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癌早期症状图片,舌头有什么症状?
当你去看中医的时候,医生总会让你伸出舌头。
舌苔白厚,中医告诉你是「脾虚」舌苔发灰,中医跟你说是「阴虚」舌苔厚黄,中医会诊断为「阳虚」……
然而,且不谈「脾虚」、「阴虚」和「阳虚」是否为清晰准确且必要的概念,这种「舌诊」的判定方式本身也是值得考究的。
中医的「舌诊」基于的是古代医生长期观察所积累的经验。然而,这些经验在积累的过程中,是否用到了合理而统一的方法?是否存在样本选择的偏差?这些都是值得提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经验只有转化为规律,或深化为理论后才会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在我看来,这种转化或深化有两条路可走:第一,通过大数据找强相关性——在大数据时代,强相关性可以替代部分因果性。第二,通过追根溯源找因果性——了解事物的发生机制,通过原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之前,我们了解了「口腔菌群」;有了这个概念,我们自然地会将「舌苔」和「菌群」关联在一起——于是,我们得到了「舌苔菌群」这个新的概念。
从这里,我们将试图从本质上重新理解舌苔与舌诊。
概念:舌苔菌群我们的舌头表面并不是光滑的,而是具有许多细小的乳头状结构(papillae)——包括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和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1]
这些乳头状的结构形成了一片广阔的「矮树林」。这片「矮树林」为口腔微生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口腔细菌会在舌面上形成菌落;这些菌落被我们称之为「舌苔菌群」。
舌苔菌群是口腔菌群的核心。口腔中的大部分微生物都生活在舌面上。而这里就是口腔细菌的大本营。
事实上,唾液中的大部分细菌都源于舌面;唾液会在口腔中流动,因此,舌苔菌群会影响到整个口腔的菌群。
舌苔菌群和口腔中的各种碎屑(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血液代谢产物等等)一起,组成了我们能看到的舌苔。
影响舌苔菌群的因素正常人的舌面要么呈粉红色,要么会有一层浅浅的白色舌苔。而在口臭患者中,舌苔上的细菌种类会增多,表现为舌苔厚腻。[2]
舌苔菌群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吸烟、膳食习惯、唾液性状、口腔清洁习惯都会有所影响。其中,口腔清洁的影响是最大的。好的口腔清洁习惯能有效控制舌苔菌群的丰富度,从而减少牙周疾病和口臭的发生。[3]
同时,舌苔菌群也会受到人体自身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已经证明,口腔菌群和心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病、大肠癌、肝脏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联。[4]
而舌苔菌群作为口腔菌群的核心,更会随着人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而由它组成的舌苔更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疾病对舌苔的影响在肝肿瘤患者中,舌苔菌群的丰富度明显高于健康人。[5]在外观上的表现就是,舌苔白腻——口腔靠后的2/3都有厚白的舌苔。舌苔白腻意味着口腔清理能力的下降——死亡的口腔上皮细胞大量地堆积,成为了细菌的美食。而细菌也因此而大量地繁殖。
而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中,舌苔菌群有着更为显著的特征——在外观上表现为舌苔黄腻。[6]
一项研究归入了13名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患者和10名健康的受试者。
在13位胃炎患者中,所有人的舌苔都呈现出黄色;而健康受试者的舌苔都是一层浅浅的白色。
胃炎患者和正常人群舌苔菌群的丰富度差异不大。然而,在这13位胃炎患者中都能够发现芽孢杆菌(Bacillus)。而在健康受试者中,芽孢杆菌是不存在的。
图:C为健康受试者舌苔图;D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舌苔图 来源:DOI: 10.1038/srep32496
半夏泻心汤是一种用于「脾胃病」的传统方剂。当胃炎患者接受了两个疗程的半夏泻心汤的治疗后,他们的舌苔颜色恢复了正常,舌苔中的芽孢杆菌也消失了。此外,他们舌苔菌群的组成也与健康受试者变得更为相近。
随后,研究人员又找来11名健康受试者(全部都是白舌苔)、26名消化疾病患者(16人是黄舌苔、10人是白舌苔)和14名心血管疾病患者(6名黄舌苔、8名白舌苔)。
结果发现:在16名黄舌苔的消化疾病患者中,有12名的舌苔菌群中含有芽孢杆菌;在6名黄舌苔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4名含有芽孢杆菌。而在白舌苔的人群中,没有一人存在芽孢杆菌。
总结一下就是:
①黄舌苔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舌苔)中都携带芽孢杆菌;
②四分之三的黄舌苔病人携带芽孢杆菌;
③白舌苔人群不携带芽孢杆菌;
可见,芽孢杆菌很可能是黄舌苔的一种组成性细菌。
从肝肿瘤到胃炎,我们可以看出,舌苔菌群(以及它所反映的舌苔)是身体健康的窗口。
舌苔:健康的窗口人体的各个组织并不是孤立的。血液的循环、体液的共享、器官的连通使得各个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于是,我们能够通过舌苔而「一叶知秋」。
炎症的全身循环一个人得了某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患处。炎症因子很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遍布全身。
而人体的舌头下方分布着众多的血管(舌动脉、来自面动脉的分支、咽升动脉);这些血管会带来来自其他身体部位的炎症因子,从而影响舌苔和口腔的菌群。
全身性炎症因子会改变口腔菌群的组成。在克罗恩病患者中,舌苔菌群就受到了严重的失调;[7]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口腔菌群的失调伴随的是血清炎症因子的上升。[8]
唾液的流动变化人体的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抗菌物质(溶菌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A),能够有效地调节口腔中的菌群。
当人体因为缺水(比如慢性腹泻所致)、自身免疫病(比如干燥综合征)或感染(比如唾液腺感染),唾液的分泌可能会减少,人体的舌苔菌群也将受到影响。[9]
此外,唾液的分泌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而情绪可以影响人体的神经功能。
从情绪到神经,从神经到唾液,从唾液到菌群,从菌群到舌苔——因此,从舌苔能看出「情志失调」也未必不是可能的。
器官的互相联通口腔和其他器官是联通的,周围器官的病变很容易直接影响到口腔菌群的变化。舌苔也将因此而变。
口腔和呼吸道是相连通的,这就为细菌在两者间中的迁移创造了条件。事实上,在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口腔中能找到和它们的肺中相同的细菌。而做好口腔清洁也能够减少肺炎的发生。[10]
而食管和口腔更是紧密相连。胃食管反流症的患者常有酸性的胃液反流到口腔中;酸性的胃液改变了口腔中的PH,舌苔上的菌群也会因此发生变化。[11]
舌苔菌群是口腔菌群的核心,是组成舌苔的重要成分。
因为炎症的全身循环、唾液的流动变化、器官的相互连通,我们可以通过舌苔了解人体的变化——亦即「舌诊」。舌诊源自于中医;而它也需要与时俱进。
——要么通过大数据掌握强相关性;要么通过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了解其根本……
而目前,我们对于「舌诊」的理解依旧浅薄。
但我们至少能够较为准确的认识到:
浅浅的白舌苔是正常的现象;黄舌苔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有着明显的关联;芽孢杆菌是黄舌苔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逐渐深入,我们将得到一张现代的舌诊图谱……
身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异常和变化?
这些可能是癌症的早期症状,出现了千万别大意
癌症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方法。除筛查外,注意身体的某些异常症状,也是及早发现癌症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能注意到患癌症时身体症状的提示,对于及早发现癌症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癌症很复杂也很狡猾,可以出现在人体任何器官,并转移、扩散,引起任何一种或者多种症状。有些时候,癌症症状是很明显的,但有些时候可能并不严重,与许多非癌症疾病引起的症状十分相似。如果不注意,等发现是癌症的时候可能已经处于晚期,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预后不佳。
下面的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癌症引起的,应当引起注意。
体重减轻:体重减轻10磅(约4.5公斤)或更多,原因不明或无法解释,如没有刻意改变饮食或加强锻炼,体重突然下降。
疲劳:极度疲劳,休息不会好转。一般情况下,疲劳是由劳累引起,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调整过来,但癌症引起的疲劳通常是持续的,即使天天都睡得很好也不能改善。
疼痛:尤其是背部、腹部或头部疼痛,疼痛持续不消失,即使治疗也未见好转。
皮肤变化:出现了新的疣、痣或雀斑,或原有疣、痣、雀斑突然变色,隆起,大小或形状改变,边缘变得模糊、失去清晰的边界,溃烂等,应立即就医。还应告诉医生其他皮肤变化,包括皮肤突然发黑、发黄、发红、发痒和头发过度生长等。
疮:在皮肤、口腔或生殖器上出现疮,且无法愈合。
排便习惯或膀胱功能变化:长期便秘,腹泻,大便带血,粪便大小改变,排尿突然增多或减少,尿时疼痛、带血。
口腔内的白色斑块或舌头上的白色斑点:某些感染,吸烟或其他烟草使用会导致这种情况,可能是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斑块或斑点可能会变成癌症。
异常出血:出血原因不明,没有明确外伤或其他疾病,包括咳血,大便带血(看起来很暗或黑色的大便),非月经期或绝经后阴道异常出血,尿液中带血液或乳头分泌物带血。
硒元素是的抑癌抗癌作用已经得到了大量临床证实,并已写入教科书中,每天补充深海藻类萃取的纯植物活性硒,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
肿块:主要发生在乳房、睾丸、淋巴结(腺体)和身体的软组织中。不过身体别的部位也可能出现肿块。此外,一些乳腺癌表现为皮肤发红或增厚,而不是肿块。
消化不良:进食后持续消化不良或肠胃不适,吞咽困难。
咳嗽:持续性咳嗽或声音嘶哑,且治疗后并没有消失。
发烧:持续或原因不明的发烧,即使经过了治疗也一直没有退烧。
需要注意的,并不是有了上述症状就是得了癌症,而是想提醒大家,这些症状在癌症患者中较为常见,要引起注意。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应及时检查,不要忽视任何身体上的不适,由专业的医务人员确认,是癌症还是其他疾病,毕竟,对许多疾病来讲,治疗越早开始,效果也会越好。如果不管不顾,或者害怕检查出不好的结果,讳疾忌医,任其发展,往往会更危及生命健康。
癌症通常具有扩散到整个身体的能力,如果癌症在早期被发现,其体积不大且尚未扩散,则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也比较高;如果在癌症扩散后才被诊断出来,治疗将变得更加困难,生存机会就要低得多。癌症虽然可怕,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会对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生存机会。
舌头呈锯齿状是癌症吗?
舌头呈锯齿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锯齿舌。锯齿舌是由于舌体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舌体发育过大过厚从而局限在牙齿牙列之间,从而导致舌体边缘出现牙齿的形状,临床也叫做齿痕舌。锯齿舌在临床上不属于癌症,但是如果出现疼痛糜烂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印第安人大屠杀——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灭绝
如果我们了解过美国感恩节的由来,我们会认为美国先民乐于感恩,善良热情。1620年,“五月花号”船载着102名受迫害的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那年冬天,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食物与衣服,还教他们种植、狩猎与捕鱼。正是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当时的移民们才能获得丰收,在美洲生活下去。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邀请印第安人一起庆祝,由此有了感恩节。
但这些人可没有记住印第安人的恩情,反而为了土地、矿产等资源对印第安人举起了屠刀。美国学者统计,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时,印第安人总人口在3000万到1亿之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国“保留地”里的印第安人不到80万人。这中间,是持续了百年的种族屠杀。
无尽的“讨伐”为了获得资源,为了扩张领土,白人移民们可不管什么恩情,他们向大大小小的印第安人部落发起了一次次“讨伐”。
《另一半美国史:美利坚的道义黑债与救赎》中,罗列了许多次印第安人与美国政府的冲突,大部分都是以印第安人的惨败告终。
1862年,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受够了饥寒交迫,大规模起义,最终被惨烈镇压。
1862年,美国政府为了逼迫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向西墨西哥迁徙,开始掠杀牛羊,向水里投毒。
1864年,美国军队屠杀了南北夏延河和阿拉珀霍的妇女儿童。
1875年,美国军队在红河之战对印第安人又进行了一次屠杀。
有关数据记载,19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正规军在民兵的帮助下,发起了100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只是有记载的大战争,还有数不清的小战争、小冲突。
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讨伐”,让印第安人数逐渐减少。
种族大屠杀1860年2月25日晚上,美国海德斯维尔的民兵偷袭了印第安韦尤特部落。当时,部落里的男人们大部分都乘着独木舟出去打猎捕鱼了,只剩下60个妇女儿童。这些民兵对妇女儿童展开屠杀,用斧头砸碎他们的头颅。
这只是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一个小片段。
那时的《纽约世纪报》有一篇文章这样写的:
“加利福尼亚近日犯下的暴行,史无前例……大部分暴行发生在北部的洪堡县。犯事者似乎故意灭绝印第安人。被屠杀的全部是妇女和儿童,男人当时不在部落里。他们是迪格尔部落,待人友善,地位最低,最无防卫能力,没有其他部落那种大胆杀人的精神……我们所说的屠夫是白人。他们是货真价实的屠夫。我们想方设法也编造不出什么逻辑,没办法把他们和我们自己的种族区分开来。”
不仅是民兵对印第安人展开屠杀,国家层面也出版了有关法律。
《世界通史全编》中提到,1703年,立法会议上规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给赏金40镑。到了1814年,美国詹姆斯·麦迪逊政府重新规定,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头皮,奖赏50到100美元。
不仅有“头皮政策”,美国独立后,还立法把印第安人赶到“保留地”里去。1830年通过的《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就规定美国东部印第安人必须全部都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里去。这不是种族隔离和迫害,是什么?
在迁往保留地的路途中,数不清的印第安人死在路上。有记载一个叫彻罗基的部落,1839到1849年间,被枪炮看押着驱逐,在迁徙途中死去了大约4000人,已经占了该部落人口的四分之一。
无数印第安人在屠杀、驱逐、迫害、被迫迁徙中,凄惨地死去。
总统急先锋对印第安人的暴行可不是美国普通人的自作主张,美国政府也是相当支持。
就拿美国总统山上的那四位总统来说,他们哪一位手中没有沾染印第安人的血?
美国首任总统、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华盛顿在屠杀印第安人过程中,曾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他把印第安人和狼进行比较——“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指示将士们从印第安人尸体上剥皮,“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筒靴来。”
还有托马斯·杰斐逊,就是那位起草美国《独立宣言》,还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总统。美国大规模驱逐且屠杀印第安人,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开始的。他说美国人必须“灭绝印第安人或者将他们驱赶到我们不去的地方。”
林肯总统任期内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屠杀,但1862年,他下令绞死了38个印第安人部落酋长,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冤杀。
西奥多·罗斯福虽然没有屠杀过印第安人,但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却说:“这是难以避免且最终是有利的,我不想走得太远去说只有死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但我相信十个好印第安人中九个是死的,而我也不愿深究第十个的死因。”
总统们对印第安人都是如此的态度,可想而知印第安人在美国的悲惨了。
一直到1924年,美国才通过《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
文化大灭绝一个种族的消亡,是从文化的消亡开始的。
美国人不仅企图在肉体上消灭印第安人,在文化上也是“欲亡其史。”
美国政府先是把印第安人驱逐到保留地里,限制他们在保留地里定居。印第安人不能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能随意进入。这和“集中营”有什么区别?
之后,美国政府建造了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把印第安人小孩从父母身边带走,强迫他们学习白人文化,让他们忘掉母语。而且,星期天他们还要去白人家当保姆,以至于常年不能和父母团圆。
1879年,第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在宾夕法尼亚建成。在这里,印第安人孩子们开始“丢失”自己的身份与文化。
印第安人大屠杀,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剥夺,也是对他们历史与文化的剥夺。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犯下的罪行,应该和黑人贸易一样被永远批判。
印第安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历史,失去了文化,更失去了话语权。
还有什么比丢掉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更残忍的吗?
男子划伤舌头竟患舌癌?
还记得吗?《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就是因为舌癌离世的,和绝大多数患上这个癌症的人一样,舌癌也是从轻到重,由口腔溃疡慢慢发展晚期。
关于舌癌,你了解多少?
据中国四所肿瘤医院及备地恶性肿瘤病理资料统计,舌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8%~1.5%,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左右,切舌率高达96%,舌癌切除术后复发率为40%~60%,恶性程度很高,转移到淋巴导致淋巴癌的概率可高达60%-80%。
仅河北医大四院口腔科2016年就收治了104例新发舌癌患者,大概每3天发现一例,大多数都有反复口腔溃疡、口腔问题史。以往患舌癌的五六十岁比较多,多为男性。如今,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多了,女性患者也多了。
舌癌之所以成为世界难于攻克的疾病之一,很大原因在于癌症早期征兆被忽略,90%的病人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舌癌来临前的最后信号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舌癌患者至关重要。口腔专家将舌癌早期报警信号总结成“舌癌信号五字诀”,即:久、硬、痛、色、阻。
1、久:早期舌癌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口腔溃疡、口腔结核等疾病,如果口腔溃疡超过2星期不愈,提示舌癌的可能。
2、硬:普通口腔溃疡质地偏软,如患有舌癌质地会偏硬。
3、痛:舌癌在早期是不痛的或仅有局部摩擦感,随着时间溃疡变大后疼痛就会加剧,随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4、色:口腔黏膜颜色正常为粉红色,变成红色或白色可能就是病理改变了。
5、阻:舌癌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会有张口受限,咀嚼困难等症状。
哪些人是舌癌高危人群?
1、反复口腔溃疡的人
2、常有牙周炎、牙龈出血、牙结石等口问题的人
3、长期抽烟的人
4、饮食喜辣、热的人
5、喜欢吃槟榔的人
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的有效方法——非离子碱性牙膏
预防舌癌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而市面上的大多数牙膏都含有月桂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牙膏,因诱导了加重口腔溃疡。
建议使用非离子碱性牙膏,不含月桂硫酸钠,非离子成分椰油基葡糖苷对口腔黏膜友好,长期使用这类牙膏可杜绝80%以上的口腔溃疡发生率。这类牙膏常见的是奥地利的碧蒙萱牙膏,各大电商平台有卖。
科学研究表明,月桂硫酸钠对口腔产生刺激和破坏,导致口腔抵抗力下降,无法修复,如果在口腔溃疡、牙周炎等口腔问题期间继续使用含有这些成分的牙膏会导致口腔问题难痊愈,并提高这些口腔问题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