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七个典型表现要牢记,如何预防和医治?
白血病是不是血液变白了?大家可能经常在新闻上见到“某某白血病患儿怎么怎么样?”在生活中,自己身边可能没有接触过白血病人,也不知道这个白血病究竟是什么?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聊一聊。
白血病并不是血液变成白色的了。而是其中的粒细胞比例升高,是骨髓以及造血系统当中造血干细胞发生恶变失控,形成白血病细胞。这些细胞大量的增殖,并且多数为幼稚的分化障碍细胞,从而抑制正常造血并且浸润其他的组织器官的疾病。患者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以及器官浸润的相关症状。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白血病呢?白血病的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基因突变,遗传学因素有关。常见的诱因有: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物理射线、化学药品、其他血液病的进展等。
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这两种类型又都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粒细胞白血病,以及其他类型。其中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说一下白血病的症状。
早期症状:急性白血病早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可见发热或者好高热,或者是身体部位自发的严重的出血。而慢性白血病发病较缓和,常见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全身淋巴结肿大,慢性贫血面容,肝脾肿大,自以及月经过多,出血不止等慢性失血症状。
急性白血病:(1).贫血。因白血病细胞抑制红细胞发育,导致红细胞数目下降,患者血红蛋白减少,出现贫血症状。
(2).感染,发热。同理,白细胞数目虽然增多,但大多数为幼稚粒细胞,不具有正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力下降,完成各种感染发生,出现发热。
(3).出血。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血小板发育障碍,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出现自发性出血,出血不止等症状。
(4).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骨骼和关节疼痛,使用止痛药效果不佳。部分白血病还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者失明。口腔牙龈增生、肿胀或牙龈出血。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可影响中枢系统脑脊液循环,造成颅内压增高。浸润睾丸,一侧无痛性肿大,另一侧无肿大。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有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症状,常以脾脏肿大为最显著体征。当病情进入加速期后逐渐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进入急变期后预后差,病人常很快死亡。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症状者早期可表现为乏力、疲倦,而后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低热、盗汗等。一半以上的患者有肝脾肿大等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常易并发感染。
白血病的治疗非常复杂,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才用的治疗方式亦不相同。治疗仍以放疗与化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VCR),泼尼松(P),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DNR)、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甲氨蝶呤(MTX)、6-疏基嘌呤(6-MP)、门冬酰胺(L-ASP)。还有免疫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的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白血病的方法。
那么我们在生活当中应该如何预防白血病的发生呢?首先避接触免某些化物质,例如苯及相关化学制品。其次戒烟,吸烟会增加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病风险。最后应定期体检,具有白血病家族史及血液疾病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
青少年白血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发热、贫血、进行性加重、皮肤粘膜苍白、乏力、食欲减退。出血,主要表现为鼻粘膜、口腔、牙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为内脏、颅内出血,常为儿童死亡原因。淋巴结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较突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较突出。脑膜白血病可发生头关节疼痛、骨病、血液病细胞浸润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儿童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
白血病的早期血常规是怎么样?
白血病的早期血常规的样子是红细胞可能会比较低,血小板会减少,白细胞一般也是比较低的,随着病情发展,白细胞会逐渐增多。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脸色苍白,有些患者会有发烧等症状。患者一旦发现身体有异常,应该尽快的去医院检查,早期的查出疾病并尽早的进行治疗。
你平时注意到了吗?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俗称脑溢血,指非外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发病率仅次于脑梗死。脑出血发病凶险,发病30天的病死率高达35%~52%,仅有约20%的患者在6个月后能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所以掌握脑出血的相关治疗,提前预防至关重要。
脑出血的症状往往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但可以逐渐发展,也有少部分的人在脑出血来临前可能会有一些征兆。脑出血脑出血(脑实质出血)的征兆有哪些?多是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下出现征兆,征兆可以逐渐发展,最终出现明显的瘫痪和昏迷的症状。
征兆可能包括以下9个方面:
● 头痛头晕:头痛是脑出血的最常见征兆和症状,是因为脑出血刺激脑膜导致头痛,出血逐渐增多,头痛也越来越严重。头晕常与头痛伴发,为昏沉感,头脑不清晰。
● 呕吐:脑出血来临前,血压升高,伴随颅压升高,可以出现呕吐的情况。
● 肢体麻木感,行走不稳:突然感觉身体一侧麻木、无力感、活动不灵活,嘴歪、流口水、行走不稳。
● 口齿不清晰:突然出现舌根发硬,口齿不清,言语含糊,这类说话变困难是脑出血最常见的早期征兆之一。
● 频繁呛咳:如果经常出现无法控制的呛咳,也可能是脑出血的征兆。
● 打哈欠,嗜睡:出现不由自主地打哈欠,犯困,睡眠增多,不分时间和地点都会出现,这是大脑缺氧的表现。
● 经常流鼻血:如果你有高血压,平时又经常出现流鼻血,很有可能将会出现脑出血。
● 记忆力下降:突然感到记忆力不如从前,要警惕脑出血,出血部位多在高级皮层区。
● 后颈部疼痛:莫名的出现后颈部疼痛,胀痛为主,低头时加重,这有可能是一开始的渗血,随着出血增多,疼痛会越来越明显。
如何预防脑出血?一、控制危险因素
脑出血是由许多影响血管的危险因素引起的,包括如下:
● 高血压的防治:95%的脑出血与高血压有关。平时除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外,每天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定期测血压,出现血压异常应及时去医院检查,遵医嘱更改用药方案或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 脑血管畸形的防治:对各种脑血管畸形应尽早手术治疗,消除病因,防止脑出血发生。
● 脑淀粉样血管病:平时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
● 其他病因的防治积极:治疗各种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友病等)。
● 规范应用药物: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比如华法林还有抗栓药物,比如阿司匹林,这都有脑出血的风险,定期监控凝血指标、皮肤淤青和大便情况。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 减少食盐摄入量:高血压病患者应<5g/d,非高血压病人群应<6g/d。
● 限制饱和脂肪摄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和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低脂奶制品等;
● 摄入不饱和脂肪:以植物油(橄榄油、葵瓜子油)代替动物油,多吃坚果和深海鱼。
● 控制体重:体质指数(BMI)控制在24以内。
● 戒烟限酒
● 增加体力活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一周4次,每次30分钟以上。
●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结语脑出血发病后越早治疗,恢复越好,大脑细胞就像是个“计时器”一样,救治是争分夺秒的。由衷的希望大家警惕上述的脑出血可能出现的征兆表现,一旦出现,要立马警惕起来,及时去医院检查及治疗。
贲门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一种癌症,如果早发现早治疗,会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尤其很多早癌,可以通过手术等治疗方式彻底治愈。所以对于任何癌症,如果发生早期我们能够尽早地感知到并尽早就医,就会达到最好的治疗结果。
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绝大多数的癌症在早期,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也就是为什么日常癌症一旦被发现就是中晚期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贲门癌也是这样一种癌症。
但是尽管这样,除了我们日常积极的健康查体来发现早期癌症之外,我们也需要对相关癌症有个基础的认识,对它的症状有个初步的印象,以便于其症状表现出来之后,我们可以尽早的去感知它并尽早的去检查治疗,今天我们借着题主的问题,来说一说贲门癌。
先来说一说,什么是贲门癌?我们很多的基层的老百姓,对于贲门这一人体的结构并没有概念,甚至很多人提到贲门癌,不知道它是发生在哪里的一种癌症。
其实很简单,通俗来讲,我们把胃当做一个能结扎的大口袋,口袋上面结扎的部位就是贲门,贲门癌就是发生在我们的食管和胃的交界处连接处的癌症。目前我们很多时候把发生在这一部位的癌症归为胃食管结合部癌,看起来这一称呼更容易被大众理解。
贲门癌的发病确切原因不知,但是它与许多人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
比如说长期吸烟饮酒。据统计,饮酒者比不饮酒者的贲门癌发病率高10倍。又吸烟又饮酒者比不吸烟、不饮酒者贲门癌的发病率高约30倍。
其次,不良饮食习惯。比如说经常食用含亚硝酸盐类物质多或者含有霉菌及黄曲霉素等毒素多的食物。或者经常进食过烫、过硬、粗、辣的食物,也会使贲门黏膜细胞受到损伤,逐渐引发贲门癌。
再者,也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等等有关。
而且因贲门部位特殊,此处血液丰富,难于被发现,误诊率高,预后不好。我国贲门癌的病死率较高,贲门癌的死亡率在肿瘤死亡率中约占12%。
尽管如此,我们如果尽早知道贲门癌的发生,就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死亡率。上文说了,除了日常健康查体外,我们着重从患者发病时症状上来下功夫。
我们看一看,贲门癌发病后都有哪些早期的临床症状?还是再强调,贲门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是出现下列几条症状,就应当提高注意。
第一,进食粘滞感。
由于贲门是胃的上口,此处本来就相对狭窄,如果发生病变,那么这一狭窄就会更加明显,进而表现出食物通过时的不适感。其中,早期时就表现出进食时食物的粘滞感。
尤其进食粗糙食物或者粘稠食物时,这一粘滞感更加明显,有时甚至需要用水冲一下才能顺利咽下去,咽下去时会有突破感,感觉咽下去瞬间会舒服很多。这一感觉,常常因为细嚼慢咽时可以改善,所以并不会被重视。
但是当疾病逐渐进展时,这一阻滞感会更加明显,通过细嚼慢咽时也会出现食物阻滞,以至于后期出现进食吞咽困难等表现,常常这时癌症就会到了中晚期。
第二,胸骨后的热辣感。
这一感觉常常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有种烧心的感觉。但是我们更不能把这一症状完全归因于反流性食管炎,而应当想到贲门癌的可能。
当这一部位粘膜因为发生病变造成黏膜损害后,食物或者胃酸的刺激就会对损伤的黏膜带来刺激,有时就会表现出火辣辣的感觉。
第三,胸骨后异物感。
出现贲门癌,尤其伴随食物存留时,就会感到胸骨后有异物感,或者有时候感觉胸闷感,这一感觉也常常被忽视。
第四,胸骨后疼痛。
出现贲门癌早期,很少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觉,但是我有时因为黏膜的损害会出现隐隐疼痛感,这一感觉同样跟反流性食管炎等引起的疼痛感不易区别。
第五,频繁打嗝。
贲门癌发生后,有时会出现频繁的打嗝,不容易缓解。这时同样需要警惕这一疾病的发生。
第六,出现出血或者黑便。
肿瘤本身血液比较丰富,如果出现黏膜破裂,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现象,这一症状更需要高度的警惕,因为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出血,都需要积极的就医治疗。
第七,出现消化不良、饱胀不适感。
这一症状几乎是所有的上消化道疾病发作时都可能出现的症状,所以没有典型性,不具有疾病症状的特异性,但是当一个人无缘无故的出现消化不良、饱胀不适症状,就应该追溯一下自己是否出现了身体疾病。
第八,当贲门癌进一步发展,到了后期,还会出现一些转移症状,比如淋巴结转移,比如肺部转移、肝脏转移等等,自然会因为转移到不同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还会因为癌症的高消耗等出现消瘦、乏力等等身体的恶病质表现。当然,这一时期发现的贲门癌,常常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所以说,一旦出现了上面这些身体不适症状,就需要引起重视。
贲门癌早期症状不被重视,还与症状的隐蔽性有很大关系。首先,贲门癌的早期症状出现,并不是典型的症状表现,这些症状与食管炎、胃部疾病等等出现的身体不适症状不易区分。
再者,一个并不为患者注意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些早期症状的出现,并不是持续的存在,而是很多时候,这些不适症状间断出现。
当患者感知到某些不适症状时,没过几天这些症状能够自行好转,或者仅仅服用一点药物后,症状就明显的好转,这就给患者带来一种误导,让人不自觉的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从而也就放松了警惕,不会去积极的检查。而当症状加重,从而持续存在的时候,再去医院检查,就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日常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尽早发现贲门癌?除了日常出现身体不适,尤其是出现上面说到的不适症状,应该积极就医之外,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从健康体检上引起重视。
对于贲门癌,目前发病率大有越来 越高的迹象,所以说,对于①年龄大于40岁的人。②生活在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地区的人。③有家族史,尤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有食管或者胃部肿瘤的人。尤其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最好是每年都要进行健康体格检查。
食管和胃部肿瘤的发现,主要还是依靠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辅助X线钡餐、血液等检查。上述高危人群中,健康体检时最好加上胃镜检查。
综上所述,在我们国家,贲门癌目前发病率和病死率不低,而且有升高趋势,积极地面对这一疾病,重视疾病的早期症状检查干预和重视日常的健康体检,是早期发现贲门癌以便能够早期治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日常务必要积极的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引起贲门癌的不良因素。
我是全科医聊,码字不易,感谢您的支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