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摸脉怎么判断怀孕,把脉真的能看出是否怀孕么?
把脉能看出怀孕吗
把脉能看出怀孕。
脉诊也称切脉、把脉、摸脉等,是中医辨别病证的特色诊察方法。妊娠脉是一种特殊的妇人脉,女性在妊娠期间,其生理活动异于常人,故其脉诊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通常来说,已婚女性或者性生活正常的女性,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象滑数冲和,且伴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象。
另外,以下两种方法对于诊断妊娠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素问·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素问·平人气象论》又言:“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指出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脉象。
2.尺脉主肾,胞宫与肾相关,妊娠后胎气鼓动,故两尺脉滑数搏指,异于寸部脉者为有孕之脉象。
因此,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把脉有可能诊断出妊娠,但建议最好选择现代医学检查方法进行确诊。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针灸(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袁盈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请问哪个仪器体检能够代替把脉?
借助医用仪器检查身体的医生,那不是中医,纯粹属于西医。如果硬要说是中医,那就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伪中医、假中医、骗人的中医。真正有精湛医技的中医,是不会首先借助医用仪器检查的。一个有精湛医技的中医的精髓应该是,“望闻问切”的中医方式。望就是。观望患者的面相、神色、气色,经过观察,就可以基本判断出患者的基本症状。闻就是对患者的气味进行诊别、一个有经验的中医,就可以从患者的气味中找出大概的病因。问就是问寻了解患者的病因、生病的时间长短、生病的情形状况。切就是。切心脏脉搏脉象跳动的次数和微弱,经过脉动的却认,就会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经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就可以断定患者得的什么病,才对症施药医治,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凡属于借助医用仪器检查身体的,都是伪中医、假中医、骗人的中医、挂羊头卖狗肉的中医。
为什么所有人总不愿意公布技术?
1,中医治病讲因人,因时而异。
同一个方子治不同的症状,同样的症状用不同的药。为什么?拿一些症状来说,上火的感冒可能导致你流鼻涕打喷嚏,风寒的感冒也可以导致你打喷嚏,流鼻涕。比如感冒要看你病到哪一层了,有的只是到了表,有的渗入皮肤,有的到了府,有的到了脏。有些人整天感到很累,导致这种因素的就多了,可能是你感冒了,进了病毒,也可能是房事过多,劳累过度。可能是肾虚导致的,肾虚又可能是肾阳虚,也有可能是肾阴虚。可以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太阴,少阴,厥阴。每一层的治法不一样。在表的病,可以用桂枝汤,小柴胡,小青龙汤等发散,辛温解表的药。但是也要看是否有汗,是否咳嗽,发热等等综合因素。然后再里面一层的病又不同了。以此类推,一层一层的往外拱,拱的时候可能会给外面一层增加一些病,但是请放心,这是快好的征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因时而已,有的医生会给你开不同的两种药让你在五天或者七天之后吃。所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最佳选择。
2,有修为的人才能掌握。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医疗机器成为西医发展的强大中介。有了这些中介,西医可以很快的观察到体内的瘀滞,炎症,骨折,血液成份,肿瘤等有形物质。这是西医的便利性和对急症治疗的时效性。但是中医呢?中医没有这些强大的中介的支持,怎么去给病人看病呢?只有望,闻,问,切。这几项都非常的考研人的素质。要看人的洞察力,分析力,觉察力。要能感受到气感。比如,脉跳动的频率,频率包括波长,振幅,次数,还有脉的浮,平,沉。血管的实,空,滑,牢,弦,紧,微,洪,芤,革,散,细,促....比如好的中医一摸就知道这个人是否怀孕了,这个是昨晚是否行房,这个人昨晚有没睡好甚至是否跟人吵架都能摸出来。比如怀孕的脉象,脉来流利,如盘走珠。行房后的脉呢?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就像手指按葱管的感觉。没一种都要细心体会。很多中医都会通过站桩打坐来提高自己的感觉能力。比如把手指放在桌子上能感受到手指里面小细管的跳动。这非常考研一个人的感觉能力。再比如,望。望这个人是否有神,脸色怎么样,焦黑,面黄,发青,面白,皱纹,横纹,竖纹,头发,嘴唇耳朵,指甲等等,这既考验人的观察能力,又考验人的分析能力。你去站桩,久了就知道会感觉到一股气,热热的自丹田而起,周流全身经络。好的医生在摸脉的一瞬间,你的病就好了一半了,因为他的气能把你的病气驱赶。好的按摩师,手总是热热的。他们能把气控制在手上,触摸到你身体的瞬间经络就通了许多。所以有修为的人才能掌握这样一门学问。
3,中医并非没有公布技术。
《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频湖脉学》《千金要方》《针灸大全》《本草纲目》.....古代光是医书就有成百上千本。不知道你是否把其中的几本背会弄懂。后人的备注也数不胜数。经络穴位已经标记好。药物温热寒凉属性也做好了。《黄帝内经》呆呆的在那,已经等了几千年。这一切都等着我们去思考挖掘领悟。所以中医并非没有公布技术。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人,最大的病就是麻木不仁。有的人感受不到冷热,有的人感受不到气味,有的人感受不到疼痛,我们却熟视无睹,他存在,我们看不到,或者眼睛看到了,心里看不到。
中医真的可以通过摸脉检查出问题吗?
可以。
中医讲究的是 望,闻,问,切。
望气色,五官之变化
闻声音,辩中气高低
问病史,思旧疾影响
切脉搏,查心血静动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治病的逻辑不同于西医依托于器械数据。
更多的是经验和整体辩证。
它有自己独立的医药体系,完全是华夏民族病理治疗的经验集合。
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讲,中医也是依托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科学”。
但是这样的“科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经验积累的不可传承性。
每一个厉害的中医大夫都很难将全部经验传给下一代中医,所以中医的断层非常严重。
这也导致遇到一个好的中医大夫 非常困难。
华佗麻沸散儿童故事?
曹操在⾚壁⼤败,回到许都,⼼⾥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仓舒得了重病,家⾥⼈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没有救了,曹操伤⼼地说:“要是华佗在,孩⼦不会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都药到病除。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征召他做官。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个开了泻药,另⼀个开了发汗药。有⼈在旁边看华佗开药⽅,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药却不⼀样。华佗说:“这种病表⾯看来⼀样,其实不同。前⼀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治病。华佗去了,⼀摸脉,说:“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胎⼉留在肚⾥了。”李将军说:“我妻⼦已经⼩产过,胎⼉已经下来了。”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还在病⼈肚⼦⾥。”
李将军不相信。华佗⾛了以后,过了⼀百多天,他妻⼦的病越来越重,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在肚⾥。⼤概你妻⼦原是双胞胎,⼀个先⼩产下来了,⼀个留在肚⾥。”
华佗给病⼈服了汤药,⼜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个死胎,病⼈很快就恢复健康了。
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术。他配制⼀种⿇醉剂叫⿇沸散。有个病⼈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多天,胡须眉⽑全脱落下来。华佗⼀诊断,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服了⿇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愈合,⼀个⽉康复了。
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病,请了许多医⽣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抓药,过了⼏天,竟不告⽽别,还留下⼀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作⾃受。
太守果然⼤怒,⽴刻派⼈追捕华佗。太守的⼉⼦知道华佗⽤意,暗暗叮嘱家⼈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冲天,⼀⽓之下,呕出⼏⼝⿊⾎。不想这⼀呕,病反⽽好了。
曹操⼀直患头风病。⼀遇到⼯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他听说华佗的医术⾼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针,头痛就⽌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热⼼给⼈们治病,但他却不愿⼀直呆在曹操⾝边,给⼀个⼈管药箱。有⼀次,他借⼝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曹操没有怀疑,让华佗⾛了。
华佗回到家⾥,托⼈给曹操捎了⼀封信,说他妻⼦病得厉害,⼀时回不了许都。曹操⼀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
曹操⼜命令郡县官吏去催,也碰了软钉⼦。
这⼀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并告诉使者,如果调查下来,华佗妻⼦确实有病,就送他四⼗斛(斛,⾳hú,古代以⼗⽃为⼀斛)⼩⾖,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调查结果,华佗被抓⾛了。
曹操把华佗抓到许都,他认为华佗故意违抗他的命令,是⼤逆不道的⾏为,下令把华佗处死。
谋⼠荀彧认为这个处刑太重了,劝曹操说:“华佗医术⾼明,他⼀死,牵涉到许多⼈的⽣命,希望丞相从宽发落。”
曹操本来也是个爱惜⼈才的⼈,⾃从他打败了袁绍后,有点骄傲起来;再说,他正在⽓头上,哪肯听荀彧的劝阻,⽓呼呼地说:“哼,我不怕天下就没有像他那样的医⽣。”说完,就派⼈把华佗杀了。
华佗被捕离开家乡的时候,随⾝还带着⼀部医书,这是他根据多少年来积累的经验写成的。他本来没想到得罪曹操竟招来杀⾝⼤祸。他觉得⾃⼰遭到罪没法挽回,可是让这部书湮没太可惜。临刑前⼀天,他把狱吏请来,对他说:“请您把这部书好好保存,将来可以靠它救病⼈。”
那狱吏胆⼩,怕接了华佗⼿⾥这部书,将来曹操追究起来,⾃⼰受到牵连,说什么也不肯保管。
华佗⼗分失望,他叹了⼝⽓,向狱吏要了⽕种,在监狱⾥把宝贵的医书⼀把⽕烧毁了。
打从华佗死后,曹操发头风病,就再没有找到合适的医⽣给他治疗。但是曹操并不肯承认⾃⼰做错了事,说:“华佗这⼩⼦是有⼼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杀他,也不见得会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仓舒死了,他才懊丧万分。
华佗死后,他的⼏个学⽣继承他的事业,继续为百姓治病。可惜记下华佗的经验的那部医书竟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