋”。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大力去揉“地筋”,本来就已经非常松软了,过度地去按摩放松地筋还会变得更加松弛,需要适当的锻炼强化我们的“地筋”。
需要如何锻炼强化“地筋”呢?
通常推荐的是“跪走养筋大补肝脏”,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就是筋的房子,所以要经常跪着走以养筋。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补肝脏的方法,肝脏强壮了肝经就强壮,这地筋也会变得更加强壮。
不瞒你说西医也建议常揉“地筋”怎么回事呢?其实所谓的地筋在现代医学中也称之为“足底筋膜”,很多人都有过足跟内侧疼痛,特别是早上起床脚刚下地的时候那个疼呀!像是踩在了钉子上一样,需要走几步适应后才能舒缓一些。要想改善这个问题“揉地筋”(按摩放松足底筋膜)就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可以用自己的手按摩,或者如图找个筋膜球踩在上面来回滚动进行放松。
可并非所有人的足底疼痛都是需要按摩放松足底,一些人恰恰相反是足底筋膜力量太多了,没有很好的足弓支撑,一些人的足被称为扁平足,他们的足底肌群会比正常足无力,所以在站立初期到站立中期,会因为无力导致关节快速做出旋前,导致足底筋膜受伤。
这类人不适合过度地去按摩放松足底筋膜,更需要进行足底肌肉筋膜的强化,还可以光脚用脚趾抓毛巾。
总结虽然说中医和西医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共同点都是我们需要经常按摩放松足底,但是对于足底无力的人来说则不建议过度的去按摩放松,而是需要强化训练它。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手脚冰凉如何改善?
生完孩子手脚冰凉是阳虚的表现,也是产后女士常见的症状,由此来就诊,与朋友浅谈如下。
一、 先谈一下产后手脚冰凉的病因病机:
生产最容易耗伤女子气血,大伤元气元阳(虚寒),若不慎受凉(过早沾凉水,或洗凉水澡、冒雨行进),过食生冷(如冰激凌,生瓜梨枣,冰饮料)若不及时注意或调养,会留下颈肩腰腿疼,腰及手脚发凉,也是常说的“月子病”,会遗留很长一段时间。
这其中一是生产耗伤女子气血,耗气伤阳,阳气虚衰,不能温煦手脚,会出现手脚冰凉。
二是初产后感寒,寒气与人体阳气相争,损伤自身阳气,阳气不能温达四末,出现手脚冰凉或者腰腹发凉。
阳虚病机可见于三种情况:
1、肾阳虚:生产耗伤元气元阳,也就是肾阳,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四末(手脚),出现手脚冰凉。
2、脾阳虚:产后耗伤气血,日久累及脾阳,《黄帝内经》云:“脾主四肢与肌肉”脾阳亏虚,不能温养四肢手脚,出现手脚冰凉。
3、脾肾阳虚:这种情况,往往是时间比较长久,脾肾之阳不能温煦四肢,出现四肢冰凉。
二、可伴有症状以及调理:
1、脾阳虚:
主症:手脚冰凉,畏寒,脘腹冷痛胀满,时有腹泻,不思饮食,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辨证要点:脘腹冷痛胀满,时有腹泻 治则:温阳健脾 方药:理中汤加减 中成药:小建中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丁蔻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宝宝乐。2、肾阳虚(俗称宫寒):
主症:手脚冰凉,腰膝冷痛,小腹发凉,畏寒肢冷,面色恍白,女子月经推后,月经量少,闭经,不孕,舌淡白苔薄白,尺脉弱。 辨证要点:腰膝冷痛,小腹发凉 治则: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加减 中成药: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龟鹿补肾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肾宝、锁阳固精丸、壮腰健肾丸等。3、脾肾阳虚:
主症:手脚冰凉,腰膝冷痛,脘腹胀满,小腹发凉,时有腹泻,完谷不化,不思饮食,畏寒肢冷,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辨证要点:腰膝冷痛,脘腹胀满,小腹发凉,完谷不化 治则:温肾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丸合四神丸加减 中成药:右归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丸、桂附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理中丸。三、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渊源: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当归,生姜,羊肉一斤。 功效:温中补虚,祛寒止痛 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产后腹中疼痛,腹中寒疝,虚劳不足,手脚冰凉。 做法:先煮羊肉,以羊肉汤煎当归、生姜,然后去归、生姜,食羊肉喝汤。四、泡洗方:温肾保暖汤
组成:艾叶、桂枝、红花、丹参、鸡血藤、杜仲、巴戟天、荆芥 功效:温肾助阳,活血通络,祛风散寒 主治:脾肾阳虚,手脚冰凉 用法:药物适量水煎,泡脚泡手。五、艾灸:
选穴:阳陵泉、大椎穴、合谷、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涌泉穴等。
六、养生注意事项:
1、避免受寒:
衣:注意保暖,别穿露脐腰的衣服,别受凉,如产后过早沾凉水,冲凉水澡。以免寒邪入里,手脚冰凉。 食:少吃寒凉之品,如冰激凌,冰饮料,生瓜梨枣,以免内生寒凉,伤及阳气,出现手脚冰凉。可以吃狗肉、羊肉、牛肉,喝羊汤,温补阳气。炒菜煲汤可以加入大茴、小茴、生姜、肉桂、花椒、大葱等佐料,温补阳气。 住:产后少用空调制冷,电扇不要对着自己吹,以免受凉。 行:少冒雨雪行进,感寒入里,伤及阳气。2、积极锻炼身体:运动升阳,脾肾阳气得以恢复,温达四末,手脚冰凉会好转。
以上浅谈产后手脚冰凉的病因病机,伴随症状,以及调理,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远离寒凉,健康自我!(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欢迎转发帮助更多的朋友!)
中医说用三个手指头把脉就能诊断大部分疾病不需要去体检?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是有些啰嗦麻烦的,因为大多数人对中医不太了解,而且对中医的切诊更加不了解;其实,中医切诊代表的不仅仅是切脉,它还包括了按诊,而按诊中又包括多种方法。就算是切脉,也不仅仅只局限于寸关尺部位。
所以,我觉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切脉,什么是切诊?
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两者都是医生以双手对病员体表进行触、摸、按、压等方法,从而获取重要的辩证资料的方法。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病体的肌肤、手足、胸腹以及其他部位的触摸和按压。
脉诊又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一些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导致前面两者渐渐的少用甚至不用,保留下来的主要是以寸口诊法为主。寸口诊法主要从脉的位、数、形、势分为二十八中脉象,医生可以根据二十八中脉象察知身体内部的病变。
然而,脉诊依靠的全是医生手指灵敏的触觉来体验,因此,要想准确的分别部位和脉象,除了熟悉脉诊理论之外,还要多做临床实践操作,做到既有理论又有技巧,才能慢慢掌握脉诊的玄妙。
脉诊真的可以替代仪器检查?
这个显然不可以。虽然有很多人迷信厉害的中医可以通过脉诊获知疾病性质和病名;但这并不代表脉诊可以替代一起检查,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主要是因为中西医病理病机不同所导致的;西医注重器质性病变本身,而中医则主要是以脏腑的气血盈虚为主。所以,通过脉诊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同时也可以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但如果说通过脉诊就可以切出换某种疾病,这点不敢苟同,但也不代表做不到。
首先,大家不要忘记,中医依靠的是四诊合参,而不仅仅是脉诊。很多高明的医生在脉诊的同时,通过和患者聊天,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下,不知不觉的完成了问诊,然后通过对望、闻,再将收集来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之后,得出确切的疾病性质。这就给很多患者造成错觉,认为切诊可以切出器质性病变。所以,如果出现题主所说的问题,大多都是因为医生本身经验丰富,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患者的表现,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
什么是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最早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所谓三部指的是人迎、寸口、趺阳三脉。其中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肾经(太溪穴),以观察肾的问题的。
后世主要以寸口脉为主,而趺阳、人迎两种脉诊的部位,已经很少采用,只是在急危重症以及两手无脉的时候,才切人迎、趺阳、太溪,从而确定胃肾之气的盛衰或者存绝,自晋朝以后,医家普遍选用切寸口脉为主。
按诊包括哪些内容有人可能会认为按诊是西医的方法,其实不然,按诊用于辩证,由来已久,早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已经有明确记载;所谓按诊,就是用手直接触摸或者按压患者的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
1、按肌肤
按肌肤是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润燥以及肿胀等情况。凡是邪气盛的多身热;阳气衰的多身寒。
2、按手足
按手足主要是为了探明寒热。一般手脚具冷的多是阳虚阴盛,属寒证;手足俱热的,多是阳盛或者阴虚,属热。临床辩证需要分虚实。
3、按胸腹
胸腹的区分主要是按照膈上和膈下,膈上为胸、膈下为腹;两侧腋下的区域为胁,腹部剑突下方位置称为心下。胃脘相当于上腹部,大腹为肚脐上部位,小腹部在肚脐下,少腹在小腹两侧。
按胸部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的对胸前区、胁肋部和腹部进行触摸、按压,必要时进行叩击,以了解局部的病变情况。
总之,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脉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精髓之一,运用于临床,确有重要的诊断意义。按诊内容不多,但临床却很实用,所以两者都不能疏忽。
临床通过四诊合参诊断之后,如果医生怀疑患者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或者占位性病变,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去做个检查,然后通过检查来确定病灶的具体位置和疾病程度。通过对疾病性质的确认和疾病程度的分析,然后再决定如何治疗。需要采用现代医疗技术来完成的,多会建议患者采用现代科技来完成;需要中药治疗的,会建议中药治疗。这是作为医生的最基本的医德。
针灸经络穴位快速趣记法高手请进?
你好 经络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循序记忆的过程,这些内容希望你的借鉴三百六十穴分部歌诀
头颈部
口(5穴)
上齐兑端下承浆,口角四分见地仓
中上三分水沟定,口禾髎开半寸方
面鼻10穴)
鼻头素髎位中央,两翼沟里挟迎香
瞳子直下过阳明,四白巨髎寸寸停
阳白眉上一指定,外眦下颧颧髎应
颧弓之上上关行,下抵凹间下关寻
颌角方寸见颊车,颌前动脉取大迎
目(5穴)
眉头眉尾攒丝竹,瞳下眶边承泣出
外眦半寸瞳子髎,内眦一分睛明度
颈部(9穴)
天突颈前下凹阙,喉上微陷取廉泉
人迎扶突平喉结,相挟颈筋内外缘
气舍人迎连一线,水突平分位中间
扶突二寸下天鼎,外临窗后天窗见
天容颌下尽筋前,天牖天容天柱间
头前(17穴)
发际五分入神庭,眉冲半寸紧相邻
旁行一寸至曲差,头临泣下瞳子应
本神三寸傍中居,额角头维属阳明
发缘一寸至上星,平开寸半五处寻
三经九穴平三列,太阳惟上半寸行
发缘二寸定囟会,承光之外目窗平
囟会寸半走前顶,太阳通天对正营
百会两耳交巅尽,旁有络却外承灵
头后(9穴)
后缘半寸哑门定,左右天柱旁相应
上行一寸风府明,平取少阳风池并
寸半节节上巅厅,脑户强间随后顶
户旁玉枕脑空平,相邻太少分两经
头侧(9穴)
完骨耳后骨突寻,入发四分下缘平
上耳入发一寸五,角孙之上对率谷
斜下三分天冲入,环耳周行连完骨
上下两穴三分数,头窍阴上浮白处
角孙寸前曲鬓出,头维寸下颔厌主
再将两穴三分数,下应悬厘上悬颅
耳(8穴)
耳珠外临听宫位,上缺耳门下听会
耳底陷处有翳风,耳尖缘头角孙对
颅息瘛脉等寸围,耳前动脉和髎推
躯干部
胸(27穴)
相递二寸列三经,少阴阳明至太阴
天突寸半平气舍,四寸缺盆属阳明
天突一寸下璇玑,俞府气户云门栖
再厘一寸至华盖,太阴中府遥相期
库房彧中平对齐,左右共居一肋隙
三肋相平紫宫地,神藏周容挟屋翳
两乳之中应膻中,左对天溪右神封
膻中寸六上玉堂,灵墟膺窗对胸乡
膻中寸六下中庭,食窦乳根步廊平
再问天池何处起,乳中开外一寸寻
腹(40穴)
上离八寸下有五,腹前任脉节节数
阳明相邻两寸行,少阴相挟五分度
太阴旁开三寸五,三经三列齐中路
中庭一寸下鸠尾,脐下寸半气海驻
神阙正当脐中央,肓俞大横对天枢
天枢上应滑肉门,平度二寸落水分
水分一寸下脘续,太乙阳明随商曲
八寸对开分中脘,外建梁门阴都立
中脘一寸下建里,腹哀石关关门起
中脘一寸上脘去,腹通谷外承满齐
中脘中庭开巨阙,内把幽门不容居
脐下三寸关元路,旁挟气穴水道出
脐下一寸阴交度,外引外陵内中注
再行一寸石门渡,阳明大巨四满布
耻骨之上交曲骨,气冲平行齐横骨
上行一寸中极入,少阴大赫归来路
一寸三分大横下,太阴腹结一穴孤
胸胁少腹(13穴)
胸胁少腹纳三经,腋下三寸渊腋明
前推一寸应辄筋,大包腋下六寸寻
十一十二浮肋下,章门京门寻端尽
不容寸半期门开,期门寸半曰月来
章门之下寻带脉,原与神阙列一排
冲门正交腹沟上,府舍七分往上抬
带脉直下齐关元,五枢维道共一脉
相邻五分上下取,髂内缘间寻所在
二寸五分曲骨外,腹股沟间见急脉
肩(13穴)
肩头陷外求肩髃,肩峰下从臑俞去
两穴平开肩髎续,腋纹一寸肩贞取
锁骨胛骨押巨骨,正当腋下极泉出
肩岗中头秉风居,岗内凹里曲垣立
肩髃大椎开肩井,垣井当中天髎栖
陶道三寸出肩外,大椎两寸肩中齐
天宗正从胛中起,内应五椎岗下际
背(33穴)
外邻三寸内寸五,太阳背脉齐中督
第一节上大椎孤,节下陶道平大抒
三节之下寻身柱,内挟肺俞外魄户
五节之下定神道,神堂之内起心俞
附分风门二节入,四节膏肓厥阴窟
六节之下灵台驻,督俞噫嘻等分度
七节至阳齐胛下,外立膈关内膈俞
九节之旁定肝俞,筋缩之外魂门出
胆俞阳纲十节布,内有中枢立中督
十一节下脊中应,旁开脾俞意舍定
十二节下胃俞排,旁行寸半胃仓开
十三节下问悬枢,外启肓门三焦出
腰骶(21穴)
十四节下命门驻,志室宅前肾俞安
十六节取腰阳关,大肠寸半齐两端
上推气海下关元,入抵八孔八髎全
上髎上齐小肠间,次髎膀胱胞肓添
中髎中膂平排见,下髎白环对秩边
骶下孔陷腰俞眼,长强尾骨三分前
尾闾左右上两缘,会阳正取五分间
两阴之间会阴连,冲任督脉三气原
手掌(6穴)
少商正出拇指前,外齐甲根一分间
少冲上起小指边,甲旁一分居内缘
三阳三井三指见,中冲中指在末巅
太阴上荥到鱼际,掌外肉间着中际
劳宫少府何处居,中指小指贴掌取
手背(12穴)
阳明大肠出商阳,外去一分居甲旁
关冲少泽甲根起,无名小指甲外方
荥输一寸跨掌节,阳明二间走三间
少阳液门行中渚,太阳前谷后溪边
大指次指挟合谷,拇指半节掐前数
阳池腕背横纹中,大筋外缘贴筋附
侧腕凹间寻腕骨,高骨下推接掌处
前臂内(12穴)
腕上横纹三输列,三输直上三经穴
外筋之内有太渊,太渊一寸经渠接
内筋之旁神门现,神门寸半灵道见
大陵中出两筋前,入肘三寸间使延
尺脉之外寻列缺,通里一寸上尺边
腕上二寸内关连,三阴之脉开络穴
太渊七寸上孔最,大陵五寸郗门位
神门五分入阴郗,三阴郗穴此中推
前臂外(9穴)
寸外两筋入阳溪,高骨之下阳谷居
腕间三寸支沟去,三阳经穴此中记
偏历上腕三寸齐,再起一寸温溜郗
外关去腕二寸居,沟外一寸会宗离
腕后五寸支正起,高骨后筋养老宜
上臂内(7穴)
三阴合穴居肘间,肘中筋外取尺泽
天府侠白一寸连,上三下五两端见
曲泽肘中筋内缘,腋纹二寸入天泉
少海半寸去肘端,三寸直上青灵间
上臂外(14穴)
肘间一寸上两筋,两筋陷中出天井
曲池曲肘纹头尽,肘端内陷小海明
曲池两寸下肘间,手三里过上下廉
下距温溜三寸前,三穴相行等寸连
肘外骨上陷肘髎,曲池七寸对臂臑
手五里行侧筋边,相离肘上三寸遥
上腕四寸三阳络,前行三寸四渎过
天井寸上清冷渊,渊上三寸消烁沿
腋纹一寸下臑会,遥遥七寸天井对
六井(6穴)
足底心前出涌泉,隐白大敦拇指连
厉兑窍阴至阴穴,二四五趾侧外添
荥输原(16穴)
踝前高骨下然谷,踝后跟前太溪谷
大趾节旁问荥输,太白府前过大都
缝上五分三荥布,行间内庭侠溪数
侠溪寸半足临泣,地五会却半寸低
内庭二寸居陷谷,行间寸半太冲路
小趾节前足通谷,节后凹间寻束骨
足背阳明过冲阳,沿经上行交骨详
外踝宛中陷丘墟,足外高骨京骨居
六经(7穴)
太溪二寸起复溜,踝前筋外入商丘
一寸中封两筋收,内平商丘外解溪
解溪踝纹凹中栖,阳辅少阳四寸居
外踝根腱开昆仑,根下仆参齐边取
十郗(10穴)
太溪一寸下水泉,膝下五寸地机现
中都七寸贴胫取,梁丘二寸过髌膝
外丘中分骨间隙,丘墟各开七
金门踝下一寸居,京骨后倾凹中郗
阳维郗穴出阳交,外丘斜后一寸调
阴维郗穴取筑宾,太溪五寸过少阴
昆仑三寸跗阳齐, 复溜贴胫平交信
外属太阳内少阴,各分阴阳蹻脉郗
六络(7穴)
跟筋着骨附大钟,内踝五寸蠡沟通
太白节后足边过,骨突缘下公孙坐
上踝八寸开条口,胫外一寸丰隆收
外踝五寸见光明,昆仑七寸飞扬行
四会(5穴)
少阴照海通阴蹻,内踝直下四分遥
太阳申脉阳蹻会,外踝之下五分到
内踝三寸三阴交,漏谷再计三寸高
外踝三寸悬钟位,出筋绝骨聚髓会
九合(10穴)
上巨虚上合大肠,足三里下三寸量
下巨虚下合小肠,外踝之上七寸长
委中正从腘中详,两筋对取纹中央
阴陵泉起膝内廉,贴胫上骨交筋前
泉起膝外廉,高骨前下凹中陷
委阳上应三焦户,屈膝腘外筋间出
内沿腘纹探阴谷,屈膝腘内两筋谷
腘纹内端见曲泉,膝关外对阴陵泉
犊鼻三寸下三里,旁依半寸贴筋取
膝腿(7穴)
鱼肚交际上承山,腘下二寸合阳参
承筋上下等分连,委阳寸上浮郗添
犊鼻正当外膝眼,梁丘过寸阴市间
膝阳关外平膝见,屈膝外取侧筋前
股髀(13穴)
太阴血海齐梁丘,手把膝上拇指求
血海六寸箕门修,直行股间脉气流
膝上四寸阴包见,两筋相挟股内究
膝外五寸上中渎,膝前六寸越伏兔
臀纹当中应承扶,扶下六寸殷门顾
垂立中指齐风市,髀枢节后环跳至
急脉一寸退阴廉,却行二寸五里迁
外齐会阴髀关出,上接气冲阳明路
曲股纹头尽居髎,斜上三寸续维道
共计三百六十穴(去龈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