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什么搭配去湿气最好,有哪些祛湿的食物和食疗方法呢?
冬天本来是一个很干燥的季节,应该注意补水滋阴,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东西对身体很有好处。
但是,如果你是体内一直有湿气,甚至湿气很严重的人,不管是有湿热,有寒湿,有痰湿,只要是有湿,我们就不应该补水,而应该利水,因为湿气就是我们体内不需要的水分太多了,利水才能祛湿嘛。
更具体一点,那对于体内有湿气的人来说:越补水,体内不需要的水分越多,这些不需要的水分堆积在身体里,造成身体肿、虚胖、感觉疲乏沉重;越滋阴,体内的湿气越被牢牢地黏在体内,更难以排出体外。
所以,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冬天天滋阴补水会加重湿气,不可取!
那体内有湿的人在冬天怎么办?还是应该一如既往地利水祛湿吗?
当然不是!
如果跟以往一样单纯祛湿,不论是用薏仁,还是赤小豆,还是三仁汤,还是茯苓,反正诸如此类的祛湿食物或者药物,都很有可能让我们上火,造成嗓子疼、嗓子肿,口干舌燥,便秘,口腔溃疡,皮肤超级干燥,头发干枯没有光泽,等等等等。
虽然说有湿气的人体内水分过多,但这些水分在身体里的时间都比较久了,已经牢牢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不是一下子就能轻易被祛除掉的,需要时间来慢慢化掉。
而容易被那些有利水祛湿功效的东东祛除的水其实绝大多数是体内新鲜的水,这些新鲜的水其实是有用的,是可以滋养我们身体,让我们不上火不干燥的好水。
你看,冬天如果一味暴力祛湿,湿气不见得被去掉了,但对身体有用的水绝对会被赶出身体,简直太悲催了!
那有湿气的人冬天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湿气在体内作怪而毫无办法吗?
当然不是!
有湿气的人记住了,冬天我们要这样祛湿才对!
首先,祛湿一定是要的,不过祛湿的东西就不要选择力量那么强的了,比如三仁汤、薏仁之类的东西就暂时放一边了。换成祛湿力量比较缓和的,比如茯苓、陈皮之类的。
其次,我们体内有湿气的人在冬天也是很需要滋阴润燥的。但不能选择滋阴力度特别强的,比如熟地、六味地黄丸、阿胶、西洋参、太子参之类的,同样要换成滋阴效果相对平和的东西,比如玉竹、桃胶等等。
注意注意,关键点来了:在滋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上一点理气的东东,这样才能既滋阴补水了,又不会加重湿气,还有助于引导湿气排出体外。
说了这么多原则性的话,来点实际的吧。
体内有湿气的同志们,推荐你们一个冬天滋养祛湿非常好的食疗方:
桃胶3克,皂角10个,陈皮3克,青皮2克,黄芪3克,茯苓10克
以上六样东西放在一起加水熬40分钟即可。代茶饮。
注意,桃胶、皂角要先用水泡12个小时。
我们再来看看这几样东西的功效。
桃胶:是桃树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能生津液、清虚热,有轻微的利水作用。
皂角:是皂荚的果实。能润燥通便、祛风消肿,也有轻微的利水作用。
陈皮:是橘子的成熟果皮。能燥湿化痰力理气。
青皮:是橘子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能疏肝理气、散结化痰,疏肝理气作用比陈皮强。
茯苓:健脾除湿排毒。
黄芪:能健脾补中益气。
整个方子可以看出来,桃胶、皂角滋阴润燥,陈皮、青皮行气,茯苓祛湿,那么为什么要加黄芪呢?
因为一般来说,体内有湿的人多脾虚,脾越虚湿越重。所以加入一点健脾的药,脾的功能变强,湿更容易被除去。
总结一下,体内有湿的人在冬天不能光祛湿,在祛湿的同时也要用功效相对平和的东西来滋阴润燥。
茯苓在一起煎药有何作用?
这些药物加在一起煎服,有补气的作用,兼有健脾的功能,对脾胃气虚的病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党参黄芪都是属于强效的补气药物,而白术与茯苓是属于健脾利水之药物,对于脾虚伴湿气重的有治疗作用,因此本方是属于补益性比较好的组合药方。
什么中药泡水喝?
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人体内所滞留的“湿”在中医调治中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经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比较急躁,感觉身重困倦疲惫,胸口烦闷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属于湿热体质的了。
本期我们就来看看与痰湿体质容易混淆的湿热体质。
体质小测试☑皮肤偏黄,脸和头发经常泛油光;☑经常长痘,即使过了青春期也还在长痘;☑ 经常感到口干,却不想喝水,喝了水之后感到肚子胀;☑ 口苦、口臭、或者嘴里有异味;☑ 舌苔黄腻,舌头的颜色偏红;☑ 大便不爽利,要么燥结要么粘滞,小便发黄;☑ 即使睡眠充足,也总觉得身体发沉、困倦乏力;☑ 最不喜欢过夏天,在湿热的环境里呆一会就难受;☑ 遇事不冷静,容易发怒,急躁。以上满足6点,你就是湿热体质的人啦!什么是湿热体质?湿热,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
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总之,湿热体质的总体特征身体热势持续不断,午后热高,神志昏沉,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常见体型为中等或偏瘦。对夏末秋初的湿热气候适应能力差,其他湿重或者气温偏高的环境也易导致身体不适。
湿热体质的成因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举个栗子:
如感受外来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或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而化热,导致湿热郁阻肝胆,形成肝胆湿热证; 如湿热外邪侵犯人体,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湿热内蕴中焦,形成脾胃湿热证; 若湿热侵袭大肠,胶结不解,壅阻气机,则成大肠湿热证; 若感受外来湿热之邪,侵袭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小便异常,则成膀胱湿热证; 若湿热流注关节,关节局部红肿热痛,则形成湿热痹证。湿热体质养生法忌
湿热体质的消化功能都不太好,因此要少吃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不要熬夜和过于劳累。
宜
饮食应当清淡,多吃甘寒、干平的食物,例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另外也要结合运动,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例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四季养生春:多拉伸关节和筋骨,多做侧部伸展运动。
夏:可多喝凉茶。注意皮肤清洁,环境如果湿热,可以使用空调。
秋:多食清甜、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每日清晨喝一小杯淡盐水。霜降时节可以用藕、梨炖猪脊骨,滋阴补肾
冬:不宜多用补品,以防助湿生热。
养生食谱【清热祛湿汤】
组方:金银花8克,土茯苓8克,薏苡仁10克,芡实10克;
制法:将全部药材洗净入锅,加水适量,另取洗净瘦肉切成小块状,放入砂锅中,加两片生姜,先用武火煲开后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渗湿;
禁忌:孕妇慎用。
【护肝降压茶】
组方:绞股蓝10克,菊花12克,金银花6克;
制法:开水冲泡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调脂降压;
禁忌:孕妇慎用。
【马齿苋绿豆汤】
组方:马齿苋250克,绿豆100克,猪瘦肉250克;
制法:将马齿苋除根,去老茎,洗净后切成段。煲内放适量清水,把绿豆淘洗干净后直接放入煲内煮约15分钟,再放猪瘦肉、马齿苋煮约1-2小时,煮至猪肉软熟,放入香油、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祛湿,消暑解毒。
【薏苡仁赤豆汤】
组方: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大枣6枚,白糖10克;
制法:将薏苡仁、赤小豆、大枣分别洗净,入锅,加适量清水,用小火慢炖1小时,待薏苡仁、赤小豆熟烂后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化湿利湿,清热消暑。
排骨可以一起煲汤吗?
你好,灵芝,黄芪,生姜,排骨可以炖,温补类,没问题!
灵芝:
是我们经常说到一种 大补药材,其营养价值 和功效非常的多,灵芝 还可以用来做药膳,搭配
猪🐷身上的食材,吃起来味道更鲜美,营养更丰富。
制作方法:将灵芝,黄芪,大枣洗净后装进纱布袋,猪排骨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撇去浮末,加入黄酒,姜片,小葱,料包,在炖一个小时,将料包,葱姜,捞出,再炖半小时,在加入盐,胡椒粉,鸡粉调味,装盘即可。
功能:益气温脾,补肝懦筋。
现代药理证明,灵芝含有很高的天然生物和高分子多糖体,
多糖体,能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通过上面的分享,你对灵芝,黄芪炖排骨的做法和功效是不是有了进一步谅解。
吃什么祛湿汤比较好?
「美食每刻」你不知道的强力祛湿下火汤—苦斋婆黄豆煲排骨
谢谢你看完我的文章,如果你喜欢我介绍的这道菜式,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持续为大家献上更美味的菜式。羊城炎夏苦长,湿闷烦热,人在户外,不出几分钟,浑身黏黏乎乎;躲进空调房,却又面对皮肤缺水,湿气内积的问题,好在我找到一种很厉害的去湿山草药———苦斋婆。
“ 苦斋婆”学名败酱草,野生,主要生长在广东和福建一带,在广东粤北地区尤为有名。多用于煲汤,有清暑祛湿,健脾养胃的功效。明朝李时珍着《本草纲目》记载有许多保健功效,尤以去湿功效在当地民间代代相传。
如果第一次吃的时候你肯定对它味道不感冒,但是你吃了第一次就会觉得好吃的。
小时候在老家,妈妈常常用苦斋婆来煲汤。现在在外工作了,看到还是会想起那个苦苦的味道。
苦斋婆黄豆煲猪骨
材料:
猪骨:500G
苦斋婆:手抓一把(多了苦味更重哦)
黄豆:一把 (量主要都是看个人)
豆腐 :一大块
作法:
1.黄豆提前泡至少一小时
2.苦斋婆抓一把放水里也泡一个钟(别太多,会苦滴),泡完再洗下(因为多少会有沙子)
3.一大的白豆腐切成四块,放白豆腐一是下火二是使汤甜点
4.猪骨洗净焯水捞起过水
5.最后把以上食材放锅,切两片姜,加水开煲了
大火煮开转小火煲两个钟就OK啦
6.放适量的盐就可以开喝喽
另外新鲜的苦斋婆有淡淡的植物清香,味道甘而微苦,嫩叶用来炒食,就是一道风味山野菜,它的植物纤维十分丰富,便秘排毒者最喜欢食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