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图及走向图 动态图,中医的12正经是怎样划分的?
十二经脉的名称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综合而定的。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各经用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行于手足、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筋脉怎样区分?
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经”系经脉,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中的纵行主干部分;“络”系络脉,有网络的意思,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中的分支部分。经与络虽有区分,但其循行分布则是紧密联系,彼此衔接。《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灵枢·经度》篇中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脉分布较深,不能见到,络脉分布浮浅,常可看到。《灵枢·经脉》篇中说:“经脉者,常不可见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井荥俞经合,是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膝关节的五个特定穴,统称为五输穴。古代医家把人体气血的运行,形象地用自然界水流的运动作比喻,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这就是说,脉气说出的地方叫井,脉气刚开始流行如流水一般的地方叫荥,脉气渐渐流向深部的地方叫输,脉气急速流过的地方叫经,脉气相会聚的地方叫合。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的经气合之为二十七气,二十七气所出入、流注、运行的地方都在这五个输穴——井、荥、俞、经、合之中。
一天24小时为十二时辰?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最新健康养生知识。如果您有中医养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下放评论,我们医生每天下班后集中再一个时间在和大家交流。
古时候的中国人,将每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是今天的两个小时。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
每个时辰名,或描绘了天地间一景,或是阐明起居作息的道理。十二时辰是先民们的大智慧,指引着后辈子孙过好每个当下,让我们懂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
人体状况: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但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发病和死亡。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抵抗力会很强。成年人最好养成每天子时前就寝的习惯,若这时候不睡觉,就会比一般人容易衰老。
丑时熟睡护肝脏01:00-03:00 肝经
人体状况:肝经最旺。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
寅时梦里呼吸深03:00-05:00 肺经
人体状况:肺经最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肺朝百脉,气运输于全身.肝脏在头两个小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卯时记得上厕所05:00-07:00 大肠经
人体状况:大肠经最旺。卯时大肠蠕动,排毒渣滓出;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一定吃早餐07:00-09:00 胃经
人体状况:此时进食早餐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热量。你的胃已经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早就饿得不行,此刻它睡醒了过来,所以,这个时候吃早饭它会尽全力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就会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养生之道:此时一定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胆汁分泌的也很旺盛。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胆汁形成晶体)等危险!另外,这时敲胃经最好,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巳时勿忘多喝水09:00-11:00 脾经
人体状况: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就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养生之道:这个时辰要喝多些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如此,身体会开始整个白天的“水循环”,进入比较良性的新陈代谢。我们不能等口渴了再喝,要平时就均匀地喝水。因为感到口渴那代表你的身体已经缺水,这时候补充就略显迟了些。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牛肉、羊肉、猪肉、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 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午时小憩助精力11:00-13:00 心经
人体状况: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也是人一天中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养生之道: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但午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最好半个小时左右,否则会夺觉,容易引起晚上失眠。午睡起床后要适量运动,以利疏通周身气血,增强脏腑的功能活动。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
未时吸收营养物13:00-15:00 小肠经
人体状况: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泌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咳而排气。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养生之道:故午餐应该在下午1:00之前吃完,才能在小肠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都吸收进人体。否则,好东西都没被吸收完全,真是物质的巨大浪费。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在饮食上可以多选择红豆、西瓜、南瓜、冬瓜、鸡肉等。
申时有尿别憋着 15:00-17:00 膀胱经
人体状况: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 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养生之道: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要想尿尿,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总是憋着,否则久了,就会有“尿潴留”等情况发生。即是说膀胱括约肌出现没有弹性的状况。
酉时保养最补肾
17:00-19:00 肾经
人体状况: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养生之道:此时激烈运动会损失很多精气,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比如阳痿患者,在这个时候按摩肾经的穴位,效果最为明显。
对于肾功能有问题的人而言,在这个时候按摩肾经的穴位,例如涌泉穴等,效果最为明显。
戌时散步养心包
19:00-21:00 心包经
人体状况: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经最旺。心包经主要起到保护心脏、保存精力的作用。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怄气多坏处
21:00-23:00 三焦经
人体状况: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之后睡觉。养生之道: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静。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你跟爱人夜里吵架,而且赌气很严重,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中医经络按照黄帝内经的描述就是人体血管?
经络是运行气血,是脏腑和全身连系的通道。起到了调解人体功能的重要做用。经络学说是经过长时间实践发展起来的中医基础理论。既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经,是不种看不见的一种全息通道。从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出对经络的早期认识。
一,古代解剖知识构造了经络:内经《灵枢、经脉》经脉12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引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二,实践经验证明经络存在:古老的医疗手段,灸法、刺法、砭刺、导引术、以及九针、贴敷、按摩等就是运用经络而施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内经就是依据针刺酸、麻、胀的感觉确定了构建腧穴的理论基础。
三,天文历法为经络构造了思维空间:不懂天文历法的文化,就是盲人摸象,又是一叶障目,学好天文历法,才能懂得经络。
四,12经脉与12辰:巜灵枢、经別》人之合于天道.…阴阳诸经合于12月、12辰、12经水、12时、12经脉者为五脏六腑所应天道。
五,12经脉与12月,《灵枢、阴阳系日月》12经脉以应12月。在内经成书以前都是11经脉。内経在天文历法的基础上完善了12经脉。
六,28经脉与28宿,人体左右手足阴阳24脉,任督2脉,阴阳蹻2脉,计28脉对应28宿。以测量人体卫气昼夜运行壮态。
七,经气运行与天周:巜内经》在构建经脉理论时多引用了天周知识,天文历法在其发挥着极积的作用。
八,阴阳理论与经络理论的构建: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者一分为三,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以此完善了表里关系,隶属等理论。
九,天人合一与经络的构成:天人合一的理念意在天人同构。经络分阴阳,手足又分三阴三阳。12正经分三阴三阳,12别经为奇经八脉,络脉又有15大络、浮络、孙络组成。联属部分又有12经能,12皮部、四气街三部分。可见天人合一下的三元结构,和儒家三才观都是构成经络的理论基础。
经络学是一门玄学,既不能用西医的生理解剖来解释,又不能中医的简单观念来理解。只能用深奧的古哲学的方法去理解。
六
什么是人体经络中的子经?
所谓子母穴是根据十二经脉五行归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其母经或子经的腧穴来治疗