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副作用和禁忌,老年人能不能吃阿司匹林?
对于老年人能不能吃阿司匹林的这个问题,主要看是什么样的老年人。对于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风险的老年人来说,服用阿司匹林会从中受益。但对于身体健康,没有相关疾病的老年人,则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
一、阿司匹林的作用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阿司匹林是一种保健品,年纪大了就要吃一点来“保养”身体。实际上阿司匹林是药品,有相应的适应症与不良反应,不能乱用。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的抑制剂,与血小板结合之后,会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逆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生成。
但是在产生药理作用的同时,阿司匹林会同时抑制前列腺素对胃黏膜的保护功能,影响胃黏膜的完整性,所以阿司匹林典型的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反应,长期应用时,有可能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症状。因其影响凝血,还有可能引起人体自发出血,常见皮下淤青、牙龈出血,以及脑出血。
二、什么样的人需要吃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其对缺血性心脑疾病的预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医学界对于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争论,只在在于评估获益与风险哪个更大,如何权衡利弊上。目前支持人数最多的理论,是健康人服用阿司匹林弊大于利,无需服用。而已经发作过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以及有发作高风险的危险人群服用阿司匹林的利大于弊。
也就说是,已经患有脑梗死、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外周动脉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该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没发作相关疾病,但是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患有“三高”的50~69岁人群,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预防的获益大于风险。
三、阿司匹林要怎么吃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有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每天大于325mg)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幅上升。而在小剂量应用时(每天75~150mg),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多。我国推荐的服用方式为每天100mg,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较好的耐受。
为了减少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推荐服用肠溶片,在空腹时服用。这样可以使药片迅速通过胃部,在肠内崩解,避免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但服用阿司匹林普通片的患者,就要在饭后服药,使药物与食物混合,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无论肠溶片或是普通片,药效是相同的,所以不要超量服药。
对于服药时间没有特殊要求,早上或是晚间的固定时间都可以。人体每天都会产生新的血小板,而阿司匹林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每天需要新的阿司匹林来“中和”新的血小板。当停服阿司匹林超过48小时,阿司匹林对身体的保护作用即消失。
四、阿司匹林要服多久从统计数据看,阿司匹林用于50~69岁之间的人群预防时,益处最大。在70岁之后,是否需要应用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估。不推荐80岁以上,没发生过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服用。但是发作过血栓性相关疾病的人,只要可以耐受副作用,则建议一直服用。对于大多数人,阿司匹林需要长期用药,但不一定需要终生服药。
综上所述,老年人群如果身体健康,没有发作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无需服用阿司匹林。而有相关疾病风险的人群,尤其是已经发作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就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的发生。服药时请按照医生指导规律服用,如果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请及时联系医生或是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丁苯酞有什么功效?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是由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下面介绍一下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丁苯酞能够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伤的中枢神经功能。动物试验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通过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发挥抗脑缺血作用。丁苯酞可明显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 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作用机制丁苯酞改善和修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损伤的中枢神经功能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上述药效作用的。
使用方法丁苯酞有口服和注射两种剂型,由于丁苯酞胶囊餐后服用影响药物吸收,建议餐前服用。一次两粒(0.2g),一日三次,二十天为一疗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
不良反应丁苯酞的安全性较高,临床试验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酶升高,但在Ⅳ其临床试验扩大样本量后,和转氨酶异常发生率较II 、III 期临床明显降低。
使用禁忌临床应用丁苯酞需要注意但对芹菜过敏者及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
总之,丁苯酞是具有重构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 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作用的全新脑卒中治疗药物,可以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2110282511阿司匹林是什么意思?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最早用来解热镇痛,现在主要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已经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脑梗塞、心肌梗死,口服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吸烟或者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也能够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阿司匹林诞生于1899年,已经使用了一百多年,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所以只要是符合应用的适应症,还是推荐大家进行使用。现在有很多患者已经患有了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已经有这些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肥胖等等,这些患者很多对于阿司匹林,有一种畏惧感,害怕出现副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副反应,是胃肠道的一些副反应,最最严重的情况是消化道出血。
如果碰到有使用阿司匹林的适应症,需要权衡一下使用阿司匹林的收益和风险,一般来说,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收益还是大于风险,如果担心阿司匹林会带来一些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可以去消化科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比如测一下胃上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或者以前有没有消化道溃疡的一些病史,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先在消化科进行治疗。
另外一个就是在口服阿司匹林时候,也要注意观测一下,有没有大便变黑的情况,因为出现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早期的症状。一旦出现黑便的话,就要马上把阿司匹林停下来,然后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阿司匹林还是比较安全的。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吗?
您好,感谢提问。一般来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血脂是没有直接影响的。如下跟你分享一些关于血脂的常见知识和影响因素。
所谓血脂,指的是血浆中的胆固醇(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甘油三酯和类脂的总称。总胆固醇是血液中各种胆固醇的总称,主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 而高血脂症,包括了高胆固醇血症、高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4种基本类型。
血脂包括了两个指标,一个是胆固醇,一个是甘油三酯。如上两个指标,哪个高了,哪个也就是高血脂。
血脂成分对身体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正面的影响,有的是负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的研究主流基本都集中在“坏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 身上,这点毋庸置疑,高LDL-c能显著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通常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LDL-c水平越低越好。
而同样,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但不是主要的因素。其致病原理亦和低密度脂蛋白有关系。一般来讲,轻中度的高TG血症,无需服药治疗,但重度高TG血症,即TG>5.6 mmol/L时,应积极服用降脂药物,降低TG水平,以预防诱发急性胰腺炎发作。
甘油三酯升高,与饮食和代谢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进食高脂肪饮食后,容易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所以,应该从饮食和控制体重两个方面控制甘油三酯。
谢谢邀请。
阿斯匹林正常人能常用吗?
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能够长期使用,临床上也已经证实很多慢性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有好处的。那么,都是哪些人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呢?
一、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或者搭桥手术术后的患者。这些患者没有特殊情况一般都需要终身口服阿司匹林。因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最关键的环节是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如果斑块破裂后没有血栓形成也不会发生心肌梗死、猝死等恶性事件。因此预防血栓形成就成了冠心病患者需要预防的头等大事。阿司匹林就是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所以阿司匹林也被称之为冠心病治疗的基石。
二、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也都需要终身服用阿司匹林。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给大脑供血的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如果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就可能堵塞脑动脉从而发生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患者一样,脑血管疾病的这个群体同样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
三、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外周动脉也会发生粥样硬化性疾病,临床上常常看到外周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后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无力等临床表现。一般来说外周血管性疾病患者也需要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形成。
四、某些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或30岁以上伴有1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考虑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五、某些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同时具备以下情况:①年龄>50岁;②有靶器官损害;③糖尿病;可以考虑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六、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合并下面3项或更多危险因素的患者:①血脂异常;②吸烟;③肥胖;④年龄>50岁;⑤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可以考虑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最后特别提出,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要特别注意胃肠道出血风险,应仔细权衡获益-风险比,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使用阿司匹林。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