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十大功效,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具有保护肾脏、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应急能力、提高学习记忆力等作用。
药物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及茯苓六味药物,其中以熟地黄为君药,可填精补髓、滋阴补肾;山茱萸与山药共为臣药,二者合用既可补肝肾又能益脾阴;牡丹皮清虚热、泽泻清肾浊、茯苓健脾利湿,三者共为佐药。有研究显示,六味地黄丸具有保护肾脏、调节免疫功能、提高应急能力、提高学习记忆力等作用。本药适用于肝肾阴虚证,有助于缓解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消渴、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等。
六味地黄丸的其他用途:
1.治疗肾盂肾炎。六味地黄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及肾脏局部的防御功能,适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可加服六味地黄丸效果明显。
2.治疗男子不育症。六味地黄丸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而改善性激素分泌,促进正常精子的生成,从而提高受孕率。
3.治疗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黄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较少。
4.预防食管癌。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之一是熟地,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硒,能防止可诱发各种癌症的过氧化酶和自由基的生成。有关研究资料证实,用六味地黄丸对食管癌前期病变上皮重度增生效果良好。
本内容由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李磊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六味地黄丸什么作用?
六味地黄丸什么作用,有什么禁忌
六味地黄丸可以治疗肾阴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的感觉)等症状。禁忌是感冒、肾阳虚等患者不可以服用。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成药,药物的成分是牡丹皮、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茯苓,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发热像潮讯一样有固定时间,感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而来),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遗精等症状。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本品过敏者慎用。肾阳虚患者禁用此药。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本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和禁忌是什么?
肝肾阴虚,其主要症状就是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潮热、盗汗等,以及阴虚生内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口干舌燥、容易上火的现象。
说到肝肾阴虚,首先想到的治疗用药便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组成;
药方里三位补药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起滋补肝肾的作用;三味泻药泽泻、茯苓、丹皮,起清热利水利湿的作用;总体而言,六味地黄丸药性甘平偏凉,补而不腻,是滋阴药物的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还延伸出来几个药方,包括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各自功效略有不同。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麦冬、五味子;
麦冬、五味子加强了敛肺生津的功效,因此对于肝肾阴虚火旺,伤及肺阴,导致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干咳少痰或者痰中带血等症状较为合适。
五味子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知母、黄柏;
知母、黄柏加强了泻虚火的功效,因此出现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虚火上浮的现象,火旺的人更为合适。
杞菊地黄丸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枸杞、菊花;
枸杞、菊花增强了六味地黄丸的平肝潜阳、养肝明目的作用,凡是肝肾阴虚导致的肝火旺,出现脾气暴躁、视力减退、头晕目眩等症状更为合适。
以上六味地黄丸系列的中成药,参考以上解析,可根据自己症状选择使用。
最后提醒一下,六味地黄丸总体上偏滋腻、偏凉;因此体质阳虚、虚寒或者脾胃气虚,运化功能差的人,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药不能使用过度,以免伤阳气碍脾胃,反而对健康不利。
更多中医养生知识,可关注我头条号;有疑问在下方留言评论!
六味地黄丸有哪些功效?
六味地黄丸都有什么功效?六味地黄丸是宋代著名的医学家钱乙发明的方子。
【药物组成】: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功用】: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配伍意义】:本方证为肝肾阴血不足所致,治宜滋补肝肾。方中重用熟地,性温味甘,入肾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 山萸肉酸温,主入肝肾经,补养肝肾,并能涩精,有“肝肾同源”之意;山药甘平,主入脾经,补益脾阴,补后天而养先天,也能固肾止遗,两者共为臣药。三药配合为“三补”,肝肾脾三阴能同时补,以补肾阴为主。肾元虚弱多致湿浊内停,泽泻甘寒,利湿而泻肾浊,使虚热从小便排出,并且可以防止熟地的滋腻;丹皮辛凉,清泻相火,并制约山萸肉的温涩;茯苓甘淡平,淡渗脾湿,并可以助山药健运脾胃,与泽泻相伍又助泄肾浊,使真阴得以复其位。三药相合,一者渗湿浊清虚热,二者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为“三泻”。【全方配伍特点】: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