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母的作用与功效,沙参有什么药用功效?
一提到沙参,中医界的人都知道沙参要分南沙参、北沙参。其实在清代之前,沙参是无南北之分的,从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本经逢原》始分南北。沙参有什么功效?南北沙参又有什么不同呢?
沙参 出自《本经》【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养阴,益胃生津。
【应用】 1. 入于“肺”。用于干咳无痰,或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或咯血。阴虚肺热,炼液成痰,故会出现无痰、少痰或痰粘不易咯出。虚火灼伤肺络则可见咯血。沙参养肺之阴,清肺之热,则可治上述肺热阴虚之症。
2. 入于'“胃”。用于感冒发烧等高热之后,舌干口渴、食欲不振。沙参有益胃生津的功效。如益胃汤,即以本品配伍麦冬、生地、玉竹等,治上述病证;如热病伤津较重,咽干口渴、舌绛少津,常以鲜者与鲜生地、鲜石斛同用。
南沙参和北沙参的区别我们常说的沙参为南沙参,因为南沙参别名又叫沙参。而要用到北沙参的时候,一般不会只说“沙参”二字。南沙参和北沙参在功效上是没有太多区别的。都有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的功效。只是南沙参寒性没有北沙参强,在清热养阴方面的功效较北沙参弱。也有医者认为南沙参专长入肺,善于清肺化痰止咳,北沙参擅长入胃,偏于养阴清热生津。
注意不管是南沙参还是北沙参,都是寒性药物。寒药易伤阳气,尤其是脾胃阳气,因此平时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的人来说是不适合服用沙参的。特别注意的是沙参,尤其是北沙参,可以益胃养阴生津,用于胃阴不足而导致的不思饮食,与脾胃虚弱所致的不思饮食是需要鉴别的。胃阴不足,食欲不佳的人食沙参是可以的。但是脾胃虚弱,食欲不佳的人食沙参反而会使脾胃更虚,得不偿失。食欲不佳区分是由胃阴不足导致还是脾胃虚弱导致,最常用的方法可看大便,大便干则为胃阴不足,大便溏则为脾胃虚弱。
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硕士研究生李钰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
知母石斛玄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太子参桂枝主治什么有什么功效?
知母,石斛,玄参是滋阴润燥的,茯苓,白术是利湿健脾的,太子参是益气补齐兼有滋阴功效的,桂枝是解表温阳通络的,甘草是调和药性的。你这样问,我只能这样回答,至于对你对不对症,你自己判断吧。不会判断可以再说你自己的症状与体征。
麻黄的功效是什么?
麻黄发汗的能力很强,民间称它为“节节草”,它究竟有哪些功效?又有哪些禁忌?老邪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其实“节节草”还有可能是木贼,因为此别称所要凸显的是药材本身的特点,麻黄和木贼都为圆柱形,以节来划分成每一段,这才如此命名。这两者还有个特点,它们都是解表药,麻黄使用起来要很小心,禁忌太多了,贸然用它来治病,反而会让自己遭殃。
当前国家对麻黄的管控比较严格,尤其是与它有关的某些试剂,甚至是不能直接贩卖,可见在这味药身上,确实存在太多禁忌了。我们这边也在用麻黄,但它的用量比一般的药材要严格,不可否认,合理使用的情况下,麻黄的药用价值很高。
我对麻黄的印象很深刻,这是我学中药学认识的第一种药,它是第一章的第一个药,对它的功用也是比较了解了。
麻黄的功效有“三”我觉得麻黄的功效简单好记,包括三点: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和利水消肿。麻黄是解表药,在这类药材里,它的解表之力较强,具有发汗力强而且又快的特点,一般在受到风寒之后有头身疼痛,恶寒发热等现象,就可以用麻黄了。
经典方剂麻黄汤里就用了麻黄和桂枝,使其解表作用更上一个档次,现在这个方剂都还在“随证加减”而广泛使用。
麻黄还是治肺病之药,就连《本草纲目》里都说它是“肺经专药”,宣肺平喘可应用风寒外束之咳喘,高热喘急等等,这都与肺有关,前者的咳嗽是肺气内壅所致,后者则是肺热壅盛,经配伍之后,这些问题都能轻易解决。
而利水消肿之功,它针对的就是风水浮肿了,麻黄的发汗作用,使水湿外散,同时它也能调通水道,下输膀胱,治水肿。
麻黄有什么禁忌从个人体质上说,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者慎用麻黄,因为麻黄市场发汗之品,用很小的量都能使人迅速出一身汗,原本体内就自发地流汗,用了麻黄反而出汗更加严重,这不就是在加剧病情吗?这样的体质已经偏虚了,你再服用无疑就是更虚了,《别录》中也说到“多服令人虚”这一点,对一般人来说,用了也要控制。
从麻黄所含成分来说,对人体不利,用量需要控制。麻黄里面有麻黄碱,这种物质能兴奋人的中枢,所以与麻黄碱相关的一些复方制剂,现在是不能随意使用的,高血压和心衰患者不能服用,并且运动员和失眠者慎用,你要知道,运动员不能服用兴奋剂,麻黄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兴奋作用,对人体是有明显影响的。
麻黄是治风寒表证的药,发汗作用强,又能治水肿,咳喘等等,可是一些本身就自汗的人来说,却是不宜使用的,并且其中所含的麻黄碱有兴奋的作用,有的人同样不能服用。总的来说,麻黄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提到“节节草”的时候,可要分清是麻黄还是木贼,别搞错了。
以上就是老邪对麻黄的介绍了,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中药材。也欢迎点赞,收藏以及分享,感谢!
金谷豆能治什么病?
谢邀。咕咚健康,记得关注并点赞哦。
痛风,可以少吃酸性食品。 痛风,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采用中药方法:甘草附子汤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方(针对膝盖痛)、乌头汤方(毒性最大)。不能自己随便开方服药。
升麻有哪些功效?
升麻,处方用名还有绿升麻、制升麻。
其味甘、辛,性微寒。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临床用治风热头痛,麻疹不透:本品甘辛微寒,轻浮上行,以升散发表透疹为功。用治风热上攻,阳明头痛,可配生石膏、黄芩、白芷、菊花等同用;若外感风热挟湿的头面颠顶痛甚的雷头风证,本品当与苍术、薄荷配伍,以疏散风热,燥湿止痛,如清震汤。本品升散发表,宣毒透疹,还可用治麻疹初期,透发不畅,常与葛根、白芍、甘草同用,如升麻葛根汤;若热毒较甚者,可配合芦根、紫草、大青叶、牛蒡子等同用。
用治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本品甘寒,泄热解毒,尤善清解阳明热毒。故常用治胃火头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多与石膏、黄连、丹皮等同用,如清胃散;还可用治咽喉肿痛、痄腮丹毒,可与黄芩、黄连、玄参、板蓝根配伍,如普济消毒饮;用治外感疫疠,阳毒发斑,咽痛面赤,吐脓血者,可与鳖甲、当归、雄黄等同用,如升麻鳖甲汤;用治温毒发斑,可与石膏、大青叶、犀牛角等同用。
又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本品入脾胃经,善引清阳之气上升,而有升阳举陷之功,常可用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等症,多与人参、黄芪、柴胡等同用,共收培中举陷之功,如补中益气丸汤。又用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吸的升陷汤,既由本品配柴胡、黄芪、桔梗、知母同用;再有用治气虚脱漏下血的举元煎,也是以本品配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同用,以固气升阳摄血,故升麻为升阳举陷的要药。
临床每用3~10克。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固脱宜制用。
本品升散力强,一般风热感冒,麻疹已透,以及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均当忌用。
现代研究,升麻对结核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有降压,镇痛,抑制心肌,减慢心律的作用,有解热发汗,缓解头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