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痛经最有效的方法,月经量很少且痛经严重?
您好,谢谢邀请!
月经量少,要看具体少到什么程度。
如果月经量仍然在正常范围内,不需要调节。
如果月经量少到甚至卫生护垫就可以轻松解决,请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另外,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无实质性疾病(即无病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指由实质性盆腔疾病所引起的痛经。
如果是疾病导致的月经期疼痛,必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原发性痛经的缓解方法包括:
1、尽量在心理上帮助女性消除紧张、顾虑的情绪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
在很多情况下紧张、焦虑的情绪可以放大疼痛感。
2、保证月经期足够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
3、建议女性平时进行规律而适度的身体锻炼。
健康的体质不仅能有效的抵御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抵御疼痛。
4、经期戒烟、戒酒。
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女性,一定要建议月经期远离烟酒。
5、月经期间做好足部、腿部、腰部、腹部保暖。
宫寒的女性月经期可以使用暖宝或者热水袋等,但要避免烫伤。
6、睡前用温热水做足浴。
7、月经期尽量不吃生、冷、硬及刺激性大的食品。
8、月经期远离寒、凉食性的食品。
比如:木耳、绿豆、苦瓜、蒲公英等食物在中医药中属于寒凉性食品,有宫寒性痛经的女性食用后可以加重腹痛。
9、月经期饮水要充足。
如果以上的方法如法缓解,可以请妇科医生开一些药物。
药物抑制痛经的有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但因为月经属于生理现象,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尽量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调节。
什么药治痛经最好呢?
引起女性痛经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生理性的痛经,这种一般可以在月经期间的时候喝一点益母草颗粒,对于缓解痛经的症状就有一定的帮助,还有一种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这种情况一般需要通过使用药物,比如说亮丙瑞林,或者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按摩合谷穴能够治痛经吗?
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长按重按此穴,气能升降,血能宣通。从经络的字面意思上来说,大肠经主要是治肠道的疾病。痛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气血瘀堵。疏通大肠经可以让淤堵排除。顾名思义可以治疗痛经。
但是回过头来说。中医上说的能治,并非说只要针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就行。很大程度上还要配合一些别的穴位,辅助治疗,中药有君臣佐使。穴位配伍也是这样的。
痛经的话,建议配合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穴,神阙,加上八髎穴。这样的配伍如果常久操作,可以有效防治痛经了。
怎么缓解痛经?
有一句话叫做“你越怕它,它就越欺负你”,痛经也是这样,你越是害怕痛经,痛经或许就会更加厉害,因此,不要害怕她。因为跟你一样痛经的人很多,或许每个女性曾经历或正在经历痛经。
女性在青春期之后,随着生殖系统的逐步发育成熟,便会出现月经的现象。而在初潮过后的一年时间里,多半为无卵性子宫出血,一般不具备怀孕的能力,而且通常也会不规律,经血量比较小。一年过后随着卵巢发育成熟,便开始出现规律的排卵现象,具备孕育的能力,月经也会形成固定的周期,同时经血量也会比较大。
因为还未经“人事”,说以大量的经血排出就会遇到困难,形成拥堵的现象,所以就会有胀痛的感觉,因此也被叫着“处女痛”。尤其是头几天的时候,大多数的女性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这总情况的痛经一般会在与爱人同房之后,或者生孕之后就会结束。
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会导致痛经,如:内分泌失调,或者其他妇科病等等,当然如果腹部受凉、体质虚寒等等也会导致痛经。
痛经如何解决?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抱个热水袋,给腹部供暖,多喝些热水。我们都知道,血液遇冷就容易凝结成块,所以当身体受寒,或者腹部受寒的时候,经血就很容易凝结成块,那么块状的经血就更加不容易排出,因此胀痛的就会更加厉害,尤其是在冬天,泡脚或许效果不太明显,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工作,夏天不要穿露肚脐、低腰的裤头等,冬天最好是包个热水袋。
而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也是容易出现痛经的现象的,即使在生孕之后依然有可能会持续痛经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运动锻炼身体(生理期不要),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减少生冷、寒凉的食物摄入,最好别吃,同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不要熬夜,不要抽烟喝酒、避免过度疲劳,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等都非常重要的。
痛经非常痛怎么缓解最好啊?
从中医的观点帮您分析一下。
定义
痛经是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与濡养所致,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证候分类及相关施护
气滞血瘀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行经量少,不畅,色暗红伴血块。舌紫暗,有淤点。宜活血理气,行淤止痛。
护理情志疏导,保证充足睡眠。
经期1-2天,按摩小腹或热敷,或者尊医嘱服用益母草汤,或红糖水。
寒湿凝滞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行经量少,色紫暗伴血块,肢冷,或带下量多,舌白腻。宜温经暖宫,化瘀止痛。
护理经前经期注意保暖,不要淋雨涉水,不食生冷食品。
痛时热敷腹部,生姜红糖水趁热服用。
湿热瘀滞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腹内灼热,行经量多质稠,色红或紫有小血块。小便短赤,平素带多黄稠,舌质红,舌苔黄腻。宜清热除湿,祛瘀止痛。
护理经前或经期腹痛者不宜热敷,多休息,少活动。
可选偏凉性食物,如:西瓜等。
气血亏虚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小腹下坠感,行经量少色淡稀薄,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苔薄,宜补气养血,调经止痛。
护理痛经时卧床休息,疼痛缓解后,适当户外运动。
经前后,可遵医嘱服用当归汤等养血补气方剂,以调补气血。
肝肾亏损症状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行经量少,色暗红,质稀薄。腰酸痛,头晕耳鸣,潮热,舌淡红,舌苔薄,宜调补肝肾,调经止痛。
护理调节情志,保证良好睡眠,防寒保暖。
多食用猪肝等补血补肾食材。
另外要多掌握月经相关知识,消除经期紧张焦虑的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注意饮食调节,除特别医嘱外,忌生冷辛辣之品。
月经前3-5天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夏季不要贪凉,勿涉水游泳。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切记不要乱用止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