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心理咨询中心,你觉得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什么?
你好,我是熊猫君刘女士。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我也希望你不要太害怕,也不要因此而过度不安。
所谓心理异常,并不是绝对的有心理疾病。而是这个人无论从情绪还是行为上表现出了和过去不太一样的状态。
我推测你肯定最近在学业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压力。情绪也不稳定。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或者是个宿舍同学相处的时候,你表现出了郁闷、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亦或是你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出现过多好情绪的爆发,甚至是哭泣等等……
所以,你的老师才会担心你有心理问题。
我希望你能理解你的老师,你的辅导员可能暂时也不能确定你是否有抑郁症,正是因为辅导员关心你,才会有此一问。
(二)无论是师长或者是跟我们亲近的人,怀疑我们有心理疾病,我们在第一时间都不能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任何事情,若无确凿之根据,就切不可着急的给自己“盖棺定论”。
有种效应叫做“墨菲效应”。
从你的角度来解释,就是:怕什么就很有可能会来什么。你越害怕越担心自己有抑郁症,你就会越焦虑不安。
甚至会很快的把自己的一系列糟糕的状态和抑郁症对号入座。
那么,你对于抑郁症本身的疑病恐惧。会导致你的心态更加不好,反而会更不快乐。
二、界定心理疾病的标准有哪些?(一)你需要了解心理疾病的意义。心理疾病:是由于内外因素作用于人而造成脑功能障碍,破坏了人脑功能完整性和个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所致。
也就是说,内外不协调,影响了人的整体功能,最后导致影响了一个人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使人很难融入环境。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通过人自己的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依旧无法改善。
我们就会称之为心理疾病。
(二)抑郁症有哪些临床特征?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人有抑郁症的时候临床可见的反应有:
1、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2、严重者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3、身体可能会出现无力感,甚至会出现躯体木僵,患者会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情绪消极,不愿意社交。4、抑郁症有一个时间度量,如只是心情不畅过段时间就恢复,就只是一般情绪问题。抑郁症一般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持续时间长过半年大概率会加重。如果你出现了以上症状,那么你就需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所警惕,及早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三、面对可能罹患抑郁症我们该怎么做?根据你目前的情况,我想你的老师也不能确定你是否有心理疾病。只是出于她的主观推测。为了以备不虞。
小刘给你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一:万莫讳疾忌医,尽快进行心理测量评估。确定情况是否属于抑郁症范畴。当我们发觉自己不对劲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别人的评价,害怕抑郁症本身,就逃避检查。抑郁症的确诊是有一个科学的流程的。
你必须要确定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应对。无论你有没有抑郁症,去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和专业的老师沟通,并且进行全面的测评是有必要的。
如果你确诊为抑郁症。那么及时确诊是有很大概率能够在心理疗愈以后慢慢恢复的。
如果确定你没有心理疾病。也算是排查了风险,卸下了心头这块包袱。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我们的人生都同等重要,你需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建议二:和你辅导员进行一次沟通。不要因为相互的一些信息不对称导致误解。你的老师之所以会问你是不是有抑郁症,肯定是出于对你的担忧。如果你避而不谈,反而会让教育者更加担心你。
假设你并没有心理问题。只是最近有心结不快乐,那么和辅导员沟通既能让辅导员对你安心,又可以通过和他人的倾诉交流,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假设你有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那么你和辅导员的沟通,通过双方的交流,能够帮助你更好的找到你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且辅导员是有义务对你的隐私进行保密的。
只有你的辅导员理解了你,在你未来心理疗愈上才会提供更多有效的帮助。
建议三: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消极情绪的持续弥漫。认真的去生活。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有抑郁情绪的人。往往都会处于一种自我否定的消极状态。而要保证自己不被这种困顿所影响,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当重要的。
给自己一点时间,把自己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解放出来,让自己能放松心情。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
按时吃三餐,保证正常的作息规律。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运动。尽量不要一个人闷在宿舍里,多个朋友沟通交往。
减少孤独感,提升安全感。
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也难免会出现心理压力。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认真的生活,学会善待自己。
希望你能够变得更好,更快乐。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我呀❤️!
应该去医院的心理科还是其他的心理咨询工作室?
去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工作室比较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见过抑郁症患者早期没有好的干预治疗,最终发展到出现伤害自己亲人的行为。也见过生活不能自理的抑郁症患者去精神卫生中心药物干预后生活能力大有提高,孩子倍感欣慰。
但是心理咨询太贵该不该去?
答:该去还得去,你不去试一下,怎么知道有用没有用呢?感觉自己很严重,该求助外界帮助的时候【包括医疗】,平常没有事情少玩手机,没有事情坐在凳子上闭目养神,养好自己的精气神,因为人活的是精气神,也就是能量的问题,能量回来后,慢慢就越来越好了,综合的去面对,我是孤舟,帮助过很多焦虑抑郁的网友脱离过痛苦!
心理医生的抑郁症诊断可信吗?
我是一名抑郁症康复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看法,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我们先区别三个概念。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是不允许诊断抑郁症的。抑郁症的诊断必须经过精神科医生才是合法的。心理医生的概念比较宽泛,但心理咨询师绝对不是心理医生,只有有行医资格的心理咨询师才是心理医生。心理治疗师也只有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对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针对的人群是有心理困惑的健康人群。比如失恋,离婚,事业失败,交通事故,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是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做好心理咨询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比如说,情绪低落,生不如死,自杀的倾向非常明显。意志活动减退,不想出门,怕见人,特别懒散,甚至刷牙洗脸洗澡都成了一种负担。思维迟钝,感觉脑子不转圈儿了,像浆糊一样,没有能力继续上学了,没有能力继续工作了,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如果出现以上情况,超过两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那么还是建议你看精神科医生。因为精神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诊断比较专业,他们会采取各种抑郁量表等等给你测试,一般如果你仅仅是正常人的抑郁状态,那是不可能误诊成抑郁症的。
所以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抑郁症已经不是一般的心理问题,而是大脑神经传导递质产生问题的生理疾病了。
有严重的社恐该怎么办?
关于抑郁症成因的最新理论。很简单,赶紧分享给大家。
首先要明白抑郁症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儿童天真烂漫可爱,无忧无虑是学不会抑郁的。抑郁症是后天学会的!造成抑郁关键的因素是:心理系统结构性输出的表达得不到有效的信息反馈,无法对心理结构或预期目标进行修正,长期持续下去,心理系统内部的混乱程度会持续增长,心理结构会紊乱导致失序,处于离散状态(个体的精神状态难以维持这种心理结构)。如果你纠结于这种目标或者心理结构持续性削减个人主观体验的话,就会抑郁。
个体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心理是有特定结构的,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应的喜怒哀乐成就了独有的内心体验。特定的心理结构与之对应的预期目标,个体的情感体验这三者关系出现了偏差、错位,长期会导致抑郁。
抑郁的几种可能:1、心理预期目标过高,心理结构所需精力过多,个人精力难以维系。
2、心理结构不合理,无法实现心理预期目标,个体精力长期受到削弱。
3、无合理的心理结构,也没有合理的心理预期目标,个体精力难以维系。
第一种情况,心理结构需求的情感超越了自身的能力范围且无外部援助,或即使有外界输入也无法支撑的话,导致长期无法维持这种心理结构的稳定,产生了抑郁,有些名人也会抑郁,就是这个原因,这里暂且不淡。
第二种情况,抑郁症状轻,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
这里只淡第三种情况:
普通人的抑郁源于精神上不能独立自主,处于封闭的空间,与外界没有合理的信息交流,处于偏执、扭曲、钻牛角尖的一种精神状态,也是处于一种难以感受到外界关爱的精神状态。倒不如对自己狠一点,尝试理解社会对一个人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别人在社会上生活的核心基础是什么?我认为一个人唯有合理的拥抱社会,承担其要求个体承担的痛苦,才能构建合理的"小我",心理结构才会正常,因为功能决定结构。心理结构是可变的!你社会上所处的位置却是相对固定的!
用佛教里的一句话来说“天雨不润无根之草”,你就是那个没有根的草,总是飘摇不定。"根"即你应当承受的社会责任,也是安身立命的法宝,但因为种种身体、智力水平、能力不够、家庭环境问题 、认知能力的原因,你尚不懂得朝哪个方向努力,也无法整合资源给自己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反而生活中处处碰壁,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加重了精神上的伤害,使认知的障碍更加严重偏差。只有心中有指路明灯,天上有北斗七星,指引你去行动,才能体验到人间处处有真爱,但前提是你应当知道自身的行为怎样去做才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你是一名汽车驾驶员不懂交通规则,也无明确的目的地,在道路上随机行驶,将会有一个什么结果--受到n次碰撞(伤害)。明白哪些是不应当承受的他(她)人给予的痛苦,哪些是能力不足暂缓承受的社会要求,哪些是拒绝承受的痛苦。分清这些,就认清了自身在社会上的定位。人总是要为社会分担并承受痛苦的,而不是拒绝或逃避,越拒绝越逃避,越无社会上立足之地。社会是集体分享痛苦的产物,快乐的核心是痛苦,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责任也是义务,否则只能在别人那里寻求快乐的施舍与怜悯。 人类社会是怎么样建立的!决定了我们个体怎样在社会中生存。人类社会是在克服困难,承受痛苦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也要求每个人分担整个社会的痛苦,承担一部分责任,人类社会才可能长久,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分享别人的痛苦的人,惑分享快乐给别人的个体,社会加倍给予奖励,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名星、大腕、名人、权威(一切纷乱的表象背后都有合理的逻辑,善于透过表象看到事情本质)。 一个人可以不分享快乐给别人,也可以将自己的痛苦分享给别人,也可以不分享自已的痛苦给别人,但绝不能忘记自己应当为自己、为别人、为社会承担的责任与痛苦。今天只因我们在越来越优越的社会生活中忘记了社会对每名个体的根本要求"承担社会责任,承受部分社会痛苦",吃要吃好的,玩要玩好的!却不承担应有的痛苦,一个人只向社会索取,却不懂得承受,承担责任,人类社会也就不可能长远。"人"就是在承担责任,包容痛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小我!那些凡是忘记了"承担社会的痛苦"这点的人,只会处处碰壁,到处被欺骗利用,最终加倍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被这样用尽心力维护的"自我",折磨的痛不欲生,自杀寻求逃避,外部环境也是处处对这样的"自我"意识加以消磨,只因这样的小我心中不承担社会的痛苦,反而承担了过多别有用心的人给予的不应当承受的他人给予的痛苦,俗话说:"被人卖了,还在替别人数钞票!","缺心眼",等等。诸如此类的承担责任错位,外界必加之以痛苦。 抑郁症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忘记了(或末认知到)自己应当为社会去承担的痛苦,在与外界相互作用时,反而承受难以记数的数不清的不应当承担的他人给予痛苦,直至难以维持,心理系统崩溃。把一个简单的心理构造整复杂了,只因遗忘了应有的痛苦。一切靠自己,自立自强,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学会不依仗外力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是治愈抑郁的关键。人一定要靠自己。
首先,要客观的看待和认识自我,我们精神上的自我是寄托于动物属性的小我而存在的!小我相对自我而言,如同车辆和驾驶员的关系。小我这辆实体车,并不是万能的!如同社会中车与车的差距一样,千差万别,别人能做到而你做到的事情太正常了。别人不害怕的事情而你害怕的事情太多了。自我要认识小我的局限性、客观性。人对性的痴迷,只不过想要一辆好点的车辆而已,不是吗?很多时候我们想做好某件事情却做不好,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环境对自我的要求超出了小我的局限性,即使我们努力做到了,也要对小我加以训练付出更多的努力。外部压力对小我的要求导致情绪的波动!情绪反复强化的心理活动,成功的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强烈的情绪与特定固化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了你对虚拟的"自我"的肯定("小我"),但同时也是一种否定,排斥了一切"小我"之外的选择,因为人的思维是量子形态,一旦观注即坍塌为具体形态,所谓怕什么来什么,相信什么有什么。"小我"心理系统稳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生命力(情绪为其注入了能量),一切危及其稳定的内、外部因素,都将为其提供强大的能量,直至这棵生命之树越长越大,左右自己生活连自己都恐惧为止,有些人为了毁灭它,甚至终结自己的生命。只有不再对其关注,承认自我选择的错误,它才会失去能量的来源,否则越强调"小我",出路越狭窄(因为你强调"小我"的同时,否定了许多可能的选择),"小我"同周围环境的适配于否,决定了个体的生活体验,好与坏都是自我构建的。明白这点很关键,抑郁是自我一手参与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