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偏方,经期如何通过瑜伽缓解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经期可以练习一些动作比较缓的体式,正确的体式练习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腹胀的症状。下面九个体式,是我经常在经期进行练习的。
01 仰卧束角式
方法:仰卧,背部下方用一长枕支撑身体。静躺在瑜伽垫上,长枕支撑后腰,弯曲两膝向外,脚底脚趾相对,尽量让双膝着地。两手心向上放在身体两侧,眼睛闭上自然呼吸练习5分钟。
02 束角式
方法:①坐姿,两膝弯曲,两脚脚底相对,两手指交叉握住住两脚的脚趾,脚跟尽量靠近会阴处,双腿外展,双膝下压靠近地面,脊柱向上伸展,目视正前方。保持这个体式30~60秒。②吸气拉伸脊柱,呼气时让上半身向前向下,头部自然下垂,直至胸部与双脚相触。保持自然呼吸,肩膀放松,意识放在髋部和背部伸展的感觉上。练习2分钟。
03 蝴蝶式
方法:①坐姿,两个脚掌贴在一起,膝盖向外侧放下。握住双脚,轻轻地把脚后跟向跨下拉,但不要勉强用力。吸气,挺胸,甚至脊椎,下巴微微内收。②双手紧握脚掌,双膝轻轻弹动,由慢至快,保持2到3分钟,直到双膝完全接触地面。
04 单腿坐立体前驱式
方法:坐姿,弯曲右腿膝盖,右脚的脚底放在左大腿内侧,左腿向前伸直,如果可以,用两手的手指勾左脚脚趾(勾不到可改用绳子套住脚底),脊柱保持挺直,随着呼气将脊柱慢慢向前向下延伸,呼吸自然,直至脸部贴到左小腿;换另一侧,每侧保持2到3分钟,共练习4到6分钟。
05 双腿坐立体前驱式
方法:坐姿,双腿向前伸直并拢,吸气,抬起双手,将身体缓缓下压,直至面部紧贴小腿,用两手的手指勾双脚脚趾,保持自然呼吸,练习2到3分钟。
06 坐角式
方法:坐姿,双腿向两侧打开伸直,吸气时,挺直脊柱,抬起双手,呼气时缓缓下压身体,直至双手够到脚趾,全身接触地面。呼吸自然,练习2到3分钟。
07 猫式
方法:①原始动作:双腿打开并与髋关节同宽,双手五指张开,撑在前方的地面上,手臂与肩同宽,四支与地面垂直。注意肩部用力支撑起上身,减少对肩部的压力。双手指尖向前,眼睛平视前方。②吸气、抬头、挺胸,塌腰、收紧腹部肌肉,眼睛朝上看。收缩背部肌肉,保持6秒钟。③呼气,拱背,低头含胸,头部向下低至双臂中间,感觉像一只小猫在伸腰。感受背部肌肉得到伸展,调息。
以上动作重复做3—5次,呼气,臀部坐回到脚跟上,双臂前伸,前额着地,放松,调息。
08 婴儿式
方法:跪立在垫面上,打开双膝,坐在瑜伽抱枕上面。大脚趾轻触地面,将瑜伽抱枕放在身体前侧,上半身慢慢前倾卧在瑜伽抱枕上面,头朝向一侧,双手轻轻放在抱枕两侧,保持平静呼吸。此体式保持10-20分钟,如果感到疲劳就将脸转向对侧进行休息。
09 摊尸式
方法:将瑜伽毯折叠放在颈部后方,瑜伽抱枕放在膝盖下方,双手朝上自然的放在身体两侧,放松面部肌肉及全身肌肉,保持这个体式10-20分钟。
经期注意事项:生理期间,适当的体式习练不仅对身体没有伤害还能缓解经期不适感。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期练习动作务必要轻柔缓慢,同时注意不能练倒立式、扭转式等用力比较大的体式。
瑜伽初学者需要注意的十个问题,提示:在我公众号——杂草韩的思想角落 回复“瑜伽”可获得初学者瑜伽教学视频
痛经是否可以被根治?
谢邀:宫寒痛经怎么办?教你一个小办法,简单又有效!
世界上有近半数的女性都被痛经的情况折磨,当中约有近十分之一的人每个月都会有痛经的情况发生,有的甚至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那么女性为什么会出现痛经呢?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前后,出现的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的状况,这也是女性的常见病。典型的痛经症状是月经开始的时候腹痛很厉害,严重的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甚至昏厥等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在女性生活孩子之后会消失,但是也有一部分会一直存在。
痛经在西医上认为是由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导致的子宫平滑肌剧烈收缩,血管痉挛,从而引起的痉挛性疼痛。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前列腺素增高,在临床上却是查不到原因性,所以西医临床上治疗痛经只能是用止痛药,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
而中医认为,痛经多是由于宫寒引起的,比如久居湿地、过食生冷、腹部受寒或者先天体质虚寒等,导致胞宫失养,从而引发痛经的情况。如果忽视宫寒痛经,或者拖延着不治疗的话,可能会导致病理性闭经,严重的还回造成不孕,或者妊娠胎儿发育迟缓等情况。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宫寒痛经的情况,一定要及早治疗,切忌延误。
古代有很多流传治疗痛经的药方,其中最普遍也是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女性经常用艾草做成的——知艾垫。艾草被称为“女性的保护草”,具有温经散寒、消炎祛湿、安胎之功效。《本草纲目》当中写到:“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艾草内服恐伤胃气,以坐尤宜”,所以女性将艾草做成艾绒,然后装进布垫内,做成知艾垫,可以起到调经止血、散寒除湿、安胎止崩的作用。对于女性痛经、月经不调、流产、子宫出血等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久坐的上班族,只要长期坐着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如果你的女朋友也在为痛经而烦恼着,爱她那就抓紧给她做个知艾垫吧!千万不要再只是跟女朋友说“多喝热水了”。
有哪个方法才能让姨妈正常点呢?
去问女孩子吧!
崩漏怎么才能尽快止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又简称“功血”或“宫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种。前者多属于中医学的“经期出血”范畴,后者多属于中医学的“崩漏”范畴。也可将二者统称为“崩漏”或“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不调”等。
无排卵型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是此病的主要特点。有排卵型功血多见于育龄妇女,多由于卵泡及黄体发育或萎缩异常所致。上述两种类型的功血,均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紊乱有关,常可导致贫血、生殖道感染、不孕和流产。
中医认为崩漏是由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滞血瘀等原因所造成。常用清热凉血、止血补血的办法给予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一、主要表现
(1)无排卵型功血的具体表现是,阴道出血不规则,经期长短不一,出血时多时少。有时也表现为在短暂停经后阴道大量出血或类似正常周期的阴道出血。此类患者多无痛经表现,但多伴有头晕心慌、气短乏力、浮肿、食欲不振、乳房胀痛、下腹坠胀及情绪激动等症状。
(2)有排卵型功血的具体表现是,黄体萎缩不全者,月经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出血量不等;黄体功能不健全者,月经周期缩短,甚至有经前点滴出血。
二、检查验证
(1)进行基础体温测定及血液检查、卵巢功能检查、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碘油造影及盆腔静脉造影等。
(2)应与早期妊娠出血性疾病、生殖器疾病、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病、甲状腺疾病,以及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相鉴别。三、服药治疗
(一)非处方药选
中成药
(1)归脾丸、片 浓缩丸:成人每次8~ 10丸,日服3次;片剂:成人每次4~ 5片,日服3次。本品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脾虚型和肾阴虚型崩漏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 大蜜丸:成人每次1丸,日服2次;浓缩丸:成人每次8丸,日服2次。传统医学认为,本品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现代药理与临床研究发现,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主治腰膝酸软、骨蒸潮热、头晕耳鸣、遗精盗汗等崩漏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乌鸡白凤丸、片 大蜜丸:成人每次1丸,日服2次;片剂:成人每次4片,日服2次。本品对肾虚型崩漏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孕妇忌服。
(4)三七片 成人每次2~ 6片,日服3次。本品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衄血、崩漏、便血及胸腹刺痛等。孕妇及肝肾功能异常者忌服。
(二)普通处方药选
1.西药
(1)炔诺酮(妇康片) 成人每次2.5~ 5毫克,4~ 6小时服用1次,止血后减至每天2.5毫克,连用20天。本品有与黄体酮相类似的作用,主治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有肝肾疾病、子宫及乳房肿瘤者忌用。
(2)强的松(醋酸泼尼松) 成人每次5~ 10毫克,日服2次,止血后递减剂量。可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症。
(3)丙酸睾酮(丙酸睾丸酮) 成人每次25~ 50毫克,日服1次,连服3~ 5天。本品可改变盆腔出血状态,减少流血,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或舌下含药。
(4)己烯雌酚(乙烯雌酚,乙菧酚,人造求偶素) 本品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成人每次0.2~ 0.5毫克,每晚1次,于月经第5天时服用,每月连服20天。3个月后停药观察。
2.中成药
(1)宫血宁胶囊 成人每次2~ 3粒,日服3次。本品有缩宫止血、消炎止痛之功效,主治血热型、血瘀型、脾虚型和肾阴虚型等多种崩漏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金匮宝 成人每次1丸,日服2次。或遵医嘱。本品有活血化瘀、抗炎消肿止痛、强筋壮骨、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持代谢平衡之功效,主治肾脾阳虚型崩漏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三)中草药处方药选
【药方1】白草霜、血余炭各等份。
【适应证】脾虚型崩漏证(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证候是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而质薄,身体倦怠,气短懒言,四肢不温,下肢浮肿,月经量多,面色苍白,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润或腻,脉细数。
【制用法】将药共研细末,每次10~ 12克,日服2次。开水加黄酒送服。
【药方2】黄柏、杜仲各9克,知母、丹皮、山萸肉各12克,龟板15克(先煎)。肾气虚衰者,加茯苓、川断、杜仲炭各12克,桑寄生15克,山药20克;胞宫损伤者,加三七3克(研末冲服),阿胶9克(烊冲),丹皮12克,仙鹤草15克;中气不足者,加柴胡、红枣各6克,人参(另煎服)、炙甘草各10克,炒白术15克,黄芪30克。
【适应证】肾阴虚型崩漏证(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证候是出血量多少不定,但淋漓不断,色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制用法】水煎2次,将两煎之剂混匀后早晚分服。
【药方3】淫羊藿10~ 15克。
【适应证】肾脾阳虚型崩漏证(排卵期子宫出血)。主要证候是每次月经开始后第10~ 13天,阴道有少量出血,呈暗褐色,其余无明显不适感。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在医院诊断为排卵期出血。
【制用法】自月经第9天起,每天将药洗净后用沸水泡10分钟饮用,泡饮3~ 5次至无苦味时停用。每日1剂,连用7日为1个疗程,月经第15天后停用,待下一个月经周期时再重复使用。
【药方4】海螵蛸、贯众炭各100克。
【适应证】血热型崩漏证(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证候是阴道突然大量下血,血色深红,或淋漓日久,色紫红、质稠;头晕、口渴、面赤,烦躁不安,难以入眠。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制用法】将药研为细末,以水为丸,如小豆大,分 7天服用,每日2次。孕妇慎服。
【药方5】米酒15克,血见愁30克。
【适应证】瘀血型崩漏证(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证候是月经周期紊乱,量多或量少,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血中夹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痛减。舌质黯红,或舌尖、舌边有瘀斑,脉弦或涩。
【制用法】将血见愁用水煎后和米酒拌匀,一次服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药方6】炙升麻、炒茜草各10克,紫石英、补骨脂、赤石脂、仙鹤草、乌贼骨粉各10~ 15克,覆盆子12克,炙黄芪15~ 20克。夹热者,加地榆炭3克;夹瘀者,加血余炭6克。
【适应证】瘀血型崩漏证(子宫出血)。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更年期子宫内膜增殖症造成的子宫出血症。
【制用法】水煎2次,将两煎之剂混匀后早晚分服,饭前半小时服用。
【药方7】大黄60克,净洗后的牛、羊角各300克。
【适应证】瘀血型崩漏证(子宫出血)。此方可用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宫颈炎、宫颈糜烂、白带过多等症。
【制用法】将药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制成水丸(500粒)。每日10克(30~ 50粒),日服2~ 3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服完为1个疗程。孕妇慎服。
【药方8】黄连、丹皮各6克,知母、黄芩、炒栀子各9克,萆薢、瞿麦各12克,藕节15克,白茅根30克。出血量多者,可加棕炭、侧柏炭、贯众炭等药适量以止血。
【适应证】湿热内蕴型崩漏证(子宫出血)。主要证候是月经量多,色紫红,小腹灼热,尿黄、尿频、尿热,白带黄稠并有恶臭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盆腔炎的患者。
【制用法】水煎2次,将两煎之剂混匀后早晚分服。
【药方9】地榆250克。
【适应证】更年期崩漏证(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证候是阴道流血不止,出血量多,无血块但有腹痛,出血无周期性。
【制用法】在药中加水、醋各250毫升,煎取30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煎取200毫升。将两次煎液混匀后分2次服用,每日1剂。
四、其他疗法
1.肌注疗法
(1)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 4毫克,配合肌注黄体酮及口服乙菧酚使用。开始用量要大,以后逐渐减少。此法可使子宫内膜增生,收到止血效果,用于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症。
(2)三合激素注射剂。每次1支,每日1次,连注3~ 5天,然后递减。
(3)黄体酮。每次10毫克,连用5天。
此外还可在医生指导下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大量出血者必须送医院抢救。
2.手术疗法
(1)刮宫术。
(2)子宫切除术。
3.照射疗法
用微波技术在子宫内照射,适用于更年期和育龄妇女中有手术禁忌症者。
五、饮食宜忌
(1)不同体质及不同病症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食疗方法,但一般病人均应以新鲜蔬果和低脂饮食为主,尽量做到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肝肾阴虚及体质虚弱者可适当滋补,降火填精。
(2)一般患者除应选吃一些含铁质较多的菠菜、猪肝外,主食宜选择高粱、粳米、糯米、小米、小麦粉、大麦、黑豆、蚕豆、黄豆等,副食可选择茄子、冬瓜、油菜、茼蒿、空心菜、荠菜、芹菜、苋菜、莲藕、苦菜、红枣、花生、罗汉果、无花果、葡萄、山楂、莲子、枇杷、苹果、猪肉、猪肺、猪蹄、鲫鱼、甲鱼、龟肉、鸡肉、鸽肉、鸡蛋、兔肉等,尤其应适当饮用蜂蜜、牛奶、藕汁、梨汁、橘子汁和西瓜汁等。
(3)忌暴饮暴食。血热、血瘀型患者忌发物,如羊肉、牛肉、公鸡肉、麻雀肉、海马、虾类、香菜、荔枝、李子等;虚证患者要忌食有破气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大头菜、萝卜干等。一般患者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蒜、姜、韭菜、葱和花椒;忌饮各种酒类,包括人参酒、虎骨酒、虫草酒等,因为这类饮食能刺激子宫充血,加重出血;所有患者均要忌食木耳,慎食红糖,因为木耳中含有妨碍血液凝固的成分,可使维生素K3的凝血作用减弱,甚至完全丧失,红糖则会加重子宫出血。
六、专家提醒
(1)患病期间要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房事,出血多者休息时可取头低足高位。
(2)患者使用的卫生纸要质地柔软,严格消毒。平时要注意外阴卫生,防止感染。
(3)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恐惧心理。
(4)忌长期大量口服己烯雌酚、甲基睾丸酮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否则,容易引起子宫内膜过度增长,导致水肿或加重子宫出血。
月经量少痛经有血块?
月经量少,在中医来讲,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气血不足,还有一个是气血瘀阻不通。
关于气血不足的调养,首先要找到气血不足的原因。
如肝肾虚会导致阴血生成不足,身体多会表现为腰酸腿软,记忆力下降,脸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
治疗就需要补肝肾以生血,肾阴虚明显的,可以用左归丸;肾阳虚明显的,可以用右归丸;阴阳两虚,血虚的,可以用龟鹿二仙胶等等。
治疗的关键是要找到气血虚的相关原因,然后解除根本,充盈气血,月经量自然就会多起来。
以此类推,关于气血不足,也有些人是因为脾胃亏虚,导致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气血生成不足;
此时调养的关键在脾胃,脾胃好了,消化吸收功能好,就能够促进气血生化,经血得到充盈,自然量会多起来;
经典的中成药药方可以选择补中益气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黄芪建中丸等等,起到健脾胃,补气养血的功效。
另外,还要解除导致气血虚的病因,比如长期生冷饮食、长期劳累熬夜、身体有出血的现象、一些慢性病的消耗等;
以上这些原因都要去解除,才能解决气血虚的问题。
如之前所讲,气血瘀阻也会导致月经量过少;
其实,解决问题的思路是相通的,同样要消除引起气血瘀的病因。
如有些人长期肝气郁结,影响气血的运化,导致气血不通,月经就少,颜色暗淡或者夹有血块;身体多会伴有焦虑压抑,胸胁胀闷,乳房胀痛等症状。
如果是肝气郁结导致的气血瘀,调养的关键在于疏肝理气、活血调经,这时候就可以选择逍遥丸或者血府逐瘀丸等。
也有因为阳虚,身体虚寒,寒凝血脉导致的气血瘀阻,身体多会伴有下腹冷痛、四肢冰凉、大便稀溏等现象。
此时就要用温阳驱寒活血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乌鸡白凤丸、艾附暖宫丸等。
以上内容讲的有点多有点杂;如果用心看,会发现主要讲的是思路,而不是具体什么方药。
再总结下,月经量少大部分是气血虚或者气血瘀导致,而导致气血虚或者气血瘀的病因原因又各不相同,所以治疗的根本方法、养生方法就不相同;治疗需要因人、因体质、因症状而异。
多了解中医,自然就会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养生方法。如果症状复杂的,也可以找中医生就诊。
我会定期更新中医养生知识文章;有疑问,可以把你的症状归纳之后,在下方留言,我会尽量作出分析;如果症状不够,信息量不够,我没办法作出判断。
点我头像关注我,有更多中医养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