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早期症状后背疼,发生心肌梗塞最先出现的症状是什么?
心血管王医生每年接触上百例心肌梗塞,即便是每一个患者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大多数仍有共同之处。
王医生就把这些年的经验总结如下:
1、胸闷持续不缓解,伴大汗,频死感,这个最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2、各种心绞痛症状持续不缓解,王医生多次提到过,心绞痛不仅仅是心前区疼痛,还包括:牙疼,咽部紧缩感,后背疼,左肩膀疼,腹痛等等,这些疼痛持续不缓解,也要怀疑心肌梗塞。
3、可能半伴随胸闷憋气、恶心呕吐、黑矇、晕厥。
4、猝死,这种情况常常发生,直接猝死,来不及抢救,绝大多数猝死都是急性心肌梗死。
5、急性左心衰,突然发作呼吸困难,大汗,不能平卧。
6、症状不典型,就是不舒服,难受,说不出怎7么难受。
总之,心肌梗塞表现形形色色,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持续性难受。
再次强调,怀疑心肌梗塞,第一时间拨打120,躺平等待。
为什么不处理呢?因为您无法确诊是不是心肌梗死,因为您无法确定血压心率(不要被网上很多谣传误导)。
如果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外按压,即使您做的不标准,总比不按压强。
我是心血管王医生,更多心脑血管知识,请@心血管内科王医生。
心梗有三次报警?
今天心情特别不好!
昨天晚上抢救了一位35岁的心梗患者,来的时候就已经奄奄一息,根本没有机会去手术或溶栓治疗。
我们医生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来晚了,早来就不会这样了。
家属每每听到这句话就很自责!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家属和患者凭什么就必须知道什么时候来;我们凭什么就认为老百姓应该知道就应该看病来呢?
老百姓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没有教过他们,什么时候就应该怀疑是心脏病,什么时候就应该早点去医院。就算是博士、教授,不是学医的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常识。
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过老百姓,什么时间应该赶紧去医院看病。
虽然我做科普两年了,但一个人的能力太有限了,确实也有不少患者,看完科普及时就诊挽救了生命,但是还有大多数人,根本没有看到科普,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赶紧看病,就像黄先生,才35岁,就丢下孩子和妻子走了!
黄师傅,最近十来天一直后背疼痛,每次五六分钟,一会就能好;他觉得就是受了风寒,或者肩周炎什么的;在家里找了几贴膏药贴着。
贴完也搞不清管事不管事,有时候就不疼了,但时不时的还会疼;最让人心痛的是,他妻子生活要不去看看,别是心脏问题。黄师傅说咋可能是心脏问题,我这么年轻,能吃能喝,怎么会得心脏病呢?再说最近肺炎还没结束,现在去医院多危险。
就这样,黄师傅并没有来医院......
昨天下午还没吃晚饭,黄师傅突然觉得后背疼痛加重,浑身凉汗,胸闷憋气,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正说着:不行得去医院了......突然就瘫在那了,家属赶紧打120!
120赶到后,黄师傅血压基本都测不到,赶紧输升压药,做了一个心电图急性心梗,一秒钟没耽误,但是在半道心脏就停跳,开始心肺复苏,送到急诊继续抢救也没救过来。
妻子一边哭,一边说:孩子还小,一个人在家,这可咋办呀!叫你来看看,你不来,非要说不是心脏病。现在走了......
虽然当了20年医生,见惯了生死离别,但每每抢救完以后,看着家属痛苦万分,泣不成声,尤其是比较年轻的患者去世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感觉人类太渺小,医学太有限;最主要很多患者本应该能早来就诊,如果早来一定不会有生命危险。
可是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心梗,根本没有来得及到医院就没了。
现在更坚定了我把科普继续做下去的信念,因为真的会有人看来科普,真的有人因此而获救。
科普不是写文章发视频,科普是在救命!我将余生为科普!
因为心梗是所有疾病中最重的一种,也是心脏病最重的一种;所以今天我们继续说说心梗其实有三次报警,就看大家有没有听到报警声!
第一次报警:无声的报警
如果您的生活不够健康,这时候就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近,离冠心病越来越近。这是第一次报警,但这次报警,不是那么声势浩大,而是潜移默化的在报警:长期抽烟酗酒,久坐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压力大。如果这些习惯越多,那么说明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比如尽快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您的父母在55岁之前得过心肌梗死或放过支架打过桥,那您也得注意,也应该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述这些人都应定期查查血压、血糖、血脂;如果发现三高一定积极正规控制,并长期监测。
所以有家族史、高危因素、三高;这些事心梗第一次报警,这次报警很友善,不会对您造成很大伤害,只要足够重视,就不会发生心梗。
但如果若无其事,心血管狭窄就可能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为冠心病,甚至发展为心肌梗死。
第二次报警:明知三高不控制,或已经冠心病而不去正规治疗
有很多人明知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从不在意。三高导致血管垃圾加速增加,进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或已经确诊了冠心病,不按照正规的方案治疗,甚至选择什么保健品来治疗冠心病。最终会导致冠心病加重,甚至形成血栓,引起冠心病。所以我们要主动的测量血压、血糖、血脂;三高不控制就是心梗早期的报警;冠心病不正规治疗,就是心梗在报警。
第三次报警:反复发作心绞痛
其实心肌梗死最最最典型的报警就是心绞痛,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肌梗死前最后一次报警!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都错过了这次报警,最终导致心肌梗死发生,甚至导致有人死亡。就好比黄先生,最近心脏报警了好多次,可是他一直以为是后背疼痛,根本不觉得就是心脏病,于是就没有去医院看病。
这也是我们科普不到位,如果大家都能看到正规心血管医生的文章和视频,那么就能避免错过心脏的这次重要报警。
因为心绞痛并不仅仅是心前区疼痛,就像黄先生发生的是后背疼痛,他认为是肩周炎或受寒了,于是就把这最后一次报警也错过了!
心绞痛包括:
大部分心绞痛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胸痛,但还有有一部分心绞痛表现为头疼、牙疼、咽部疼痛、肩膀疼痛、后背疼痛、上腹疼痛等等;除了疼痛,心绞痛还会是胸闷憋气,心慌,出汗,恶心呕吐,眼前发黑,有便意等等。心绞痛一般3-15分钟,发作很难受,缓解就跟正常人一样。心绞痛一般活动后就会加重,休息后就能缓解。
每次心绞痛都必须马上就诊,如果错过下一次就可能是心肌梗死。
但愿更多人了解心血管常识,减少不必要的疾病,和伤害!
我会持续坚持科普心血管知识,即使只能帮到一个人,我也要坚持!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心梗发生前有哪些表现呢?
心梗发生前有哪些表现呢?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斑块破裂导致动脉阻塞引起血流中断,导致局部的心肌细胞严重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脏主要的供血动脉包括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如果其中其中一支或几支动脉血管阻塞,便会导致相应供血区域的心肌坏死。
心肌梗塞的绝大多数人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常表现为左上肢疼痛、胸骨后闷痛、心前区疼痛、甚至胃痛、腹痛等。还有部分人以心慌为首发症状,或出现心律失常(如心悸、心慌)、低血压等。同时还伴有大汗、闷喘、乏力以及胸骨后不明原因的闷痛,如出现这些症状需马上就医确诊救治。因其可造成突发性心脏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
心肌梗死常出现以疼痛为主的症状,那生活中哪些部位的疼痛需考虑心肌梗死?
1.胸痛 是心梗典型的表现,特别是在劳累或暴饮暴食、大量饮食后出现胸痛,疼痛表现为比较严重的压榨感,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2.背痛 心肌梗塞背痛的表现是由胸痛,放射到背痛,既整个后背,像针扎一样的疼,这种疼痛和劳累有关,活动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活动时,就会迫使我们停下来,休息几十分钟后疼痛有所缓解。如果是劳累引起的腰背疼痛,一般很少在活动时疼痛,而是在第二天起来后感觉腰酸背痛,疼痛是持续性的。3.咽部或牙痛 心肌梗塞咽部或牙痛的表现是,主要和劳累有关,劳累后出现咽部疼痛不适,紧缩感,牙痛与吃饭及咬东西无关,简短发作,休息后疼痛可缓解。而咽炎或牙周炎引起的疼痛表现为,嗓子疼、嗓子不舒服,像被捏着脖子的感觉,一般持续性,持续2~3天,休息不能缓解。4.头痛 心肌梗塞的头痛表现为,在情绪紧张和压力大的时候,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休息后可明显缓解。而一般头痛表现为头闷、头沉,持续时间较长,休息较长时间可缓解(如一晚)。5.恶心、呕吐 心肌梗死引起恶心、呕吐主要是两种原因,一是糖尿病病人,因为糖尿病病人末梢神经受损,对疼痛的感觉下降,所以没有对疼痛的感觉,就表现为恶心、呕吐。另外一种是下壁心肌梗塞,因为心脏下壁贴近膈肌,发生心肌坏死后,刺激膈肌,引起胃肠道反应。而真正的肠胃炎,多与进食有关。而心肌梗塞多与活动时或劳累时发生。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认真对待,患者首先应卧床,保持安静,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不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心绞痛缓解后去医院就诊。若胸痛20分钟不缓解或严重胸痛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应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
如何尽早进入急救绿色通道?
夜间,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发时段。
当患者夜间出现剧烈胸痛,要首先保持平卧位,家人马上拨打120,千万注意两点:
1、别自己随意搬动!
2、更不能贸然自行驾车前往医院!
突发胸痛的病人很多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梗、不稳定性心绞痛,但也有极少数患者是肺栓塞、气胸的患者,所以贸然吃阿司匹林,是不尽合适的!
家属除了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外,要防范患者有抽搐、呕吐的情况,避免患者窒息,等待120急救人员的到来。
胸痛看着简单,其实是极为凶险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当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得了哪一种疾病时,争取时间就诊、尽早进入急救绿色通道就显得极为重要。
这种绿色通道,目前很多情况下有赖于胸痛中心的建设。这种优势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全球多个国家都已经采用了。
我国是2013年起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到2015年我国已有122个符合标准的国家级胸痛中心,今年预计能达到500家左右。
胸痛中心建立之后,对于救治胸痛、尤其是急性心梗的患者来说,意义非常。2013年心梗死亡率10%左右,目前死亡率已经开始下降,和胸痛中心建设有很大关系。
胸痛中心是一个多部门协调的机制,患者发病呼叫120,入院,到血管开通全链条协同合作,成为保障心梗和胸痛患者最有利的绿色通道。
以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启动的国家级胸痛中心为例,120与医院胸痛中心联网,急救人员接到报警到达患者处,第一时间做心电图,评估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将采集的信息直接通过网络传输到胸痛中心医生处。
胸痛中心的医生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是急性心梗的话,会给急救医生一些药品使用指导方案,与此同时,医院方面可以提前做好手术准备。
120抵达医院后,患者可以直接进入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继续做一些检查,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直接进入导管室,极大缩短救治时间,使患者从进入医院甚至拨打120开始,血管开通时间缩短。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也可以使心衰心梗并发症减少,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存率。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立胸痛中心总部,负责建设和协调工作,未来在经济和医疗不发达的地区,也可以通过建设胸痛中心联盟,形成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用更多绿色通道保障患者生命。
本期专家: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一病房主任 吴蔚
心肌梗死临死前3天有哪些表现?
心肌梗死死前3天有哪些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死前3天可能没有特殊症状。部分病人有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出现心悸、胸痛等前驱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危重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甚至出现猝死。因此,死前3天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发病前可出现一些不适。
急性心肌梗死半数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出现心悸、气急、烦躁、胸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剧、持续较久,一般大于30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如果及时就诊,进行心电图检查,部分导联可发现ST段显抬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如及时住院处理,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恶性并发症甚至因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死亡。
心肌梗死发生时,可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严重胸痛,呈压榨性,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或有濒死感。下壁心梗的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牙痛或骨关节痛。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李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