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功效,艾灸真的有用吗?
当然是有用的。它是我国针灸疗法中的灸法,艾灸它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灸法和针法一起并用,并结合中药外用内服、刮痧、拔罐等医技,增强其效果。初次尝试艾灸的人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作用。只不过是感觉艾灸时候温热一些而已,但如果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后会惊奇发现艾灸不仅能调理很多病症,而且顺带着身体的其他不适感也消失了。
艾灸都有哪些好处?
艾灸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疗效已然深入人心,其无痛苦,无风险,无副作用的特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老祖宗传下的秘法。
所谓艾灸,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培补后天、和调阴阳。
强身、防病、抗衰老。
1.通筋脉,行气活血
《素问·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灸法其性温热,可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2.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扁鹊心书》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阳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真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3.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堂》之处:“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治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穴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以濡养全身,亦可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4.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艾灸在日常生活中?
艾灸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它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灸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艾灸前建议辩证取穴,要注意艾灸的时间和穴位的顺序,一般建议艾灸以白天为主,最好是上午,艾灸前后注意喝温水,灸后不要接触凉水等情况。
艾灸可以治疗风寒表证当人体不小心受到风寒的侵袭时,会出现一些列的症状,如:怕冷,打喷嚏,头痛,流清水鼻涕,咳嗽,肌肉酸痛等,这个时候可以立马选择艾灸,来祛除风寒邪气,一般可以艾灸大椎穴,肺俞穴,风池穴等来解表散寒。同时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加上热水泡脚。所以就不用立马服用各种伤风感冒药了。
艾灸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湿艾灸是以艾叶为主的一种防治方法,艾草为纯阳之物,可以温经散寒,有效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很多体内寒湿较重的人群,会有很明显的症状。如:平时喜欢吃,甜、冷、生硬的食物,冰镇的饮料酒水,这样的人寒湿一般较重,还有怕冷无力疲乏的人群,手足不温怕冷的人群都可以艾灸。一般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对应的穴位。如: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脾俞穴等。
艾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艾灸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日常用在预防养生方面很是受大众的欢迎,尤其是一些养生达人,还有平常体质较弱容易生病的人群,很多平时容易感冒生病的孩子和老人,都可以选择艾灸提高人体免疫力。常见的养生穴位为:大椎穴,命门穴,肺俞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神阙穴等。
艾灸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
艾灸确实很神奇,我女儿吃饭不好,灸了几次,胃口好了,浑身起红疹,红疙瘩,痒的难受😣,别以为是艾灸出问题了,这是正常的艾灸后的排病反应,把邪气排出体外的表现,是向好的表现,现在还在坚持天天灸,发一下图片供大家参考。
艾灸的作用是什么?
艾灸的作用从我们平常来讲,主要包括有几大类,第一,艾灸本身有温热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艾绒在点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效应,这种热效应可以对身体的各种寒症,或者说寒性的疾病都有所调节。
第二个方面,艾灸在穴位上进行点燃之后,可有一定的调理经络的作用,也就是咱们常讲到的温通经络,通过经络的传导或者说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机体的各种不适,或者说各种不便的情况。第三,艾灸通过这种温热或者是调节的作用,可以有一定的扶正去邪的效果,也就一方面可以辅助正气,另一方面可以祛除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