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片,针灸和按摩对斜颈有哪些作用?
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给患儿带来进一步的损伤。
小儿斜颈建议采取小儿推拿的方式,安全,预后良好。
成年人针灸按摩并用效果更好一些。最好由专业医生操作,严重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针灸取穴:太溪,水沟,劳宫,涌泉,筋缩。
艾灸局部,神阙。
小儿灸局部,身柱。
附:归芍煎治小儿肌性斜颈
方剂 当归、赤芍、红花、泽兰、威灵仙各10克,透骨草、伸筋草、香樟木、五加皮各15克。
制用法 上药加水煎取浓汁,备用。上药汁趁温,用毛巾浸溃,在患部作湿热敷,每日1或2次。注意不要烫伤,并配合按揉硬结块处。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验证 屡用皆效。
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脑溢血的七个前兆信号?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凶险,一旦救治不及时死亡率极高,而幸运的人及时到达医院接受治疗,还是有可能留下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这意味着,脑溢血“轻则瘫痪,重则死亡”这句话并不是唬人的。
脑血管崩溃前,身体有7个征兆
脑溢血的发生往往很突然,但也不是避无可避,它在起病初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异常症状,只是容易被忽视:
脑出血征兆1:突然出现明显的眩晕
大多数脑溢血病人在病发前,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头晕。这种头晕是没有缘由地突然发生,感觉天旋地转,让人站立不稳甚至马上晕倒在地。
脑出血征兆2:突然剧烈头痛
剧烈头痛没有明显诱因,一般是头部胀痛,有的从轻微头痛发展到难以忍受的头痛,可以伴随恶心、呕吐症状。这个信号相对容易引人重视,是脑溢血发作的最明显特征之一。
脑出血征兆3:一侧肢体麻木
据病人及家属回顾,很多脑溢血发作前会突然出现半边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中原本拿住的东西会掉落,有的病人随之还会出现嘴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
脑出血征兆4: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
这一症状经常跟随一侧肢体麻木出现,病人脑溢血发作时,会突然感觉舌头发硬膨大,说话说不清楚。
脑出血征兆5:一过性视物模糊
视力原本正常,却突然出现两眼眼前发黑,看东西模糊、有重影。这种症状是暂时的,过一会又能恢复正常,但是不能大意,这是脑溢血的前兆。
脑出血征兆6:不是睡不够,但总打哈欠
打呵欠原本是人体由于睡眠不足而出现一种生理反应,但是脑血管不好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频频打哈欠,提示大脑缺氧。
脑出血征兆7:经常白天嗜睡
部分脑溢血病人表示,在发病前一段时间内老是嗜睡,即使晚上睡眠很好,白天仍觉得非常疲倦,很困倦。
突发脑溢血,若此时没有医生在旁,那么我们要做些什么?
1、就近侧卧
在拨打120之后,应该把病人侧卧在发病的位置,然后把病人的手轻垫在病人耳部侧面,然后把病人的腿摆成直角做支撑,便于病人侧卧,最后让病人的头部上仰。这个姿势能防止病人的舌头后翻,阻塞呼吸道,有利于呕吐物流出。如果病人大小便失禁时,切不可随意移动身体,以防病情加重。
2、保持呼吸通畅
迅速解开患者的衣领和皮带,保持所在地空气流通,温度低时要注意保持患者温度,温度高时要注意降低患者身体温度。
3、头部降温
对病人头部进行物理性降温,因为脑部温度升高会使大脑细胞加速坏死,可用冷毛巾敷在病人头部,从而降低脑部温度。
4、如果自行送往医院
行驶时应该尽量平稳,速度不能太快以减少颠簸,同时将病人头部稍微抬高与地面20°;并且随时注意病情变化,切记不能心急一定要冷静!
保护心脑血管健康,预防脑出血,谨记:补3物,戒3事,动3处!
【补3物】
1、营养
多吃一些具有稀释血液的食物:
降脂的食物,来源:山楂、胡萝卜、玉米等;
抗凝的食物,来源:生姜、番茄、红葡萄等;
预防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食物,来源:洋葱、燕麦、黑木耳等。
2、茶疗
茶疗具有防病治病之效,两餐间适当地喝些茶水,不仅有助于血管健康,还可疏通血管,给血管清淤。
奶汁草荷叶茶:荷叶、富丁、奶汁草
荷叶,其含有黄酮和生物碱类,可降低总胆固醇和生甘油三酯,从而改善血液粘稠状态,降脂降压,预防血栓的形成。
富丁:就是常说的,小叶苦丁。其可以增加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还可清热散风,可降低血压,对高血压者有很大的好处。
奶汁草:研究表明,其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于改善血脂健康,助力心血管健康。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饮,可以促进身体排毒,降脂、降压、改善血粘稠,稳定血压,保护血管健康。
3、维生素E
维生素E比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更强,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
维生素E还具有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水平;维生素E还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
坚果、谷物胚芽等都是维生素E的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C均容易损失,应减少食材储存时间,控制烹调温度和时长。
【戒3事】
1、久坐
长时间久坐,容易导致相应部位的血管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
长此以往,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栓的发生,而血管内脱落的栓子,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脑部,引发脑梗、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
2、熬夜
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若大量熬夜,就会使睡眠不足,促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增加体内炎症的发生;同时会导致体内分泌大量的肾上腺激素等,促使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在,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一定要减少熬夜的频率,平时多睡眠,保证在11点之前入睡即可。
3、烟酒
酒精会导致血压升高、对抗降压药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
此外,长期饮酒还容易导致血管增厚,而在血管的薄弱处,如果血压一下子增高的话,就很可能会导致脑出血的出现。
烟中含有三千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可以加剧血管收缩,升高血压,一旦过量,就会加速脑溢血的发生。
【动3处】
1、动脚
脚腕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这里分布的主要穴位有昆仑、申脉、金门、丘虚、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
转动脚腕,等于刺激了十二正经的一半经脉,有益于增强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
2、刮“青筋”
方法:用刮痧板刮手指,尤其是两个手的中指及根部(青筋处)一定程度上帮助防治脑血栓。
中指根部的这根青筋,一般代表脑部动脉硬化程度。
以左手为例,如果青筋出现在中指左侧(靠大拇指一侧),表示左侧动脉硬化、经络不通比较严重;此时,头部左侧容易出现不适。
如果出现在右侧,则同理;如果两侧都有青筋,而且颜色较深,说明脑部的动脉硬化已非常明显。
3、动腿
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抖腿,可增加腿部供血,一定程度上保护血管。
注意:此种动腿动作,虽然是为久坐族,提供了一个保护血管的懒方法,但不能代替定期锻炼。
血虚会有什么样的汗?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但中医认为,人体的“汗”有正常与异常之分,在《内经》中有提到,汗可示为阴阳变化的指示器,五脏皆可致汗,汗信号常为体内诸多疾病的预兆。
正常的出汗可以起到调节体温、平衡阴阳;而身体不同部位的“异常”出汗,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需要引起注意。
自汗自汗是指在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莫名出汗。
通常表现为:无论什么季节,白天不活动或者稍微活动的情况下就出汗不止、易感冒、常感觉神疲、乏力、气短,尤其在冬天,无力畏寒。
这多数是因为肺气虚弱、津液外泄所致,为气虚导致的汗多现象。
盗汗盗汗,《黄帝内经》称其为“寝汗”。“寝”指睡觉,“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
通常表现为:睡觉时容易出汗、睡醒后汗液停止,还会伴随失眠、口干舌燥、手脚心热、心烦易燥、面部发红等。
这类出汗是由于阴虚导致内热所致,属于典型的阴虚火旺。
而血虚是指全身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一般以面色淡白或萎黄,除了脸色不好看,有的人还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食欲下降,大便干燥,月经不调,眼睛干涩,四肢麻木,活动不利,皮肤干燥,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
关于血虚出什么汗,也与个人体质有关,如血虚自汗、血虚盗汗、血虚心寒,以及不出汗,都有可能。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血虚人群的一般是以养血安神来作为调理重点。
那我就顺便给大家分享一下自汗、盗汗及其他常见异常出汗的调理方法!希望大家认真看完~
自汗——温阳止汗自汗多为气虚不固,建议多食用山药、扁豆、栗子、核桃仁等补中益气的食物,也可用浮小麦、麦冬、红枣,煎汤饮用,养心敛汗,固表实卫。药膳上可选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改善气虚症状。
在艾灸选穴上,推荐肺俞穴、关元穴、足三里,每穴5-10分钟。
盗汗——滋阴盗汗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些有滋阴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桂圆、阿胶、麦冬、山药、百合、银耳等。经常盗汗的人,可以吃一点酸枣仁助眠养阴。
出现阴虚盗汗的人,可以通过揉按,或艾灸阴郄穴、后溪穴、三阴交穴来改善症状。
手足心多汗——补脾胃手足心多汗主要表现为手脚心出汗较多,经常潮湿,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更容易出汗,还伴有四肢困倦、神疲乏力、大便溏稀。
脾主四肢,其病理变化常在手足反映出有关症状。手足心多汗的人,常见是脾胃气虚,导致津液运化失常所致。
平时可以将党参、白术、山药放在米粥里一起煮。适当吃些薏仁、山药、莲子、红枣、核桃仁等食物健脾益气
每天餐后2小时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6圈,再逆时针揉36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在艾灸选穴上,推荐太溪、三阴交、内关、合谷。心窝胸口多汗——补养心脾、益气敛汗如果中老年心窝胸口出汗较多,还伴有心悸、心慌、食欲不振、精神疲惫、睡眠质量差等表现。这类情况常见于脾胃失和。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
另外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希望对你有帮助,有其他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我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简单实用的养生妙招!
踝三针是什么意思?
踝三针是什么意思
踝三针指的是针刺踝部太溪、昆仑、解溪3穴,可以治疗和缓解踝关节痛、踝扭伤、足下垂等病症。
解溪,解:分解;溪:沟溪。这里“解”,指踝关节;溪,指体表较小的凹陷。穴位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当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有健脾化滞、清热宁神的作用。主治头面、脾胃、足踝关节等疾患,现又多用以治疗神经性头痛、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肾炎、面神经麻痹、足下垂、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昆仑,指山名。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穴位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有疏风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头项、腰腿、膝胫等疾患。
太溪,太:甚大;溪:沟溪。穴在内踝与跟腱的间隙中,如居沟溪,故名。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的作用。主治前阴、肺胸、五官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
针刺踝部太溪、昆仑、解溪3穴,一般用于治疗和缓解踝关节痛、踝扭伤、足下垂等病症。建议患者到正规针灸科室由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针灸科 主任医师 王桂玲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排尿时就会出现一些异常?
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引起的肾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衰竭。
肾衰竭不是毫无征兆,排尿时出现,4种征兆,警惕肾脏可能“病”得不轻了
征兆1,尿液出现大量泡沫健康的尿液,应该是清澈的,一旦,出现大量泡沫,要警惕。
当肾功能受损,肾小球、肾小管受损,便会导致多余蛋白等杂质漏出,导致尿泡沫产生。
征兆2、尿量,变多或变少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尿量,应该是在1000-2000ml之间。
不论是,尿液太多,或是太少,都说明肾功能,出现了异常。
尿量过多,超过2500ml,表现为夜尿增多,很可能是肾小管出了问题。
尿量低于400ml,意味着肾脏基本停止“工作”了,导致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十分容易诱发尿毒症。
征兆3、尿液颜色发生变化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透明,一旦颜色有了变化,也要十分注意。
尿液的颜色,可以说是肾脏的“晴雨表”,当它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时,都要警惕肾脏问题。
征兆4,排尿痛当排尿无力,尿痛,尿少,尿急等异常的迹象,都说明肾脏或生殖系统出现疾病,需及时就医检查。
五大恶习不改,肾衰竭会越来越近,越年轻越容易控制不住!
伤肾习惯 1、不爱喝水很多人比较忙的时候,不爱喝水,说跑厕所比较麻烦,女性还好一些,为了皮肤会特意的多喝水,而很多男士没有主动喝水的习惯,一般都是渴了再喝。
殊不知,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的器官,身体所产生的废物需要肾脏代谢并且排出体外,这些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分的参与。
伤肾习惯2、乱吃补品、保健品为了健康,很多人会选择吃一些补品,保健品等等,用来保住健康,不过这些习惯往往很容易适得其反,尤其是对于肾脏的伤害是很大的。
我们在正常饮食情况下,身体是能够得到足够的养分的,如果额外吃了一些过多的补品,肾脏作为身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必须代谢这些物质,反而在无形中加重肾脏负担。
伤肾习惯3、习惯性憋尿憋尿是很多人平时并不会在意的事情,甚至有人认为憋尿能够健膀胱。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长期憋尿不仅容易损伤膀胱,还极容易造成细菌繁殖,一旦尿液反流,细菌就会对感染肾脏,并引发一系列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甚至是肾衰竭等等。
伤肾习惯4、饮食重口味盐的确是最好的调味剂,没有盐,很多事物都索然无味,但是盐分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世界卫生组织都在力推“减盐”行动,我国是很注重吃的国家,每天人均进食的盐分要高于推荐量很多。
但作为吃货大国,我们居民的盐却远远超过要求。盐中的钠在人体中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摄入钠盐过多会促使肾脏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肾脏功能。
伤肾习惯5、不注意保暖女性常常习惯露出小蛮腰,而男性大多比较粗糙,并不会注意天气变化,或者是很多男性喜欢喝病冰镇的饮料,这些都会让肾脏受凉。
肾脏一旦受凉,会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循环不好,供血就会异常,肾小球就会萎缩或者钙化,蛋白无法代谢,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出现蛋白尿与血尿的肾炎。
想要养好肾,防止肾损伤,谨记“三懂四动作”:
三懂:懂得健康喝水,懂得护好双脚,懂得控制基础疾病
1、懂得健康喝水中医讲:“肾主水”。只有受到水分的充分滋养,肾脏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缺少了水,肾脏就会代谢缓慢,出现肾结石等疾病。
养好肾,可放些花草茶,每天2-3杯谷谷丁番麦须茶,有养肾、排毒的作用。
配方:将番麦须、玉竹、玫瑰花、谷谷丁 四者搭配在一起,每日热水冲泡即可。
番麦须,即玉米须,入肾经、膀胱经,有利尿、利胆的作用,用于肾炎、水肿、肝炎、糖尿病、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和小便不利等症。
对慢性肾炎的作用主要是,其利尿,可改善肾功能,能减轻或消退浮肿,减低或消除尿蛋白等。
玫瑰花,性温,可以中和寒性,调和茶性。而玉竹,又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
谷谷丁,被称为“尿床草”,和“天然抗生素”,有很好的利尿、消炎的作用,还可促进肝和肾的活动,改善肾脏引起的水肿,促进有害物质经肾脏排出。
四者搭配,对保护肾脏、排出毒素有很好的帮助。
2、懂得护好双脚肾经起于足底,所以护好双脚也是养肾的好方法。因为足部作为四肢的末端,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平时尽量不要赤脚走路,睡觉时也要少将脚露在外面。
平时可以选择多泡泡脚,按摩脚底的涌泉穴,能起到益肾固精的作用。
3、懂得控制基础疾病导致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就包括高血压、高尿酸等,所以,想要治疗肾脏疾病,也要学会控制基础疾病。
平时少吃高盐、高糖的食物,一定注意降压药和降尿酸药的使用,不可擅自停药。
“四动作”:揉双耳、颠足、撞背、深蹲1、揉双耳
我们人体的耳朵上藏有93个穴位,全身器官组织在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区,中医讲:肾开窍于耳,每天按摩耳朵10分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增强肾功能的效果。
2、颠足
将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脚趾用力抓地然后提起脚后跟,紧接着身体向下有节奏地颠动。可以起到补肾阳的作用。
3、撞背
身体放松,然后后仰,用整个背部去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即可,借助撞击的反作用力让身体回复直立的位置,可以达到强壮腰肾、疏通经络、平调阴阳的作用。
4、深蹲
全身放松,双脚分开,挺胸收腹,两手自然下垂,舌抵上腭,两眼微睁,每分钟深蹲10个左右,起到健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